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穷人觉得租住在公寓楼不舒服,如果想自己买房子,也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购房优惠。比如可申请抵押信贷证书,10年内享受个人所得税的抵免。根据布什总统签署的补助无房户买房的法案,凡有能力支付月供款、但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头款的美国家庭,均可申请低收入家庭特别资助,政府将为他们交纳头款和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的有关费用。
廉租房的申请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排队〃是免不了的,不可能〃立等可住〃。对于那些因自然灾害而突然失去家园或因其他原因无力支付房租的人怎么办呢?这时非政府组织又开始起作用了。
我采访过哥伦比亚市一家叫〃Salvation Army(救世军)〃的基督教组织办的〃避难所〃。这是一座两层的楼房,共有61张床位,无家可归者可以申请到这里来免费吃住。避难所负责人James带我参观了一圈。这里既有家庭间(两张并排的上下床,独立卫生间),也有男人间(16张床位,共用卫生间)、女人间(12张床位,共用卫生间),还有食堂、电视图书室(分家庭、男、女3间)、健身房、教室、电脑室、洗衣房、儿童游乐场等。
第18节:美国穷人如何过日子(3)
James介绍说,这里常常客满,在此下榻的人,短的一两天,长的达两年之久。如果有人刚来的时候一无所有,避难所还将提供衣服和洗漱用品。但是,住在这里的人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准吸毒、喝酒,晚上10点半熄灯,早上6点半起床,白天不能待在宿舍里,应该出去找工作或接受社区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找到工作之后,收入的10%用于交房租,65%由避难所代为保管,等攒够了2500美元,就可以考虑离开避难所,到社会上租房子独立生活了。
避难所还为社会上的人提供免费午餐,任何人只要签个名就行。到了午餐时间,James邀请我一起到食堂吃饭,我是最后一个签名的,在我之前有31个人。免费午餐很简单,一块夹着奶酪的面包,一勺拌酱的豆子,一勺蔬菜色拉,还有一杯牛奶。我问James,来这里吃午餐的是不是都是些老面孔,他点点头说:〃一般就是那么几个人。〃
在纽约和密苏里州,我都见过有人睡在路上或破废的车厢里。既然各地有〃避难所〃,为何还会有人流落街头呢?James说,这些人多半是酒鬼或吸毒者,他们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受约束,就喜欢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谁也帮不了他们。
James告诉我,这个避难所,每年容纳500人左右,耗资50万美元。我问他,这么多钱从哪儿募集而来?James说,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别拨款3。5万美元和7000美元,大部分靠企业和个人捐款。曾经有个老人捐赠的遗产就超过100万美元。
当衣食住行解决了之后,看病就是最大的问题了。事实上,在美国,看病是最昂贵的,住院一天的费用可以等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但是,对于穷人来说,反而不用太担心,因为他们可以向政府申请免费的医疗保险。即便没有医疗保险,有病也尽管上医院看。医院是先看病后寄账单的。交不起高额的医疗费,还可以和医院讨价还价或申请缓交。
我在美国看过几次小病,尽管我买了医疗保险,但每次自己还得掏上百美元。付账时我声明自己是低收入者,医院一般会给我按7折或8折结算。我问收款员,如果有人确实付不起账怎么办,她说只要每个月付50美元以上就行,直到付完为止。她告诉我,真正拖欠医疗费的不是穷人,而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因为穷人的医疗费由政府埋单了。
记得在中学阶段,政治老师教导我们:〃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但是,今天我们似乎没有看到〃美帝国主义〃垂死的征兆,美国依然还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以为,不是马克思的预言错了,而是美国当局借鉴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重视对无产者和弱势群体的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贫富分化引发的社会矛盾。
据统计,社会福利支出占到联邦政府将近一半的非利息支出,相当于美国GDP的9%。
通过富人的缴税,美国穷人能够有机会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所以他们一般没有强烈的生存压力,没有强烈的反社会尤其是仇富的情绪。当然,美国也经常发生一些反社会的暴力事件,但基本上是零星的、局部的。我想,只有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正常的状态,穷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这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才可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第19节:市长为啥不领一分钱工资(1)
市长为啥不领一分钱工资
听说我所在的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市长Hindman先生不拿一分钱工资,这引起我的浓厚兴趣。此前我看过有关纽约市长彭博年薪只有一美元的报道,可人家是信息媒体大亨,大名鼎鼎的彭博通讯社就是这位市长大人开的,家财万贯自然不在乎年薪多少。难道哥伦比亚这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市市长也是个大富翁?
哥伦比亚市中国之友会会长施小美女士得知我想采访哥伦比亚市长,和市长私交甚笃的她当即给市长打电话,市长欣然答应:〃明天正好是周末,上我家来聊吧!〃
第二天15点半,由小美带队,我和太太、女儿一同前往市长家拜访。路上,小美告诉我,Hindman先生在市民中口碑很好,他已经是第五次连任市长了(一届3年),最近一次竞选的得票率高达75%。我问她市民为何喜欢这位市长,她说Hindman先生注重环保,致力于建设公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比如,他提倡少开汽车,减少污染,自己长期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所以,尽管Hindman先生做过食道癌和前列腺癌的手术,但大家还是选他当市长。
市长家坐落在离市中心两英里外的一处树林茂密的住宅区,从外表上看这是一座老旧的别墅。小美告诉我,这还是市长父亲添置的房产。
与往常在公共场合见过的不太一样,那天市长不是西装革履的打扮,而是穿了件翻领的蓝色运动衫,似乎是刚从外头锻炼回来。他把我们迎进屋,经过客厅,引到有遮盖的阳台上。我边走边打量周围环境,和我以前去过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差不多。
首次和市长正式会面,我带了一个印有〃陈〃字标记的茶杯和我老家福建的乌龙茶作为礼物,市长则给我们一家三口各回赠了一枚哥伦比亚市的市徽。
待市长夫人泡上茶后,我们就围坐在阳台的圆桌边交谈起来。一旦我和市长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坐在我们中间的小美就赶紧〃救驾〃,帮忙翻译,使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我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冲着〃市长为啥不拿工资〃而问的。对此,市长解释说,在美国,联邦和州一级政权实行三权分立。而在地方政府,政权架构则由本地人民自行决定,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式有的市长是有薪水的,有的纯粹是志愿者;有的市长是民选的,也有的是任命的。在哥伦比亚市,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市民选举产生的、由7人组成的市政委员会,市长是市政委员会的首长。我们7个人都是兼职的志愿者,按规定都不拿工资。
第20节:市长为啥不领一分钱工资(2)
〃没有工资收入,那么您靠啥过日子呢?〃我好奇地问。
市长回答说:〃在当市长之前,我做过40年的律师,收入不错。62岁那年,我第一次当选市长,当时偶尔还接些民事案件,只是和市政相关的案子需要回避。现在我74岁了,我和太太都有退休金,生活不成问题。〃
〃既然不给工资,您为何还要去参选市长?〃这种事在中国人看来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作为选举的官员,收入多少往往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市长接着说,〃美国人当官首先是为了实践个人的理念。他能够引导一个国家或某个城市朝他希望的特定方向发展,这就是成就感〃。他还告诉我,〃美国总统的年薪是25万美元,如果布什去干别的,年收入肯定不止这么点〃。
〃除此之外,当官还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当市长,可以有许多普通人没有的经历,可以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长朝我笑了笑说:〃如果我不是市长,你今天会来采访我吗?〃
〃那么,当官是不是也有不自在的一面?比如,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叫《小布什》(Lil'Bush)的动画片,尽拿布什总统和他的家人开玩笑,甚至还暗示切尼副总统和布什的母亲关系暧昧……〃
〃政府官员是公众人物,别想躲开媒体的监督。有的媒体对官员极尽讽刺之能,你也拿它没辙。如果是普通百姓,你当然可以告媒体诽谤。但是作为公众人物,你去告反而可能惹出更多麻烦,成了新闻热点。所以,即便媒体批评错了,我们也只能去解释,毕竟还得通过媒体去消除不良影响。〃
〃市民有事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市长吗?〃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还是想证实一下细节。
〃市长是全体市民选举出来为市民服务的,市民有困难当然可以找市长。我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信地址都在网上公布。市民发电子邮件反映问题的比较多,我每天大约会收到30封。如果有人想和我面谈,只要提前预约就可以到办公室见我。〃
〃市民给您的邮件都提了哪些问题?〃
〃各个时期的问题不太一样。比如,最近联邦政府正在考察选点建一个某方面的试验室,可能会对当地的农作物带来不良影响,哥伦比亚是个备选点。一些市民得知后就写信给我表示担忧和反对。目前,这还是个未定案,如果联邦政府定点后,广大市民还是强烈反对,我们将向联邦政府反映,那时估计联邦政府会改变主意的。〃
〃您刚才说的是焦点问题,那么通常的问题有哪些呢?您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通常情况下,反映道路维修、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相对多些。对于这些具体问题,我转交秘书去处理。〃
第21节:市长为啥不领一分钱工资(3)
〃您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做批示吗?或者您是否接到过上级长官的批示?〃
可能这个问题太〃中国官场化〃了,美国市长一时没能理解。经小美解释,市长才恍然大悟。他说:〃我只是签署市政委员会通过的法令,从来没有在具体的事项上做过批示,也没有收到上级长官的批示,因为我是市民选举产生的,我只对市民负责。〃
〃作为市长,您是如何管理这个城市的?〃接下来,我对具体的运作更感兴趣。
〃市政委员会代表市民管理这个城市。我们每个月开四次会议讨论需要解决的议题,其中两次会议对市民开放,他们可以当场发表看法,电视现场直播。经过市政委员会决定的事项,交由城市经理(City Manager)执行。〃
我不太理解〃城市经理〃的概念和功能。市长解释说,城市经理是市政委员会向全国招聘来管理这个城市日常事务的高级雇员,他是拿工资的(年薪12万美元左右)。他有权自行组阁,他的职责就是执行市政委员会的决议。
经他这么一说,我似乎找到了感觉。市政委员会好比是一家公司的董事会,市长是董事长,而城市经理相当于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CEO)。市长基本同意我的理解,但他声明:〃我们和企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而我们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
〃市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哪里?用于哪些方面?〃我接着问。
〃收入主要来自本市的交易税和房产税。60%是用于1100多名政府雇员的工资(其中警察175人,消防队员128人),其余的用于添置治安和消防设备,公民卫生保健,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的维护。〃
我知道,哥伦比亚市共有31所实行免费教育的公立中小学校,这些都是由市政府负责的。那么这一大笔费用又从何而来呢?市长告诉我,对于中小学校和公共图书馆,有专项的税收用于公共事业的投入。
我又问起该市去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如果出现财政赤字是否可以向银行贷款?
〃去年本市的收入是3。5亿美元,支出也是这个数,收支平衡。〃市长解释说:〃我们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如果市政建设确有必要,也可以用未来的税款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但必须经过全体市民投票通过。〃
美国官员经常被媒体曝光,涉及比较多的是生活作风问题,贪污、受贿之类的经济问题似乎不多见。我问市长政府官员有没有贪污或受贿的机会,他回答得很坦率,这种情况在别的地方发生过,但在本地从来没有。〃因为首先我们没有想去做捞钱这种违法的事,而且像批地盖房等权力掌握在市政委员会的7个人手上,房地产商想同时贿赂我们7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预定的两个小时采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本来还有很多问题要请教,但不便过多打扰市长的私生活。起身告辞时,我顺便问他对中国的看法。他愉快地回忆起2006年5月率领哥伦比亚市政代表团访问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的情形:〃我们和崂山结成了姐妹城市,并就科技、教育、政府管理等领域的合作签订了协议。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之间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第22节:为什么要由陪审团来审案(1)
为什么要由陪审团来审案
法院、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威严感。美国的国家机器如何运作?我去法院探了个究竟。
没想到,进法院这个〃大衙门〃还挺简单的,连身份都不问,只需要过一道安检门。我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被法警发现,临时寄存在他那里。因为法院内未经许可不准拍照。
当天,有4个案件正在开庭中。我在一间有3个穿蓝色条纹囚服、戴手铐的黑人受审的法庭坐下旁听,原来这是一起重大交通肇事案。奇怪的是,法庭上除了法官、公诉人、辩护律师之外,却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陪审团〃。我又观察了其他3个法庭,也不见陪审团的影子。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审判制度的独特之处,也是和中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应该说,我就是冲着看陪审团审案来的。法院秘书处的一位女士告诉我,陪审团不是必要的,只有在被告要求的情况下才临时组建。因为根据美国联邦法律,被告有权选择由法官断案,或者要求由陪审团来审理涉及自身的案件。我问她哪一天的庭审会有陪审团参与,她查了查日程表说:〃下周二上午有,你可以来看看。〃
星期二上午9点,我准时到了法院,发现法庭的摆设与上次不同,在庭审区的左边摆放了4排椅子,旁听席的第一排也被绳子拦住,上面贴着〃陪审团预留座位〃的纸条。公诉人、辩护律师和被告人坐在庭审区的右边,中间最高处坐的是穿深色长袍的男法官,其左右两侧分别插着美国国旗和密苏里州州旗。着便装的两位女书记员坐在法官的下一层。法庭周围有4位法警在维持秩序。可以坐百来号人的旁听席上,包括我在内只有4个人。
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只见一群戴着号码牌的人排队由法警引入法庭,我看到最大的号数是〃40〃。这40个人在陪审团席位前站立,举起右手,跟着书记员宣誓效忠法律。
我仔细打量这40号人,和大街上看到的人群没啥两样有白人,也有黑人,还有一个黄种人;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当然,他们中间没有未成年人。这些人的穿着也很平常,没有人穿西装,但穿拖鞋、T恤的倒不少。
等这些人坐下后,法官开始面对他们发表讲话。首先是感谢他们牺牲个人时间来这里履行法律义务。〃稍后你们中间将有12个人被选上担任陪审团成员。你们的责任就是在认真听取控辩双方的证据后,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
第23节:为什么要由陪审团来审案(2)
接着,法官简单介绍了本案:检方指控被告人马弗于2006年12月21日在某商场盗窃衣服等生活用品价值500美元以上,在被保安抓获过程中故意损坏4件衬衫和一件外套,并踢打保安。
之后法官向陪审团候选人提出一连串问题,要求符合情况的人举手示意并解释。
〃有没有人不是美国公民?〃无人举手。
〃有没有人年龄在21岁以下?〃还是无人
举手。
〃有没有人不是本地居民?〃
胸牌〃8〃号的白人男子举手回答:〃我3周前已把家搬到了外州。〃
〃有没有人不懂英语?〃无人举手。
〃有没有人听不见我讲话?〃见无人举手,法官突然说:〃请你们举起左手!〃这时,所有的人都举起了左手,法官得意地说:〃看来大家听力都没有问题。〃
〃这个案件预计审理一天。有没有人身体不适或有实际困难不能全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