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罗巴的苍穹下-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除了声色犬马之外,那时相对单调的生活内容中大约只剩下饮食一途,可惜人的食量却偏偏有限,为了摆脱这种限制从而无休止地体会美食的乐趣,他们在饱餐之后常常服用催吐剂清空肠胃,然后就去浴池清洗休息,恢复元气等待下一桌宴席。懒怠的他们贪图方便,索性便整天留在浴场里面,简直就把这里当作自己家一样。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曾如此描写这类人物,“白天睡觉,夜晚以做事、寻欢作乐消磨。怠惰是他的爱好,他借此成名。别人要以勤奋劳作才能达到的一切,他却以骄奢淫逸的快乐来完成。”沉溺物欲、放纵人欲、透支欢乐、挥霍华年,在这个方向上着力,不能不走向人性的变态和扭曲。而罗马的公共浴场就是搬演这类腐化堕落情节的大舞台。    
    帝国的鼎盛期,罗马城有11座大型公共浴场,较小的超过800个,逸乐风气之盛可见一斑。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212~216年的卡拉卡拉大浴场(Thermaedi Caracalla)和建于298~306年的戴克里先浴场(Thermaedi Diocletian),分别以主持建造的皇帝命名。前者占地27英亩,可以同时容纳1600人,后者占地达32英亩,可容纳3500人;是古典时期体积最大的建筑物。以卡拉卡拉浴场为例,其布局的特点是将商业店面安排在前部;后部是休息娱乐厅、运动场和容量达8万升的贮水池;贮水池两边各有一个图书馆,分开陈列希腊文和拉丁文图书;场地中央是规模宏大的主体浴池部分,长220米、宽140米的场地中,于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露天冷水池、大温水池、小温水池和圆形的热水池;两边对称布置着衣帽室、按摩室、涂油室和蒸汽浴室等辅助服务;在浴池周围是花草和庭园。浴场台面上当可以比拟天上人间,而地板以下却还有一个地下世界,以拱券支撑的多间地下室中有奴隶和仆工的操作间和休息室,以及锅炉房、仓库和奴工们使用的穿行通道。肮脏和忙乱被一一掩盖底下,以便头上世界中的大人老爷们尽量不受打扰。    
    (注:卡拉卡拉浴场光顾指南——客人请由入口处踏入浴场(1),然后请在更衣室宽衣(2);如果您有兴,可以先在20×50米大小的运动场上面热身活动筋骨(3),之后请到下面一系列房间里面享受按摩和涂油膏等预备环节(6,7,8),其中别忘了去圆形蒸汽浴室发发汗(6),此后就要开始真正的沐浴了,首先请进入圆形的热水浴大厅浸泡(9);然后进入温水浴厅的靠墙两列水池(10);最后请穿过会堂大厅(11)纵身跃入露天冷水浴池(13),至此,整个沐浴过程始告功德圆满。因为整个浴场的结构是完全轴线对称的,客人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随意从左方或者右方开始沐浴流程,您一路所经过的房间功能设置完全一致,总之最后都能在热水浴大厅汇集。(14)庭园(15)半圆厅堂(16)贮水池)    
    大型浴场中集中采用了拱券技术,创造出高大宽阔的连续内部空间,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和舒适性,使人群在建筑内自如游息成为可能。卡拉卡拉浴场的热水浴大厅穹顶直径达到34米,非常雄伟。温水浴大厅长55。8米、宽24。1米,支撑这样大的拱形屋顶的结构不再是简单的筒形拱了,而是分成三段的十字拱,自成体系的各个单元分担了重力,十字拱中的十字形交叉石质拱梁在加强结构强度的同时,将重力集中引导到支撑柱墩上,取代了连续的承重墙,进一步增加了空间的通透性,外面再加上一道用筒形拱与柱墩连接的矮墙,用于平衡来自上方十字拱的侧推力。这种建筑理念已经预示了后来哥特式的基本原理。就这样,穹顶、十字拱和筒形拱在上空互相连接,形成一片于各个方向上发展的连绵屋顶,其覆盖的就是一系列大小参差、形式各异的空间,中间又有开放院落作为活泼连缀,并且可以补充光源。通过这种方式,富于层次和变化的复合空间便于组合和串连,从中跃然而出。这里的空间感比之万神殿的纯粹又有所不同,它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实用。    
    卡拉卡拉浴场的内饰华丽,墙上有彩色大理石贴面和壁画,图案美观的地面是由彩色大理石片镶拼而成,这是现代马赛克的先驱,光滑整洁更媲美今日的烧制地砖。此外浴场四下陈设着古典雕像,柱头雕凿得美轮美奂。这里还有非常完善的暖气系统:地面用砖墩架空,墙体和拱顶内砌着内部孔道互相衔接的空心扁砖,最高处设置烟囱,从下而上便形成完整的互通管道。在地面以下的锅炉房生火将热烟送入地下空隙后,自然产生的拔风效应会将热空气提送到墙壁和圆拱内,再由烟囱排出。这样一来建筑的整体都得到了供暖,即使在严冬也能保证温暖均匀的室温。只有混凝土结构才能在利用这一机理的同时不必担心失火的危险,所以才被大量地运用到浴场建设中。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引水道(图)

    高架引水桥    
    这么多的浴场所需要的大量用水,不是来自于泉水或者城中的台伯河。因为罗马城设在山丘上,台伯河河床卑低,取水反而不便,所以城市用水是由城外引来的。罗马全盛时期共有14条输水道,总长超过2000公里,每天可以供应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清水。这些输水道有的规模相当宏大,最长的一条有60公里,其中有20公里架在连拱上,看上去就像一条地面上的长桥。水道在城内分散开来,成为支道送达各处居民区,其末端就是分散全城的上千个水池和喷泉,日夜不息地涌流着,不但至今仍为市民提供生活之便,更成为罗马街头一道活泼的景观。此类输水道和高架引水桥被罗马人广泛地运用,尤其是在帝国境内那些地势险要而水源不足的军事津要更加以大量修建,其中最有名的一座当属位于法国南部的“迦合桥”(Pontdu Gare)。当水道跨越迦合河的时候,长达249米的一段采用了上下三层共高达49米的重叠连拱。仅仅是为了这类单纯的使命就居然采用了如此浩然的美学和工程学手法,的确是叹为观止。相似的引水桥遗址遍布西南欧全境,一再佐证着罗马工程师的勤奋。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罗马大道

    罗马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全部地区,地中海于是变成了帝国的内湖。为了对如此广大的区域进行行政治理和军事控制,便捷有效的交通是必要前提,而罗马人在这一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早在共和国时期,他们就已经修建了纵贯意大利半岛的宽阔驰道。这些大道都是以罗马为起点的,这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俗语的来源。此后这些道路随着军事扩张延伸到帝国全境,形成各地交通系统的骨架。他们修筑公路的技艺高超,底层是埋在坚实泥土中的大石,中层填入砂砾,上层再铺上大石板,这样的构造能历久而不毁;同时路面被修得中间略为凸起,使雨水能有效地排入两侧沟渠而不至于泡坏路基。罗马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如阿尔卑斯山区这样的困难地段里也义无反顾地开凿隧洞、搭建桥梁,战天斗地的气概令人钦佩。他们还能修建非常壮观的拱桥,采用的工艺和引水桥如出一辙。这些交通建设完成得相当合理坚固,很多一直被使用到了中世纪,其中有些甚至到今天还仍然在发挥功能。在瑞士的峻岭中,笔者亲历过几座罗马人的粗拙石拱桥,它们如今依然是牧人和登山者的必经之途。    
    由这些出色的道路连缀的,是大大小小的精巧殖民城市。这些城市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远远不再局限于希腊式的注重精神和修养的“三位一体”,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其中宗教性建筑的地位和比重相对降低,而世俗性建筑出现整体的地位提升,其中尤以纪念性和消闲娱乐性建筑最为突出。这种建筑格局在帝国各个角落都得到了完整的贯彻,德国先廷(Xanten)的神庙、斗兽场和埋设有陶管的完善下水道系统,德法边境特里尔的罗马城门、竞技场和浴场遗址,以及法国尼姆的斗兽场都是有力的佐证。    
    古罗马城市景观最完整的范例保存在意大利的庞贝(Pompeii)。自公元79年毁于火山之后,这座小城被熔岩封存了千年,其中固然悲情无限,但是那一段历史的客观画面却也令人惊叹地保全了下来。今天我们可以直面“定格”的古罗马城市:从宏伟的宫殿和神庙,萧索的竞技场,奢华的浴场到卫生设施一应俱全的民居,直至布满深深辙痕的道路,庞贝为我们全方位地展现了罗马生气勃勃的功能都市景观。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帝国的倾覆

    帝国的战功和繁荣将罗马推上了国势的峰巅。方当此际,雄心却转变为贪婪,豪迈更败坏为放纵,凯旋的号角声中隐隐已闻森冷丧钟。在这样一种痛饮幸福琼浆的热狂顶点,无道之君纷至沓来:    
    屋大维的重孙卡利古拉皇帝(Caligula,公元37~41年在位)就是其中最夺目的代表。他登基之后令举国欢庆,几个月时间内将国库挥霍一空,此后挖空心思大肆掠财,随意废除遗嘱侵夺遗产,又建立皇家妓院。他生活极端荒淫,在宫廷中大张旗鼓地性乱,用裸体少女充当马匹拖拉马车,更一度想乱伦迎娶亲妹。他行止张狂,用对待奴隶的方式折辱元老院长老;又将自己的画像挂在中东的犹太教堂里面以致引起了犹太人的暴动。一次观看斗兽,因为缺乏充当牺牲的罪犯,他就下令将场内的无辜观众赶下场去喂猛兽。此人已完全陷入疯狂,而罗马史家干脆呼其为怪物,最后的结局是毙命于自己卫队的剑下。    
    而尼禄也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卡利古拉的衣钵。除了演出过上面提过的焚城绝唱之外,最惊世骇俗的表现是他对大兴土木的热衷。他那巨大的“金殿”面积包含整个帕拉丁山和周围的山坡谷地,里面除了他的巨像之外,有三条长达1英里的门廊和一个广阔的人工湖;外围更有田庄、别墅、葡萄园和树林牧场,各类禽兽游息其间;其间建筑麟次,有些房屋通体涂金,并饰以贝壳和宝石;饮宴厅配有象牙的活动房顶,以便向其中抛洒鲜花和香料;浴池中灌注的是天然海水和硫磺温泉水;最显赫的房屋建成圆形,模拟地球日夜不停地转动。林林总总,简直就是一个罗马版的阿房宫。尼禄对这样的居所表示满意,说这样的房屋才配得上人居住。时人曾写诗讥刺他的用心是想把罗马居民全部赶出去,从而把罗马城变成自己一个人的府第。    
    君王荒唐腐败,臣下离心离德,保护首都的禁卫军尤其飞扬跋扈,常常胁天子以令诸侯。从公元235~284年的24个皇帝中,只有一个尽天年得了善终。国本不固之后,边境不靖便是必然后果,西方行省遭到诸日耳曼部落的蹂躏,东方行省也受到重新崛起的波斯帝国的侵犯。值此多事之秋,戴克里先皇帝(公元284~305年)虽然颇有才略,仍深感力有不逮,于是将国家一分为二,由自己和新任命的共同皇帝分掌。等到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帝国分裂事实局面已成,而国家政治经济的重心也逐渐向东方移动。易守难攻、同时拥有优良战略和交通位置的君士坦丁堡的光芒开始盖过了故都罗马。公元395年帝国正式分为两个独立国家,分别定都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事实上,这种东进政策与其说是一种励精图治的努力,不如说是一种破罐破摔的逃避,保持着纵欲享乐路线的延续。皇帝们逃离危机四伏的罗马政坛和纷争扰攘的民主废墟,来到专制传统浓郁的东方,随心所欲地扮演人神合一的无上统治者。不过他们一旦割断祖脉,抛弃坚忍务实的民族气质之后,就再也无法找回雄霸天下的帝国魂梦,只能扮演偏安一隅的偷欢小朝廷,更无力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了。    
    与此同时,被离弃的罗马城和西罗马帝国无可避免地迅速走向衰落。旧有的腐化奢靡之风既存,新的矛盾和危机又层出不穷。在奴隶制度下,一方面过剩的劳动力抑制着技术革新,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大田庄经济限制了贸易发展,其结果便是国家收入的萎缩和行政控制力的减弱。同时因为西部不具备东部那样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在政治重心转移后,更无法再指望继续依赖来自东部的物财支持,相对脆弱的政经体系很快便难以为继,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和国家行政力虚脱的困境。    
    汉武帝阻击匈奴通西域,为中国开创了泱泱帝国的昌荣局面,但是这一事件的连带负效应最后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波及到罗马,效果更是与开通丝绸之路的初衷大异其趣。正类似那亚马逊丛林中蝴蝶鼓动翅膀最后却能引起大洋上的飓风的说法,世界上的因果关系往往这样离奇到完全无法逆料。却说当年北匈奴骑兵不敌汉朝的战车军团,只好痛别北中国和西亚草原,一路西迁,一路怒气冲冲旋风般烧杀抢掠,走走停停便到达了多瑙河流域。东欧哥特人不是这些来去如电的神射手的对手,只得望风而逃。逃亡的各部族拖家带口滚雪球一般西进南进,传播着恐慌的气氛同时造成挤压效应,最后结果便是所谓的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各蛮族南向迁入罗马帝国,以归顺为代价取得帝国保护。日后越来越多的日耳曼人开始充当帝国雇佣兵为生,而帝国的军权从而渐渐转移到佣军头领手中。日耳曼人对昏庸腐败的罗马当局塞责敷衍,对横行境内的同族侵略军网开一面,国境于是形同虚设。于是,日耳曼各部族如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便如潮水一般涌来。鉴于危如累卵的罗马成为侵掠风暴的中心,神经衰弱的西罗马皇帝霍诺琉斯(Honorius)于是索性拱手让出罗马,在公元402年迁都至拉韦纳(Ravenna)。蛮族们自然毫不客气,遂于410年和455年两度洗劫罗马,并且在帝国境内建立自己的王国。富于传奇色彩的匈奴王阿提拉也曾经于452年兵临罗马城下,而病入膏肓的帝国对此也只能眼睁睁束手无策。476年,不可避免的一幕终于来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穆路斯•;奥古斯图卢斯(Romulus Augustulus)在日耳曼雇佣军军官匈奴人奥多亚塞(Odoaker)的逼迫下黯然退位,西罗马帝国遂亡,古典时代至此告一段落。何其富于戏剧性,罗马历史的开篇和终局间居然镌刻的是同一个名字“Romulus”,果然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后意大利一蹶不振,公元6世纪末罗马居民减少到了9万人,到14世纪末竟只剩下17000人口了,帝国时代的光荣已变得那么遥远。    
    罗马的败亡虽然通常以此事件为标志,但是就此简单地说是日耳曼蛮族灭掉了罗马其实并不甚恰当,正如我们不能推演出罗马灭亡的罪魁是汉武帝一样,最多只能说罗马帝国是假日耳曼人之手被灭掉的。如果我们再仔细回顾一下其兴亡史,就会看到,罗马城其实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从罗马人选择了张扬无度的纵欲之路的那一刻,他们便已踏上了自我放逐、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