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光研究对电视电话系统的研制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有朝一日,当电视电话深入千家万户之时,你或许会意识到,你把亲友呼唤到屏幕上来,仅仅只是为了给对方递上一个眼色,同时得到对方一个或是亲昵、或是祈求、或是得意的目光。
Number:3235
Title:隆美尔的珍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1期
Provenance:人与法
Dat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徐晓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军队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国和民间的珍贵文物、金银财宝,进行了大规模抢劫。尤其是隆美尔将军统率的非洲远征军,更是掳掠了大批罕世珍宝。这些珍宝中的一部分于战后被陆续发现,而大部分至今下落不明。为了寻找和占有这些珍宝,西方各国的政府和各种各样的公司、团体、冒险家,纷纷登台,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探宝闹剧,许多人还为此死于非命。其中最为甚者,大概要算围绕“弗莱格案件”所展开的隆美尔珍宝之争了。
弗莱格粉墨登场
1948年6月的一天上午,法国驻德国什图特加特领事馆里,走进一个25岁的瘦高青年。他自称皮切尔·弗来格,前来申请去法国科西嘉旅游的签证。法国代办得知他曾是党卫军驻意大利潜水分队的司务长时,顿生疑窦,便说:
“我可以考虑您的申请,但您必须讲出前往科西嘉的真实目的。注意,别拿鸡毛蒜皮的事来蒙我!”
弗莱格一怔,但他略加思索后,就讲出一段令人震惊的往事来:
1942年至1943年,弗莱格曾在党卫军驻意大利某海港的潜水分队服役。1943年9月的一天,他突然奉命带上潜水具前往科西嘉向党卫军中校路德维格·德里尔报到。9月17日,德里尔等四名军官,又带他出海来到巴斯的亚市外的圣弗罗伦海湾。弗莱格的任务是:在海底寻找一个能容纳六只铁箱的隐蔽处。经过几天下潜后,他终于在水深55米的海底峭崖上,找到了一个洞穴,便用浮标做下记号。次日凌晨,四名军官又带弗莱格出海,这一次,艇上多了六只体积为80×40×40厘米的铁箱。来到浮标处后,弗莱格开始做下潜准备。这时,一个军官用六分仪测下了这个点的座标,并记在了纸上。弗莱格“无意”中瞟了那纸一眼,便牢牢记住了上面的数字。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根据几个可见的岸上地物(一幢被炸毁的房屋、一座灯塔、一小片树林),估算了沉物点的方位。
但两天之后,弗莱格在科西嘉突然被盖世太保逮捕。受审中他才知道,箱子中装满被那四个军官偷出来的金币、珠宝、首饰之类的贵重品。弗莱格一口咬定自己只是执行命令,其他事一概不知,更说不出藏宝点的准确位置。后来他在军事法庭出庭作证时,得知四个军官也没招供。最后,德里尔等军官被枪决,他也被罚往东方战线去打仗。
当天,一份绝密电报飞向巴黎。紧接着,一个专门鉴定委员会成立了。专家们对弗莱格提供的情况做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例如,党卫队军官们怎么会让一个素不相识的潜水员来干如此诡密之事呢?如此重要的座标会让弗莱格“瞟”去吗?弗莱格既然与犯罪毫无干系,事先又不知箱中何物,为什么不向盖世太保供出准确的藏宝点呢?总之,鉴定委员会对弗莱格的话充满怀疑,但法国政府还是决定利用弗莱格去寻找这批珍宝。而莱恩伯格公司则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具体工作。
想发财反遭破产
在巴斯的亚,弗莱格显得非常自信,在同当局代表谈判时,他坚持要以得到三分之一珍宝为条件,才肯对探宝工作提供帮助。当局则要在找到珍宝后才谈报酬问题。双方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几天后,弗莱格手持藏宝点示意草图,领着莱恩伯格公司的全部船只,浩浩荡荡地向海上开去。但很快就出现了混乱:弗莱格图上的方位,同他“瞟”来的座标对不上号,而且,沿岸数十公里内,根本就找不到他所说的地理标记。
弗莱格显得手忙脚乱,不是抱怨岸上变化太大,就是咒骂那个军官根本不懂六分仪。最后,专家们只得根据弗莱格的草图和他那充满矛盾的解释,划定了一个大概搜索区。十名职业潜水员依次下潜,弗莱格也下了海。这时人们发现,这个前党卫军潜水员,对潜水却几乎是个门外汉。
时间一天天过去。几个月后,探宝费用已达100万法朗,可连宝藏的影子也没见到。人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上了当。最后,莱恩伯格公司总经理找到弗莱格,只说了一句话:“骗子手,你害得我破了产,但你这个恶棍也绝无好下场!”
弗莱格见势不妙,便闭门不出,暗中筹划逃回德国。为了弄到路费,他企图偷偷卖掉配给他的潜水具和两个望远镜,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判了两个月监禁。
就在弗莱格坐牢的时候,有关科西嘉藏着“隆美尔珍宝”的消息,传进了报界。一家西德报纸登载了一篇文章,题为《天方夜谭中的神奇财宝》,说隆美尔将军曾指挥部下在非洲各国抢了价值不下1;000万英磅的金银财宝和艺术珍品。1943年,因非洲战局恶化,这批珍宝被运到意大利,后来便不知去向了。紧接着,法国报纸又登出一篇某记者采访前抵抗战士路易·布尔德的谈话纪要。这位曾在科西嘉一带打过游击的人说,1943年9月的一个夜晚,他在望远镜里清楚地看见,有一艘德军快艇往海里沉下了一些箱子。
这样一来,弗莱格一出狱就成了新闻人物。他也趁机闪烁其词地向记者们透了点有关“隆美尔珍宝”的情况,但对藏宝地点却只字不提,只是暗示他这次参加探宝是被强迫的,所以“不可能有诚意”。
失败、失败……
在狱中,弗莱格结识了一个叫安德烈·莫蒂埃的职业潜水员,这人家住巴斯的亚附近的一个叫波列托的村庄。1949年,弗莱格到波列托去劝莫蒂埃参加探宝。但莫蒂埃一口就拒绝了,因为这时科西嘉黑手党已宣布这批财宝为己所有,所以,莫蒂埃不想送命。接着,去海边散步的弗莱格突然失踪了。报纸纷纷猜测他已被黑手党绑架并杀害。法国警方也忙乎了一阵,最后不了了之。弗莱格的失踪,无形中为“隆美尔珍宝”的存在做了个绝妙的广告。
1952年6月23日,法国人安里·埃利雇了六名潜水专家,乘“年轻女明星”号快艇来到巴斯的亚。他打算把可能藏宝的海底都“篦”一遍。但第二天,一艘返港的游轮,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停在岸边的“年轻女明星”号撞坏。安里·埃利以为这不过是次偶然事故,就另外租了艘快艇出海。哪知还没开出多远,发动机却突然瘫痪。埃利这才明白,这一切绝非偶然,他自知斗不过黑手党,只好鸣金收兵。
接踵而来的探宝人,是美国的一个百万女富翁。1952年8月,她雇用的一名原海军军官,驾船来到巴斯的亚。这位船长一到,立即用高薪在当地人中招收工人和潜水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到三天,人马招齐。谁知准备工作都还没完,这些人就纷纷托词不干了。原来,他们每人在同一天都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奉劝”他们赶紧毁约,否则将遭严惩。于是,这帮探宝人又识时务地怏怏离去。
1954年,一艘叫“彗星”号的探宝船,在海上被一艘渔轮撞沉,一名水手丧命。法国报界立即报道了这次“偶然事故”,标题是:《谁是下一个?还有敢向黑手党挑战的勇士吗?》
这以后,“隆美尔珍宝”似乎逐渐被人淡忘。但1961年8月15日,几家法国晚报同时登出安德烈·莫蒂埃被暗杀的消息。报上说,这位弗莱格的“患难之交”有次酒后失言,说要把弗莱格告诉他的藏宝点声张出去,结果,当他半夜一点离开酒吧间后,就被人用冲锋枪打死在城外一片灌木林里。而且一年后,杀害莫蒂埃的嫌疑犯,也被人以同样手段除掉了。
这些悲剧,又使人们想起了“隆美尔珍宝”。1961年,仅在巴黎和马赛,警察就抓获了许多贩卖所谓“隆美尔珍宝”埋藏点示意图的骗子。寻找“隆美尔珍宝”热潮的再次兴起,引起了一个叫乔恩·戈德利的人的兴趣。他的参与,使“弗莱格案件”出现了新的转折。
弗莱格活了
乔恩·戈德利是个爱尔兰记者兼旅行家。他仔细研究了有关弗莱格的全部材料,于1961年在《美国周报》上宣称:弗莱格所说的一切,纯属虚构!西德一家杂志立即转载了这篇文章,而戈德利本人,则突然收到一份来自西德的邀请信:弗莱格先生想同他见面。于是,“死”去13年的弗莱格,又突然活了。
戈德利应邀飞往西德。弗莱格承认自己过去所谈的全是谎话,接着便向戈德利透露了“真情”:
1943年,弗莱格在意大利某海军基地当上等水兵。9月17日,盖世太保突然往他们的快艇运上了六只铁箱,然后,又留下以德里尔为首的三名军官。他们艇奉命驶往科西嘉去加入一支护送物资回德国的舰队。起航前,德里尔对箱子里的东西做最后一次清点,在一旁帮助开箱的弗莱格大吃一惊:箱中装的竟全是金银财宝。9月18日,快艇驶达巴斯的亚港,正遇上联军对该港的猛烈空袭。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德里尔便下令将珍宝沉入海底。弗莱格记得沉宝地点离岸不远,正对着一座被炸毁的清真寺。
对于自己这些年的失踪,弗莱格解释说,1949年,他在波列托村被黑手党绑架。匪徒在逼他画了张藏宝点示意图后,就将他放了,还给了他一点酬金;但他们警告说,如果今后他本人或通过别人再来探宝,定杀不饶。他吓坏了,所以才躲到西德一个小镇上,隐姓埋名13年。
对弗莱格的这些话,戈德利认为更不可信。于是,他决心查清这个弗莱格先生的真实面目。
戈德利的重大发现
仅仅半年,戈德利的调查就有了重大突破。原来,这位弗莱格先生,不仅履历,连姓名也是假的。他的真名叫瓦尔特。真姓则是由字母K开头的一个词。在1948年以前,K从未步足科西嘉,甚至连法国也没去过。
1945年,K因为是党卫军成员,被美军关进了达豪集中营。在众多重要纳粹战犯中,他的罪行简直无足轻重,所以行动较自由。事有凑巧,同营中有个叫施密兹的纳粹骨干,他的长相、身高、肤色等,都几乎同K·瓦尔特一模一样。施密兹在对K做了一番观察和交谈后,便决定收买和利用K。一天傍晚,施密兹在营房的一个角落里悄悄告诉K,他曾是隆美尔手下一支特殊分队的指挥官,专门负责把各部队抢来的珍贵物品运往德国。1945年,他见帝国败局已定,便将许多来不及运走的珍宝分三处藏了起来澳大利亚、意大利、科西嘉附近海底。施密兹提出,只要K同意将自己的身份证和衣服给他,他就把三个藏宝点的示意图给K。K答应了,于是便得到了三张草图。但施密兹当天半夜却被军事警察带走,从此便失踪了。K知道,要发财,只要得到一处珍宝就足够了,但首先必须得有自由。于是,他去求见集中营美军代表布雷坦巴赫大尉,说自己偶然知道两个纳粹的藏宝点,并画了在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两个点的示意图。
两支美军特遣队立即向图上地点奔去,结果满载而归:在澳大利亚,挖出了许多艺术珍品;在意大利,找到了大量珠宝首饰和货币。于是,K·瓦尔特获释,而且当局还按他的要求,给了他一张写着皮切尔·弗莱格的身份证和一笔奖金。靠着这笔钱,弗莱格在过了两年舒心日子后,于1947年前往汉堡,参加了一个自费潜水训练班,开始为科西嘉之行做准备。
戈德利在掌握了这些材料后,便确信施密兹讲的第三个藏宝点肯定存在。1962年,他把这一切告诉了好友、海底考古学家埃德温·林克,并出示了部分文件和地图。于是,两人开始做探宝准备。为了不走漏风声,所有雇佣人员都必须作出对该工作保密十年的承诺。林克很快就将“潜海者”号快艇改装成了一个设备齐全的浮游实验室。整个行动的基础,就是弗莱格在集中营时得到的示意图。
1963年4月19日,“潜海者”号快艇不声不响地驶达巴斯的亚港。
新纳粹分子的卷入
尽管戈德利和林克用心良苦,“潜海者”一出海,还是被一艘渔轮盯上了。这渔轮象幽灵一般,不即不离,搞得探宝者们个个紧张万分,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没过多久,戈德利就收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先生,我想就‘隆美尔珍宝’一事警告您几句:在这件事上,死的人已经不少了,劝您不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去。这珍宝是我们的!”信的署名无法辨认。
“潜海者”灰溜溜地走了。又是一次以失败告终的探宝行动。
1975年,法国记者罗伯尔·沙鲁,曾就新纳粹组织是否卷入了“隆美尔珍宝”之争的问题,走访了新纳粹运动的一个首领。这个头目先把弗莱格臭骂了一顿,说他是个江湖骗子,讲的全是谎话,其目的是想从天真人手中骗钱。他还威胁说要惩罚弗莱格,因为他侮辱了四个党卫队军官。最后,这个首领还是承认:“如果真有珍宝存在,我们早就找到了。我们才应该是第一批获宝者……我们组织内的几百个潜水员,曾在科西嘉从北向南、一公尺一公尺地搜遍了整个东海岸。那里没有任何珍宝!”
这一访问记见报后,弗莱格吓坏了,赶紧在西德的一家报纸上登了份声明:“的确,我撒了谎,而且一辈子都在撒谎,但珍宝确实存在,不过不是藏在科西嘉,而是藏在意大利的一座寺庙里。”
折腾了几十年的“弗莱格案件”,就这样结束了,而且,大概是彻底结束了。可“隆美尔珍宝”之争却还没结束,而且,在那些被法西斯军队抢走的珍宝被全部发现之前,这场争夺是不会结束的。
Number:3236
Title:美国总统轶闻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陶显进
第一任总统华盛顿青少年时期多灾多难。他童年时丧父,母亲是一位脾气很坏的泼妇,她甚至嫉妒自己儿子的成就。在青年时代的恋爱中,他经常扮演的是失败者的角色。华盛顿指望在战争中崭露头角,但他第一次指挥作战,却惨败得一塌糊涂。所有这些挫折,造就了他日后坚韧不拔的性格。他辛勤地抄写了一百条“怎样成为一名绅士”的准则,其中包括“不要在饭桌上剔牙,同别人谈话时不要离得太近以免唾沫星子溅在人家脸上”等诫言。后人评论他说:“他的所有特征都说明他具有最难以控制的感情。要是他出生在森林里的话,我看他会成为最残暴部落中最凶猛的人。”正是华盛顿有意识地克制那种残暴脾性以及能够忍受艰苦和正确对待失败,使他拥有了作为领袖的非凡能力。
第三位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童年时同最好的朋友达布尼·卡尔一起发誓,他们死后要一同葬在家乡的一棵橡树下面。杰弗逊在欧洲任职时,他的好友死去,被葬在当地的公墓。杰弗逊回国后,命令把尸体掘出,按当初诺言重葬在橡树下面。杰弗逊和他的家属后来都安葬在同一地点。
第六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于1832年出版了一本108页的诗集,他是唯一出版诗的总统。天气温暖时,他每天清晨五点去波托马克河裸身游泳。有一次,一位名叫安妮·罗亚尔的女记者突然来到,坐在他衣服上拒绝离开,他只好接受她原来一直力图避免的采访。
第九位总统威廉·哈里逊有48个孙子和106个曾孙子,比其他任何一位总统都多。他的一个孙子本杰明·哈里逊是美国的第二十三位总统。
第十二位总统扎卡里·泰勒拖延了好几天才正式表示接受他被提名为总统,因为他拒付正式通知信的一角钱邮资。
另一个第十二位总统是艾奇逊,他是著名的只当了一天总统的人。1849年3月3日是波尔克担任总统的最后一天;与此同时;3月4日星期日开始,扎卡里·泰勒将军将宣誓就职。但后者是个虔诚的圣公会教徒,他拒绝在星期日就职,于是美国就遇到两个总统交接之间有一整天的空隙没有总统。根据法律,参议院议长就自动成为美国的临时总统。于是临时议长艾奇逊就当了一天总统。据他自己说:“我忙了两三个晚上,因此那个星期天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睡觉。”
第十七位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一天学校也没上过,十八岁结婚,后来由妻子教会看书写字。他对自己的裁缝手艺感到自豪。他一生中穿的大部分衣服是自己缝制的。
第二十三位总统是本杰明·哈里逊。1891年,爱迪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