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知道她是单身呀。有的时候她真想大声地跟他们宣言:我没有任何女人的奢望,不想穿名牌不想美容不想浪漫,只是喜欢读书,难道你们就没有一个人喜欢这样的追求吗?
现在,这个男人似乎隐隐约约出现了。轮廓模糊,但这个模糊的轮廓正朝她走来,走近了,自然会清晰。单云期待着。
因为怕错过电话,她每天都急匆匆上班,急匆匆下班,尽量缩短从家里去办公室和从办公室回家里的路程。
谭先生果然来电话了,是他们分手一周后的某个晚上,9点多的样子。那是个多么合适的聊天时间。单云正半靠在床上读书,一杯清水放在床头。周遭寂静。谭先生很有教养地说,我没打搅你休息吧?单云连忙说,没有没有。又觉得自己过了,好像时刻在等电话似的,于是添了一句,我正看书呢。
谭先生说,又看什么好书呢?单云说,哎呀,这本书精彩极了,是一个阿富汗作家写的,讲的是……谭先生打断了她:你真是让我惭愧啊,我都快要不认字了。单云说,哪里啊,你忙大事嘛,我这种人干不了大事,只好做个书呆子。
谭先生没有在电话里长聊的意思,他好像在一个很嘈杂的场所,他直接说,我们见一面好吗?我想跟你谈谈。单云说好的,住在哪里呢?什么时候呢?谭先生说,明天周末,中午一起吃个饭吧。我去接你。你住哪儿?
单云马上告诉了他地址。放下电话单云就开始后悔,我怎么会那样呢?他说约见面,自
己居然马上说好的,住在哪里,真显得太急迫了,单云真想重来一遍,让自己变得矜持些。
我们明天见一面好吗?明天啊?让我想想,明天……行吧——应该这样。然后他说,中午一起吃饭好吗?中午?中午我在图书馆。要不,晚上?——应该这样。唉唉。没有后悔药可吃。这个晚上注定要失眠了。单云批评自己:有什么好兴奋的,他只是说聊聊,又没求爱。
而且,他的语气很平和,像老熟人一样。单云又警告自己,可不能失眠,失眠了明天脸色菜黄。
可批评和警告都无效,单云还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单云打开收音机,正好到了音乐欣赏时间,单云最喜欢这个节目。今天介绍的是柴可夫斯基的《b小调第六交响曲》,也就是通常说的《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交响曲,也是她的最爱。
谭先生问她,你就没别的爱好吗?她回答说,我还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交响乐。看书看累了我就闭上眼睛听音乐,特别享受。谭先生说,啊,我也喜欢听音乐,你的音响是什么牌子?单云说,哪里啊,我没有音响,我主要是从收音机里听,我看预告,把音乐播出时间记下来,到时候就听。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别享受。
总算有个共同爱好,听音乐。不过他喜欢听轻音乐。如果明天他向自己求爱,自己该作何表示?矜持?还是欣喜?
单云当然知道自己不具备矜持的条件,何况她已经感觉到了,谭先生是个很有钱的人。但毕竟,谭先生50了吧,而自己才37,年龄上总还是有优势的。
当谭先生知道她37岁时,很惊讶,他说,你看上去最多三十出头。单云心里很受用。她知道自己早已没有了滋润光洁的脸庞,但因为过得清心寡欲,不烫头不化妆,一点儿妇人的油腻都没有,所以气质上依然像个学生。这的确让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可是,自己喜欢谭先生吗?好像并不是,只能说不反感,准确地说,他是自己想象中可以做丈夫的那种男人,有教养,有钱,而且,欣赏自己。他说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女人。这应该是夸奖。
单云索性爬起来看书。手边是一本《追风筝的人》,她想赶快把它看完,也许见面时,她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故事讲给他听了。他愿意听他讲故事。这个故事也很精彩啊。
看到凌晨,才勉强迷糊了一会儿。
四
见面时,谭先生的一句话让单云踏实了,他说,哦,你脸色看上去好多了,那天在飞机上可是不太好。
单云笑笑。也许是心情不一样了吧?谭先生把她带到一家西餐厅,当然是征求了她意见的。优雅的环境,晴好的天气,让单云在离婚数年后第一次感觉到生活的美丽。
他们面对面坐着,安静地用餐。单云很注意地看着谭先生使用刀叉,以便自己不出洋相。她哪里有机会学吃西餐?
谭先生吃得很用心,单云因为不习惯,也很用心。不过还是有些分神,希冀着谭先生开口和她“谈谈”,比那天在空中的谈话更具体,更深入,他们现在脚踏实地呢。c o mt;Xt;小;说天;〃;堂
第32章 戛然而止的幸福生活(2)
但直到喝完咖啡,谭先生也没有谈什么,当他们的目光偶尔相对时,他只是朝她笑笑。他笑的时候,岁月的沧桑在阳光下暴露无遗,让单云有些许难过,有些许欣慰。
谭先生却好像他们是多年的老友,只是在一起吃个饭而已。很平静地吃饭,喝咖啡,一点儿没有推动情节进展的意思。
单云耐着性子等,这么多年了,她还没如此期待过一件事。她想,也许他没有把握,没想好怎么跟她说。
为了不让自己的心事暴露,单云主动讲起了《追风筝的人》,谭先生果然很爱听,最后夸奖说,嗯,是一本好书。有意思。单云说,你要是读原文更有意思,我只是讲了个大概。谭先生说,我听
个大概就很好了。从西餐厅走出来时谭先生说,走,我带你去个地方。单云张张嘴,想说我下午还要去图书馆,但没发出声,老老实实上了车。无论如何,她不能错过这次机会。车到一个住宅区,驶入,漂亮干净的园区,安静的院子。车停在一座楼前,姜黄色的房屋,咖啡色的顶,三层高,一家一门,是所谓的连排别墅吧?门前的花草栅栏台阶乃至咖啡色的木头邮箱等,都是单云只在外国电影里见过的。
谭先生从信箱里取出邮件,按了门铃,回头朝单云笑笑说,请进。单云想,原来是他的家啊。怎么就突然到他家来了呢?谭先生似乎看出她的犹豫,解释说,我只是想请你看看我的书房。不会有什么不妥吧?
单云便踏上台阶,做梦似的跟着他进了门,上到二楼。谭先生推开门,单云眼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书房,很大。有两面墙是书柜,一面是落地玻璃窗,窗外是阳台,摆着沙发和茶几,中间还有一张很讲究的书桌,摆着电脑,地下铺着地毯。
这样的书房,单云做梦也没梦到过。她几乎是扑到书柜前,像看着失散多年的孩子那样看着那一排排的书,她甚至踩着木梯子去看最上面的两层书,她的目光和举动,都是失神的,痴呆的,嘴里喃喃自语。
你在说什么?谭先生在身后问。单云说,太强悍了!太霸道了!谭先生不明白地看着她,单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她竟然冒出网络语来,这是办公室那帮小伙子常说的。单云说,我的意思是,你太牛了!我没想到你有那么多书,太让我羡慕了!
谭先生笑,是那种对财富满不在乎的笑。父母留下来的。单云的目光一一抚摸着书脊,哦,你还有很多老版本的书呢,像这些书,我只在我们大学图书馆里看到过。天哪,你怎么会有那么多书啊。
谭先生推开阳台的门,招呼她说:今天天气好,咱们坐在阳台上喝茶吧。
单云有些不好意思地离开书柜,跟到阳台上,在白色的藤椅上坐下。书房里的空气的确不太好,也许太少开门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端着两杯茶走进来,放在茶几上。一看神情就是女佣。谭先生亲自把茶杯递给她,然后也在藤椅上坐下。
阳台外,绿树成荫,很安静。单云恍如梦中。
谭先生说,看来你真是个爱书人啊。我连这间屋子都很少进来,每天压力那么大,哪还有心思看书?单云说,其实你每天只要专注地读上5分钟的书,就可以减少百分之五十的压力。谭先生说,哦,真的吗,以后我试试。单云说,书上说的,是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谭先生说,科学家有没有说,如果每天都读书,就会飞起来?
单云不好意思地笑了,微微有些脸红。喝茶,看树。忽然听到耳边传来一句:你想不想在这样的房间里读书?你想不想在这样的房间里读书?他是这样问的吗?天哪,单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遇到这么浪漫的求爱?比琼瑶还要琼瑶!单云脸红,心跳,失语,傻傻地看着谭先生,只差没在谭先生的胳膊上掐一下,以证实是否做梦了。
谭先生并不理会单云的目瞪口呆:我那天听你说,你这辈子最希望的生活,就是每天无忧无虑地读书。是这样吗?
单云呆呆地点头。谭先生又说,你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书房?单云鼓足勇气说,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可笑?谭先生说,不,不可笑。很可爱。
单云脸更红了,心跳过速,无法开口,开口声音必是发抖的。天哪,我哪儿来的好运啊,怎么会这样?一定是上帝插手了,一定的,上帝被我感动了!
谭先生依然微微笑着,仿佛看着一个孩子。他喝了口茶,把喝进嘴里的茶叶吐回到杯子里,样子很不雅。没关系,谁没有点儿毛病,单云也微微笑着,眼睑合下来,看着自己的杯子。
谭先生说,嗯,这两天,我脑子里一直有个想法,转来转去的,让我心神不宁,我想还是跟你谈谈吧。如果你听了觉得不合适,千万别生气,就当我没说好了。如果你愿意,当然最好不过。
谭先生的语气让单云略略有些诧异,不像是谈恋爱的语气,更不像求婚的语气。倒好像是领导在给她布置额外工作时的语气。有些许冒犯之前的抱歉。
单云抬起眼,有些不解,一些理智回来了。谭先生说,我想现代社会了,都讲求实际,咱们就没必要客套了。什么事都可以商量,是不是?更多的理智回来了。单云镇静地说,没关系,你说吧。谭先生说,那我就直说了?
五
从哪儿说起呢,还是从头说起吧。
谭先生很从容地开始讲述:我这二十多年,一直在商场上打拼,顾不上家和孩子,妻子一直抱怨我,我们偶尔在一起,几乎都是在争吵中度过的,到后来彼此都厌倦了。
哦,原来是这种故事,这种故事在暴发户老板里简直可以打批发,一点儿新意都没有。单云想,难道他也要和那些小说里写的一样,先走“痛说革命家史”这个程序?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妻子和你有些相像,对物质生活没什么兴趣,一般的女人,只要丈夫把钱挣回来给她花就行了,可她总是要我别光顾挣钱,要顾家,多陪陪孩子和母亲,还希望我能跟她谈谈书谈谈文学。我简直跟她无法沟通,老实说,如果不是我母亲,我们早离婚了。
单云暗暗诧异:还没离婚?谭先生自顾自讲下去:我母亲很喜欢她,她对我母亲也很好,她们是少见的婆媳。别看我不爱读书,我父亲母亲都是老师,要不我怎么能在1977年考上大学?我妻子也是个老师。所以我对老师的孩子有好感。
说到这里他朝单云笑笑,单云马上想到了外婆。是外婆在天堂帮她啊。
后来我们吵架吵到母亲无法忍受了,孩子也无法忍受了,其实我不是个粗暴的人,可是每天从外面回来累得筋疲力尽,听不到一句安慰的话,全是抱怨,我怎么可能有好心情?母亲毕竟是偏袒儿子的,终于私下里跟我说,我看你们只有离了……单云点头,表现出非常理解,非常同情的样子。忽然,一阵很大的新闻联播的音乐声打断了谭先生的讲述,单云扭头寻找,以为哪里开电视了,却原来是谭先生的手机在响,没想到谭先生会用这个作手机铃声,有点儿搞笑。谭先生说了句抱歉,走到书房里面去接电话了。
单云喝了口茶,看着阳台外那些树,如果自己能在这样的地方读书,自己就是女皇啊。
接下来他会说,离婚后,妻子卷走了大半财产,但他依然有着殷实的家底,故毛遂自荐和牵线搭桥的人络绎不绝,可他统统摇头,他无法不怀疑,那些女人是冲着他钱财来的。现在他遇到了她,这个只喜欢读书,对钱财没有概念的女人,让他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让他感到踏实……单云读过这样的故事。
谭先生匆匆走过来跟单云说,真是不好意思,公司出了点儿状况,我得马上去一下。改天再约你吧。
哪有这样拉闸断电的啊?单云眼睛都瞪大了,无法掩饰自己的失望。如果谭先生是本书,那她无论如何,就是跑到路边的街灯下,也会把它一口气读完的。
可惜不是。整个下午,单云心神不宁,整个晚上,持续心神不宁。虽然她也有谭先生的手机号,但她没有打。她觉得应该是谭先生打给她。是他没礼貌啊。他把她丢在半路上,让她自己回家。
晚上10点多时,单云终于忍不住了,拨通了他的手机:你还好吗?事情解决了吗?这样的问候合情合理。
接电话的却是个女人!单云刚要说,不好意思打错了,对方却说,你是不是找谭先生,等一下。
谭先生接了,感觉他在一个很安静的地方。谭先生客气地说,不好意思啊,今天下午把你给扔半路上了……我没事……解决了……对。你早点儿休息吧。我有空再约你。晚安。。 txtMt。xt。小。说。天。堂
第33章 戛然而止的幸福生活(3)
晚安。为什么是个女人接电话?单云隐约有些不安。但很快她就替自己解释了,一定是他的秘书。一定还在公司。这样的夜晚,不做梦是不可能的,大张旗鼓地做梦吧。她梦见谭先生下班进门,她弯腰说了声辛苦了,然后接过他的外套给他挂起来,再递拖鞋给他……谭先生问,今天你读的什么书?单云说,你肯定想不到,今天我读的是我自己写的书。谭先生惊喜万分,你也会写书了?快读给我听听。单云就读给她听,故事就是写他们俩如何相遇的……谭先生很高兴,夸奖说,你比张爱玲还会写,你比李清照还有才。单云高兴极了,不是因为他夸自己,而是他也知道张爱玲和李清照……单云觉得自己遇到的不仅仅是恩人,还是知己……单云说,你真的太好了,你真的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我这就去给你烧菜,其实我很会烧菜,只是以前没遇到让我值得烧菜的人……可是单云刚进厨房,单云就醒了。单云暗自好笑,怎么能欢天喜地的进厨房呢,那不是自己。
六
再一次见面,是在三天后。漫长的三天。单云读过《一日长于百年》,三个漫长的一天就是三个世纪,三个世纪都不止,长于。谭先生出差了。他到深圳又到香港,做一些单云完全搞不懂的高深莫测的大事。这一次在飞机上,不知会是谁坐在他的身边?他会看书吗?单云时常在办公室发呆,以至于一个80后女孩儿问她:
单老师你怎么了?还在为外婆伤心吗?单云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回答。
还真不好回答。
外婆,外婆她也是常常想念的。只是她现在每次想外婆的时候,都会同时想起谭先生,好像他们被捆绑销售了。
当单云再次坐在谭先生面前时,她感觉自己和谭先生很久没见了,因为这种感觉,让她在看到他的一瞬生出几分亲切。单云想起那个词儿,恍如隔世。
谭先生说,我请你喝很好的茶,是朋友送的明前龙井。单云说,哦,一定很贵吧?谭先生说,没有多贵,比普洱便宜,现在普洱炒起来了,20年以上的,一泡就要两千。单云很吃惊,那不是比人参还贵?谭先生说,可不是。单云说,我以为茶就是新的好。谭先生说,那是说的绿茶,发酵茶和半发酵茶就不一样了。普洱可是年头越长越贵。我有一饼,10年藏的,三千多。据说前不久拍卖了一块鲁迅送给许广平的普洱,36万。
单云想,他不看书,怎么知道这些的?谭先生把茶端来,还是上次那个漂亮杯子,茶叶在清水中慢慢舒展开来。谭先生说,你闻闻,很香的。单云说,是很香。我最喜欢茶的香气了。我们办公室有几个女的很爱用香水,她们让我也用,我就问,有茶香的吗?她们都笑我。
谭先生说,我也喜欢茶香。特别困特别忙的时候我喝咖啡,一般情况还是喜欢喝茶。
单云喝着茶,看着阳台外的绿荫,又一次想,多幸福的生活啊。
单云想到了那个可笑的梦,她不但梦见了谭先生,而且在梦里还那么谦恭,像个日本或者韩国的妻子,弯腰,拿拖鞋,挂外套,甚至去厨房……难道自己骨子里是想那样的吗?还是因为她太想取悦谭先生了?
单云埋下脸,很怕暴露心事。但愿她看上去是平平常常的。谭先生放下杯子说:不好意思,我还是接着上次说吧。不然很
难把我的想法告诉你。单云点头。心说我一直等着呢。
我们吵到彼此疲惫,后来母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