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人都笑了。天气仍然一样可爱,我心灵的天却已在半小时里经历了两个迥然相异的季节。
我承认,生活是异常复杂曲折的,实在不简单。但那一件件不简单的事也并非没根没由,并非相隔着真空。大海一浪高一浪,乃是滴水积成。同样,自有数不清鸡毛蒜皮的小事悄悄左右着生活的波澜。人们常常在自己还未察觉或漫不经心的时候,就已经给了自己周围的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往往是互相的,仿佛两只小船在湖上相撞。
耳闻目睹种种人际关系,我颇多感慨,为了防止易动感情的心白白受伤害,我小心翼翼地为它筑起了一座城堡。记得一个傍晚,我和另一个女孩站在大讲堂售票房外左右为难:没带钱包而又发现在卖好电影的票。身后一个瘦小的男同学突然问我们要买几张。开始,我背过了脸去,鬼知道他打什么主意!不过,看上去对这一举动他比我们还感到窘迫。同伴接过他递过来的钱买了票,我们留下他的地址:一个地理系的同学,以后再没见到他。
一天我收到一封标有“内详”字样的信,以为又是远方热心读者来的。原来另有文章:“其实我们相隔并不遥远,你的宿舍离我们的大约不过200米。我们所说的‘遥远’是中文系和数学系之间的天壤之别……”他们邀请我星期天去作客,还详细描绘了一番门上的图案。
那天我特意在辫梢上戴上一对平日收在小盒子里的蓝莹莹的小果果。好不容易东拐西绕,在黑乎乎的走廊里找到他们的房间。开门的是位带湖南口音的同学。“啊,我们都以为你肯定不会来呢!”他大声说,又回过头冲屋里叫起来,“快起来!”里面一片混乱。”你们约好我的嘛!”我开心地表示抗议。
那是我上大学以后最愉快、难忘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交上了几个不同籍贯、不同爱好然而都一样热情、一样真诚的“远方朋友”。
那座城堡无声无息地崩溃了。为保护自己的心灵而把它关闭,只会使它在黑暗中窒息,不如让它去承受人情的风风雨雨。请相信,以诚挚之心待人接物,哪怕仅仅是一个微笑,也意味着在各自的生命之舟上向对方致意的旗语,意味着你会获得慰藉和勇气去征服波峰浪谷的颠簸。
Number:2957
Title:北极冰原上的一幕悲剧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海洋
Date:1987。7
Nation:
Translator:姚伟民
(在人们的印象中,白熊是凶残的北极霸王,殊不知,它有势均力敌的对手。)
北极刺骨的寒风一无阻挡地冲击着冰原上悬崖峭壁,吹落和捣毁了大群海鸠、翻石鹬、贼鸥的巢基。无家可归的海鸟们大声喧嚷、扑飞,嘈杂得令人无法忍受。我坐着捕鱼的爱斯基摩兽皮艇停在浮冰边,在浪谷波峰中象荡秋千一样颠簸。傍晚时分,情况变得愈加糟糕,下起了雪这是北极地区7月间常见的天气。
天伦之乐
捕鱼已经没有意义了。正当我打算起锚时,突然发现了海象群。我一屁股坐到船尾,决定先不忙上岸。在外人看来,我们这些已经在北极冰原上工作了一年半的钻控工似乎应该与海象很熟悉了。其实不然。我们常常争相用双筒望远镜观看这些古怪的动物,有人甚至会将兽皮艇向海象划去,以便看个真切。
眼前的海象们或者半没入水中,或者卧在冰上,还有的则倚在突出在浮冰边缘的礁石上。它们有的在海中绕着大圈游动,有的潜入海底捕食软体动物,有的在打盹,有的从冰块上跃入水中,还有的将长达80厘米的强大犬齿钩在冰棱上,庞大的躯体则浸在水中休息这群海象至少有300~500只。泡在海水中的海象呈暗蓝色,而在冰上踯躅的海象则披着一层玫瑰色或砖红色的霞光,海象们有的哞哞作声,有的大声咆哮,有的象猪一样哼哼,有的则象马一般嘶鸣难怪古代的航海家们拟声地称它们为“海牛”、“海猪”、“海马”等等。
正在这时,一只海象游近了我的兽皮艇,我赶忙用桨撑开。从体形看来,这是一头成年雌海象。一般讲,海象好奇心很强,而这头海象“女士”对我显然尤感兴趣。我称它为“毛丫头”。它停在离我的兽皮艇约10米处,从水中探出鼻面和部分圆圆的脊背。“毛丫头”的外貌不算美:毛皮是光溜溜的,上唇长着几撇须毛,圆鼓鼓的眼睛凸出着,有点象虾眼一样地转动。
在“毛丫头”的后面,又出现两只海象仔:一只看来出生不久,披着银灰色的毛皮,体长刚1米多些;另一只稍大些,银灰色的毛皮已开始转成褐色(成年海象的皮肤几乎是光秃秃的,仅有极稀少的硬毛)。显然,它们是“毛丫头”的孩子。
小海象笨拙地用鳍脚拍着水,尖叫着,争先恐后地游向自己的妈妈。最终那只银灰色的小象率先扑进了妈妈的怀里。“毛丫头”用前鳍围成一圈,紧紧地抱住了自己的孩子,而调皮的小海象就吸吮起妈妈的奶来通常小海象吮奶是在陆地上或冰上进行的。这时,那只褐色的小海象也游近了,它用鳍勾住妈妈的颈,而当妈妈的则尽量向孩子挨近,海象母子陶醉在天伦之乐中。
两雄对峙
时间已晚了,我抓起尼龙绳准备起锚,就在这时,几乎同时从四散的海象群中传来了震天的咆哮声这是担任了望的雄海象在报警。于是整群的海象激动起来,往四下观看,并立刻不约而同地盯了一个方向那里是海象群憩息的边缘处,此时正歇着一只年轻的海象。我用手搭起遮阳檐仔细眺望,只见这只海象背后的冰脊上露出了一只刚从海水中爬上来的白熊的右掌,而在右掌后面掩盖着白熊的黑鼻子。
一年半中,我曾多次与白熊打过照面。特别是在冬天,这饥饿了的北极霸王,常常到我们住处的垃圾堆中大嚼夹着冰碴的残肴剩饭,但我还从没目睹过白熊猎食的场面。我眼前的这只白熊够狡猾的,一时难以判断它是否决定进攻。一般来说,白熊和海象是势均力敌的。在并不常见的双方搏斗中,胜利的一方往往也会因伤重而活不长,因此,即便白熊敢于进攻,它也只能选择小海象或年轻而无经验的雌海象。而那些强壮的雄海象并不会很快冲出去迎战,它们总是静卧以待,直到见同胞被熊掌抓住时才扑向来敌……
眼前这只白熊已选准了一只茕茕孑立的年轻海象,它灵巧地爬上冰块这是一只非常壮硕的雄性白熊,如果它用后肢直立起来恐怕足有3。5米高。这时,那只年轻的海象用前鳍支撑起身子,伸长脖子,盯视着来敌如果遭到白熊的猛袭,它能及时跃入海中。
但是善于审时度势的白熊却并没冒然行动。它决定首先麻痹对方:选择了一个便于观察的进攻点,然后卧下打起盹来:不一会儿,它抬起头来,仿佛漫不经心地瞥一眼猎物。而那只海象则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准备跳水。熊再次“打盹”,时不地时地偷觑一下目标,并往前偷挪了一点身子。这时,那只缺乏经验的海象傻乎乎地竟然视而不见,并且慢慢安静下来了,只见它支起的上身又卧到了冰上两者的距离在渐渐缩小。
海象总算省悟到对方可能有诈,开始向冰块的边缘跳去。说时迟,那时快,白熊猛然扑向企图溜脱的猎物一场惨剧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危机中,那只海象急中生智,突然一个倒翻筋斗,以惊人的速度挣扎到冰缘处。象这样庞大的身躯竟能做出如此敏捷的跃动是我想象不到的。这只海象终于从爪下逃生,跃进了大洋,潜游到离冰块半海里开外,将头露出水面回眸顾盼。而那只白熊没有追下水去白熊在水里的功夫远不及海象。它懊丧地坐在冰缘上用掌猛砸冰块,并恼怒地咆哮着。
白熊的捕食目的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海象们却并不奋起驱赶它。那只“毛丫头”似乎毫无察觉地继续在水中傻看着我。而我为了观看结局,也耐心地傻等着。白熊慢慢地靠近四散在浮水上的海象群,逗留在领着小海象的母海象附近。但自从“了望哨”发出警报后,每只带孩子的母海象身边都已经有了强壮的雄海象。一旦白熊靠近,雄海象就大声咆哮,摇动犬齿,做出反击的姿势,迫使白熊后退。
冰上惨剧
白熊退到浮冰边缘处卧了下来。凑巧的是,在离它200米开外的冰缘处休憩着刚由海中爬上来的“毛丫头”及其小儿子,它们旁边还卧着一头司保护责任的雄海象。由于熊与海象之间距离较大,海象并无明显的不安。狡猾的白熊又假装打一会盹后,悄悄地滑入海中,它紧贴着高耸的冰块游着,头部尽量压低,只将鼻子和眼睛露出水面。很快,白熊准确地潜到了海象对面,它虽然没有看到猎物,但已感到了对方的气息。可是雄海象却没有嗅到熊的气味,因为它处于下风处。这时,熊与海象仅相隔1米多了,中间挡着厚厚的浮冰块。
这时,“毛丫头”正在侧身给孩子哺乳;银灰色的小海象扑在母亲的乳房上;雄海象在妻儿的脚后,正全神贯注地观察宽阔的冰原它万万没想到袭击者即将来自背后的水下。接下来的情况发生得实在太快了。笨重的白熊竟象猴子般灵活地猛然从水下翻跃上冰块,用犬齿一下咬住了小海象的咽喉,将它硬是扯离母海象的奶头,接着在冰原上拖着猎物飞跑。雄海象赶紧转过身来,想扑上去抢救,但无奈在陆地上海象远远没有白熊跑得快,只得眼睁睁地痛失爱子。
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当白熊还在水中窥测方向时,已有几头强壮的雄海象从后面盯上了它。现在见白熊拖走了小海象,它们立即咆哮着从冰块的四面八方跃向敌人。白熊见情势紧迫,寡不敌众,慌忙扔下被咬穿脖子的小海象,但此时它已无法冲出重围。海象的牙第一下重击命中了白熊的侧胁,使白熊摔倒在冰上,并发出“噢赫”的痛叫声。我远远望去,只见海象们一拥而上,众海象厚实的躯体一下遮住了白熊庞大的身躯……不一会儿,当众海象散开时,那原来躺白熊的地方只剩下一摊殷红的血迹。
在不远的冰块上,“毛丫头”正用鳍肢不停地抚摸着白熊丢下的小海象,它用鼻子翻动着那僵硬的银灰色的小躯体,发出类似于女人的哀号和痛哭声这情景是我闻所未闻的。片刻,“毛丫头”突然用右前鳍抱住小尸体,紧紧地贴在胸前,随即跳进了北冰洋。雌海象有一种天赋的本能:将幼仔抱进水中来实施急救。然而,对于这只银灰色的小海象来说,一切抢救均无济于事了。但那痴心的妈妈还是不死心,它在冰中将孩子在左、右鳍脚间抖来抖去,尔后又抛到冰块上,接着自己也爬上冰块,用鼻子将小尸体翻了身,不停地用鳍脚拍着……
我被这血腥的北极两雄之战所震撼,也被海象妈妈深切的惜子之情所感动。这时,远处传来同伴们寻找我的呼喊声,我赶紧起锚反航。奇怪的是,此时那只多情的“毛丫头”竟舍弃了爱子的尸体,尾随着我的兽皮艇游来,过了一会儿,它才恋恋不舍地返回海象群中……
Number:2958
Title:华盛顿“标准像”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出自著名画家斯图亚特之手。由于他画的“华盛顿像”在美国广泛流行(至今邮票上仍然采用他画的画像),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假使华盛顿复活,而他的面貌已经与斯图亚特的画像有所不同了,人们是不会承认他是华盛顿的”。斯图亚特为华盛顿画过多次肖像,他自认为其中最好的,是在一块大画布上只画好了头部。却没有画衣服(领子上涂了一点颜色)的一张。有人挑剔他未把衣服画全,画家回答说:“人的价值不在衣服上。”
Number:2959
Title:最有价值的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蒋建国
有人问欧玛·庞贝克在她用钱所买的东西中哪件价值最高,她回答:
“我的结婚戒指。多少年了,它都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在诱惑面前,它使我不为所动。在晚会上,它提醒我的丈夫该回家了。在聚餐时,它让同桌人不至于因自作多情而想入非非。在产科病房里,它是我作为合法妻子的标志。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它一直没忘记说,有人爱着我。”
Number:2960
Title:《这个世界颠倒过来了》
作者:胡延仲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新民晚报
Date:1987。7。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曾有一首不同凡响和极为罕见的歌曲。它既不是胜者的凯旋曲,也不是败者的哀歌,而是投降者的一首自我解嘲的“诙谐曲”。这支歌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歌名叫《这个世界颠倒过来了》。
1781年,北美洲殖民地人民经过六年苦斗终于打赢了独立战争。英军将领康沃利斯率部七千人在弗吉尼亚州的约克镇向华盛顿领导的军队投降。10月19日的受降仪式上鼓号齐鸣,震耳欲聋。胜利者高奏凯歌自不待言,奇的是吃了败仗的英国军队竟也以鼓乐助阵。不同的是前者奏的是欢快的《扬基小调》,后者则奏了一曲《这个世界颠倒过来了》。它婉转但不无酸涩地道出了英国殖民者那“昔日耀威新大陆,今日败为阶下囚”和被迫承认那不愿承认的现实的难言愁苦。不过英国红衫军乐队倒也颇具声势,使投降的队列在行进中仍能步伐整齐。但在临近受降台时,吹鼓手们终因心绪不佳而章法失控,致使队伍阵脚大乱。歌曲内容十分有趣:
如果金凤花在蜜蜂身后嗡嗡响,
如果舟船在陆地,教堂在海上,
如果小马骑人,嫩草吞母牛,
如果猫被耗子追得团团转,
如果妈妈为一克朗把婴孩卖给荡妇,
如果夏天变春天,春天成夏天,
那末,整个世界就颠倒过来了。
《这个世界颠倒过来了》没有政治词语,但却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天翻地覆的重大事件。它强烈的幽默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它成为人们在政治、历史乃至文学著作中谈到美国独立战争时经常提及的名曲。
Number:2961
Title:一个补鞋匠的特殊贡献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家燕是一种候鸟,每年春暖花开之时,它们就要千里迢迢地从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度的地区迁徙。在今天,这几乎是老幼皆知的常识。然而,古代的人们并不知道燕子的这一习性,对燕子在冬天的去向一无所知。
在2400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下了一个结论:家燕在沼泽地带的冰下越冬。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都把这一结论当作真理信奉。直到18世纪,一位叫布丰的科学工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捕获了五只燕子,把它们放进冰窖里,结果五只燕子都被冻死了。这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错误的。但是,燕子究竟是到哪里越冬的呢?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就在布丰生活的时代,瑞士北部城市巴塞尔有一个补鞋匠,他在露天搭了个棚子,一只雌燕飞来檐下筑巢,补鞋匠和“她”建立了感情。可这只燕子每年秋凉后总要飞走,留也留不住。补鞋匠很想弄清它的去向。于是他写了一首并不高明的诗:
燕子,
你是那样忠诚,
请告诉我,你在何处越冬?
他把字条缚在燕子的跗上了。
第二年春天,燕子翩然归来,补鞋匠先是对它爱抚一番,发现有了一张新的字条:
它在雅典,
安托万家越冬,
你为何刨根问底打听这事?
这意外的机遇传开了。研究人员受到启发,开始给燕子记标放飞,逐渐掌握了燕子的迁徙规律。
幸亏补鞋匠的好奇和多情。不然,要弄清世界各地燕子的迁徙规律和迁徙路途不知还要晚多少年。
Number:2962
Title:人类进入太空25年趣闻录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自美国格林成为第一个沿地球轨道飞转的人,到今天已四分之一世纪。
关于人类上太空,这么多年,也有可记的事。1961年4月12日,苏联太空人加加林是第一个上太空的人。他沿着地球轨道绕行108分钟,而对失重状态感到惊诧。七年后,加加林因驾喷气式机撞毁去世,葬于克里姆林宫之内,也是最高的荣誉。
美国第一个太空人,则是艾伦·谢泼德,在1961年5月5日上太空,但未进入地球轨道,时间也短,只15分钟。不过由于他是美国第一个太空人,也成了百万富翁。
在太空停留最久的,是苏联太空人柳明,他在太空362日,绕地球5750次。
估计地球的外空,有7000件太空废物在飘浮。一些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