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偷他的东西啦?”老人种有几亩田,常常送米给女婿。
阿芳的父亲终于把钥匙还给了小张。从此以后,他不再送米给女婿了。阿芳的父亲心中愤愤不平,一见到熟人就把他送米给女婿反而被女婿当做贼的事讲一遍,讲完后,总是叹气说:“唉,我真是瞎了眼,把女儿嫁给这么缺德的人。”
不久,阿芳父亲的话传到了小张的耳朵里,他气呼呼地质问岳父:“你怎么骂我缺德?”阿芳的父亲说:“你就是缺德。我当初把阿芳嫁给你真是瞎了眼。”小张说:“嫁错可以离婚嘛!”阿芳的父亲说:“离就离!”
阿芳却不想离婚,她拉住小张的衣袖说:“如果你改正,我愿意跟你过一辈子。你快向老爸认个错吧。”小张说:“你们把污水泼在我身上,还要我认错,岂有此理?”阿芳生气地说:“你不要抵赖了,现在谁不知道你把我父亲当做贼?”小张说:“算了算了,我怕你,我走。”
离了婚后,小张和阿芳才想:到底为什么离婚呢?好像只为一把钥匙,又好像为了很多。
一种人生: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其实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面对这些小事,我们不能总用生气的方式来对待,这样受到伤害的首先就是你自己。我们应该用一颗豁达的心态来面对,对别人的宽恕其实就是对你自己的宽恕。
7。泥中莲花
一句禅语:什么叫做明心见性?不高傲也不自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有什么影响,反而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的确,淤泥中也能生出莲花,所以看人不能只盯住人家的出身,盯住人家的过失,而是要看这个人本身是否值得尊重。
在一架由纽约起飞的班机上,一名中年白人妇女被安排坐在一名黑人旁边。她对身边的黑人怒目而视,黑人则用微笑回应了她的不友善。于是,白人妇女气势汹汹地把空服员叫来。
“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把我安排坐在这里,我受不了坐在这种令人倒霉的人旁边,再给我找个位置!”
几分钟后,空服员回来了。
她说:“女士,很抱歉,经济舱已经客满了,不过在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
不等白人女士说话,空服员接着说:“在这种情况下将乘客提升到头等舱,的确是我们从未遇到的情况,但是我已经获得了机长的特别许可。”
空服员继续说道,“机长考虑到这个特殊的情况,他认为要一名乘客和这么令人讨厌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空服员转向那名黑人,“因此,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好头等舱的位子了,请您移驾过去。”
周围的乘客这时都报以热烈的鼓掌,那名黑人在一片掌声中挥着手走向了头等舱。
一种人生:
人是生而平等的,不分男女,不分种族,不分国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只有大家携手并进,相互关爱,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的世界,一个美丽的星球。而那些因为别人外在的形态,或出身不好而歧视他们的人,其实才是最没素质的人。
8。剔掉多余的石屑
一句禅语:学佛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也终不成道。
慧远禅师年轻的时候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嗜好吸烟的行人,两个人一起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个行人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然后他们就在那里聊天,由于谈得十分投机,行人又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慧远禅师和那个人分手之后,心想:“这个东西让人觉得十分舒服,肯定会干扰我的禅定,时间长了一定会难以改掉这个习惯,还是趁早戒掉为好。于是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都扔掉了。”
又过了几年,慧远禅师又迷上了《易经》。那时候正是冬天,天寒地冻,他写信给自己的老师,要求给他寄一些棉衣,但是信已经寄出去很长时间了,冬天都快过去,山上的雪开始化了,老师还没有寄衣服来,送信的人也没有任何音信。慧远禅师于是用易经为自己占卜了一卦,结果算出那封信并没有送到老师那里。他心想:“易经占卜固然准确,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够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接触过易经之术。
之后,慧远又一度迷上了书法,每天钻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几个书法家也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他转念又想:“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可能就成为书法家而成不了禅师了。”于是,他一心参悟,放弃了一切和禅无关的东西,终于成为一位禅宗大师。
的确,花花世界有太多的诱惑是我们很难舍弃的,于是就有了伟人与庸人的区别,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来舍弃与自己的追求无关的东西。
wW w。xia oshuotxT。#txt$!小@说天^堂&
第42章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3)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到隔壁的邻居家去。他的邻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老石匠,一块块岩石经过他的刻凿,便成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鸟石刻。
一天,孔子又踱至邻家,那个老石匠正叮叮当当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石铭碑。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活进了碑石,活进了史册,这样的人真是不虚此生啊!”
老石匠停下锤,问孔子说:“你是想一生虚如云影,还是想把自己的名字铭进碑石、流芳千古?”
孔子长叹一声说:“一介草木之人,想把自己刻到一代一代人的心里,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老石匠听了,摇摇头说:“其实并不难啊。”他指着一块坚硬又平滑的石块说:“要把这块石坯刻成碑铭,就要雕凿它。”
老石匠说完,就一手握凿一手抡锤叮叮当当地凿起来,一块块石屑很快在锤子清脆的敲击声中飞起来。不一会儿,岩石上便现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
老石匠说,如果想使这个图案不容易被风雨抹平,那就要凿得更深些,要剔掉更多的石屑。只有剔凿掉许多不必要的石屑,才能成为石碑铭。
一种人生:
人生在世,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其实就很不容易了,很多人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然而当你问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时,他却茫然的看着你,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剔掉那些不必要的“石屑”,专心致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一定会达到目标。
9。恶由心生
一句禅语:愚痴的人一直想追求权力,智慧的人却想要放下权力。
殃崛摩罗尊者在出家之前,有很强的权利欲望,他梦寐以求,想成为本国的国王。一个修行未成的人告诉他,如果他能够用一千个大拇指做成花冠,就可以实现他的愿望。
殃崛摩罗于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收集大拇指。不久,他得到了九百九十九个大拇指。啊,就快成为国王了!以后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一想到这一点他就心花怒放,不能自制。他被强烈的权利欲望所驱使,几乎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他简直一刻也不能够再等了!他想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杀掉,取得这关键的一个拇指来达成心愿。
他拿起刀子,不顾母亲的哀求和惊恐就要动手。突然之间,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和尚,对他伸出了手指。殃崛摩罗大喜过望,放开母亲就来追杀这个和尚。
这个和尚看起来走得很慢,好像在等待殃崛摩罗一样,可是,殃崛摩罗用尽全力奔跑也追不上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和尚不是普通的和尚,而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化身,佛祖在灵山上心念一动,就知道了殃崛摩罗的杀母动机,他想趁机度化这个愚昧的众生,于是化成和尚出现在殃崛摩罗的面前。
殃崛摩罗追得筋疲力尽,只好高声喊道:“喂!和尚,停一下!停一下!”
佛祖回答道:“我已经停下很久了,是你停不住啊!”
殃崛摩罗听到这句话,心中大悟,突然之间意识到自己的罪恶。于是放下了屠刀,拜佛祖为师,后来刻苦修炼,终于也成为菩萨。
“人之初,性本恶”,人心之恶,源于欲望。为了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人们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于是良心泯灭了,罪恶产生了。然而事实证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做坏事的人总没有好结果。
邱经理和卢经理口头谈成了一笔生意,为表示祝贺,邱经理请卢经理吃猴宴。在席间,当邱经理说完几句客套话后,一只活猴子被拉到了席前。邱经理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只猴子非常聪明,长着一颗机灵的大脑,人若吃子它的脑汁一定大补。
说罢,邱经理抡起铁锤就砸向猴子的脑门,只听一声惨叫,猴子的脑壳破了,邱经理拿起勺子,并催促卢经理也学他的样子去掏冒着热气的猴脑汁吃,并连连称赞这种吃法如何如何益智健脑,促进身心健康。
看着邱经理如此心安理得地大吃活猴脑汁,卢经理心里一阵阵悸动,他被邱经理的残忍震惊了。由此又想到邱经理的为人,他既然已经是一个没有善心的人,那与他合作肯定是极其危险的。他能生吃活猴脑汁,怎么不会独吞合作项目的呢?如果他认定生吃活人对他的健康有利,那他也会像生吃活猴子脑汁一样去吃活人。想到这里,卢经理幸庆自己尚未与他正式签约,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席而去。
一种人生:
仅仅为了健康,就去残忍的敲碎活猴的脑壳,可见人心之恶。佛祖说,是你停不住啊!这停不住的正是我们内心涌动的欲望,是罪恶的源头。
10。庸人自扰
一句禅语: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从前,有位叫明慧的和尚,住在深山一座寺庙中潜心修行。
每次打坐人定时,明慧眼前都会有一只大蜘蛛,张牙舞爪地来跟他捣蛋,他虽然不害怕,但是却无法静下心来修行。
于是,明慧十分苦恼的去向祖师求教:“师父!每次我一入定,大蜘蛛就出现了,无论我怎么赶它,它也不走,请师门指点弟子迷津。”
祖师惊异地说道:“啊,有这种事情吗?这样吧,下次你入定的时候,拿一支笔,等蜘蛛出现时在它肚子上画个圈,看看它是何方怪物,我好为你斩除它。”
明慧和尚下一次入定的时候,果然事先准备了一支笔,等蜘蛛一出现,他飞快地在它肚子上画了一个大红圈。蜘蛛一点防备也没有,仓皇地逃走了,明慧和尚很快安然入定。
然而,待他出定一看,赫然发现自己肚子上有一个大红圈!明慧和尚恍然大悟,原来阻挠自己修行的就是自己啊!
人生中往往会遭遇到很多困扰与烦恼,而其中最大的困扰往往是来自于自己!所以,要战胜烦恼,首先要战胜自己!
虽然莫尼卡·狄更斯二十几岁时便已经出版了作品,可是仍然举止笨拙,常感自卑。她有点胖,不过并不痴肥,她觉得衣服穿在别人身上总是比较好看。她在赴宴会之前要打扮好几个小时,可是一走进宴会厅就会感到自己一团糟,总觉得人人都在对她评头论足,在心里耻笑她。
有个晚上,莫尼卡忐忑不安地去赴一个不大认识的人的宴会,在门外碰见另一位年轻女士。
“你也是要进去的吗?”
“大概是吧,”女士扮了个鬼脸,“我一直在附近徘徊,想鼓起勇气进去,可是我很害怕。我总是这样子的。”
为什么?莫尼卡在灯光照映的门阶上看看她,觉得她很好看,比自己好得多。“我也害怕得很。”莫尼卡坦言,她们都笑了,不再那么紧张。她们一起走向前面人声嘈杂,情况不可预知的地方。莫尼卡的保护心理油然而生。
“你没事吧?”她悄悄问道。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心不在自己,而在另一个人身上。这对她自己也有帮助,她们开始和别人谈话,莫尼卡开始觉得自已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不再是个局外人。
穿上大衣回家时,莫尼卡和她的新朋友谈起了各自的感受。
“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比先前好。”莫尼卡说。
“我也如此,因为我们并不孤独。”
莫尼卡想:这句话说得真对!我以前觉得孤立,认为世界上的人都自信十足,可是如今遇到了一个和我同样自卑的人,迄今为止,我因为让不安全感吞噬了,根本不会去想别的,现在我得到了另一启示,会不会有很多人看来谈笑风生,但实际上心中也忐忑不安?
莫尼卡常去的一家本地报馆,有位编辑对他似乎粗鲁无礼,莫尼卡觉得他的目光永远不和自己接触。她总觉得他不喜欢自己,现在,莫尼卡怀疑,会不会是他怕自己不喜欢他?
第二天去报馆时,莫尼卡深吸一口气,对那位编辑说:“你好,安德森先生,见到你真高兴!”
莫尼卡微笑抬头。以前,她习惯一面把稿子丢在他桌上,一面低声说道:“我想你不会喜欢它。”这一次莫尼卡改口道:“我真希望你喜欢这篇稿了,大家都写得不好的时候,你的工作一定非常吃力。”
“的确吃力,”那位编辑叹了口气。莫尼卡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离去,她坐了下来。他们互相看看。莫尼卡发现他不是个咄咄逼人的特稿编辑,而是个头发半秃、其貌不扬、头大肩窄的男人,办公桌上摆着他妻儿的照片。莫尼卡问起他们,那位编辑露出了微笑,严峻而带点悲伤的嘴变得柔和起来。莫尼卡感到他们二人都自在了。
后来,莫尼卡的写作生涯因战争而中断。她去受护士训练,再次因感觉到医院里的人个个称职,惟自己不然而心中生畏,她觉得自己手脚笨拙,学得慢,穿上制服看来仍全无是处,引来许多病人抱怨。“她怎么会到这儿来的?”莫尼卡猜他们一定会这样想。
工作繁忙加上疲劳,使莫尼卡不再胡思乱想,也不再继续发胖。她开始感觉到与大家打成一片的喜悦,她是团队的一分子,大家需要她。她看到别人忍受痛苦,遭遇不幸,觉得他们的生命比自己的还重要。
“你做得不坏。”护士长有一天对莫尼卡说。莫尼卡暗喜,她原来在称赞我!他们认为我一切没问题。莫尼卡忽然惊觉,几星期来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是否称职而发愁担忧。
如今,事过多年,莫尼卡有时仍对事业成功的人或粗鲁无礼的店员怀有畏怯之心,也仍害怕处身于似不相属的那种环境中。每当这时,她就告诉自己:别想你自己,过去和那个独自站在街头,紧张不安的女人谈谈。
一种人生:
魔由心生,生命当中的大多数不如意,其实都是你自己胡思乱想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天地万物都在注视着我们,不战战兢兢才怪呢!摆脱来自内心困绕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
11。害人之人终害己
一句禅语:如果想污染清净的东西,或者想陷害心无邪念的人,罪恶反而会伤了自己。
释迦牟尼开始传教时,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和麻烦,有时甚至遭到人身攻击。但他凭借智慧、毅力和人格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挫折、战胜困难、化解矛盾。
有一天,释迦牟尼正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愤怒的婆罗门。那个婆罗门非常仇视佛教,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当他看到受世人尊敬的佛教开创者释迦牟尼后,一条毒计顿时涌上心头。
他蹑手蹑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