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48-徘徊的鱼-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农架的茶主要产于木鱼坪海拔1400米的高山,此地空气清新,多雾多雨,晴天亦阳光灿烂,气候变化频繁,或者说是在地球最纯净的绿色山野上,神农茶在这里生长着,长成的风景如翠绿之屏。  今夏,我从神农架背了一大盒神农茶回京,我知道此茶的珍贵,打开品过一罐之后,就不再喝,留着写我纯粹的散文时喝它,我相信神农茶的青葱与纯净,也会融入我的文字里,我不愿随意就将它喝掉。我带回的神农茶,商标上的茶名叫做“神农架有机茶”,此名缺少一定的诗意,茶没有诗不行,这略约让我觉得遗憾,如果由我来取茶名,我就给它取名为神农茶,然后细分青天袍、神农顶、玉叠屏几类,就像龙井茶分狮峰、梅家坞和西湖龙井一样,在一个统称之下细分神农系列。近些年来,人们追求绿色食品,也叫有机食品,我不怀疑神农架有机茶的品质,这与恩施富硒玉露倘且不是一样,我曾对恩施富硒玉露表达过遗憾,它将次要的东西掩盖了茶质本身,这像把一个美女叫成美丽的美女一样,真正让人感觉诧异,恩施玉露也是好茶,我喜欢它淡然回甘的口味。神农茶不用说了,其汤色浅黄清亮,清润而余香绵长,尤饮之神清气爽,每饮后精神里面的困顿渐消。然而,叫上了神农架有机茶,仍然有憾,现在好像是一个有机主义时代吧。  神农架相传是炎帝神农尝百草的地方,且茶又是神农尝百草过程中所发现,《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4000年以降,无人对此质疑,中国茶圣陆羽又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关于神农发现茶的过程,有多个版本,传播比较广泛的有:神农尝百草中毒晕倒在茶树下,恰好有水从茶树叶子上滴下,流入神农口中,神农饮后起死回生,又一说是神农煮水,有茶树叶子飘落锅中,神农饮后,这种味苦回甘的叶子可提人精气神,于此发现了茶叶的药用功能。神农,便是茶之始祖,神农架的茶当应以神农直接命名。至于有机,那是行业之分类称谓,只用在小处注明便罢。  神农架是至今地球同纬度的惟一绿洲,世界植物园,亚热带、北温带及东西部的植物均在此聚集,最新的高等植物统计有2770种,不仅是茶在神农架生长的条件良好,其他植物亦然。


《徘徊的鱼》 第四部分龙江活鱼锅贴(图)(1)

  龙江活鱼锅贴   南京城的话语总是很婉约的,想来真是不宜做国都,做官的人说南京话,训斥下级都如同唱歌,怎么也不如北京话爆竹般的噼哩啪啦干烈。想那京剧里“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豪迈得中了状元似的,那韵味吆喝起三军来才是一个爽。好在今时,有了普通话的普及,人皆能官腔。且是有两种音韵甚于单一音韵,比如对坏蛋可以用零度感情色彩的普通话,跟罗京似的,对我们老百姓不妨就柔润一些,拿金陵婉声道来,增了三分亲和力。   南京城有一个龙江小区,前面有座雕花板楼,上书龙江饭店,号称家常饭,主题为“活鱼锅贴,洪泽鱼虾”,家常饭能理解,不外乎是各地家常菜或农家菜之南京叫法。新世纪以降,菜学已经朝两个向度的极端发展,一土一洋两极分化,中间的过渡地带无话可说,没人敢称自己的菜为中西合璧,非土非洋,毕竟一个饭馆要投不少的资,如是少了食客,赔的是自家的钱,这与搞实验文体的文人是大有区别,后者花了自己不少力气,但多少也能搭点别人的时光进来。理解了家常饭,那个“活鱼锅贴”不大理解,活鱼而且锅贴,那就看看南京人的戏法吧。 龙江饭店是《莫愁》的韩丽晴选的,她对活鱼锅贴好像情有独钟,上个世纪末,她给我在《莫愁》连载过《把我寄出去》,并且认为,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住到南京去写作,因为南京很安闲。一晃很多年了,人都胖了一圈,而我犹甚,她一直长着副西域女性的面孔,老家却是江苏盐城人。上了二楼,择一光亮的桌子坐定,就先要了活鱼锅贴,还要了洪泽湖的虾及其他几样,喝冰镇金陵醇爽啤酒。南京的热,有几分潮热,要把人蒸晕过去的感觉。   金陵醇爽啤酒的口感真好,并非是这样面对女士才体会到啤酒的口感好,金陵醇爽味道醇厚,近似在北京长虹桥边德国鲜啤店喝的纯鲜黑啤酒,仿佛感觉还要醇厚些。啤酒经冰镇以后,鲜爽的感觉达到极致,这令我因近些年对很水的啤酒产生的厌恶感觉一扫而尽。菜未上,先来喝一杯,在干渴的夏天,饮一杯冰镇啤酒的快意,能够洗净一路旅尘,或者在人间这个尘世上,它给了一份凉秋时梧桐秋雨的清爽。   活鱼锅贴上来了,韩丽晴说这是小鱼锅贴,我在广告牌和菜谱上看到的是活鱼锅贴,小鱼是形态说,活鱼是状态说,端上来的鱼,小的活的都不是,它是比较大的黄颡鱼,且是熟的。南京这地方,又叫黄颡鱼了,前些日子在浙江,他们一直叫汪刺鱼来着。简而论之,活鱼锅贴,就是用一口锅红焖了鱼,周边贴着薄饼。饼是长条状的,很薄,焦脆,中间红焖的黄颡鱼,有酱味汤汁,吃活鱼锅贴,必须夹了薄脆饼蘸鱼的汤汁吃,也可以单吃鱼肉,或者嚼口饼再吃鱼肉。一种脆的带着焦香的饼子,蘸了绵鲜酱香的鱼汁,吃之,鱼鲜与饼香混合一体,又是饼脆鱼柔,齿上的感觉极度反差,比较极端的形式同锅共餐,是饼子和鱼兼得的圆满。重酱烧黄颡鱼,应该是旧淮扬主义的复辟,这种口味,让我想起山东的地锅鱼,山东的地锅鱼,我在青岛的东方饭店吃过,当时那里做美食评委,电视台没人来陪的时候,由饭店提供工作餐,每餐100元的标准,可以由饭店提供套餐,套餐是一盅金牌海鲜羹,一盘致远牛柳,一盘松仁玉米,饭随便吃,喝酒自购。有时不是海鲜羹,而是红扒鲍鱼。但有一天,几个人感觉独自吃不好,要合起来点菜点酒,大喝一场,我就点了一个地锅鱼,鱼是平鱼,重酱焖的,有香浓鱼汁,沿锅贴了14个玉米饼子,我看要把这一个地锅鱼消化掉,得有骆驼祥子的胃。地锅鱼与活鱼锅贴有什么关系呢?江苏与山东接壤,鲁菜与淮扬菜都有重酱的感觉,形式相近,口味相远,如果谁也没有学谁,那只能承认有一个文明的同构性存在,欧美结构主义大师们曾提出一个文明的同构,理解起来,大约就是地锅鱼和活鱼锅贴的关系,一种好的结构,不同地方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时间,或者都可以想到一起,并创造类同的结构,就好像在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前,东方人设计的轮子是圆的,美洲人设计的轮子也是圆的。至于焦脆的薄饼与柔香的鱼,恰好跟梆梆硬的北京话与温柔委婉的金陵话之间的关系。


《徘徊的鱼》 第四部分龙江活鱼锅贴(图)(2)

  韩丽晴主要看我吃,她是吃也不行喝也不会,坐在一旁灌茶,我新近为她写的一个文章,说在社里评的二等奖,她们杂志按文章质量给编辑奖金,我估计那奖金买不了这一桌菜,只道是来南京见见面,作者跟编辑的关系,有时候就是这种酒肉关系,但这里面没有什么世俗的功利。韩丽晴对我的食文化写作大不以为然,有次编书稿,实在没人帮忙校对,我通过QQ请韩丽晴帮忙,她帮我校对了一本,回答我没有错了,我再复查,发现她基本没有看,差点害了我。因为那书是周实编辑的,周实一再交待我,稿子你自己要保证齐清定,我这发过去,周实难保不骂人。我把韩丽晴说了一通,最后想,以后校书稿,一定要像吃活鱼锅贴,自个儿亲自吃,不能请人代劳。   校书稿的事情,很多人得罪了我,不止是韩丽晴一个,我不经意地提出来,韩丽晴矢口否认她不认真,她狡辩地说因为水平有限,然后,话锋一转,说我应该去洪泽湖,她可以介绍那边的朋友接待我,洪泽洪食圈的好东西很多,我不能不去。我想,她的建议是对的,为什么不去洪泽湖呢?它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上接淮河,下连长江,水泽地带,从来都是生物多样性的地方,水生类、两栖类、禽类和哺乳动物都有,还有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人类的逐水而居,应该是看重这一点。   所谓活鱼,便是鲜鱼,薄饼蘸了鲜鱼汁吃过,再吃鱼肉,我喜欢黄颡鱼的肉,紧结细密,柔糯清甜,而且黄颡鱼刺少,去了大头,只有一根独刺,炖得绵的,可以嘀溜溜一吸,全将鱼肉吸下来,如果让我连饿三餐吃一餐黄颡鱼,我情愿饿三餐。若干条黄颡鱼,主要是我吃,韩丽晴吃罢一条,就不吃了,现在的白领文化女士,对吃有抗拒心理,我佩服人对美食有自控力。   洪泽湖的锅还有一个传说,久远的时候,或者是在从前以前,一对老渔民夫妇划条破船去泗城买锅,人皆不语,至傍晚,情急之下,抓把米,拎口锅走,人亦不语。第二天早晨,老夫妇发现,昨天抓的米都变成了鲜鱼,惊喜之下,抬了鱼去卖掉,买了米回,去揭开锅盖一看,锅里已经有了饭菜,这是一口宝锅。有了这口宝锅,老渔民夫妇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有一天,老渔妇想把这口宝锅刷亮一点,可是,锅一入水就没有了。什么原因呢?谁也找不出来。自此,洪泽湖的渔民刷锅,再也不将锅放到湖水里刷了,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这个传说,可能是比较早的环保意识觉醒,在湖水里刷锅,一定会把水体污染,对鱼儿成长不利,打鱼为生的人,怎么可以不保护水体呢?


《徘徊的鱼》 第四部分龙江活鱼锅贴(图)(1)

  南来顺     

  才买了一辆建龙125摩托,十几年没有骑挂档摩托车了,骑燃油助力车,两车有好多不相同,燃油助力车原装油门线断了,换线时没有油门线,用一根粗刹车线代替,结果油门非常重,使劲拧。新摩托的油门十分灵敏,轻轻一拧发动机就拉升到5000转以上,拧重了的手颇不习惯,容易将摩托开着往前冲着跑,尤过十字路口成问题,红灯一亮,停下来,再起动时总是没有十分的把握,且行车证还没有办下来。第一次骑新车,为防止过十字路口被警察抓住,我见十字路口就右转弯,到路远人稀地段,再左转返回右转,这样等于是绕过了十字路口而直行。   买摩托车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是去密云灌水回来泡茶,自来水泡茶,再好的茶叶都没有意义,早先我在各种品牌的矿泉水中挑选过,发现西山兰台矿泉水泡龙井茶比较好,不杀青味,能保龙井茶细若游丝的甘鲜之气。初夏在杭州龙井村吃过龙井以后,带回的茶总是泡不出原味,我想去密云找一口好井,然后每周去取一趟水。没有好水,真的很不方便,为泡好一杯龙井茶,也曾去买过9元一小壶的农夫山泉,就这水还不是随时有卖。第二个是想骑着摩托走趟运河,然后去走汉江,一路品尝运河美食和汉江美食,我原打算骑摩托车走珠江的,未果,先练身手吧。   起得比较早,出通州城发现郊外有雾,沿着京津高速走了一段,到了张湾,张湾是通州经济开发区,有许多工厂座落在村头或田野。我发现张湾是一个练摩托车的好地方,乡村公路都很宽,没有什么车和行人,也不用见十字路口往右转,可以狂奔。骑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还有好地方,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中间有泥土公路,在上面骑有颠簸感,我又转过去,在玉米地中间骑,骑到小高湖,这里垂钓的人非常多,都是开车来的,这儿居然有一条环湖公路,不宽,是单车线,但足够了。我围高湖转圈子,转了几十圈,虽然也湖光山色,小高湖中间有一座山,却也乏味,我想去吃饭了。   在张湾,我当然想吃本地菜。又渴,去买了一瓶可乐,小瓶装的,这里只要2元3角,比城里便宜啊。我问哪里有餐馆能吃本地菜,店老板说,餐馆全外地人开的,当地人不做生意,他们收房租就够了。我想,我骑摩托出来找本地菜,居然能找不到?就不吃了,我顺着一条斜路往东插去,穿过运河,在乡野的丽日清风里悠悠地骑,我居然骑到了香河。那么,就到香河美食一餐吧,上次到香河吃过香河肉饼,这次再找点什么稀奇的事物。又遇到一个十字路口,照例看也不看朝右转去,骑出约三公里路,这儿真正是乡野,公路边上堆满了玉米秸,是搁在公路上晒吧?这样的路我有些担心,因为玉米秸是打滑的,骑了一段,仍是看不见尽头的玉米秸。我朝东边望去,是看不到边的香河平原,有一条泥路,左边仍长着玉米,右边已经收割了,土地已经播过麦种,那耙过的土地,均匀的波纹通望遥远。我索性一打龙头,骑到田间的土路上,前面的地里,已经有农民在收割,有手工收割和机械收割的,机械收割的是拖拉机拉着秸杆粉碎机,玉米秸被粉碎成碧绿的丝状,纤细如绒,大地上弥漫着青玉米秸的清甜香气。那播种都,也使拖拉机,一个人驾驶,一个人在后斗上操作。我再往前骑,发有一条从平原通往北京的输油管道,我沿着有输油管道的旷野骑,但很快就代发现,沙土深陷摩托,我只好折回,长驱直入驶入香河城。


《徘徊的鱼》 第四部分龙江活鱼锅贴(图)(2)

  到底在香河吃什么呢?这是一个问题,可不能骑这么老远来吃一些平常的东西,一抬头,发现有一个南来顺,就是它了,我想。我停了车,进了南来顺,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店只没有一个客人,我怀疑菜会不好,但看到了清真的标识,就坐下。拿过菜谱,点了一个白水羊头,南来顺的看家菜,涮羊肉,再要了一个清炒大白菜,主食要了两个麻酱烧饼,这个也是南来顺的看家点心。   可惜啊,骑摩托车不能喝酒,我要了一壶铁观音。羊肉是手工切的鲜羊肉,肉的成色非常好,我问羊是否当地的羊,掌柜的说是山里的羊,比本地羊好。我问这个区别在哪里?掌柜的说,山里的植物多,长得嫩,羊吃多种野生植物,肉质就长得好。我想,是这个道理。掌柜的姓李,说的一口旧社会的京腔,字正腔圆,他肥胖而矮,抓着一只蝇拍,向某个看不见的蠓子宣战,心情甚急,然步子极慢。我对这样的掌柜有好感。   我又问,为什么南来顺在香河,他说早年搬来的。我说,是北京的南来顺正宗还是香河的正宗?他说,当然香河的正宗,北京的店已经不是嫡系传人在开了,香河是第三代嫡亲传人在开,你看看我们的切肉师,我们上月给廊坊酒店培训一位切肉师,收费三千元。却有这等事?我正在想,外面进来五条汉子,其中一位认识掌柜的,显然是香河人,他说这里有邯郸朋友,想派人来学切肉,于是就让领着的朋友与掌柜的交谈,掌柜的开了价三千元,说可以从宰羊到分肉全过程学会,那人却想派人来全套都学,不光宰羊切肉,掌柜的说这就不能作主了,请去总店问老板。   有这么一个小小插曲,我放心了许多。开始涮羊肉,羊肉鲜嫩无膻,质地柔软,蘸芝麻酱吃,滚热香嫩,味道真好,端的远胜于机器切的薄片。白水羊头肉,香、爽、韧,它纯粹是老字号的传统,我问掌柜的,这卤羊头都放了些什么佐料?掌柜的说,有十几种,我说能否给我数一数?掌柜的忽然警觉起来,他这里是经常有食探来的,于是对我说,这配料秘方厨师不示人。也罢,难我还吃不来吗?   我要拿麻酱饼夹白水羊头吃,掌柜的就让人送厨房一切为二,我拿来麻酱饼夹白水羊头肉,这吃法真是美妙,麻酱饼自身是柔绵而极富弹性的。总之,绵柔却极有韧劲,嚼嚼,白水羊奖状不肉的幽香瞬时袭来,好香哦,恨不能将使劲大嚼,不曾想,边有三个伙计守着我服务,加上服务台的掌柜是四个人呢。   麻酱芝麻饼,夹白水头肉,嚼一嚼,间或涮一涮羊肉,或者来一口清炒大白菜爽口,我感觉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羊肉了。真的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芝麻在齿上哒哒哒地将芬芳炸开,吃罢一口麻酱烧饼,嚼口糖蒜,香爽快意,飘往了香河。嗯,我不相信香河就是因为有了麻酱烧饼,可是,香河毕竟有麻酱烧饼。涮了羊肉,该吃的菜都吃完,付了账,心满意足地骑上摩托走了,掌柜的一直送出门外。   饱吃了一顿南来顺,仿佛建龙跑起来十分有劲,其实这与它无关,它只要有汽油,在香河平原上的公路跑起来,轻松悠然,累过潮白河,直取大厂。那里,有一条路通往通州。然而,我并不急于往回赶,一路停下拍了许多照片。待回家,天已黄昏,看看里程表,已经跑了196公里,我是这第一次骑新的摩托车。


《徘徊的鱼》 第四部分滩羊之美(图)(1)

  滩羊之美     

  去西夏王陵回来,我拿着叶舟的信去《朔方》杂志社找杨梓,找到了杨梓,我把叶舟的信给他,叶舟在兰州任《兰州晨报》副刊主编,他们都属西部诗人圈。杨梓看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