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二年记-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黄缎垫子铺在桌前,太后取了一块檀香木,用火炭点着投在香炉里。皇后附着我耳朵低低地说,叫我去帮助太后。于是我把檀香木一片片地点着,直到太后告诉我已经够了。于是太后跪在她的垫子上,皇后跪在她后面,我们排成一排跪在皇后后面,祷告就开始了。祷词是那天早晨皇后教我的:    
    “敬求上天怜悯,速赐甘霖,以救下民之命,凡有罪责,祈降余等之身。”读过三遍,再是三跪九叩头,仪式就算完毕。于是太后仍旧像平时一样去上早朝,但时间比平时早得多,因为皇帝还得赶正午前回禁宫祈祷,而太后又有这样的脾气,无论皇帝到哪里,她总要跟着。早朝完毕的时候大约是九点钟。太后告诉我不必替她带珠宝到禁宫去,因为她完全不需要。于是我到珠宝房里把每样东西上了锁,又把钥匙封牢在一个黄封袋里,和其他东西一齐交给一个太监保管。我们把太后的日常用品都归纳起来预备带去,其中要算衣裳一项最重要。太后的衣裳非常多,全带当然不可能。我觉得我们中间管衣裳的一位宫眷可算最忙了,她必须挑选适当的衣服足够供太后四五天内更换。她对我说,她已经选出了五十件不同的衣服。    
    “老祖宗在禁宫最多住四五天,不需要这许多衣服吧?”我说。    
    “为安全起见,还是多带些好,”她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祖宗究竟要住多少天。”    
    一切整理好了,太监就拿来几只黄木箱,长宽各有四英尺及五英尺,深是一英尺。先放下一条丝巾,上面再放衣裳,最后再盖上一块厚厚的黄布。我们费了两小时,整理出五十六箱东西,由太监押着先出去。太后的轿子过宫门的时候,皇帝、皇后和宫眷都须跪着送,等轿子过去,才各人乘上自己的轿子。行列仍旧是像平时那样雄伟:轿前有兵队开道,四位年轻的亲王骑着马在轿子左右保护。后面是四五十个穿着宫服骑着马的太监。皇帝皇后的轿子与太后的同样颜色,由八个人抬,嫔妃的轿子是暗黄色,宫眷的轿子是红色,都是由四个人抬的。我们的太监也骑在马背上跟着我们。似乎乘了许久的轿子,才看到皇帝的轿子从石路上下来,我们的也跟着去。太后的轿子仍旧照原路走,我们是走的近路,预先到万寿宫去接驾。我们下了轿,立刻会预备太后的茶点。太后到了,我就扶着她下轿,又扶着她的右臂走上石阶。太后坐下后,我们在她面前放一张桌子,我妹妹就送上茶来。这规矩是这样的:凡是太后出行,或是逢到节期,我们必须代替太监做事。我们将所有糖果在桌上放好后,就出去休息了。平时太后从颐和


《清宫二年记》 第二部分温雅可亲的皇后(1)

    十、温雅可亲的皇后    
    当静静地坐在轿子里的时候,我想起了许多事情。这又是一个好天气。我为太后担忧,因为她这天一直默默无语。往常她总是很快乐的,并且让我们大家跟着她玩笑。我又想起那一束柳条,总不能解释它的用处。于是趁太后和皇帝吃饭的时候,我就去找皇后。她和几个宫眷坐在庭院左边的一间小屋里,她们看见了我就做个手势叫我过去。原来她们在喝茶。皇后对我说:    
    “我相信你一定又累又饿了,快到我这边来坐坐,喝一杯茶吧。”于是我们就东拉西扯地谈起来,谈谈途中所见和各人的感想。    
    “再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紫禁城了。”皇后说,接着又讲到早晨求雨的仪式,就说:    
    “我们必须诚心诚意地求雨啊!”我实在等不得了,就问皇后那些柳条的用处。她笑着说:    
    “佛教徒都相信柳条能化水为雨,所以宫中求雨时都要用柳条,这已成了老习惯了。”她又对我说,“这种仪式要每天早晨举行,直到天下雨为止。”    
    这时候我们听到太后在院里谈话,知道她饭已吃好,于是像平时一样,我们和皇后就同去吃她剩下的饭菜。这次虽完全是素食,却鲜美有味。我们吃好了,走到院里,看见太后正在来回踱着,一见我们,就说:    
    “轿子坐得久了,两条腿便硬起来。所以在离开这里之前,先得好好地散一会儿步。你们都觉得累吗?”我们回答她不累,她就叫我们和她一同散步。于是太后在前,我们在后,绕着院子一圈圈地走着,现在想起来那样子一定是很有趣的。太后回过身来,对我们笑道:    
    “我们好像是马,在马房里打圈子。”这话使我想起了马戏场。李莲英进来了,跪着请太后就动身,以便到禁宫时,恰合于太后预先选定的吉时,所以我们就离开了万寿寺。这一次的轿子很快,不过一个钟头光景我们已经望得见宫门了,于是我们的轿子就跟着皇帝皇后的轿子抄近路。到了宫门口,皇帝皇后仍乘着轿子进去,我们却必须下了轿走进去。到朝堂前的庭院时,看见皇帝皇后已先等着了。照例又是皇帝在前皇后在后,我们又在皇后之后,一齐跪下迎接太后。太后走进自己房里,只见太监早已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了。这天的下午和黄昏,我们又做了两次祷告。服侍太后睡下后,我们立刻回自己房里,只见我们的房间也早已由我们的太监收拾干净了。有了这批人的确方便得多,因为这些事情我们自己都不会做。我疲倦极了,四肢都似乎僵化了,一躺下立刻睡着,直到第二天早晨听到有人叩窗才醒来。我起身拉开窗帘一望,只觉天色昏暗,以为天空布满了云,心想一定就要下雨了,太后也可以宽心了,于是赶紧穿好衣裳。可是失望得很,我又看到了对面墙上的阳光。    
    禁城里的宫殿是又古又别致——院子小而游廊宽。房间很黑暗,也没有电灯,都是用的蜡烛。在屋子里不能望到天,除非走到院子里去。所以早晨醒来时因为太阳还未出来,睡眼蒙眬中就认为是阴天了。到太后的宫里,看见皇后早已先在了,她总是第一个到,而且总是打扮得那样整洁,我真不知她是几点钟起身的。她告诉我太后虽已醒了,但还没有起身,又说我并没有来迟。我走到太后卧房里,向她请了早安,她第一就问我天气如何,我只得告诉她真话——没有一点下雨的样子。于是太后起来,穿了衣服,吃了早点,并告诉我们今天没有早朝。皇帝到天坛求雨去了,所以没有什么别的重要事情要做。这样接连着祈祷了三天,仍旧没有雨,太后几乎绝望了,叫我们每人每天祈祷二十次,每次用银朱在黄纸上点一点。    
    在四月初六早晨,天上密布了乌云。我奔到太后房里去报告好消息。可是有人已在我之前报告了。太后笑着说:    
    “你已经不是第一个了。我知道你们都要争先来报喜讯。今天我觉得很累,要多躺一会儿,你去好了,等我要起身的时候再叫你。”我出来寻皇后,只见她和所有的宫眷在一起,看见了我,一齐问我有没有知道天已下雨了。我们走出应候室,看见庭院里已经很湿,一会儿,大雨就下来了。太后起身后,像平时一样的祷告。幸运得很,这雨持续了一天。    
    太后独自玩着骨牌,我在她背后看着,看见皇后和宫眷们都站在廊下。太后也看见了她们,就对我说:    
    “去叫她们到应候室里去吧,廊下不是已经湿了吗!”于是我就朝她们那里跑。可是我还没有开口,皇后就告诉我应候室里已积了水。我已说过,这幢房子是非常古老的,又没有沟渠。太后的宫地基很高,在十二层阶梯之上,可是我们的应候室却是直接筑在地上的。我在廊下才说了几句话,已经通身湿透了。太后在自己的玻璃窗上敲敲,叫我们进去,那天太后的确很开心,她对我们看了看,笑着说:    
    “你们好像都是从湖里捞起来的!”皇后穿的是一件淡蓝的衣服,可是头上的红璎珞却挂下了红水。太后又笑着说:    
    “这些女孩子的衣服都被弄坏了。”于是叫她们去换衣服。


《清宫二年记》 第二部分温雅可亲的皇后(2)

    她们去后,我又回到太后的旁边。太后看着我说:    
    “你也湿了,不过你的衣服看不出来罢了。”我那天穿的是一件开司米的很朴实的衣服。太后摸了摸我的臂,说道:    
    “啊,多么湿啊!去换一件厚的穿上吧。我想外国服装一定很不舒服,腰太细了,与身体其他部分似乎不相称,我相信你穿了旗装后一定更加好看。把你的巴黎服装换下来放着作纪念品吧。我起先不过是想看看外国女子穿些什么,现在我已经看够了。下个月龙船赛会的时候我替你做几件美丽的衣服。”我立刻叩头谢恩,并说:    
    “我是非常喜欢穿旗装的。但是这些年住在外国,就一直穿外国装,从没有做过一件旗装。进宫之前原预备换旗装的,但后来得到命令说老祖宗希望看我们穿外国衣服。”的确,听到太后叫我改装的命令,我非常高兴,我要换旗装有这几点理由:一、若不改装,宫眷往往见外。二、太后不喜欢洋装。三、在北京的宫里穿了洋装实在是不方便得很,于是我们决心改穿旗装。我们平时工作多,大部分时间又都是站着,所以宜于穿宽的衣服。太后命太监把她自己的衣服拿一件给我试试。于是我回到自己房里,把湿衣脱掉,换上太后的衣服。身长和袖子都恰好,就是腰身太宽了。太后命一个太监把我的衣服尺寸记下,交他拿去做新衣,太后说做出来一定很适合我。此外,她也替我母亲和妹妹做了,并命令我们的衣服必须做得非常快。太后一定非常高兴,因为她还告诉我什么颜色最适宜我穿。她说我应该常常穿淡红和淡蓝的颜色,因为它们最适合于我,也是太后最喜欢的颜色。讲到了首饰,她又命令替我制一副和其他宫眷一样的首饰。她又对我说:    
    “我知道你可以穿我的鞋子。因为在你第一天进宫的时候,我就试过你的鞋子,你还记得吗?我要选个吉日让你重新做满洲人,”说到这里太后笑了笑,“并且以后不要再穿洋装了。”太后把历书翻了翻,说十八日是好日子。李莲英最会逢迎太后,他说到那时候,一定一切都替我们预备好。太后又告诉我们头发应该梳什么样子,戴些什么花。的确,太后为我们设计满洲服装是最高兴的事情了。谈了一会儿,太后就命我们退出。雨接连不停地下了三天。在第三天,皇帝回去了。所有仪式全部停止。太后不愿在城里多住——这是无足为奇的,因为这些地方连我都痛恨。早晨梳头的时候必须用蜡烛照着。就是在正午时候,房中也是漆黑的。雨还是下个不停。后来太后说,明天不论是否晴天,她一定要回颐和园去了。我们听了这消息都很高兴。    
    我们回颐和园的那天是阴天,仍旧像来的时候那样把东西整理好,仍旧在万寿宫歇脚,用午膳。那天是开荤的日子,太后吃得很高兴。太后问我爱不爱素食,我说虽然没有肉,却调味得很得当,所以我很喜欢。太后说她不喜欢素食。要不是为了求雨,她绝不愿意吃素食。    
    这年的四月中,太后设宴招待各国公使夫人。太后要把园布置得和向来的规矩稍稍不同。她吩咐在园的各处像市场那样设起摊来,摊上放着各种精细的物件像古董、刺绣、花草等。这都是预备送给来宾的礼物。这次的来宾有:美国公使康格夫人,英使馆中文书记威廉夫人,西班牙公使的妻女卡色夫人和卡色小姐,日本公使伊集院夫人和几个日本使馆里的女子,葡萄牙公使阿尔美达夫人,法国使馆书记肯纳使夫人及其他几位法国贵妇,英参赞唐纳夫人,德使馆官员及税关官员的妻子等。在这次集会上,太后拣了一件最华贵的袍子,是用孔雀翠羽织成,上面满绣着凤凰,每只凤凰嘴里挂出一串二英寸长的珠璎珞。太后一动,这些珠璎珞就前后摇摆起来,放出灿烂的光辉。太后自然也还是像平时那样头上戴着她玉制的凤,鞋上和手巾上也镶着这种花样。我母亲穿一件拉芬特丝衣,镶着银丝织成的边,帽子也是同样的色彩并配上羽毛。    
    我们姊妹俩各穿一件淡蓝的中国丝衣,镶着爱尔兰花边和细绒带。我们戴淡蓝的帽子,上面插着粉红色的玫瑰。宫眷们也都穿上她们最美的衣服。看这一群人在堂前走过,真是美丽极了。    
    太后这天早晨很高兴,笑着对我说:    
    “我穿了外国装不知是什么样子,我的腰很粗,但是穿了这种宽大的衣服就看不出了;我不愿意把腰束得很紧。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比我们满洲装更美的了。”    
    太后在朝堂接见来宾,由领袖公使奥公使肯男爵领着众来宾及各使馆的翻译站成一排。奥使致了短短的祝词,由翻译译成中文传给庆王,庆王再传给光绪皇帝,皇帝致了适当的答辞。于是领袖公使走上阶梯与皇帝握手,其余各人也依次而上。我站在太后右边。每人来的时候就报出他的姓名和所属使馆。太后对每个人都有几句话,若看到一个陌生的脸,她就要问:在中国住多久了,住得惯吗等等的问题。这些对话我都替太后翻译了。来宾见过太后就站在一边,直到全体都见过。    
    翻译官不参与这种仪式,所以他们一直站在堂里直到仪式完毕,由庆王带着他们到别处去休息。来宾一出朝堂,太后就走下宝殿和大家在一起。    
    仪式结束后,太监搬进椅子来,大家舒服地坐下。谈了几分钟后,太监又送茶来,除了太后、皇帝和皇后,大家都进餐室用茶。太后的继女大公主做了主人,康格夫人坐在她左边,西班牙公使夫人坐在她右边。食物全是中国式的,但是也预备刀叉供来宾随意使用。席中大公主站起来致了欢迎辞,我将它译成英语和法语。餐毕,我们都到园子里,太后、皇帝和皇后都已先等着了。管乐队在奏着西洋乐曲。    
    太后领着大家在园里走,看着沿路摊子上的陈列品。那些太太小姐们每经过一个摊子总要站下来看一会儿,赞美一番。最后到了园中的茶室,每人坐下喝了一会儿茶,太后就致辞送客,于是来宾都告别坐着轿子回去了。    
    照例,我们又得向太后报告经过情形。太后说:    
    “为什么外国女人的脚,都是那么大?鞋子好像船,走路的样子也特别,我实在说不出她们的好处。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外国人有一双漂亮的手。虽然她们有雪白的皮肤,可是脸上都盖着一层白毛。你觉得她们好看吗?”我告诉她我在外国时曾见过几个美丽的美国人。    
    


《清宫二年记》 第二部分温雅可亲的皇后(3)

    “不管她们怎么美,”太后说,“她们的眼睛总不好看,那种蓝颜色使人想起了猫眼睛。”又谈了一会儿,太后说我们一定很累了,叫我们回去。我们正需要休息,于是就行礼告退了。    
    我们在宫中已经两个多月了,一直没有机会回去看看我父亲,那时候他正病得厉害。我每天收到父亲的信,叫我不要怕困难,好好地尽我的本分。我母亲问皇后我们可不可以向太后请一两天假。皇后说:    
    “那是毫无问题的,不过我想你们最好过了初八去,因为这是一个节日。宫中规矩这天要吃青豆的。佛教中有这种传说:这一天是决定一个人的来世,好人就进天堂,坏人就入地狱。这一天太后必赐她所爱的人一盘青豆,共八粒,受赐者都必须把豆吃掉。”皇后又叫我到那天送一盘豆给太后,太后一定高兴,因为这就表示来世我们仍旧在一起。我就照她的话做了。那天太后非常高兴,我们在湖西用午膳,太后又谈起我们第一天进宫的情形,忽然太后问我母亲道:    
    “我不知裕庚现在可好些。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宫?他从巴黎回来后我还没有见过他。”我母亲回答说他已经好些了。不过腿很软;不能多走路。太后又对我们说:    
    “哦,我忘了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想回去看看,可以请假的。我近来忙得很,竟忘了告诉你们。”我们谢谢她,并说我们很想回去看看我父亲。于是太后就命我们第二天回去。又问我们需要多少日子。当然我懂得宫里的规矩,就说等太后吩咐。太后问道:    
    “两三天够吗?”我们说这样最好。太后忽然提起这事我觉得很奇怪,不知是不是有人在太后面前说起过。    
    那天下午太后回宫后,我就去看皇后,她总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她叫我靠着她坐下。她的太监送了一碗茶给我。她宫里的设备和太后宫里完全一样,但每样东西都非常雅致,让人看了觉得很舒服。我们先谈宫中的生活谈了很久。皇后告诉我她很喜欢我们,太后也是这样。我告诉她太后允许我们回家两三天,又问她太后怎么会想起这事。她说是有人在太后面前说起过,因为我们进宫已两个多月了。后来我知道是李莲英说的,因为他知道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