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丹溪且若此,余又何怪哉。且戴人名其书曰《儒门事亲》,岂有儒者事亲而行霸道,以害其亲者哉?必
不然矣。譬彼武王伐殷,先悬纣于太白,而后散财发粟;汉高入秦,降子婴而后约法三章,彼拘拘然进
调补而 攻击,是犹治国专用赏而不用罚也,则舜讨凶而尼父诛卯,为多事哉!予因着于篇,以为戴人
辩白。
有谓刘守真长于治火,斯言亦未知守真所长也。守真高迈明敏,非泛常可俦,其所治多“在推陈致新,
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意,医而不知此,是无术也”。此王海藏之言,海藏乃东垣高弟,
尚推毂如此,则其邃学可知。且其所撰《原病式》,历揭《素问》病机一十九条,而属火者五;又
觇人心好动,诸动属火;夫五行具于人身者各一,惟火有君有相,由此病机属火者多也。《原病式》
特为病机而发,故不暇论及其余,若所着《保命集》三卷,治杂证则皆妙绝矣。然则谓守真长于治火
者,其真未知守真所长者乎。
医家雅议李东垣,善于内伤,而虚怯非其所长,故有补肾不若补脾之语。窃谓肾主阖辟,肾间原
气,人之司命,岂反轻于脾胃哉?盖病有缓急,而时势有不同,东垣或以急者为首务也。彼当金元扰
攘之际,人生斯世,疲于奔命,未免劳倦伤脾,忧思伤脾,饥饱伤脾,何莫而非伤脾也者。《内经》
曰∶脾胃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又曰∶五脏六腑,皆禀受于脾胃,脾胃一伤,则脏腑无所受气,故
东垣惟孜孜以保脾胃为急。彼虚怯伤肾阴者,乃燕居安闲,淫胜之疾,又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则《内外
伤辩惑》与《外科精义》及《兰室秘藏》等书,皆治杂证者,岂止内伤已哉,此可以观矣。
余观近世医家,明理学人,宜莫如丹溪,虽倡“阳
有余阴不足”之论,其用意固有所在也。盖以人当承平,酗酒纵欲,以竭其精,精竭则火炽,复
以刚剂认为温补,故不旋踵血溢内热骨立而毙,与灯膏竭而复加炷者何异,此阳有余阴不足之论
所由着也。后学不察,概守其说,一遇虚怯,开手便以滋阴降火为剂,及末期,卒声哑泄泻以死,
则曰丹溪之论具在。不知此不善学丹溪之罪,而于丹溪何尤!丹溪为许文懿高弟,学原考亭,其认
病最真,而投剂最确,观其治许文懿之病及疼风十三症,可概见矣,功首罪魁之言,余尝为冤之。
昔荀卿喜为高论,而李斯祖之以祸天下,则报仇行劫之说着矣。大都前哲立论,必有定见,调施经
权,必合宜适,彼执方而不达变者,反为丹溪累也,余故不惜牙颊辩之。
余读《史记》至太史公所称由光及伯夷之语,未尝不掩卷叹滑伯仁之术,而后无有彰之者。伯
仁,我明奇士也,技艺之精,不下丹溪,即其文辞,如《素问抄》、《难经注》,诊有《枢要》,针
有《经络发挥》与《疮疡痔 医韵》等篇,亦可谓集往哲之大成矣,顾后学但知宗《丹溪心法》,如
《灵》、《素》与伯仁诸集,若罔闻知,虽其术有奇中,治有明征,所至成名,如朱太史列传所称,亦
莫之顾,何哉?盖丹溪为当时缙绅所游扬,又
戴元礼、刘宗浓诸名士为弟子,故丹溪之名籍籍,而伯仁艺虽高,弗若之矣。何一阳有言,历考上
古高贤。若以岐伯、越人为医中尼父,则仲景可为颜、曾之陪,而河间、东垣,当在宰我、子贡之
列,若伯仁,义理精明,制作醇粹,可与游、夏之班,至彦修又下一等也。此论甚确,而今宗伯仁者
不然也;岂惟伯仁,则戴人、守真,亦若是尔。故太史公曰∶岩穴之士,欲砥立名行,非附青云之
仕,恶能声施后世哉。此言信矣,余故特为伯仁表之也。
生生子曰∶余着论若是,非阿所好也,欲后人知仲景不徒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
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阳有余阴不足之谭不可以疵丹溪,而撄宁生之长技,亦将
与诸公并称不朽矣,同志幸亮之,毋余訾哉。
下卷
六十、《医通》节文
属性:生生子曰∶余尝称宋儒谓为人子不可不知医为知言已,观《韩氏医通》,益证斯言为匪欺也。韩飞
霞为亲习医,而余泽遍物,阅其集方楷当,而修制合宜,其投剂多奇中,有以哉!余惧其术没没也,用
采其
论药数款附于集,令后人识有韩飞霞云。
下卷六十、《医通》节文
《医通》绪论章
属性:飞霞子曰∶天地万物,气成形也。不位不育,病之时也。人之养气践形而致中和者,医之道也。夫医
而至于针砭药饵,第二义矣。《易》无妄九五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孔子曰∶“无妄之药,不可
试也。”此最上义也。得医之最上义者,气之冲,神之化,皆此身之真息以踵也。卢扁指竖子,华佗剖肠
腑,白玉蟾呵臀痈,药饵云乎哉,针砭云乎哉?!
风土异宜,自然气隔,古分南北二政,自今舆图,以河界南北,而江之东,关之西,可类从矣。南北云
者,阴阳之轨,四方之毂,八风之辐辏也。
人之禀赋,三天两地,一气流行而已。气失其平之谓疾,疾甚之谓病,三才相因之谓机,机动之谓时。
《阴符经》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又曰∶食其时,百骸理;
动其机,万化安。又曰∶三才既宜,三盗既安。呜呼!此可以契医之三昧矣乎。
医之理,可比《周易》,针砭药饵,即卜筮法也。丹溪云∶冷生气,高阳生之谬言。予谓冷生气,
是复卦HT 。热生风,是 卦HT 。即天根月窟之化机,《内经》所谓“亢则害,承乃制”者也。故王安
道论曰∶易也者,造化之不可常者也,惟其不可常,故神化莫能测。《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
阳不测之谓神”。世之攻医卜而自小焉者何也?!
下卷六十、《医通》节文
药性裁成
属性:药有成性,必材相制,味相洽,而后达夫病情,古书如《本草括》《汤液》《珍珠》诸篇,予不能
悉记也,而二五之升沉,咸苦酸辛甘者,触物在焉,姑列数则,以例其余。
x论用药x 标病攻击,宜生料者,以气全力强;本病服饵,宜制炼调剂大成,病在元气,宜醇淡。
x论人参x 人参炼膏,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王道也。黑附子回阳,霸功赫奕。甘草调元,无可无
不可。
x论当归x 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柔宜补。凡用,本病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
导血
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佐之,不绝生化之源。
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道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
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x论香附x 香附主气分之病,香能窜,苦能降,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讹,女
科之专,非也。治本病,略炒;兼血,以酒煮;痰,以姜汁;虚,以童便浸;实,以盐水煮;积,以醋
浸水煮。妇人血用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
馁,故香附于气分为君药,世所罕知。佐以木香,散滞泄肺;以沉香,无不升降;以小茴香,可行经络;
而盐炒则补肾间元气。香附为君,参 为臣,甘草为佐,治虚怯甚速。佐以浓朴之类,决壅积;佐以棱、
莪之类,攻壅积之甚者。予尝避诸香燥之热,而用檀香佐香附者,以檀香流动诸气极妙也。
x论半夏x 痰分之病,半夏为主。脾主湿,每恶湿,湿生痰,而寒又生湿,故半夏之辛,燥湿也。
然必造而为曲,以生姜自然汁、生白矾汤等分,共和造曲,楮
叶包裹风干,然后入药。风痰,以猪牙皂角煮汁去渣滓,炼膏如饧,入姜汁。火痰黑色,老痰如胶,
以竹沥或荆沥入姜汁。湿痰白色,寒痰清,以老姜煎浓汤,加 白矾三分之一(如半夏三两、 白矾
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沉痼者,
自然使腐败,随大小便出,或散而为疮,此半夏曲之妙也。古方二陈汤以此为君,世医因辛,反减至
少许。而茯苓渗湿,陈皮行气,甘草醒脾,皆臣佐使,而反多其铢两,盖不造曲之过。观法制半夏,
以姜、矾制辛,即能大嚼是也。佐以南星,治风痰。以姜汁酒浸炒芩、连,及栝蒌实、香油拌曲略炒
之类,治痰火。以曲炒枳壳。枳实,姜汁浸蒸大黄、海粉之类,治老痰。以苍术、白术俱米泔姜汁浸
炒,甚至干姜、乌头,皆治湿痰。而常有脾泄者,以肉豆蔻配半夏曲,加神曲、麦芽作丸,尤有奇效
。浓养之人,酒后多此,而苦痰为病者,十常八九也。方书谓天下无逆流之水,人身有倒上之痰,气
乱血余,化而为痰,故治痰以行气杀血为要。
x论黄连x 火分之病,黄连为主。五脏皆有火,平则治,病则乱。方书有君火、相火、邪火、龙
火之论,
其实一气而已。故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分为数类; 凡治本病,略炒以从邪。实火,以朴
硝汤,假火以酒,虚火以醋,痰火以姜汁,俱浸透炒。气滞火以茱萸,食积泄以黄土,血癖 瘕痛
以干漆,俱以水拌同炒,去萸、土、漆。下焦伏火,以盐水浸透焙。目疾,以人乳浸蒸,或点或服。
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入五苓、滑石,大治梦遗。以土
、姜、酒、蜜四炒者为君,使君子为臣,白芍药酒煮为佐,广木香为使,治小儿五疳。以茱萸炒者,
加木香等分,生大黄倍之,水丸,治五痢。以姜汁酒煮者为末,和霞天膏,治癫痫、诸风眩晕、疮疡
,皆神效。非彼但云泻心火,而与芩、柏诸苦药例称者比也。
x论诸药x 余治沉 ,先循经络者,即诸古书所载引经报使药,贵识真尔。如心经,以人参益
气,石脂补血,朱砂钲心,天竺黄去痰,泽泻泻热,而莲肉、茯神、赤茯苓、远志、益智、酸枣之属,
利心窍以安神识。中间制炼,如以苦焦之味达本经,咸引所畏,辛避所胜,酸益其母,而甘泄其子,皆
裁成药性之道。
x论五谷x 粳米造饭,用荷叶煮汤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肌。薄荷叶者清热。
淡竹叶
者辟暑。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辟岚瘴。姜、葱
、豉汁者发汗。与夫古方羊肾、猪肾之类,无非药力也。一人淋,素不服药,余教以专啖粟米粥,
绝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
x论五果x 梨汁疏风豁痰;蒸露治内热。藕汁研墨,止吐血鼻衄;研桃仁调酒,破血积。胡桃
仁佐破故纸,盐水糊丸,治腰湿痛如神。大枣煮汁,去渣炼膏,救小儿脾虚胃寒,不能药者。莲肉作
末,苏噤口痢。柿蒂加HT 头糠,止转食。凡此余以应骄习之家,亦五果治疾之理。
x论五菜x 韭白愈淋,予涩精。大葱汁和五倍子末,涩虚脱之痢,非虚脱不用。苋煮汁,愈初
痢。萝卜风干,愈伤食嗽。白扁豆益脾清暑。蒜汁煮香附,加荜茇、大黄,治瘴乡中毒。诸菜俱能治病,
贵专啖耳。
x论五畜禽虫之属x 黄牛肉补气,与棉黄 同功。羊肉补血,与熟地黄同功。猪肉无补,而人习
之化也。惟胆于肝,肚于胃,腰子于肾,脊髓于骨,心于血,可引诸药入本经,实非其补。鹿则全体大
补,异时每欲以肉汁炼膏,如霞天膏、小刀圭之法,恨不多得。牛肝
连胆,用朴硝作脯,消痞块。骨髓煎油,擦四肢之损。禽则鹅善疏风、稚鸡补损,老鸡作羹起衰。虫
则蜣螂,土裹烧熟,与儿食,治疳。蚋皮作丸,大治惊痫疳痢。以上予治浓养之人多用之,亦从其化
也。独犬之壮阳,俗夫所尚,古方戊戌酒,盖为虚寒病设耳。或云士无故不杀犬豕,则古人已馐于珍
矣,意者,黑黄二色,足补脾肾,亦可如小刀圭法为之,以治虚怯劳瘵,而戒恣欲之非,价廉工省,可
济贫乏云。
x论异类有情丸x 人至中年,觉体衰弱,便可以此丸服饵。此方药仅三品,而补性极峻。盖鹿乃
阳兽,食山中之灵草,故多寿。夏至一阴生,而角便解,角得纯阳之气,故补人身之阳。龟者,灵物也。
属阴,能养息,上可补心,下可补肾,故补人身之阴。虎,西方之兽也,属金而能抑木,故虎啸而风生也
。三者皆多寿,皆有生育,皆有灵性,殊非草木金石比也,服饵宁无补益乎。
鹿茸、鹿角霜、龟板、虎胫骨,各如常制,为末,以猪脊髓加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空心盐汤吞五
七十丸。或加猪胆汁一、二合,和于剂中,以寓降火之意。
下卷
六十一、《难经本义》十八难图注辩
属性:十八难秦越人曰∶“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 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足
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
中宫,故在中部也。”滑伯仁注曰∶手太阴阳明金,下生足太阳少阴水,水性下流,故居下部;足少阴太
阳水,生足厥阴少阳木,木生手少阴太阳火及手心主火,火炎上行,是为上部; 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居
中部,复生肺金,此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观十八难所列之图,乃以手厥阴心主火与手少阳三焦火分诊
在下部右尺,图与注自相背戾,后人翕然宗之,不复查考。且经文只云手之太阴阳明,足之太阳少阴,为
上下部,言肺高而肾下,子母相望之意。按《脉经》以心肺合于上焦,脾胃肝胆合于中焦,肾膀胱合于下
焦,两尺分诊两肾,无手厥阴少阳之语。《千金方》诊法与《脉经》同。顾《灵兰秘典篇》曰∶“膻中者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启玄子注曰∶“膻中在胸中两乳间,为心君播宣教令,气布阴阳,气和志适,则
喜乐由生。”《脉要精微
论》以左寸之外候心,内以候膻中,膻中为十二脏之一,以其无形,与心肺并居胸中,故诊附焉。《本义》
此图,恐未必是伯仁之意,岂有自相矛盾哉?此必后人泥《脉诀》“右肺大肠脾胃命”之说,而以此图牵合
,因土居中部,乃以火居下部,生中土也。独不思手太阳少阴之火,复何所生耶?智者自能辩之。
按何一阳《医学统宗》有云∶《图注难经》,乃四明张世贤袭取纪天锡、袁坤浓、虞庶旧章,断简残文
,浅附已意,欺为新撰,维扬运司梓行,失旨处颇多,然则《难经本义》之图注,实张世贤之集者,后人增
附梓焉,非滑氏之笔明矣。
下卷
六十二、《难经》肺金肝木浮沉说
属性:三十三难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
?”答词以五音刚柔吸受云云,是启后学要识五行造化之妙,而注者又以长生临官帝旺为言,而不就肝肺上
究竟其说,似训释太深,玄之又玄者也。物物具五行,如注所云,心脾肾得水皆沉,不知又当何解。据愚见,
不若平平讲去,亦自明畅,且又开发后学,阴阳相感之义,虽不明言,而理实寓焉。盖肺虽属金,而位处膈
上,行阳道多,且其经为手太阴,主乎气。以体而言,
金也;以用而言,气也。而又属手经,故浮。肺熟则手经之气去,而金之体独存,故熟则沉也。肝虽属木,
而位处膈下,行阴道多,且其经为足厥阴,主乎血。以体而言,木也;以用而言,血也。而又属足经,故沉。
肝熟则足经之血去,而木之体独存,故熟则浮也。返本之义也。临官帝旺之说,微觉牵合,学人详之。
下卷
六十三、《难经》七十五难金不得平木“不”字辩
属性:生生子曰∶七十五难云∶“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云云,故泻火补水,欲令金
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滑伯仁曰∶“不”字疑衍。四明陈氏曰∶仲景云
∶木行乘金,曰横。《内经》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木实金虚,是木横而凌金,侮所
不胜也。木实本以金平之,然以其气正强而横,金平之则两不相伏而战,战则实者亦伤,虚者亦败。金虚本
资气于土,然其时土亦受制,未足以资之。故取水为金之子,又为木之母,于是泻火补水,使水胜火,则火
馁而取气于木,木乃减而不复实,水为木母,此母能令子虚也。木既不实,其气乃平,平则金免木凌,而不
复虚,水为金子,此子能令母实也。所谓金不得平木,不得径以金平其木,必泻火补水而旁治之,使木金之
气自然
而平耳。而滑伯仁又曰∶陈氏之说,亦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