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盛七小姐是那么的自信:“明天我就给爸爸妈妈说,让你到我家来做客,公开我们的关系。”    
    “不,没那么简单。”子文赶快阻止:“一下让你的爸爸妈妈接受我,那是不可能的,再说,也得给我一段时间考虑考虑。”    
    盛七小姐笑了,笑得那么开心,她的子文,终于同意和她在一起了……    
    沉浸在甜蜜中的子文和盛谨如似乎已经将世界忘得一干二净,既没有父母的干涉,又没有情敌的干扰,子文似乎变了一个人。他每天卖力地工作,好点子一个接一个,同时他也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常常西装革履,越发显得帅气。盛谨如经常来陪伴他,或是端茶递水,或是工作之余花前月下的共诉衷肠,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子文多希望可以永远和相爱的人生活下去啊!    
    然而,他们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盛宣怀知道他们的恋情后,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先是怀疑这事的真假,可事情是儿子盛泽丞亲眼所见,最后,他只得相信这个事实,可是,他不甘心。19岁的女儿一直是自己的娇娇女,她漂亮活泼,大方得体,一直是盛宣怀引以为傲的。为了给女儿找个好归宿,盛宣怀挑来捡去,最后定下了门当户对的一个青年,那人如今正在清华大学读硕士,也是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虽然这事一直没有告诉女儿,但是在他心中,那个年轻人俨然已经是自己的女婿,怎么在这节骨眼上女儿爱上了别人!    
    那一夜,盛家的老夫妇难以入睡:“宋家哪里比得上咱们家呀,这叫门不当,户不对,成何体统!”盛宣怀一直不满。    
    妻子也极力反对说:“女儿糊涂,女儿糊涂呀,这么大的事,也不和父母说一声。”    
    “子文本事也还有,但毕竟只是个小职员,不过是喝过几天洋墨水罢了。他要是追求咱们女儿,可真是不自量力啊。”盛宣怀感叹不已。


第五部分 宋子文私密生活影像迎得春光先到来

    在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宋子文最初担任的是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份工作大姐霭龄和二姐庆龄都做过。以宋家姐弟的能力来说,这份工作简直轻而易举,上任的第二天,子文就担任了共产国际代表和孙中山会谈时的翻译,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不过,当时的国民政府最大的难处不在于缺乏英文人才,而在于经费的紧张。这恰是子文的长处。    
    不久,子文向二姐夫建议,由税收入手,寻找增加资金来源的途径。他的方法有三条:一是对橡胶、甲醇和制造化肥用的硫酸氨征收特别进口税——仅此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二是由政府出面,要求广州商人为政府提供借款,这项收入大约有30多万;第三个办法是向在饭店吃饭的人征收10%的附加税,征收饮料清凉税,对专卖药品、化妆品、婚礼、葬礼、宗教仪式、人力车一律征税。    
    “到底是喝过洋墨水的人有办法!”孙中山大为赞赏。    
    果然,子文的税收政策一出台,国民政府就凑到了一笔又一笔资金,国民政府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廖仲恺被暗杀后,孙中山正式任命子文为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同时兼任中央银行首任行长和广州银行行长。    
    可是,“财神爷”这个官并不好当。子文既要应付各路军阀的敲诈勒索,又要对付金融界那些一毛不拔的富翁,常常是疲于奔命。不过,除了经济方面的才能外,子文的外交本领也是一流的,常常是软磨硬缠加上义正词严,对付了要钱的人之后,再转身向人要钱——没办法,革命永远需要大量资金,而有钱人永远是那么吝啬。    
    与此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北伐事业节节胜利,不能不说是资金的大大丰富给了革命军胜利以有力的保证。孙中山快活地对庆龄说:“要说我有功,不如说你推荐的财神爷有功!到底是经济学博士有办法,不保守有创新。”    
    庆龄嫣然一笑,弟弟在自己心中一直还是儿时那个聪明又顽皮的小男孩,如今,小男孩也长大了,而且,他干出了一番不小的事业呢!    
    正当子文在广州大展宏图的时候,宋家第二个洋博士子良也学成回国了。    
    子良是一个清瘦高挑的年轻人,一身合体的西装再加上清秀的眉目,子良显得比哥哥子文更多几分书卷气,也更多几分令少女瞩目的潇洒。当他带着旅途的疲惫突然出现在庆龄面前时,一时间,几年不见的庆龄竟没有认出他来。最后,子良激动的喊了一声“二姐!”    
    熟悉的声音一下将庆龄的记忆和眼前这个年轻人重叠在一起,庆龄惊喜若狂:“子良,是你吗?你要是不叫我,我真的不敢认了呢!你长高了,不过也瘦了很多呢!”    
    “是吗?”子良微微一笑,显得那么稳重——庆龄再一次强烈地感到,这已经不是那个跟在姐姐屁股后面四处疯玩的小家伙了。    
    孙中山的脚步逐渐走近,庆龄飞快地迎上前去:“子良回来了!”    
    “是吗?”孙中山同样喜出望外,又一个经济博士毕业了,革命政府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呢。    
    子良也是怀着报国的心愿来投奔二姐夫的。他很快向孙中山提出希望在广州尽快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正中下怀,孙中山告诉他:“昨天两广盐务稽查所邓泽如向我交了辞职报告,你回来了,就接替他吧,先担任两广盐务稽查所经理。”    
    “感谢栽培!”子良喜不自胜。    
    孙中山不放心的嘱咐到:“这两广盐务税收可是我们国民政府的半壁江山啊,实在是担子不轻!”    
    子良微微一笑,这点困难并不在他眼里:“美国盐税这一块,每年收入都很大。他们实行的是统购统销,不过他们设有盐务警察。不知道我们这里如何?”    
    “要根据我们的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才能开展工作。你可以向你大哥子文了解一下情况。”    
    “好吧,我定不负众望!”子良信心十足。    
    接着,子良找到了大哥子文。一番弟兄重聚的欢欣后,两人的谈话切入正题,子文详细向子良介绍了盐务方面的情况。    
    子良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原来的那帮幕僚就集体给他一个下马威:在子良召开会议时这帮人要么不到场,要么勉强到场却一言不发。这是旧时下属惯用的试探新上司的手段,如果新上司过不了这一关,那么从此以后这些幕僚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他们看子良年纪轻轻,而且刚刚从学校毕业,就对他使出了这一招。    
    不过子良虽然年轻,魄力却不小,他当场宣布:“明天这个时候继续开会,不到者以自动离职论处!说话不算数,我可以不当这个经理!”    
    这一下这帮幕僚不敢再对抗了,无论如何还是饭碗比较重要。第二天开会的人员早早已经来齐,每个人眼里都流露出诚惶诚恐的神情。子良缓缓走进了会场,宣布开会。    
    会后许多人对这个年轻的“国舅”议论纷纷,大多数人认为,子良虽然年轻,但是魄力和智慧丝毫不亚于其兄宋子文。从此后,子良在盐务稽查所说一是一,再没人敢对他耍花招了。子良很快打开了盐务的整个局面,当年的盐务收入比往年多出一倍多。孙中山高兴地夸奖子良说:“用活一个洋博士,增加98万!”不久,孙中山提议子良接替子文出任中央银行行长后留下的空缺,正式上任为广州银行行长。宋家的男儿们,都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大舞台。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强忍着悲痛的宋庆龄秉承了先生的遗志,支撑着中国革命的大局,宋子文、宋子良紧紧团结在二姐身边,为她出谋划策,也为国民政府的财政问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子良出任广州银行行长后,尽职尽责,对银行每一笔进出款项都尽力做到一丝不苟,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到最需要的地方。与此同时,他和大哥子文一起制定了当年的财政计划,这就是著名的“宋氏兄弟的钱袋”计划,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危机。经济学博士的优越之处被彻底发挥出来,1925年革命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2518。    
    2万元;是1924年的三倍多;1926年;这个数字更上升为10013。6万元。庞大的数字背后隐含了宋家兄弟的多少心血,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宋家兄弟的才干与智慧!


第五部分 宋子文私密生活影像人言道路古来难

    自从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后,革命政府群龙无首,野心家个个都急不可耐地想登上总统的宝座,形式十分复杂。国民党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迁都武汉。    
    庆龄派最信任的弟弟子文先行到武汉准备迁都事宜,然而不久,正在江西北伐的蒋介石忽然给中央来电,要求商谈有关军事、财政等事项。宋子文和孙科匆匆忙忙赶到庐山,准备与蒋介石会谈,使他吃惊的是,他在这里居然遇到了小妹美龄。多日不见,美龄更加漂亮了,她笑吟吟地和大哥打招呼。子文有些诧异:“小妹,你怎么也来了?”    
    “兴哥哥来,不兴小妹来这里玩?”    
    “妈咪怎么样,身体好吗?”此时爸爸查理已经过世,子文最关心的,就是有心脏病的妈咪。    
    “只能报告一周前的情况,她很好,就是想念大哥。”美龄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可爱。    
    “还是那么顽皮,”子文也笑了:“大姐还在上海?”    
    “不,她也来了,现在在九江。”    
    子文有些迷惑了,怎么,大姐也来了?究竟是什么,把大姐也吸引来了呢?    
    宋子文此时还不知道,一个围绕着他的阴谋正在悄悄设计着。    
    不久,子文见到了大姐霭龄,令他摸不着头脑的是,霭龄说了一大堆饱含玄机的话,什么此时革命政府群龙无首,又是什么接班人的问题要慎重,眼前的一切,好像庐山的云雾,子文被包围在其中,辨不清方向。    
    不久,蒋介石和他进行了会谈。如果说霭龄的话语是暗示,那么蒋介石就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子文仿佛明白了些什么。他满怀心事,忧心忡忡地离开了风景秀丽的庐山。    
    霭龄心中有数。她早已看准了蒋介石这个乱世的枭雄,她认定,蒋介石会给宋家带来财富和地位。目前的问题就是想办法和他拉上关系,再就是说服几个弟弟投靠蒋介石一方,至于妹妹庆龄,她清楚她的倔强脾气,她不去碰这个钉子。    
    美龄的庐山之行正是霭龄向蒋介石示好的一个步骤,在庐山,她和蒋介石谈好了一切条件。接下来,她要对付的是子文和子良。    
    不久,子良接到家中的急电,说妈咪病重。子良急坏了,匆匆安排了手头的工作,马上离开了广州。然而等他赶回家中,妈咪好端端的坐在那儿呢。子良松了口气,奇怪地问:“妈咪你没有住院吗?”    
    “谁好端端的咒我呀?”妈咪生气了。    
    霭龄及时出现了,开口便说:“来迟了一步,没在码头接到你。”    
    倪桂珍追问谁发了电报,女婿孔祥熙端着笑脸来领罪了,霭龄赶快拉住了弟弟,嘘寒问暖,还说要摆酒席给弟弟接风。    
    酒过三巡,霭龄仍然不开口,子良憋不住了:“大姐,什么急事居然这样把我骗回来了?”    
    霭龄对丈夫使了个眼色,孔祥熙开口了,“革命革命,先要弄清跟谁走,有没有前途,要不然干了也是白干。今天千里迢迢把你叫回来,正好妈咪也在,就商量商量咱们宋家跟谁走吧。”    
    子良糊涂了,“什么跟谁走?”    
    霭龄干脆利落地接过话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现在有两个政府,武汉的和南京的,你要跟哪一个?    
    “当然是武汉!”    
    霭龄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回答皱了皱眉,“你不是小孩子了,要搞清楚状况!蒋介石手里有军权,他才是将来掌握中国的人。今天要你回来,大姐就是想告诉你,不能犹豫了,跟着蒋介石,前程才是无量的。”    
    “那,二姐和大哥怎么办?”子良犹犹豫豫。    
    霭龄轻蔑地一笑,先说你自己吧,别管他们,告诉你,总有一天,你大哥会过来的。    
    子良糊涂了,然而他也确实被说动了。    
    对付子文确实困难,然而这难不倒宋霭龄。她是他们的大姐,她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她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弟弟性格上的致命弱点。从根本上说,子文是个书生,对付书生,要软硬兼施。    
    不久,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开始干涉江浙地方财政,武汉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化解危急,子文来到了上海,也从此掉进了设好的圈套之中。    
    霭龄的劝诱,蒋介石的拉拢,戴笠的威胁,一度使子文疲惫不堪,他躲进了庆龄在莫里哀路的家,然而,他注定还是躲不过这一劫。    
    一天,大姐霭龄再次打电话叫他去吃饭,刚一落座,霭龄就滔滔不绝,不停地说着招降的话,孔祥熙在旁帮腔,夫妻俩的双簧唱得不亦乐乎。憋了一肚子气的子文向妈咪求救,妈咪却也站在了霭龄一边——原谅母亲的偏心,当倪桂珍发现南京比武汉离自己近的多的时候,她就已经默许了霭龄的做法,她更愿意儿子在南京工作,这样,有空可以多回家看看自己。在妈咪那里受了委屈的子文碰到了美龄,他把一肚子火撒向了妹妹,怪她莫名其妙跟蒋介石搅在一起谈恋爱。美龄气的不肯再理哥哥,子文在上海更加孤单了。    
    还好,二姐庆龄经常打来电话给他鼓励:“有什么困难,你随时来电话,我想告诉你的,就是一句话:立场坚定,绝不动摇。尤其是信念。”    
    “我谁都不怕,就怕妈咪给我下命令!”子文万般无奈。    
    庆龄沉默了。    
    第二天,又一个打击降临了。子文这次回来发行一批武汉政府的债券,国库正等着这笔收入呢。谁曾想到,蒋介石的债券居然已经抢先发行了,为了确保购买,蒋介石还派出一帮打手去强卖,只要有商号不买,打手就上前大闹,或者干脆将对方当成共产党抓走,一时间人心惶惶,谁还敢不买蒋介石的账?    
    子文回到家里,恐吓信等着他;走到街上,却莫名其妙的遭了车祸,脑袋上撞了个大包——这是霭龄默许的对弟弟的惩罚,只要不致命,霭龄认为,这些精神上、肉体上的打击最终会使子文屈服。不愧是霭龄,她猜对了。    
    伤还没养好的子文赶到自己的办事处,却发现已经被贴了封条,几个办事人员哭着告诉他,一帮身份不明的人封了办事处,在场的人都挨了毒打。烦躁不已的子文赶回莫里哀路,    
    门口赫然又是大幅的封条,子文要崩溃了。    
    一辆车戛然而止,停在子文身边,孔祥熙笑呵呵的下来了,霭龄紧随其后,“回家吧,弟弟,家里人为你担心死了。”    
    子文不愿回那个充满了陷阱的家,然而,他又能去哪里?偌大的上海,居然没有宋子文立足之地。他还是跟着大姐走了。    
    饭桌上,子文说要回武汉,妈咪发了脾气:“我还当不了你二姐的家!就说我不放你走!”    
    霭龄、美龄、子良,眼前的一个个人都已经倒向了蒋介石,妈咪的气还没消,子文也动摇了。坚持了一个多月后,他还是丢盔弃甲,站到了蒋介石一边,成了他的财政部长。庆龄听到消息后落泪了,她可以理解弟弟的难处,在那个四顾无助的上海滩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然而庆龄还是忍不住的伤心,如今,就连最亲爱的弟弟也背叛了自己,如今,自己真的是宋家之外的一只孤雁了!


第五部分 宋子文私密生活影像银筝锦瑟声相调(1)

    离开了自己的理想,离开了革命的正途,子文的内心是忧郁的。二姐庆龄的忧伤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令他没有办法开心的笑出声来。霭龄看出来了,“大弟,天下奇景多,庐山好乘凉。一年前我去过那里,很好玩,希望你到那里散散心,休休假,老蒋那边你不好说话我去说。”    
    就这样子文上了庐山。美丽的风景在心事重重的人眼中也失去了韵味,然而,置身于远    
    离官场的山野,子文的心情轻松了不少。一天黄昏,子文悠悠闲闲的在溪边欣赏落日,大自然的无穷变幻中吸引了他的眼神。    
    “扑通……”一块石子投进溪水,水面上倒映的满天红霞霎时间被碎成了片片云锦,子文回过神来,一个红衣少女笑吟吟地站在不远处,亭亭玉立,好似神女降临,子文一时有点惶惑,如此美丽的女子,难道是山间的仙女吗?    
    红衣少女笑了:“天不早了,太阳公公和大山婆婆滚到地球那边睡觉去了,你们还要为他们站岗放哨不成?”    
    子文扶了扶金丝眼镜,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