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摸摸自己的脸胡子两个月没有刮,厚得像一片片的毛毡。我忘了自己什么时候已经过了40岁!
从1966年到1971年,就这样在不停的批斗和“审查”中度过。
奇怪的是,生活一安定下来,就有人从四面八方把温暖的关怀送到我身边来。
一位老画家在农场慨然答应给我帮忙,甚至连对象都选好了可惜,我们回城,正碰上春节,他一高兴,喝了一杯酒,突然中风去世。
一位退休的戏曲演员,身患重病,叫我到她家,把她的亲戚(一位回乡女知青)介绍给我。因为我“成份不对”(这在农村是最关紧的问题),没有谈成。不久,这位演员也病故了。
一位园艺工人介绍我认识一位上过大学的技术员。她很坦率地告诉我:“你划过右派。我又心软。要跟你谈,很可能就会同情你。可是一同情你,连我也掉进去了!”掉进去”当然可怕。
我的婚姻太不顺利了。一位老先生给我介绍对象时,叫我写个”简历“,还特别嘱咐我“一定要用带红道道的纸”,好取个吉利。可是“带红道道的纸”也帮不了我的忙。
还有人动员我算一卦。我说:“自断此生休问天!唯物主义,不信命运!”可是我心里也嘀咕,“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耶非耶?”这是司马迁的话。
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到一位有古侠客之风的介绍人。他是一位锅炉工,生得浓眉大眼,五大三粗,好一条虎彪彪、黑凛凛的汉子!简直是从《水浒传》里走出的人物。一天,他闯进了我的斗室。他那横冲直闯惯了的粗壮身体,进入我这间狭窄的小屋里显得很受拘束;他那大声喊叫惯了的高嗓门,在我们这个大家屏声息气的“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显得太肆无忌惮。他来,是受人之托,要为我介绍一位离婚的女同志,先来“相亲”的。可是,跟我谈了一阵儿,他主意改变了,提出来干脆把他自己的妹妹介绍给我。他说:“按规矩,不兴这样。我看你是老实人,咱就不管那一套!”
他的妹妹一位20多岁的姑娘,脾气跟她哥哥一样热情豪爽也和我见了面。她哥哥把我的“条件”都向她交了底。她愿意和我见面。我们在一起谈得很好。我想这一回大概可以“谢天谢地”了吧?不料,有一天见面,她哭了。问她,不肯说。第二天,她哥哥来,气愤地告诉我:“你们单位的人对你不说一句好话!”原来,当这个姑娘为了想“明确关系”,高高兴兴到我们单位进行一次最后的了解,听到的评语是:“右派!神经病!”刚刚产生好感的萌芽被野蛮地摧毁了。
我不可能把所有的介绍人都一一写出来,因为在那20年间,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太多了。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好心都落了空。这一大半怪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一小半也怪我自己,因为在婚姻问题上我对自己要求的还勉强得不够。我觉得:人自然必须从少年时代的好梦中走出来,但是,人毕竟是一个人,总不能像“一头公牛加一头母牛”那样配合。因此,我的光棍儿生活就一直拖到50岁以后。
三中全会以后,我的“右派”问题改正了。这时候,我本来应该马上结婚的。但我想抢回一点儿工作时间。我拼了命写出我的第一本书,直到1983年,当我57岁时,我才像一个正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那样结了婚。这时,我发现:结婚其实很简单。过去那样复杂的过程,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现在,那些在我逆境之中帮助过我的人,有的已经不在人世了,有的仍然健在,但年纪也不小了。我永远怀念他们,感激他们。他们的面影一个一个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渐渐地,他们形成一座高大而亲切的群像我猛然醒悟,这不就是我们正直善良的人民吗?我们的人民是多么好啊!当一个微不足道的知识分子陷入困境时,他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一个接一个伸出手来拉他,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扶持他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想起他们,我感到自己欠着人民太多的债。这个债恐怕今生今世是还不清了。写此小文,只是为了向上边提到的和没有提到的、故世的和健在的一切关怀、帮助过我的人们,总的说一句:
谢谢你们啊,介绍人!
Number:1362
Title:七美元实现的梦想
作者:玛丽·路·克林勒
出处《读者》:总第8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宋蜀钰
“需要:小提琴。不能付过多的钱。请与……”。
为什么偏偏会注意这条广告?我不由地自问,因为我很难得看一次分类广告。我把报纸搁在膝盖上,闭上双眼,回想起许多年前的事。那时正是大萧条时期,我们家靠自己的农场维持生活。我也想要一把小提琴,但我们没有更多的钱……。
当我双胞姐姐们开始对音乐感兴趣时,哈里特·安娜学着弹奶奶的竖式钢琴,苏姗妮用爸爸的小提琴拉练习曲。简单的曲调经过双胞姐妹的多次弹奏,变成了美妙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爸爸哼着,妈妈吹起口哨,小弟弟满屋子地跳,我只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胳膊够长了,我就试着拉苏姗妮的小提琴。我最爱听弓稳稳地从各弦拉出的圆润的声音。噢,我太想要一把琴了。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一天晚上,两个姐姐在学校的乐队里演奏时,我紧闭双眼,把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我默默在发誓:总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里面。
那一年太不景气了,庄稼的收成并不像我们预计的那么多。虽然生活还是很艰难,可我忍不住提出了要求:“爸,我能有自己的小提琴吗?”
“你不能用苏姗妮的吗?”
“我也要进校乐队,我们俩不能同时用一把小提琴啊。”
爸爸看上去很难过。从那个晚上以后,很多个夜晚,我都听见爸爸带着我们全家虔诚地对上帝祈祷:
“……主阿!玛丽·路想要她自己的小提琴。”
一天晚上我们围着桌子坐着,两个姐姐和我在学习,妈妈在缝衣服,爸爸给住在哥伦布的一个朋友乔治·费英克写信。爸爸说费英克先生是一位小提琴家。爸爸边写边大声对妈妈念。几个星期之后,我才知道,有一段爸爸没念:“您能帮我为我的小女儿找一把小提琴吗?我不能花很多钱。但她非常喜欢音乐,我们想让她有自己的乐器。”
几星期后,爸爸收到从哥伦布来的回信,他宣布:“我们要去哥伦布,住在爱丽丝姨妈家。只要找到看牲口的人,我们马上就出发。”
那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很顺利地到了爱丽丝姨妈家。刚一到,爸爸就去打电话。他放下电话后问我:“玛丽·路,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拜访费英克先生吗?”“当然。”我说。
爸爸把车开进一片住宅区。在一幢漂亮的旧式房子前,爸爸把车停在了私人车道上。我们登上台阶,按响了门铃。门开了,走出一位比爸爸高,也比爸爸老的先生。“请进。”他和爸爸热情地握着手,相互寒暄。
“玛丽·路,我早就听说你的事了。你爸爸会让你大吃一惊的”他把我们带到客厅,拿出一个盒子,打开后从里面取出一把小提琴,并开始演奏。动人的旋律如瀑布一般飞涌而下,在客厅里回荡。我暗想:噢,一定要拉的像他那样。
乐曲结束了,他转过头对爸爸说:“卡尔,这把琴是我在一家当铺,花七美元买的,这是一把好琴,玛丽·路可以用它奏出美妙的音乐。”说完,把琴递给了我。
当我完全明白时,才注意到爸爸眼中的泪花。它是我的了,我轻轻地抚摩着它,“太漂亮了。”半天我才说出一句话。
回到爱丽丝姨妈家,刚一进门,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我们。我看见爸爸向妈妈使了一个眼色,这时我才明白,全家人都知道这事儿。我相信,爸爸的祈祷和我的请求都得到了回答。
我带着我的小提琴到学校上第一堂课,没人能想到,我的心激动得都快要跳出来了。几个月过去了,我每天都练琴。柔和的琴身在我的颈下适宜地躺着,它就像是我身体中的一员。
我终于可以进校乐队了,真是兴奋极了。穿着像华贵礼服般的白色乐队制服,在小提琴组中,我坐在第三排上。
学校上演了一场小歌剧,这是我的首场演出,我的心激烈地跳着。观众席挤满了人。当我们调音时,观众席中不断传来嗡嗡的声音。舞台上的聚光灯打在我们身上。演出开始后,观众们安静了。我觉得每一个观众都在注视我。看到他们的小女儿,在大家赞赏的眼光下,拉着她心爱的小提琴,爸爸妈妈的脸上都露出自豪的微笑。
转眼间又过去了几年,两个姐姐毕业了,我成了第一把小提琴手。两年后,我也毕业了,提着装有心爱的小提琴琴盒,步入社会,随后上护士学校,结婚,在医院上班,培养四个女儿。许多年过去了,我的小提琴时时刻刻都跟随我们,我精心地保藏着它。一看到它,立刻就想到我仍是那么喜欢它,总想马上拉一拉。可我的孩子们没有一个留意过它。
最后,她们一个个都结婚离开了家……。
我手里拿着那份有需求广告的报纸,极力让自己回到现实。重新又看了那条广告,是这条广告让我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我把报纸撂到一边,自言自语道:“我得找到我的琴。”
在壁橱的底部找到了琴盒,打开盖子,从衬有玫瑰色天鹅绒的琴盒里取出小担琴。我的手指轻轻地抚摩着金棕色的琴板,拨了拨琴弦,它美妙的音乐丝毫没变。我把弓拧紧,在马尾毛上抹了一些松香。我的小提琴又开始唱歌了,那些熟悉的旋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拉了多长时间我忘了。我想起了爸爸,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是他尽全力来满足我的希望和要求,我将感谢他一辈子。
我把琴放回琴盒,拿起报纸走到电话旁,拨动了号码盘。
第二天,一辆老式汽车停在门前的车道上。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来敲门,他说:“我一直在祈祷能有人看到我的广告,能给我回音。我女儿想小提琴都快要想疯了。”他仔细看了我的琴后,问道:“您要多少钱?”
我知道,对这把琴,任何一家乐器店都会给我一个好价钱。可听见自己的回答却是:“七美元。”
“您肯定吗?”他问道。他的神色使我想起了爸爸。“七美元,”我重复说,又加了一句:“我希望您的小女儿能像我一样喜欢这把小提琴。”
他走后,我关上门,从窗帘缝向外看,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在车里等他。车门突然打开了,一个小女孩跑了出来。他爸爸把琴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她。她紧紧抱住琴盒,然后跪在地上,急忙打开琴盒。她轻轻地摸着琴,琴仿佛是黄昏时刻的阳光那样通红。盖上琴盒后,那个女孩紧紧地搂住了微笑的父亲。
Number:1363
Title:精明人为何会失败?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6期
Provenance:读者文摘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你的事业有的时候可能会失败。诚然,避免失败的唯一办法是绝不追求成功,宁可安分守已。不过你其实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出纰漏所在,设法纠正,那么,你就会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贝格大概是20世纪最杰出的剧作家了,但就连他那样成功的人,也会说:“我觉得失败是家常便饭,在失败的恶劣空气中深呼吸,精神会为之一振。”
细心检讨挫折的因果很重要。你一定要正视失败以免重蹈复辙。许多事业上受过重大挫折而屹立不倒的人,原先最普遍的失败原因有6点。不管你是企业行政人员或者是一般群众,你都可能发现自己受过同样的挫折。
1。处世无方因为这个原因而失败的人,多半会归咎“办公室权术”害了他们,但所谓权术,说不定只是正常的人际关系而已。如果你弄不好“办公室权术”,其实很可能是你不懂得怎么和别人相处。你可能单靠精明能干暂时混得不错,但大多数事业都不由你唱独角戏。你可能有很高深的学术知识,却仍然缺乏社会知识耐心倾听、推已及人、批评中肯而又能接受批评的能力。社会知识高的人肯承认错误,甘受责备,再做下去。他们懂得怎样博取整体支持。
如果人们不喜欢你,他们对你可能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有一天在飞机场,一位旅客见到一个衣冠楚楚的商人大声喝叱,责骂搬运员处理行李不当。商人骂得越凶,搬运员越显得若无其事。商人走后,这位旅客称赞搬运员有涵养。“噢,没关系”他微笑着说,“你知道吗,那个人是到佛罗里达去的,可是他的行李嘛将会运到密西根去。”和你共事的人即使是下属只要受了你的气,都会跟你捣蛋。
相反,只要你精于处世之道,则犯了严重错误也没事。许多能力平庸的管理人员,都能安然度过公司的人事大变动,原因就在于他们和人交往时,通情达理,讨人喜欢;一旦有错,支持他们的人总会帮他们补过。事实上,犯了一次错之后,如果老板觉得他们以练达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次错误,说不定他们的事业反而会更上一层楼。
处世之道是后天养成的技巧,可以越练越精。就像有礼貌一样,是可以学的。
2。入错了行你可能说不上是完全失败。你可能只是受了配合不当之累,成功有赖于你能把才干、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配合你的工作。
布朗是美国一位最成功的电影制片家,先后被3家公司革职,才体会到大机构生活对他不合适。他在好莱坞晋升为20世纪霍士公司第二号人物,后来建议摄制《埃及妖后》,不料这部影片卖座奇惨。接着公司大裁员,他也被裁掉了。
在纽约,他在新阿美利坚文库任编纂部副总裁,但是几位东主延骋了一位局外人,而他和这人意见不合,于是又被开除。
回到加州,他又进了20世纪霍士公司,在高层任职6年,不过董事局不喜欢他所建议拍摄的几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职。
布朗开始仔细检讨自己的工作态度。他在大机构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险,喜欢凭直觉处事。这些都是当老板的作风。他痛恨以委员会的方式统筹管理,也不喜欢企业心态。
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布郎自立门户,摄制《大白鲨》、《裁决》、《天茧》等影片。布朗并不是一位失败的公司行政人员,他天生是个企业家,过去一时没有发挥潜力而已。
3。不能投入我们访问了一位律师,他直言不讳地说:“我的确没有追求到我的愿望。”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他从来就没有认真尝试,免得招致失败。只要他不投入,不下定决心,他就总可以对自己说:我反正并不那么重视这件事。
他在一家有名望的法律学院毕业后,加入了美国西岸一家大商行,希望在娱乐事业部门学得专长,可是不知为何,结果是事与愿违。于是他说:“我采取了不冷不热的做事态度,不违逆资深股东,又不真的去做好工作。”
他搬到东岸,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6个月之后,上头示意请他辞职,因为他显得没有朝气蓬勃的干劲。他说:“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本来就不喜欢这家律师事务所。”现在,他执业专做娱乐事业方面的法律事务,但始终不满意。他说:“不瞒你说,这是小生意。”
妄自菲薄是失败的主因。如果想立志做一件事,甚至希望事事成功,你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雇主寻求这种自信品质,不下于寻求雇员的任何其他资格。不看重自己的人,就算说话句句得体,语调往往还是带着疑问。
你的自尊表现得越强越好即使你其实自视不那么高也不要紧。你要像戏剧演员一样注意你的声音和动作,千万让别人听起来觉得你有自信。不妨试用录音机录下一次假想的面试,自己细听一次。
4。目标太散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结果没有一样做的精。有一位房产商人,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用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给他信贷。这位奇才于是失败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不达。”
答案是重定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又慢慢振作了起来。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有自知之明,分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