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氏三兄弟-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董必武担任。毛泽东之所以选择林彪当红军校长,是因为林彪系科班出身,又系名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散会之后,毛泽东找林彪谈话,告知了中央的决定,林彪非常乐意当校长。毛泽东还对林彪说:“蒋介石办了黄埔军校,我们也办个红军大学,但我们要比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办得更好,影响更大。”    
    林彪笑着说:“我有信心把红大办好。”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旧庙堂前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毛泽东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说:“我党创办工农红军大学,是为了促进和迎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到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我们的红大要继承黄埔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1936年7月,敌人偷袭瓦窑堡后,红大又迁往保安县。    
    后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政委由林彪一身兼任,毛泽东只在抗大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抗大创办之初,分为3个科,学员大多来自部队,除少数是团级干部外,大多是指挥过师、军及军团的领导,都是久经沙场的将士,如一科的36名学员,平均有8年以上的斗争史,而且都负伤3次以上。学习的内容主要偏重于政治和军事。三科的学员文化不高,对文化的学习比较强烈,毛泽东得知后,于8月26日写信给林彪,要求红大将三科文化方面的学习增加到全学时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在定期检查时,把文化作为重要检查内容之一。    
    毛泽东对该校的教育极其重视,1937年3月,他为抗大拟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同年4月又为抗大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的校风。    
    抗大的每期开学典礼,毛泽东都要参加,1937年1月21日,在抗大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到校讲了话,他说:“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抗大是一块磨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刀,去打倒日本,去创造新社会。”    
    1937年3月2日,毛泽东在二期开学典礼上又作了重要讲话,并为二队学员作了“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题词。抗大第四期开学,毛泽东又为抗大题词:“学好本领上前线去。”    
    毛泽东除几次应邀到抗大作报告外,还经常到抗大授课,他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等名著,都曾在抗大向学员讲授过。除此之外,张闻天还讲授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秦邦宪讲授哲学,凯丰、吴亮平讲授政治经济学,徐特立讲授中国文学,林彪的堂哥林育英讲授党的建设和工人运动史,林彪讲授战术学,李德讲兵团战术。    
    林彪在抗大任校长期间,对抗大的管理和教学抓得很紧,他为抗大制定的教学原则是: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与实际并重。从创办之初一直到1938年8月,林彪在抗大全体教职员工、学员大会上作过多次报告,对抗大的教育方针、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均作过精辟的论述。如1938年5月22日,林彪在抗大第三期干部会议上作结论报告时,一气讲了4个小时,他的报告受到全校干部的高度称赞。    
    后来,林彪带兵到前线作战,仍没有忘记抗大,平型关战役缴获的物资甚多,他马上叫一一五师后勤部设法弄了一批给抗大。1938年2月10日,抗大举行运动会,林彪又发电致贺,希望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抗大是我党在抗战初期办的一所培养抗日干部的全新式的学校,前前后后为我党我军培育了10余万人才。在抗大学习过的学员,后来大多成为我党我军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为争取抗战及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大不仅在全国影响甚大,而且引起外国人士的注意,1938年6月底,世界学联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时,提出要到抗大参观访问。7月3日,世界学联代表团到达延安,林彪代表抗大教职员工致了欢迎词。该代表团成员参观了抗大后,对抗大的办学方针、教学方法、内容作了颇多赞扬。    
    抗大办得成功,毛泽东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抗大是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和社会解放而斗争的学校。1938年,毛泽东到抗大讲话时还说:“我们的抗大,要培养出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像林彪同志那样的干部来。”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93节 平型关内歼日军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还达成将在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国民党统治区若干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和出版《新华日报》等协议。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    
    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师。    
    林彪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8月25日,一一五师作为全军先头部队,在陕西三原开了誓师大会,随后开赴山西前线。    
    为使抗日部队顺利进入山西,9月3日,毛泽东又电令已在山西的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要他们到太原向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交涉八路军的活动地区及协同作战等问题。9月19日,一一五师进入以桓山为依托的晋东北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抗日作战,林彪曾用电报给毛泽东作过如下汇报:    
    ……国民党军队在平汉平绥作战,完全不发动群众,不敢机动,不敢侧击,不敢包围迂回,更不敢深入敌后独立作战。因此,较强者立守挨打,较弱者稍扰即退,狡猾者躲避战争,老朽者闻风而逃,动摇者甚至引狼入室。……日寇以很少兵力纵横驰骋,所向无忌,华北屏障尽失,黄河以北之重镇,有全部陷落之危险。    
    毛泽东接电后,当即回电:“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要打一个大胜仗,给疯狂的日军一个严重的打击,用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打开华北抗战的局面。”    
    一一五师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指示,仔细研究了华北抗战形势,决心在山西打一个漂亮仗,以振奋人心。    
    9月中旬,日军占领尉县、大同,然后分两路进攻长城防线,一路由大同沿同蒲路进攻雁门关,一路由尉县、广灵进攻平型关。    
    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精锐部队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老百姓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非常气愤。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国民党军队才不得不对日军进行抵抗。    
    当时,阎锡山的军队设防于雁门关至平型关一线,要求一一五师配合他们作战。    
    林彪立即向中央军委发电请示。9月16日,毛泽东电令林彪:坚持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    
    林彪接到毛泽东的命令,立即率一一五师开往晋东北的平型关地区。他自任抗大校长后,一直未带兵打仗,这次又带兵上前线,很想打个漂亮仗,以振奋人心。    
    9月14日,一一五师侦察队调查了平型关的地形。    
    23日傍晚,林彪与聂荣臻商量决定在上寨师部召开团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会上,林彪先作了动员报告,然后进行战斗部署:师骑兵营和独立团绕到平型关东北面截断日军的交通线,并阻止增援日军,三四三旅的两个团为此战的主攻部队,三四四旅的一个团开到平型关北面,负责拦断日军退路,另安排一个团作师预备队。所有参战部队在平型关地段设伏,并要隐蔽好,战斗未打响前,不得暴露目标。    
    林彪讲完之后,聂荣臻也在会上作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讲话。    
    24日,国民党军队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派第七十一师、附新编第二师及独立第八旅一部,配合一一五师向平型关以东日军出击。    
    林彪、聂荣臻看了这个计划,立即组织团以上干部到平型关作实地勘察,并确定在平型关东关沟到东河南镇道路两侧高地,利用居高临下、便于隐蔽和袭击的有利地形,采取一翼侧击的战术手段,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    
    为了隐蔽行动目的,发挥战役的突击性,林彪下令各部队利用当晚夜暗,冒雨进入伏击阵地,并于25日拂晓前完成各项战斗准备。    
    25日天刚亮,日军的“陆军之花”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和大批轻重车辆大摇大摆地沿着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日军坐在汽车上说说笑笑,毫无戒备。    
    7时,日军全部进入一一五师的伏击地域。因下雨造成泥泞路滑,车辆人马拥挤,日军行动放慢。    
    歼敌的机会到了,林彪与聂荣臻下令全军开始总攻击。霎时间,枪炮声齐响,平型关内变成一片火海。日军突然遭袭,伤亡惨重。    
    为了干净、彻底消灭这股进犯日军,林彪下令各旅团乘敌混乱之际,向日军发起冲锋。    
    第六八五团迎头痛击,歼其一部,封闭了日军南逃之路,第六八七团将其后尾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村地区,并抢占了韩家湾北侧高地,切断了日军退路。    
    正面进攻的第六八六团冲向公路,与日军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一片。    
    此时,日军虽然伤亡惨重,仍然凭借优势火力,利用车辆作掩护,进行顽强的抵抗,其中一部企图夺占公路西高地,掩护突围。关键时刻,第六八六团第二营迅速抢占了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与公路东侧部队对其构成夹击之势,将日军压缩在峡谷之中,日军猖狂向老爷庙连续反扑,企图突围,均被第二营击退。    
    为解救被围之敌,先期进占东炮池的日军一部回援,被第六八五团所阻。    
    日军师团长坂垣征四郎急令其在尉县、涞源的部队增援,均被第一一五师阻击部队拦在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    
    被围在山寨村至老爷庙及附近的日军,在6架日军飞机的掩护下,再次组织残余力量攻击老爷庙附近的高地,被一一五师奋力打退。第六八六团遂集中全力,在两翼国民党军队的协同下,将被围之日军彻底消灭。    
    战至下午1时,日军全部被歼。    
    这一仗,歼灭日军坂垣师团第二十旅团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摩托车、九二式野炮炮弹、轻重机枪、步枪、掷弹筒及战马、日币等大批军用物资。    
    战争一结束,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级官吏的贺电、慰问信似雪片飞向八路军总部和一一五师,甚至连在东征战役中吃够了红一军团苦头的山西王阎锡山,也给林彪发来了贺电。    
    当然,最有趣的是他的堂哥、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林育英,他得知林彪率领的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获得大胜,非常兴奋,特地给他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林彪接到他的电文后,高兴地说:“他也来了贺电?以后他们打了胜仗,我不也要发贺电?”站在身边的一工作人员听了,哈哈大笑说:“那你们兄弟就来个杀敌比赛嘛!”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第一仗,此战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还振奋了全国军民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毛泽东在延安获悉平型关战斗大获全胜后,甚为高兴,除将战况写成捷报发全国外,还在延安的多次会议上称赞一一五师为中国人民打了一个争气仗。    
    林彪也因平型关大捷,名声大噪,成为全国的抗战名将。    
    后来,毛泽东考虑这是八路军、新四军首次与日军交战,又电令林彪,要他将平型关战役好好总结一下,并写成材料发回延安,以便向其他抗日部队进行推广,使我军今后少受损失。    
    1937年11月,林彪亲自动笔写了2400字的总结《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总结了此战的12条经验,然后发给毛泽东。毛泽东看了觉得很好,马上转发到各抗日部队借鉴、参考。1938年3月,林彪结合正太、广阳及平型关战斗的经历,又亲自执笔写了2400字的总结《抗日斗争的经验》一文,总结了15条经验,毛泽东看后觉得甚好,又发给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参阅。    
    林彪的上述两文,对各部队打击日寇起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94节 林父辗转到延安

    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母亲陈氏得知儿子在山西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心里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狠狠地打击了日本鬼子,忧的是日军日后打到鄂东时,有可能对他家进行报复。    
    林彪的家乡林家大在柳界公路边的一个山凹里。日本人还未进入鄂东,林明卿一家就做好了南迁的准备。    
    1938年夏,除长子林庆佛外,林明卿将家人,包括妻子陈氏,儿子林育菊,女儿林宝珠,大儿媳黄氏,三儿媳汪氏,孙子林从吉、林二林、林从烈,孙女林华英及部分工人带到湖南,在衡阳县林湖乡茶山坳租民房办起了一个小型棉布厂,以织布为生。    
    干了一段时间,长沙沦陷,林明卿被迫丢弃布厂,又带着全家人向广西逃难。到了桂林,林明卿带的衣服在慌乱中失落,陈氏因天气炎热患病,全家人无法前行,只得被迫住了下来。过了10余天,林明卿听说日本人要进攻广西桂林,又带着家人继续西行。    
    逃难途中,林明卿一家吃尽千辛万苦,并被战争、疾病和饥饿夺去了4个人的生命,林彪母亲陈氏也因救助他人,感染霍乱病死在柳州。当时,林明卿手上没有多少钱,只买了一具简易棺木,将陈氏草草安葬在柳州市郊的一座小山上。    
    到了贵州独山县,林明卿一家贫病交加,走投无路。    
    后来,在其他难民的指点下,他带着剩下的6人住进了红十字会负责人、著名爱国人士、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等人在独山县办的难民收容所,才没有饿死。    
    与林明卿一同进入难民收容所的同乡周伯春见林明卿一家在逃难途中死了多人,心里十分同情。一天,周伯春见了李德全,便鼓起勇气向李德全讲述了林明卿一家在逃难途中的不幸遭遇。李德全听说林彪的父亲在收容所,母亲又在逃难途中病死了,顿生同情之心,马上跟着周伯春到收容所的一间小房里看望林明卿,并给林明卿送了一些药品、衣服、食物,还派医生为林明卿一家治病。    
    此后,李德全又将林明卿一家的情况电告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    
    当时,周恩来不在重庆。在八路军办事处主持工作的王若飞接到电报后,马上派人到独山,将林明卿一家接到了重庆。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林明卿一家只得在重庆暂住下来。两个月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又将他们一家送到延安。    
    林明卿见到儿子林彪时,抱着儿子痛哭一场,逃难出来的悲和痛,都在哭声中吐出。    
    林明卿到了延安后,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将他和其女儿林宝珠安排在交际处住宿,他们的衣食均由公家负担。林明卿在延安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还专门看望过他。    
    林家人离开老家不久,日军曾两次到林家大烧、杀、奸、抢,使林家大的百姓遭受巨大损失。林彪家的房屋,也被日军点火烧着,后因里的群众奋力扑救,才将大火扑灭。    
    全国解放不久,林明卿进入北京,因与叶群关系不和等原因,林明卿没有与林彪一起生活,单独住在中央组织部招待所。有时,林彪派车来接他,他才到毛家湾去与儿孙们聚聚。    
    他的生活费用也未要林彪负担,因其四子林向荣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他享受烈士遗属待遇,生活全由国家负担。    
    从1956年起,林明卿因年事已高,又患有高血压病,身体每况愈下。    
    1962年1月,林明卿因脑溢血病突然在北京病逝,丧事由当时的解放军总后勤部操办,其遗体也安葬在北京。


第三部分 林彪——葬身异国的军事家第95节 身受重伤去苏联

    1938年3月2日,林彪与一一五师直属队路过山西隰县千客庄王靖国的第十九军防区时,因林彪骑马在前面走得太快,班哨还没来得及向连哨通报,林彪已到连哨跟前,连哨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