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钦安医书阐释-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惟太阴、少阴无多内伤头痛;肾虚头痛属少阴,痰厥头痛属太阴也。寒邪在表,阳气不伸,故令恶寒,此伤寒恶寒,如伤食恶食也。
  邪气在表,脉必浮而紧数,以营气为邪拘束,不能和缓舒徐也。
  太阳经起目内眦上巅顶,下项项脊,抵腰膝。外邪干之,必发热而头项强痛、腰脊强,或膝胫痛也。
    阳明经起目上下纲,循面挟鼻,行胸腹。故邪在阳明,必发热、头痛、鼻干、不得眠也。
    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绕耳前后,循肩下胁肋。故邪在少阳,必寒热往来、耳聋、口苦、胸胁痛而呕。
    以上皆三阳表证,不可攻里。或表,或微解,或温散,或凉散,或和解,或温中托里,而为不散之散,或补阴助阴,而为云蒸雨化之散。
  风寒在表,脉必浮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开太阳(发其汗也)。风为阳,卫亦为阳,寒为阴,营亦为阴,阳邪伤卫,阴邪伤营,各从其类也。卫得风则热,营得寒则痛,营卫俱病,故骨节烦疼也。
  
  
三阴病色脉
  若饮冷内伤,虽先埙胃,察色脉可知病在何经;若面青黑,脉浮沈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也,若而红赤,脉浮沈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也;若而黄洁,脉浮沈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太阴也。
    
伤在厥阴。
    若面青或黑,或青黑,俱见脉浮沈不一,弦而弱,伤在厥阴肝之经也。
      当归四逆汤
   若其人病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内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吴茱萸汤
   吴茱萸一两半、洗二次人参三分生姜一两半大枣三个
      右到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盏半,煮取七分,去滓,分二服。若急者,阴毒甘草汤、白术散、附子散、正阳散、肉桂散、回阳丹、返阴丹。至于阴盛格阳,霹雳散、火焰散。随经部分选用之。
    伤在少阴
    若面红或赤,或红赤俱见,脉浮沈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肾之经一也。
      通脉四逆汤文方甘草炙六钱二字半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两生用,去皮,干姜一两
    面赤者,加连须葱自九一寸。腹中痛者,去葱白,加白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右到如麻豆大,每服秤三钱,水一盏半,煮至七分,去滓,温服。未差①,若急,更作一剂。其脉续续有力者愈,无力者不愈。
      四逆汤上三味是
伤在太阴②
    若而黄或洁,或黄洁俱见,脉浮沈不一,缓面迟者,伤在太阴,脾之经也。
   理中丸主之
    





  



1敬云樵(名知非)先生生平事迹,仅从《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四辑成都四大名医之首沈绍九传中,知其梗概,沈传云:“十九世纪末,沈绍九正式行医,疗效较差,苦无起色。时有浙人敬云樵先生〔按:浙人误,应为湖北麻城〕,游幕来川,学问渊博,医理高深,为其指出,习医者绝不可拘泥一家之说,尤为要者,当研习《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以求本溯源,然后博及群书,融通百家之说,舍短取长,灵活运用,方可临症自如,立予不败之地。沈大悟,……”由此观之,沈氏之成就,实由敬氏之指教,而敬氏医理医术之精湛,可以概见。
2开喉剑:一种草药,又名八爪金龙,苦、辛、凉,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
③开喉剑:一种草药,又名八爪金龙,苦、辛、凉,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
④开喉剑:一种草药,又名八爪金龙,苦、辛、凉,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
⑤鸿钧:亦作“洪钧”,钧指陶钧,制陶器用之转轮。用喻上天的造化。
鸿:大也。诗意谓造化赋予耳聪目明,何优穷达贫富。
⑥ 漐(zhi)漐:《通雅》云“小雨不辍也”,形容微汗潮润之状。
⑦脉阴阳俱紧:指脉的浮沉,浮取为阳,沉取为阴。“紧脉”如切绳状,是紧张的现象,与弦脉相似而转索有力。这里所说的紧脉,是浮紧的脉象,浮紧为表寒,常与发热恶寒并见。
⑧名为伤寒:这里的伤寒,不是指伤寒论之广义伤寒,而是指麻黄汤证的狭义伤寒而言。
⑨伤寒:指广义伤寒,包括中风在内,与上条名为伤寒有广狭义之分。
⑩脉若静:指脉与证符(伤寒脉紧,中风脉缓),无数急现象。传:谓以此之所受,转授之于彼也。
?脉数急:与脉静相对而言。
?心中悸而烦:心中筑筑然跳动和烦扰不宁的证状。
?呕家:指素有呕吐症状的人。
?邪无从出:误治后,表邪不能从汗而出。因火而盛:因误用灸法,邪热愈加炽盛。
?火逆:凡误用火法治疗,因而形成变证的,称为火逆。
?此处之口渴,不是阳明里证的口渴,是水气停在下焦,津液不能上布之口渴。
?尺中迟者:尺中的脉搏现迟而涩的现象,所谓“呼吸三至,来去极迟”。迟就是脉搏至数减少。但这里的迟,是对紧而言。
?然:古人然字,多有作“曰”字解。
?须:等待的意思。
?淋家:是指小便淋沥不爽,尿时茎中疼痛的病人。
21疮家:患疮疡病者,流脓已久,此皆亡失其津血。
22痉(jing净):肌肉收缩,手足抽搐的现象。
23衄(nv)家:常流鼻血的病人。
24不能眴:眴同“瞬”,目转动。不能眴,就是说目睛不能转动。
25亡血家:平素有失血(包括吐血大便血、小便血、鼻血及妇人崩漏)疾患的病人。
26汗家:指平常惯会出汗的人,包括盗汗自汗在内。
27恍惚心乱:神迷意惑,慌乱不安,形容精神失常的状态。
28小便已阴疼:小便后尿道作痛。
29脉沉迟:沉是重按才得,迟是跳动的次数缓慢。
30更行:行、施也、用也。更行就是再用的意思。
31灌:洗也,即以水冼浴之意思。
32叉手自冒心:叉手即两手交叉,冒即按捺,形容病人的两手复盖在自己的心胸部位。
33悸:跳动也。心下悸,即心下部位有紧张跳动的感觉。
34持脉:与诊脉同义。
35奔豚:诸病源候论云“奔豚者,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此两字在这里是形容悸气自小腹上冲心胸之势,与肾积为奔豚不同。
36甘澜水:一名劳水。程林曰:“扬之无力,取其不助肾邪也。”钱天来曰:“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故也。”
37干噫食臭:噫同嗳,即嗳气带有食臭味。
38腹中雷鸣:形容腹肠间的响声。
39谷不化:就是食谷不消化。
40客气上逆:不是人体正气,是胃中虚气上逆。
41攻痞(pi):即治疗痞证。痞:痞块、痞积,腹中可触摸之硬块,伤寒病等会发生此症状.
42濡:与软同,柔软之意。
43“痞”:本是一种疾状名称,不是独立的病名。但也有以痞为主证,而进行治疗的,如诸泻心汤证。
44麻沸汤:即沸水.汪苓友曰:麻沸汤者,熟汤也,汤将熟时,其面沸泡如麻,以故云麻。渍之:用沸水泡药,而不用煎熬。
45他药:即承气之类,非有别药也.
46蒸蒸而振:蒸蒸,身热汗欲出之状也.振者,振振然动摇之貌,即寒战也。
47泻心汤:即大黄黄连泻心汤。
48燥烦:即口燥心烦。
49理中者,理中焦:说明理中汤的作用是调理中焦脾胃。
50下焦:是指病在下部。
51解:谓大邪已散去。
52噫气:即饱食息也。俗曰打饱呃。
53入阴筋:指睾丸而言,此指阴茎缩入。
54脏结:脏气结塞不通的意思。
55阳症:指发热、头痛、身疼、口渴等阳性证状。
56结胸:证候名,主要证状是心下鞕痛(胃脘部)。
57脏结:证候名,证状与结胸相似,而性质不同,为脏气虚寒而结。
58舌上白苔滑:就是舌上有白色的滑苔。
59结胸热实:是说结胸证属热属实,与寒实结胸相对而言。
60无大热:指邪热传里,表无大热。
61肢节烦疼:四肢关节疼痛之甚。
62心下支结,心下感觉支撑闷结。
63脉结代:是结脉和代脉的并称。景岳说:“脉来忽止,止而复起,总谓之结。”代者更代之意,于平脉中忽见软弱,或乍疏乍数,或断而复起,均名为代。
64心动悸:心脏筑然悸动。
65清谷:清古与“?”通,清谷就是腹泻而食物不化的意思。
66清便:就是解大便。
67结痛:是一种支结而痛,由胸中窒塞不通进一步发展而成。
68胸中窒:胸中痞塞不舒的感觉。
69懊浓:虚烦之剧,自觉心中烦乱不宁。
70少气:呼吸时若不能接续的意思。
71旧微溏:指病人平素大便溏薄。
烦热:胸中烦闷而热的感觉。

72 振寒:振栗恶寒的意思
73顿服:犹言一次服
74痿:是一种证候的名称;主要证状是两足软弱不能行动。
75 不可馀药:不可用其它的药。
76晬时:周时也,从今旦至明旦。 
77风湿相搏:犹言风湿并至,风湿交作的意思. 
78掣痛:痛有牵引的感觉。  
79潦水:李时珍云“潦水乃雨水所积”,取其味薄不助湿气而利热。 
80厥逆:指四肢厥冷。 
81筋惕肉膶:就是筋肉跳动,由于亡阳脱液,筋肉得不到煦濡所致。 
82温粉粉之:相当于用爽身粉,可以吸收汗液,《孝慈备览》扑身止汗法,麸皮糯米粉二合,龙骨牡砺二两,共为极细末,以疏绢包裹,周身扑之,其汗自止。 
83乍:忽然也,猝也。  
84无少阴证:没有少阴阴盛阳虚的证候。 
85目瞑:瞑:目不明也,就是目合懒开的意思。 
86衄:鼻腔出血曰衄。 
87如疟状:寒热发作的情况,好象疟疾一样。
88清便欲自可;清同圊,清便欲自可,就是大小便尚能如常的思。
89 “热色”:就是红色。
90阴阳俱虚;这里的阴阳,指表里言,谓表里都虚
91脉身微缓:微与洪相对,缓与紧相对,微缓就是不洪不紧而柔和的意
92 越婢:“婢”与“脾”古字通用,玉函经方后煎法,二“婢”字均作“脾”可证。成无己注:发越脾气,通行津液
93 脉洪大:脉形盛大如洪水泛滥,但来盛去衰,是其特点
94火迫劫之:以火法强迫其发汗。凡烧针、火熏、炙法,皆属火法。
95亡阳:此处的阳,指心阳而熟昨孵p心阳到广,神气浮越之谓。
96脚挛急:就是脚 伸展不利之意。
97厥:手足发冷。
98谵语:神昏妄言,也就是说胡话。
99纵: 是五行顺次反克的形式。
100期门:穴名,位在乳直下二寸处.
101横:是五行逆次反克的形式。
102表不解:即太阳表证,还没有解除.
103喳(ye椰)食时气逆噎塞.
104大烦渴不解:烦是心烦,渴是口渴,大是形容烦渴的厉害,不解是病未愈的意思.
105脉阳徽:指脉浮而徽软。
106阳脉实:指脉浮有力而盛。
107阳绝于里:指阴液耗摄,阳气盛极于里
108 外证:就是表现在外面的证候。
109不更衣:即不大便,古人入厕,雅言更衣,因此更衣又为大便的通。
110 内实:肠中有燥屎结滞。
111主土:土是五行之一,脾胃隶属于土。由于脾和胃的生理机能以及病态表现的不同,所以有脾属阴土,胃属阳土的分别,又因土的方位在中央,所以说阳明居中主土。
112攻之:此处是指泻下而言.
113食谷欲呕:当进餐时气逆作呕.
114属阳明:指胃家虚寒.
115 懊侬:烦闷不舒.
116休惕:恐惧貌.
117懊侬:烦闷不舒.
118舌上苔者:是舌上有黄白薄腻的苔垢.
119潮热:有定时的发热,有如潮汛一样.
120盗汗:睡眠中出汗,犹盗贼之出没于夜间,故名盗汗.
121腹都满:作腹部满解.
122久按之气不通:言不按气已短,若久按之气愈不通,盖言其邪气充斥也.
123哆(yue月,上三声):呕吐
124脉迟:即脉搏跳动得慢.
125谷瘴(dOn淡):指食不消化症.
126濈(jI及)然:汗出貌,濈,本义为水外流.
127固瘕(jia甲):是一种寒气结积的病证,其特征为大便先鞭后澹。腹中结块谓之底
128胃中冷:指胃阳不足,消化机能失职的意思.
129水谷不别:水湿停滞,不能从小便而去,而与谷物相混.
130奄然:忽然.
131谷气:即水谷的精气,在这里可作正气解.
132于“其身……”句:形容身痒之状
133热越:里热发越于外之意.
134瘀热:即邪热郁滞的意思.
135面合色赤:即面色通赤.
136血室:各家见解不一,有的认为是冲脉,有的认为是肝脏,有的认为是子宫,所说都均有一定理由,顾名思义,要不外血液储留之处,三者均有连带关系,不需强分。又少阳篇18条所指“血室”即子宫。 
137喜忘:喜作善字解,言语动静随过随忘,即健忘之意。 
138畜血:畜与蓄字同,瘀血停留叫蓄血。 
139发汗不解:指发汗后热病不愈,不是太阳病不解。 
140蒸蒸发热:有如蒸笼中热气,从内向外蒸腾一样,热面潮润。 
141喘冒:喘,因腹满蜜甚,故短气如喘。冒,是热甚昏眩的现象。
142转失气:肠中屎气下趋,俗言放屁。
143脉滑而疾:脉象圆滑流利,应指快速。
144转气:即前21条转失气之意。
145微涩:脉象微而无力,蹇涩而不流利.
145谵语:是神志昏乱,语言没有伦次,声音粗壮。
146郑声:是说过又说,语言重复,细语呢喃,声低息短。


148亡其阳:汗液出得太多,致有虚脱的现象。
149脉短:是上不至寸,下不至尺,只有关脉搏动。
150脉自和:与脉短相对而说,也就是脉无败象的意思。

151过经:这里是太阳表证解除之意思。成无己注:须过太阳经无表证。
152目中不了了.即视物不明。 
153睛不和:是眼珠转动不灵活。
154无表里证:指既无头痛恶寒表证,也无腹满谱语等里证。也有认为是无少阳的半表半里证。
155芤(kou抠):脉之一,脉轻按浮大,重按中空,有如葱管,是阴血阳气浮盛之征。
156趺(fu肤)阳:即冲阳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蹠(zhi)骨间,属足阳明胃经,古人常用跌阳脉诊察脾胃疾病。
157胃气因和:指胃的正常机能得到恢复。
  158脾约:脾约以胃中之津液言。胃无津液,脾气无以转输,故如穷约而不能舒展也。即是由于津液亏少而引起便秘。
159胃家实:指肠胃中有热邪积滞,
160此条与上条第三小节重复,不识何故,为保存原书面貌,姑存之。
161往来寒热:恶寒时不知热,当热时不知寒,寒和热间代出现,即所谓间歇型热。
162胸胁苦满:谓胸胁部有苦闷的感觉。因少阳脉循胸胁,邪入其经,所以胸满。
163默默:静默不言也。
164喜呕。即是时常作呕
165中风:此处当解作外邪的总称,包括伤寒在内。
166阳去入阴:就是去表入里的意思。
167蒸蒸而振:燕燕,内热貌.气从内达,邪从外出,则发生振栗之状,是形容战汗的现象。
168阳徽结:热在里而大便鞭,叫做阳结。外带表邪,热结犹浅,所以叫做阳徽结.
169阴结:没有一定表证。其症状是身体重,不能食.大便反鞭,脉象多现沉迟。
170亡血:指一切原因的失血
171亡津液:又叫诚“伤津液,,如过汗过下都足以损伤津液。
172阴阳自和:犹言气血自和.
173经水:即月经。
174血室:即子宫。张景岳云:“子户,即子宫也,俗名子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之曰血室。”
175血弱气尽:气血不足,正气衰弱的意思。
176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急,腑仰不能自如之状。几几,腑仰不自如貌.
177其脉……失也:这是根据五行生克的学说,从脉象上来解释疾病的顺逆。阳明属土,少阳属木,二经合病而下利,如纯见少阳弦脉,则木必克土,病情较逆,是即所谓“负也”;“失也”;如果脉见滑数,则木不克土,是即所谓“顺也”。证状与脉象不符为“负”。脉象与证状相合为“顺”。
178三阳合病:即太阳、少阳、阳明三经同时发病。
179上关上:脉搏长大,从关部上至寸口的愈思。
180口不仁:言语不利,不知食味。
181面垢:面部油垢污浊。
182并病: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到另一经证状的,叫做并病。
183缘缘:不断之意。
184 怫郁:此外是遏郁之意
185越:发、散之意
186大椎第一间:在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督脉经)
187肺俞:当第三第四胸椎横突起间,在脊外方一寸五分(膀胧经)。
188肝俞:当第九第十胸椎横突起间,在脊椎外方一寸五分(膀胧经)。
189期门:乳直下二胁间(肝经) 
190温针:针炙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位,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191坏病:因治疗错误致病情发生恶化,证候变乱,而不能称其名者。
192不中与:就是不中用的意思。
193胸有寒:这里的“寒”字作“邪”字解,即胸中邪气阻滞的意思。凡痰涎宿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