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321-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因果联系的辩证法    
    第一,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当我们把特定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从普遍联系中抽取出来,进行单独考察时,原因与结果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每一组具体的因果关系都有自己确定的内容,原因是原因而不是结果,结果是结果而非原因,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这是原因与结果区分的确定性。如果我们从世界的普遍联系来考察,一切现象都在相互联系的因果链条之中,原因与结果经常互换位置,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就转化为原因了。这就是原因与结果区分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又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原因与结果可以区分开来,但在无限发展的链条中,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互为因果的,互为因果关系既表现了原因与结果的相互转化,又表现了它们的相互作用。    
    第三,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般来说,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三种类型: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4因果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把握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范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原因和结果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从根本上与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为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方面既然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产生的,人们的社会活动就要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分析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引出什么原因将会引起什么后果的规律性。这是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又是人们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科学预测是对现实活动的后果和未来趋向进行超前的分析,它既要分析近期的结果,又要揭示长远的后果,对种种后果进行综合的考察。同时,把握了因果的辩证关系,也就使人们从根本上理解了反馈原理,从而使人们的活动更具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八)可能性与现实性    
    1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概念    
    可能性与现实性揭示的是现实的事物与可能的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转化过程。现实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    
    现实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现实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客观事实、现象的综合。从纵向看,现在的现实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发展为未来现实的原因;从横向看,任何个别事物的现实存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同周围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换言之,现实性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个方面的整体性质。    
    可能性是现实事物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相对于现实性来说,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当某种事物或现象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只是某种可能。可能的反面是不可能性。当我们说某一事物和现象不具备某种客观的依据和条件,因而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指的就是不可能性。    
    当然,不可能也不都是绝对的。有些在现在条件下不可能的东西在新的条件下会成为可能的。所以不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绝对不可能,它违背规律,永远不可能;另一种是相对的,是指条件尚不具备,只要为它的出现创造条件就会由不可能变为可能。    
    区分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因而是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性也是一种可能,只是在当前条件下还不能实现,在将来当条件具备时,这种抽象的可能性也就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区分好的可能与坏的可能。可能不是单一的,有着各种可能,其中有着两种相反的可能,这就是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我们要争取好的可能,避免坏的可能。    
    2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可能性与现实性是两个内容不同的范畴,具有明显的区别,我们不能把可能性与现实性混为一谈。    
    第二,可能性与现实性又紧密相连。可能性包含在现实之中,是没有展开的、没有实现的现实;现实性则是已经展开、已经实现的可能,同时又孕育着新的可能。所以,没有现实性也就没有可能性,反过来,没有可能也就没有现实。    
    第三,可能性与现实性又是相互转化的。现实的发展是不断产生可能、可能又不断变为现实的过程。可能与现实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川流不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3可能性与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掌握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就要努力在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转化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实现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转化的条件性,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可能向现实的转化。    
    第二,既要注意可能与现实联系的复杂性,又要争取最好的可能。这里不仅存在着多样性,而且存在着好与坏两种对立的可能。我们应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克服不利的条件,力争实现好的可能;同时又要未雨绸缪,防止坏的可能向现实的转化,并做好应付这种局面的充分准备。    
    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一)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质    
    (1)质的定义    
    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2)质的特点    
    第一,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总是一定质的事物,质也总是一定事物的质。    
    第二,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质和属性不可分。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属性就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第三,由于事物本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复杂性,事物的质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特性。把握事物的质,首先要区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把握本质属性,并把实践作为实际的确定者。    
    (3)认识事物质的意义    
    第一,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基础,没有确定的质的事物是无法认识的。    
    第二,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起点。认识事物首先要把事物区分开,而区分事物必须把握区分事物的质才能把事物真正区分开来。同时,只有在认识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量,作量的区分。不了解质,对量的认识就无从谈起。    
    第三,认识事物的质是区分不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    
    2量    
    (1)量的定义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们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2)量的特点    
    与质不同,量和事物本身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数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3)认识事物量的意义    
    第一,人们依据不同的质去区别不同的事物,而要区别质上相同的事物,就必须进一步考察事物的量,因此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    
    第二,只有对事物的量进行考察,才能对事物以及它的质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才能具体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相互依赖的。定性分析就是对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量的分析。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深化。    
    3度    
    (1)度的定义    
    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指出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    
    对于度的含义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度标志事物质和量结合不可分。既没有纯粹的量,也没有纯粹的质。量总是一定质的量,量中包含着质;质又总是一定量的质,质中包含着量。    
    第二,度又是质和量的相互规定,质规定着量,量也规定着质。    
    第三,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惟一标准。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属于量变,如果超出了度,这事物就会转化为他物,这一变化就属于质变。    
    (2)度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在认识上,把握度可以精确地认识事物的质。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都有规定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范围,因此要精确地把握事物的质,就要了解它的量,有基本的数量分析,也就决定了事物的质。科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对度范畴的具体运用。    
    第二,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度,就能做到“胸中有数”,使主观符合客观。掌握了度,才能克服“过”与“不及”两种错误倾向,避免“左”或右的错误。同时,依据度的要求,在工作中既要重视数量,又要讲究质量,反对只求数量不讲质量,或只讲质量不讲数量的片面观点。    
    (二)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量变与质变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由此不断前进。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都是事物量变状态的表现。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静止的破坏,都是事物质变状态的表现。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的成果只有通过它所造成的质变才能得到体现和巩固;    
    第二,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第三,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新量的特征。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有力武器。“激变论”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如果不愿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努力,而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或者急功近利、企求“侥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同时,当我们要保持某种物质的相对稳定时,又要注意“防微杜渐”,要能够提前防范。    
    第二,既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那么我们就应当重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的复杂情况。注意区分根本质变和部分质变,以免犯冒进的错误;还要区分部分质变和量变,以免混淆事物质的界限。在事物的根本质变尚未到来时,要善于等待和积累,努力为根本质变创造条件;当事物进入根本质变时,要有不断开拓的勇气和能力,为新事物的壮大发展铺平道路。    
    第三,既然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我们就要努力掌握这个规律,自觉地按照规律办事,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人,是不会在量变和质变的任何阶段上停步不前的,因为停步不前就会跟不上时代而成为落伍者。同时也不可急躁冒进,超越事物发展的阶段,否则就不是创新,而是阻抑事物发展的蛮干。    
    (三)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肯定和否定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肯定因素或者肯定的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因素,是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别物的因素或方面。否定的因素或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因素或方面。    
    2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是,肯定和否定作为事物内部两个不同的方面,处于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中,当肯定的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的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也就达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因此肯定与否定有着确定的界限,彼此之间相互对立。    
    二是,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也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在一定的意义上,否定也就是肯定。实际上,同没有纯粹的肯定一样,也没有纯粹的否定。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解的基础上的。    
    3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基础上引起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有三个特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在事物内在矛盾的推动下,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实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因而它成为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把新事物与旧事物联系起来,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扬弃”这个词的含义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就是克服旧事物中陈旧的消极的东西,克服是发展中的非连续性是连续性的中断;保留,就是吸取和继承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是发展中的连续性。所以,辩证的否定作为“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是联系和发展的对立统一,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了与否定的辩证关系,讲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是排斥一切否定的绝对肯定;讲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是排斥一切肯定的绝对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有三点:    
    第一,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了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否定只能是来自外力的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否认“内因论”而只承认“外因论”的否定观;    
    第二,形而上学的否定不是发展的环节,而是发展的中断;    
    第三,否定也不是联系的环节,而是联系的中断。在形而上学否定观看来,否定不是“扬弃”,否定是抛弃,是不包含肯定因素的绝对否定,这种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的否定观,既割裂了发展,也割裂了联系。    
    (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只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才能树立全面的观点,才能对一切事物持分析的态度,防止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防止片面性主观性的错误。    
    第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于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对待传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既反对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又反对文化上的“复古主义”,对待西方文化也是一样,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全盘照搬。    
    第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是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思想武器。    
    三、对立统一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从根本上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开来。只有深刻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理解和把握发展的根本内容和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