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逐渐摆脱小农经济时代的亲戚圈,更多的依靠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之间的互助,人们终将意识到〃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越来越多的〃雷锋〃必将出现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
第12节:免费公共资源从何而来(1)
免费公共资源从何而来
第一次上美国的沃尔玛超市购物,太太便四处寻找随身携带的那种小包装纸巾(记得国内好像是5毛钱一包)。陪同的中国朋友见了,笑着说:〃我们刚来美国时也找过,可是这里买不到这种东西。〃
〃为什么?〃
〃因为美国所有的卫生间都备有免费的卫生纸和擦手的纸巾,根本用不着随身携带。〃
哦,原来这里的公共厕所不仅不收费,而且里面该有的用品都备齐了,包括垫在马桶圈上的一次性环形纸片,你大可放心地坐在上面〃解决问题〃,而不用像在国内上公厕时那样〃蹲马步〃了。
有个美国朋友准备全家到中国旅游,行前问我该注意哪些事项。我小声告诉他:〃随身带些卫生纸,免得上厕所时尴尬;另外,在旅游点买东西,一定要砍价。〃
在美国待久了,上厕所不用自备手纸,实在方便。同样让人觉得方便的是,公共场所都有免费的饮水机,因为美国的自来水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标准,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这样出外时就用不着老拿一瓶矿泉水在手上了。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只是说明美国生活便利而已。真正让我觉得捡了个大〃便宜〃的是,女儿上学不花一分钱,学校免费提供课本,而且中午在校用餐也不用付钱。需要家长购买的只是书包、铅笔和作业本。如果家庭贫困得连这些都买不起,班上也有纸、笔和固定在墙壁上的手摇削笔刀供学生免费使用。
女儿回家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天,她班上上科学课,许多同学都忘了带笔,于是大家一哄而上,把笔筒里的铅笔全拿光了。为了保证下次大家还有笔可用,老师居然想出这么一招所有拿笔的同学都脱下一只鞋放在教室前面〃抵押〃,等还笔之后再把鞋子取回。
在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十二年级,所有的学生一律免费。不仅美国公民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连我们这些临时居住的外国人,甚至非法入境的学龄子女也一视同仁。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暑期学校,不仅免费,而且还用钱鼓励孩子上学出满勤的学生将获得100美元的购物卡。我女儿上完暑期学校还没等拿到奖金就回国了,后来我们让校方把属于她的100美元寄给了一个经常帮助我们的美国家庭。
和中国不同,美国的高速公路几乎都不收费。我开车穿越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和南部的阿肯色州,行程1600公里,从没有留下过〃买路钱〃,而且沿途休息站还提供免费的地图和旅游景点介绍。但我随旅游团到芝加哥旅行途中见过一个收费站,不过一辆中巴的过路费也就3美元。在纽约,过海底隧道是要交钱的,听说来回一趟是12美元。
第13节:免费公共资源从何而来(2)
在国内上公共图书馆借书,先得交押金办证才行。而这里的图书馆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任何人(包括学龄儿童)都可以免费办借书证,而且一次借书的数量不限(我们往往一次借上六七本书,三周内还)。我从图书馆发布的信息获悉,这里经常举办短期的电脑技能培训、税务知识培训、新书介绍会、家庭故事会、学龄前儿童学话班以及各种讲座等,这些也都是免费的。
除了国家公园外,美国的许多公园也都是免费的。园内不仅有小孩玩的滑梯之类的设备,而且还有供人野餐烧烤的用具。多数美国人喜欢带狗出来溜达,为了防止遍地狗屎污染环境,公园里还备有免费的小塑料袋供狗应急时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这些看得见的硬件设施是免费的,而且政府的公共信息也是免费的。我上网订阅了所在地政府发布的信息,这样我的电子邮箱里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免费的便民信息,比如近期政府有哪些活动安排,哪个路段目前正在修理(提醒绕道),自来水检测报告公布,恶劣天气预告等等。
还有一些针对部分特殊人群的免费项目。比如,刚到美国的新移民,往往英文说不好,公立学校就为这些人举办免费的英文学习班。像我们这些非移民也可以参加这样的英文班,只是需要交点钱,全年的学费也才97美元,比在国内报名上英文学校便宜得多。
在美国生活,最昂贵的是医疗费。不过,低收入者可以向政府申请免费的医疗保险。我认识这里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太太过来陪读,小两口靠每月1000美元的奖学金过日子还凑合。去年他太太怀孕了,没有买医疗保险,而正常生育的费用需要一万美元左右。小两口申请了临时补助,总算免了这笔巨额开支。他太太怀孕期间及孩子出生后,政府还发给免费的营养券,可用于购买牛奶、鸡蛋、果汁等。
美国职能部门对公共项目的收费也比较合理。我太太在这里考驾照,总共才花了13。5美元。在美国学开车是实行自我培训,只要你能通过笔试、视力测验和路考就行。想当年,我在国内学开车,先得参加驾校学习,光学费就交了4000多元人民币,加上平时给教练请客送礼的费用,那就更多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生活在美国的人们享有丰富的免费公共资源,其实用的也是纳税人上缴给政府的钱。政府只是代表人民管理、使用这些钱而已。由于政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官员们不敢乱花纳税人的钱,把钱用在大家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地方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14节:残疾人在美国处处受优待(1)
残疾人在美国处处受优待
每年,我所在的密苏里州都要专门为智障人举办一次〃特殊奥运会〃。
与其他运动会不同,〃特奥会〃的大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人数大大超过参赛的运动员。我也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其实很简单,除了为智障运动员端水、推轮椅等服务之外,就是把他们领到赛道上,或在比赛过程中为他们喝彩加油。
〃特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规则,和传统运动会也不一样。第一天,我在游泳馆服务,智障运动员被允许拿着浮板游泳,或抱着正常人的脖子往前游,坐轮椅的参赛者则由志愿者抱着下水。比赛过程中,我们不停地喊〃Good job!(干得好)〃为他们加油,比赛后我们主动和智障人击掌祝贺,还有人和智障人亲吻拥抱。
第二天,我在田径场服务,比赛项目是依据智障人的特点来设置的。比如,投掷项目,智障人用的不是铅球,而是网球;跳远项目,不是三级跳,而是立定跳远;跑步项目,距离也都比较短,大约在百米之内;这里自然没有跨栏比赛,取而代之的是坐轮椅绕障碍物。所有参赛的运动员都上台领奖,除前3名获金、银、铜牌外,其他选手也都被授予绶带,由警察和军人给他们颁奖。有位穿着空军制服的女士站在一旁,给参赛的选手们赠送〃V〃字形空军臂章以示祝贺。
我感觉,这运动会不是真正在比赛,更像是在玩游戏。正常人〃哄〃着智障人,能够让他们开心、高兴,让他们觉得有参与感、成就感,目的也就达到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花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办〃特殊奥运会〃,就是要彰显智障人作为〃人〃的尊严。
美国人口不到中国的1/4,但我在美国公共场合看到的残疾人却比中国多。显然,不是美国的残疾人数量比中国的多,而是美国的各种助残设施健全,使得残疾人能够像健全人一样行动自由,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他们的轮椅由政府免费提供,市内几乎所有的道路两侧和建筑物通道都辟有〃轮椅坡道〃;有门的地方,一般都设有齐腰高的专用按钮,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正好够得着,只要按下按钮,门就自动朝前打开;公交车和校车等公共交通,都设有轮椅登车升降板,司机只要一按按钮,平时收拢在车门上方的踏板就会缓缓放下,连接在车门与路面之间,残疾人可以坐轮椅自行上下车。每个公共厕所里必有残疾人的专用卫生间,马桶旁边安有把手,而且空间往往是正常卫生间的两三倍那么大。在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还有残疾人专用的大试衣间,并备有电瓶车供残疾人自行〃开车〃在商场购物。
残疾人的特权还表现在,所有停车场最方便停车的位置(一般都是靠两头)全部留给残疾人,并画有明显的蓝色标志。健全人要是停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上,将被课以50…300美元的重罚(闯红灯才罚100美元)。
第15节:残疾人在美国处处受优待(2)
美国残疾人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而这权利也是残疾人不断争取得来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有身体或智力障碍的美国人呼吁,社会应该消除对他们更全面参与公民生活的阻碍。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向报界道出了残疾人的共同心声:〃给我造成障碍的并非我的残疾,而是社会建造的令残疾人无法进入的学校、剧院、公共汽车、房屋,是这些对我和我的残疾兄弟姐妹造成了障碍。〃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促成了美国《康复法案》、《残疾人教育法案》、《美国残疾人法案》等一系列保护残疾人法律的出台。
根据上述法律,如果提供〃适当的安排〃不会对雇主造成〃过大负担〃的话,在雇用人员时不得对有能力承担某一工作基本职责的残疾人实行歧视;残疾学生有权利和正常人一样获得〃免费的应有公共教育〃;政府不得拒绝让有资格的残疾人参与或享用公共服务、项目或活动;公众场所(包括旅店、餐馆、影院和其他设施)必须达到让残疾人进入的标准。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报告,美国有5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约18%)有残疾,其中约3250万人有严重残疾。老布什总统在1990年签署《美国残疾人法案》的仪式上宣告:〃这部法律将确保残疾人获得他们长期努力争取的基本保证:独立、自由选择和掌握自己的生活以及有机会充分和平等地融入美国丰富多彩的主流社会……每位残疾男女老少如今都能进入曾向他们关闭的大门,进入光明、平等、独立和自由的新时代。〃
第16节:美国穷人如何过日子(1)
美国穷人如何过日子
美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但我在这里也见过沿街乞讨者、流浪汉和无家可归者,还有一些住在破旧房屋的穷人。一个国家,有富人,自然也会有穷人,关键是政府和社会如何对待穷人。
美国通常把穷人称为〃低收入者〃,而各州对〃低收入〃的定义有所不同。我所在的密苏里州月收入少于下列标准的就算是穷人了:单身家庭,1064美元;2人家庭,1427美元;3人家庭,1789美元;4人家庭,2152美元;5人家庭,2514美元;6人家庭,2877美元;7人家庭,3239美元;8人家庭,3602美元;9人家庭,3964美元;10人家庭,4327美元;超过10个人的家庭,每增加一个成员加上363美元。
美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超过10%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于穷人来说,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温饱问题。符合低收入标准的美国公民或者永久居民(持绿卡者),可以向政府申请食品券(Food Stamps)。不同人口家庭每月可获得的食品券最高金额如下:1人,155美元;2人,284美元;3人,408美元;4人,518美元;5人,615美元;6人,738美元;7人,816美元;8人,932美元;8人以上家庭每增加一个成员,可多获得117美元。这种食品券就像一张不可透支的银行卡,政府每月把钱打入卡里,持卡者只能购买面包、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奶类等食品,而不能用于烟酒或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费。
我认识的一位中国朋友移民到美国之初,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她自己一时没找着工作,先生因为生病也失业在家,一家三口顿时成了无收入家庭。〃不过政府和社区很关心我们,寄来了很多信件,教我们如何申请各种各样的补助项目,好像担心我们饿死似的!〃这位朋友告诉我,后来他们每月领到了上千美元的救济金和300美元左右的食品券,终于渡过了难关。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申请食品券的美国人平均每天每顿有1。05美元的补助。而一美元在麦当劳只能买到一块最便宜的汉堡包。如果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仅仅靠政府给的食品券,是肯定吃不饱的。不过,美国的非政府组织(NGO)非常发达,他们也从不同方面为穷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所在的哥伦比亚市有一个专门为穷人提供免费食品的民间组织Food Bank,设有145个以教会为依托的点,便于穷人就近领取食品。我曾经到市内的一个点观察,许多穷人是开着汽车来的,他们凭着一张上面写着户主姓名、社会安全号、家庭人口数等信息的红色卡片就可以进来挑选食品。货架上摆放着面包、麦片、炸薯片、葵花子、饼干、甜点等干货,冷藏柜里还有水果、蔬菜、玉米等,看上去像个小超市。除面包可以无限量领取外,其他食品都按家庭人口限量供应,比如甜点、葵花子每人各两包,水果、蔬菜、玉米等新鲜的食品每家限量两袋,我看到有的人为了多装点,险些把塑料袋撑破了。不过,每个家庭每月只能领取一次。当然,如果需要面包的话,则不受此限制。我想,有了随时可取的面包,至少可以保证饿不死人了。
这些免费的食品是从哪儿来的呢?工作人员Randy告诉我,大部分是食品店或生产厂家捐献的,也有的是个人送来的。那些即将过期的蔬菜、水果,在超市不好卖了,老板就会主动打电话给食物银行,让他们开车来拉走。我看到,一些西瓜、香蕉已经开始变色。Randy说:〃这些保鲜的食品在这里一般只能放一两天,如果没有被拿完,过了有效期我们就扔掉或给农场喂牲口用。〃
据密苏里中心食物银行提供的资料,去年他们共向需要救济的穷人发放2000多万磅的各类食品,价值3000多万美元,每月受惠者多达8万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向慈善机构捐赠钱或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将获得部分免税的优惠。这也是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资助穷人的政策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申请到那张免费领取食物的红色卡片呢?Randy递给我一张空白的〃家庭状况表〃,上面列有姓名、地址、电话、社会安全号、种族、家庭人数、工作状态(全职、兼职、失业、退休)、月收入、是否有政府食品券等项目。〃低收入者只要来这里如实填写完这份表格,就可以当场得到领取食品的卡片。〃我问Randy申请人是否需要出具收入证明,他说不需要,完全靠个人自觉。
第17节:美国穷人如何过日子(2)
由于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难免有人冒领食品。据说,曾经有位中国的访问学者也来食物银行领取免费的食品,后来信息反馈到邀请他的大学,结果这位贪小便宜的学者不得不提前回国。
〃但是,对于真正的饥饿者,不管他在美国的身份是否合法,都可以来这里领取食品。〃Randy表示,即便是偷渡客,我们也不会向移民局报告。〃因为我们的最低目标是保证这个地方没有人饿死。〃
我注意到,在这个食品供应点外,有一个放着旧衣服的筐子,一位黑人老太太正在翻拣衣服,然后把挑好的衣服放在自己的蓝色小汽车里。Randy告诉我,人们把旧衣服捐献到这里,我们就集中放在门外,谁需要都可以随便拿。
在美国还有专门适合低收入者的旧货商店,东西相当廉价。比如,最便宜的衣服才5毛,最贵的西装也才10美元。我也到这儿买过旧家具,椅子一把5美元左右,质量好一点的沙发一张30美元。当然,这些旧货都是别人免费送来的,经过商店修补、清洗,再以低价出售。据说,这家由宗教组织创办的旧货商店不以赢利为目的,也就赚个维持商店正常运作的费用而已。
〃衣食〃解决了,接下来是〃住行〃。据报道,46%的美国穷人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76%的美国穷人家庭有空调,75%的美国穷人家庭拥有一辆汽车。尽管美国的穷人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穷人强多了,但是他们仍有相当部分没有自己的房产,甚至无家可归。
为此,美国政府花巨资为这部分人提供廉租房。低收入者均可提出申请,一旦获准,不仅房租大大低于市价,而且只需缴纳不超过家庭收入30%的租金,差额部分可凭住房券向政府兑取现金。据报道,在纽约的黄金地段有座叫〃孔子大楼〃的公寓,就是当地政府为低收入的华人提供的廉租房。
有些穷人觉得租住在公寓楼不舒服,如果想自己买房子,也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购房优惠。比如可申请抵押信贷证书,10年内享受个人所得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