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轻轻松松炒股票-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幌胱湃绾巫摹懊朗隆保κ笔碧嵝炎约鹤⒁馔蹲史缦眨虿灰龀鲂⊥的前恪暗良Σ怀煞词疵住钡氖虑槔础�




牛市也有风险




  都说牛市好赚钱,其实,牛市一样有风险,牛市的风险同样是股市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牛市中的上涨行情容易形成一种“财富效应”,但这种上升过程一般不可能是勇往直前的,它常常伴随着获利盘的回吐,股指的回调、盘整、甚至大幅的下挫。因此,尽管牛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其发展的道路依然曲折。并且,就个股而言,由于市场容量的大增,纵然股指上扬,也很难形成个股的齐升共涨局面。一般而言,那些热门股、强势股等往往涨幅较大,而一些冷门股、龟股等弱势股往往涨幅较小,还有的甚至不涨反跌。

  例如在1999年6月中下旬对新入市的股民来说,“5·19”行情带给他们的不是喜悦而是痛苦。当他们看完报纸,领会精神之后就匆匆忙忙地排队开户,排队存款,排队杀进股市,虽然也开眼界般的看到了1756点的历史新高点,但接下来就是当头两棍,硬是将他们打晕了。他们还没来得及享受股指上涨所带来得喜悦,却一下子成了新的套牢者,就尝到了割肉的滋味。股市为他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活生生的风险教育课,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他们进入股市之时压根儿就不曾想到牛市也有风险。

  具体而言,牛市中的风险以如下四种居多。

  1过分追高

  这是牛市里最大的风险。牛市要追涨,特别是那些刚刚启动的股票,更应该大胆追进,这是牛市里骑上黑马、获取大利的有效办法。但过分追高则不宜提倡。虽然有少数强庄股能一涨再涨,但一旦杀跌之时,跌幅将十分巨大,这将给过分追高者带来惨重的损失,如“东方明珠”从最高时的42元/股下跌到26元/股,就是明显的一例。

  2是盲目追新

  新股由于没有上档的套牢盘打压,因而常常受到一些机构的炒作,故而追新也是在短时间里获得收益的有效办法。但由于牛市中的新股上市时市场定位相对较高,并且新股上市速度有加快之势,这就给“炒新”带来了困难,如果盲目追进那些行业前景一般,企业成长性欠佳、市价严重脱离价值的新股,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损失远较老股为大。

  3持有冷门股、龟股等弱势股

  这类股票由于不是市场的热点所在,往往只有陪跌不陪涨的份儿。股市上涨时,往往涨幅有限,股指下跌时,常常领跌在前。持有这类股票,常常使自己陷入到了“赚了指数赔了钱”的境地。

  4低位杀跌或者踏空

  这类投资者在低位将筹码丢失或者没有筹码,一旦股指上扬时,如若没有追涨的勇气,就只能“干巴巴”地看着别人赚钱而“流口水”了。不过,从不增加亏本或者保本的角度而言,这是牛市里最小的一种风险。

  不怕挨板子

  奶奶:小明,你不认真看书,考试不及格是要挨板子的。

  小明:奶奶,我不怕挨板子。

  奶奶:为什么?

  小明:因为挨板子总有好吃的。你看我爸爸,挨了涨停板,就和别人一起上酒店去喝酒;挨了跌停板,就独自一人在家里喝酒。反正总有酒喝。




用自己的资金炒股




  根据证监会下发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从2006年8月1日起,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向券商融资融券来进行股票投资了。融资融券业务在不少投资者看来这是一项“借鸡下蛋”的好事,而且从证监会将这一政策安排在中行A股上市前夕发布的时机来看,证监会同样是将其视为利好政策出台的。但尽管如此,作为一名中小投资者来说,我以为,还是安心地用自己的资金炒股为好。

  中小投资者之所以应该安心地用自己的资金炒股,这首先是由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决定了的。根据《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目前能够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数量极少,仅为3~5家。而作为广大的投资者来说,绝大多数都不在这几家试点券商那里开户,因此,这种融资融券的政策阳光,不可能照在绝大多数的投资者身上。而且,就是投资者有意将证券账户转到这几家券商那里,也需要等半年之后才有资格参与到这项业务中来,这是其一。其二,作为极少数的拥有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券商来说,由于它们自身的实力总是有限度的,因此它们能够提供出来开展融资融券活动的资金与证券也是相对有限的,这与投资者的需求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其三,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券商在挑选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活动服务的对象时,显然更愿意选择实力强大、且抗风险能力强的机构投资者。而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除了少数的大户外,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将会与融资融券业务无缘。因此,融资融券固然可以给投资者的投资活动带来方便,但政策的阳光雨露却很难惠顾到中小投资者的身上。所以,尽管一些中小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业务充满了期盼,但到最后还是只能依靠自己的资金来炒股。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依”。以我之见,中小投资者最终无法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此一来,投资者就可以安心地用自己的资金来炒股票,从而使自己的投资风险处于一种可以自我控制的掌握之中。融资融券固然便利了投资者,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放大收益,也可以放大风险。因此,一旦投资者出现方向性的投资错误,那么投资者的风险就会加倍,以至最后强制平仓,扫地出门,1994年的时候,当时的一些大户投资者就是这样被消灭的。因此,用自己的资金炒股,是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它至少可以确保投资者不会被消灭。而在股市里这无疑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一旦投资者无法在股市里生存下去的时候,赚钱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当然,作为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融资打新的话,这倒是一件低风险的事情。问题是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这种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好事情什么时候能够真正降临到他们的身上来呢?因此,对于这种“融资打新”的事情虽然是中小投资者人人都期盼,但到最后仍然还只能是靠自己的那份自有资金来申购。

  “吵”股收入

  关饷的日子,经济学家把工资悉数交到了夫人的手上。

  夫人:“这个月的工资怎么多出了10000元?”

  经济学家:“是‘吵’股收入。”

  夫人:“可你没有炒股呀?”

  经济学家:“我不是用钱去炒股,而是用嘴巴来‘吵’股。这一阵子替机构唱空股市,过一阵子又来替机构唱多股市,这样,我就可以从机构那里领到‘吵’股收入了。”




只投入自己输得起的钱




  据报道,南京一百万富翁在家中自缢身亡。据其妻介绍,死者在股市上的投入高达120万元,近期损失颇巨;因此,警方初步断定,死者的死因可能与其炒股失利有关。读罢这一消息,我深感震惊。震惊之余遂提醒如我一样还活着的股民朋友,炒股当量力而行,炒股只能投入自己输得起的钱,千万不要倾己之所有,更不要借钱炒股。

  古人曾说:“凡人之患,偏伤之患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不欲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隐,为则必辱。”其实,股民在股市里炒股又何尝不是这样?

  股民进入股市炒股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利,但股市是有风险的,而对于这种风险人们往往认识不足。特别是在赚钱效应的影响下,有些股民的风险意识非常淡薄。有的股民生活非常节俭,买衣物时总要货比三家,进菜场时常常要为了几分钱而讨价还价,为的是节省几角、块把钱。然而在购买股票时,股民们却往往很少作详细研究,又凭着模糊不清的发财欲望,凭着一些道听途说,甚至是一时冲动就做出决定,结果都是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地亏损。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贪婪”蒙蔽了心智,想赚大钱,想一本万利,唯恐发财的机会溜走。

  当你投入全部资金入市时,你会渴望每一分钱都能为你带来赢利,尤其是当你借钱炒股时,你满怀的希望就会转化为对成功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这些巨大的心理负担迫使你的心理陷入困境,被绷得紧紧的,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可能。因为你输不起,输的后果不堪设想,这时“贪婪”就被“恐惧”所替代,主宰了你整个身心。如果股市形势对你不利,每一分钟都在遭受损失,资金不断减少,你满脑子都只有股价继续下跌、大难临头的阴影。此时此刻你怎么能看清大势,看清行情的本质呢?即使是再精明的人也会心烦意乱,根本无法正确估计形势。只有悔恨为何买入这种股票,一种灭顶的感觉淹没了所有的精明,于是急急忙忙卖出,结果即使骑上了黑马也要被震落下来,钱只赚了一点点。更有甚者,如果回调深而不甘心出局,继续等下去,最后市场转势了,你还以为是调整,以致越陷越深,最后陷入上述的恐惧之中,周而复始。

  炒股之道,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股民在股市里炒股只能投入自己输得起的钱,从而保持心智的充分自由。任凭大盘涨跌,我自岿然不动,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该怎样生活还是怎样生活。如此一来,相信你炒股的业绩一定不会做得太差,而像本文开头所提及的那位炒股者自缢身亡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不要借钱炒股




  进入股市,股民都是带着发财的梦想来炒股的。正因如此,股民都希望有更多的钱来炒股,都恨不能将一分钱当两分钱来用。于是,借钱炒股,也便成了一些股市聪明人的生财之道,他们把借钱炒股当成了借鸡下蛋的美事。

  不排除有极少数的股民靠借钱炒股发财了的。但本人对借钱炒股之举却并不赞同,借钱炒股被本人列入到炒股“八戒”之首位。虽然股市上涨之时,本钱越多赚得也越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一旦股市下跌之时,那同样也是本钱越多亏得也越多的。我是1993年底进入股市的,当时,我与所有的股民一样,也是带着发大财的梦想进入股市的。为此,我感觉到自己当时入市的1万元本钱太小,于是,我又借了几万元炒股。谁料当时的股市一路阴跌不止,从我入市时的900余点的位置,一直跌到325点。而更加让人心寒的是,随着股指的一路下跌,那当初借钱给自己炒股的债主们也上门讨债来了,不得已,我只能割肉还钱,直到最后自己全部亏空为止。而我的一位在大户室里的朋友,命运比我还惨,虽然他没有向外人借钱,但他却向证券公司“借”了钱,他是透支炒股。结果股票下跌了,他买的股票被强行平仓,10万本金亏空一尽不说,还被证券公司扫地出门,“请”出了大户室。因为这些亲身的经历与活生生的教训,从此,我便将不借钱炒股与不透支炒股列为自己炒股的第一原则。

  其实,仔细想来,“借钱炒股”实际上是投资者贪婪的一种表现。由于股民们脑海里想的都是股票上涨时的赚钱效应,而对股市的风险却认识不足,因此,股民们总希望用更多的钱来赚钱,就是借钱炒股也在所不惜。然而,股市偏偏是一个让大多数股民亏损的地方,“一盈二平七亏本”的事实,决定了借钱炒股者更多地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股民炒股只能是量力而行,要以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来决定自己对股市的投入。

  结合当前的股市,如今股市里有人主张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借钱炒股”。对于股民个人来说,股票质押贷款与原来券商开办的透支炒股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账户都在严格的监控之下,都设置有警戒线、都有强行平仓的规定。所不同的是股票质押贷款还要承担利息开支,并且,股票质押贷款在执行平仓的时候更加“法不容情”,只要你持有的股票一旦下跌到警戒线,就会立即被强行平仓,银行当即可将贷款连本带利分文不少地收回,至于那刚刚平仓的股票,随即调头向上,直扑涨停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也是无力回天了,原本可以赚大钱的股票因为这强制平仓而亏了大本。可见,对于股民来说,这种“股票质押贷款”的借款方式,较之于通常的借钱炒股来说,风险还要大得多。因此,这“个人股票质押贷款业务”一旦银行真的推出了,股民们还需谨慎对待才是。

  当然,对于那些坚持“借钱炒股”的股民,本人也在此留下三点忠告,还望这些股民们好自为之:其一,只可偶尔为之。常在河边走,不能不湿鞋,一旦有朝一日,你“湿鞋”了,你所有的心血也就白费了,特别是“个人股票质押贷款业务”更是如此;其二,只可在你持有的股票股价进入历史低位时才用。其三,只可在大盘经过暴跌,市场开始转暖之时使用。

  股民夫妻

  小张既是司机,也是股民。不过自从炒股以后,小张便把股市上的一些术语都用到开车上去了。比如,发车吧,那叫“拉升”;加速呢,就叫“放量上行”;减速呢,叫“回调”;刹车呢,叫“跌停板”。当然,他最怕的是车子“抛锚”,那就叫“套牢”呢!套牢了就得“割肉”,这是“修车”的代名词。

  一次小张开车跑长途。车子在返程的途中抛锚了,上不着村,下不着店,而且深更半夜的,连个修理点也找不着。于是他给妻子打手机:“老婆,我又套牢了,动弹不了了”。妻子以为他是看了当天的股票行情:“套牢了,你就赶快阻止呗。”“可这深更半夜的,我到哪里去割肉呢?”小张问。妻子答道:“对了,现在是休市时间,你就等明天早上开市后再去割肉吧。”“是,明天再去割肉”。于是,这一夜,小张就在驾驶室里睡了一个晚上。




炒股也要有计划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计划的生产经营是不可想象的,但对于许多股民来说,缺少投资计划似乎是很正常的。许多股民在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投资行为时往往很注意投资策略和技巧方面的得失,而不重视投资计划的制订与调整,这其实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事实上,制订和调整投资计划才是炒股的首要任务。

  制订投资计划的关键在于切实可行,不能订得太低,更不能订得太高,然而后者往往是投资者最易犯的错误。

  一般而言,投资者宜将一年的收益计划订在30%~50%。虽然股市中也有石开这样的神话制造者,但更多的股民是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一个股民如果年年都赚30%的收益,就很不错了。而且30%的收益目标也符合我国股市的发展现状,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股指的稳定性相对增加,像1994年、1996年那种股指大幅翻番的行情很难再现。2001年,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市的最高涨幅也不到60%。

  同时,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那种不规范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一夜暴富”的炒作已没有可能,因此股民不宜在追求快速致富,而应追求长久赚钱。如果一个股民每年都能保持30%以上的获利,积小胜为大胜,那么他就是一位成功的投资家,毕竟这样的增长速度对任何一样投资来说都算得上是高增长、高回报的了。

  对于股民来说,制订一份投资计划并不难,难的是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计划实行。现实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个股民在上半年的操作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他不想退出来,而是想赚更多的钱,结果在下半年中,他不但将利润吐了出来,甚至连本都赔了,这就是没有投资计划,或者不能严格执行投资计划的结果。如果他在上半年完成投资计划后能及时退出或者只用少量的资金在股市中寻找机会,那么这位股民一定能赢利。

  其实这种操作手法在机构大户中是经常使用的。散户们不是常常在下半年股市低迷时咒骂机构完成任务后消息怠工吗?这实际上就是机构在完成任务后的一种确保利润安全的操作手法,因为没有人愿意做无用功,更没有人愿意承担亏损,因此对于机构来说自然也就可以“不减少获利、不制造亏损”为最高准则了。

  另外,炒股要有全局观点,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重个股,更要重大势

  股市里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叫做:轻大盘,重个股;又说:撇开大盘炒个股。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虽然大盘处在一个相对平稳或者是稳步上扬的市况下,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单边下跌特别是急跌的市道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