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效倾听有利于管理者摒除主观臆断,避免授权时一厢情愿的难堪。例如,如果问一名员工对所授权的工作是否喜欢,他看着地面,不安地搓着手,用淡淡地语调回答:“哦,是的,我早就盼望着这份工作。”该相信哪一点?是他与语调不相符的话语,还是身体语言?    
    另如,一位员工执行任务时陷入了困境,但是当问他工作完成得怎么样、是否需要帮助时,他却眉头紧蹙,回答说:“哦,不错,还算可以吧。”他说话的语调和神情都已表明,这事需要继续深究下去。


第一部分授权给正确的人

    人有千差万别,员工们也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具备不同的技能,有不同的抱负和需要。作为一个管理者,职责就是设法将这些不同的特性,融入到授权活动中去。授权是一个表达需要的绝好方式,无论是管理者的需要、员工的需要,还是组织的需要,都要求管理者认真选择被授权的对象,只有挑选到合适的人选, 才能通过授权,满足员工需要,为组织构筑无限美好的未来。    
    选择合适的人,是授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我的全部工作便是选择适当的人。”    
    遗憾的是,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窍门的工作,却让许多管理者眉头紧皱。作为管理者,必须苦苦摸索,才能找到窍门,穿越壁垒,把合适的员工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做好这项工作,常需要管理者花费很多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因为,选错了人会造成麻烦,且麻烦的制造速度比其他事情都要快。而事实也再三证明,为一个合适的岗位选择一个合适的人,要比改造一个原本就被选错的人要容易得多。    
    所以,面对众多员工,千万不要盲目地一蹴而就。最好耐心些,细细揣摩,精心挑选。如果不能很快找到,宁可等一等,甚至自己去完成授权工作。    
    在宏綦公司,施振荣将“人性本善”列为首要企业文化的意义所在,创造了一种和睦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宏綦的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1981年,宏綦出品的学习软件“微型教授”,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施振荣依靠用英特尔386微处理器组装的32位数PC机,在与IBM市场竞争中勇拔头筹,其成绩仅次于康柏。与此同时,为打破台湾电脑制造业仿造成风的局面,施振荣坚持在宏綦大旗下生产自己的原装品牌机。1988年,宏綦电脑开始成为市面上的热门产品。    
    这一切,使得整个宏綦公司到处都弥漫着使人沉醉的成功味道。鉴于宏綦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高速发展,施振荣又招募了一大批新的高级主管。1989年4月,施振荣从这批高级主管中选出刘英武,任命他为宏綦执行总裁。之所以选择了刘英武,是因为刘英武是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曾在IBM公司的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担任了20年的电脑部主任,是美国电脑界最有声望、职务最高的华人。施振荣非常器重他,把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交给了他。刘英武上任伊始,就忙着把IBM的企业文化精髓“中央集权”灌输进宏綦。他总是召集公司经理们开马拉松式的会议,让他们听从他的决定。    
    实行一段时间后,很多人因为无法接受这种“强迫大家同意总裁观点”的管理风格,而离开了公司。    
    刘英武的独断专行还给宏綦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败。就拿收购德国公司为例来说,施振荣原本打算只购买当地子公司一半的股份,但刘英武却坚持按照IBM的方式购买100%的股份。结果是什么样子呢?施振荣说道:“我们把德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变成了普通员工,公司开始出现亏损。”在购买美国一家微机公司时,刘英武又犯下了同样的错误,以9 0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家公司,导致公司陷入不知怎样分派原有公司经理们的解雇费的困境中……由于经营不善,许多员工纷纷抱怨刘英武。宏綦变成一个不断争吵的阵营。为了稳定阵营,刘英武又招聘了九个高级经理充入宏綦的高级管理层,并称之为“伞降部队”。    
    刚开始,施振荣虽然也听到了下面经理们的诸多抱怨,但他对刘英武的能力坚信不移,支持刘英武,但随着宏綦总部连续三年的财务亏损,施振荣也逐渐意识到任命刘英武是一个错误。正如他所说的,“我认为IBM公司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电脑公司,刘英武理所当然比我更有能力和经验。但他不是企业家,我对他授权太多了、太早了。”    
    尽管如此,施振荣并没有因公司出现的财务亏损而责备刘英武,反而出于自责,自己在1992年6月向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长职务。但是董事会拒绝了他的辞职。他们一致表示:我们钦佩和相信施董事长杰出的领导才能。不久,刘英武和他的九个“伞降经理”离开了宏綦。    
    从授权的角度而言,施振荣之所以会犯这样的授权错误,主要原因在于他在选择授权对象时,只是看中了资历与声望,忽略了对人的能力的考察。    
    施振荣授权失败的例子,从侧面反映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管理者如果只依据学历授权,必不能公正地选择授权对象,势必失人心,失人才,失效益,因小失大,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寻找“择人”窍门并非难事,因为员工们在做非授权工作时,表现出色与否,一目了然。    
    总的来说,只要把握好三点选人要素,并将其有效结合,适合的人必然手到擒来。    
    这三点选人要素,即:①对工作任务的了解;②对员工能力的了解;③对授权目的的了解。    
    除此之外,一般的管理者在择人时,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他们常常认为,最优秀的是最合适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常会阻碍“择人”思维的延伸,直接影响用人质量。    
    有这样一句俗话说:“最好的并不是最合适的。”管理者授权一项任务时,常本能地想到手下干将,知道他是完成任务的最优秀的人选。却不知,最优秀的不一定是最恰当的人选。    
    首先,挑选最优秀的员工,会使管理者注重短期绩效,而不能通过授权来培养员工。而且,如果只授权给优秀的员工,在授权的最初,他也许会受到激励。但久而久之,他很可能就会觉得,他工作成功的奖赏只是更多的工作负担。特别是当他付出远多于他人,而报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时。最后,只授权给最优秀的人,对于其他的员工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他们会把这行为看作明显的偏袒,感觉自己被忽略了,进而产生愤懑、抵制的情绪。


第一部分授权 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

    从表面上看,授权好像就意味着放弃控制。因为授权会让管理者对工作和局面的控制发生质的变化——退后了。但实则不然。    
    美国一管理学家说道:控制是授权管理的“维生素”。授权管理的本质就是控制。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公司不断成长,生命持久;参透“一手软,一手硬,一手放权,一手控制”的授权之道,是迟早要做的工作。只有参透这一授权之道,才能完成授权实施者与工作控制者的角色转换,只有完成这一角色转换,授权才能真正走上合理、有效的运行轨道。    
    51岁的高尔文是摩托罗拉创始人的孙子。1997年,他接任CEO时,就采取充分授权,他认为应该完全放手,让高级主管充分发挥能力。    
    然而自2000年以来,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股票市值、公司获利能力连连下跌。摩托罗拉原是通讯器材界的龙头,市场占有率却只剩下13%,诺基亚则占35% ;股票市值一年内缩水72% ;2001年第一季度,摩托罗拉更创下15年来第一次亏损记录。    
    产生这个结果的最大原因,就是高尔文过于放权,拖延决策,不能及时纠正下属出现的问题。有一次,行销主管福洛斯特向高尔文建议,把业绩不好的广告代理商麦肯广告撤换掉。但高尔文对麦肯广告的负责人非常信任,所以迟疑了很久,表示应该再给对方一次机会。结果拖了一年后,麦肯持续表现不佳,高尔文才最后同意撤换。    
    充分授权本是好事,但授权后不管不问,在发现错误后还拖延纠正、优柔寡断,对企业是有非常大的杀伤力的。在摩托罗拉失败的卫星通讯铱星计划上,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卫星计划平均每年亏损2亿美元,但高尔文却迟迟没有叫停,给摩托罗拉带来了重大损失。    
    除此之外,高尔文放手太过,根本不会适时掌握公司真正的经营状况。他一个月才和高阶主管开一次会,在写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谈的也只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就算他知道情况不对,也不愿干涉太多,以免部属难堪,这都明显属于授权失误。    
    摩托罗拉曾推出一款叫“鲨鱼”的手机。还在讨论进军欧洲的计划时,高尔文就知道欧洲人喜欢简单、轻巧的机型,而鲨鱼体型厚重而且价格昂贵,高尔文却只问了一句:“市场调研结果真的表明这个项目可行吗?”行销主管说:“是。”高尔文就没有再进一步讨论,而让经理人推出这款手机。结果“鲨鱼”手机在欧洲市场节节败退。    
    还有一次,摩托罗拉公开宣布,要在2000年卖出1亿部手机,而销售部员工几个月前就知道这一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有高尔文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状况,最后当然是失败。    
    一直到2001年年初,高尔文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他害怕摩托罗拉的光辉断送在他的手上,于是开始进行调整。他把组织重整,并开始每周和高层主管开会,改变自己“过于放权”的作风,才扭转了摩托罗拉公司发展的颓势。    
    高明的管理者,会对授权任务进行恰当的控制,使自己能随时掌握任务的进程,在最恰当的时刻,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把跑偏的马拉回到最正确的轨道上来。    
    但是,许多管理者却常忽略这点,结果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这绝非危言耸听,只要环顾一下四周就能看见,有多少优秀的销售员,被升为管理者后,就无人问津,任凭他们自生自灭。    
    所以,管理者在把权力下达给合适的员工后,要想让他们有出色的表现,还要懂得“扶上马,送一程”。通过“送一程”,确保合适人选与他的合适位置上升到珠联璧合的至高境界,让授权取得成功。    
    这意味着,在授权后,管理者除了需要说:“现在,你可以放手去干了。”还需要告诉员工:“如果有需要,就来找我吧!”    
    更明确一点来说,管理者交代一项任务给员工后,并不代表他的责任就已经完成了,还应该负起另一项重要职责——给予员工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得好:“授权就像打篮球一样,不是把球交到谁手里,责任就是谁的,就什么也不管了。一定要考虑整体局势,进行控制,相互照应。这样,被授权员工的智慧才会获得增长,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完成授权任务。”


第一部分在给予任务的同时附赠信任

    在沃尔玛,每一个经理人的纽扣上,都有“我们信任我们的员工”的字样。这也正是沃尔玛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连销企业的秘诀之一。    
    如果一个员工在做一件事时,得不到上级的信任,那他就会觉得工作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也就不会再积极地工作。所以说,企业在分派给员工任务的时候,如果没有赋予信任,处处猜忌,严密监控的话,做事的人就很难把事情做好。而且,信任是互动的,企业若不相信员工,员工也就很难相信企业,就更谈不上对企业忠诚了。    
    因此,要想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积极能动地工作,就必须对他充分信赖。    
    给予下属信任,是确保用人成功的“廉价”投入。当下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屡攻不克,损失惨重,但再坚持一下就能取得最后成功时;当下属因为一时失误,受到同事的指责、埋怨,正进退维谷时;当下属正遭误解,求助无门,极度悲愤时……如果领导者还能给予充分的信赖,可想而知,这将对下属产生多大的激励作用,又将换来多厚重的忠诚!    
    激励的王牌——信任    
    一个星期六,人们都度假去了,美国休一帕公司的老板比尔却悄悄地在属下一个工厂巡视。他发现那里的实验库房区上锁,便立刻跑到维修班,找到了一把螺丝刀,把库房门上的锁撬了下来。    
    星期一早上,上班的人们见到了他留下的一张字条:“永远不要将此门锁上,谢谢!”    
    库房竟不上锁?!为什么?    
    这正是休一帕公司不同凡响的一种表现。    
    休一帕公司对自己雇员的信任充分体现在“实验室库房开放政策”之上——公司的工程师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库房取物品,而且他们被鼓励将零部件带回家供个人或家庭使用。    
    信任,具有无比的激励威力,它满足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胜利和成长的激情,往往使管理者得到意想不到的辉煌结果。    
    1939年惠普公司成立时,仅有1 538美元的资产,如今却已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第40位,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电子检测和测量仪器公司,微型计算机产量位居美国第二。    
    惠普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全有赖于它的管理之道。    
    被称为HP Way的惠普之道,在业界非常有影响力。它由五个不可分割的核心价值构成。首先第一个就是: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 惠普的整个管理重心全部落在信任员工上面。惠普的每一位管理者都尊重自己的员工,深信每个员工都有他的重要性。    
    惠普的两位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曾热情洋溢地总结了惠普的精神:惠普之道,归根结底,就是信任个人的诚实和正直。    
    惠普从不对员工随意猜忌,总是将员工视为自己人。在惠普,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实验室备品库是全面开放的,这种全面开放不仅是允许工程师在工作中任意取用,而且实际上还鼓舞他们拿回家供个人使用。因为惠普的观点是:不管他们拿这些零件做的事情是否与其工作有关,反正只要他们摆弄这些玩意就总能学到点东西。    
    对于一个像惠普这样庞大的企业来说,内部管理制度原本是非常重要的,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惠普不但没有作息表,也从不进行考勤。员工可以从早上六点、七点或八点开始上班,只要完成八小时工作即可。这样每个人都可按照自己的生活需要来调整工作时间。    
    在公司看来,对员工的信任高于一切。产品设计师们不管在做什么东西,全部都留在办公桌上,谁都可以过来摆弄一下,并可以无所顾忌地对这些发明评头论足。惠普的这种用人之道用一句俗语可以表达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惠普公司还着力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引导员工们自由发散思维。在惠普,任何人都找不到一个大门紧闭的办公室,即使是最高决策单位,也是仅以小屏障分隔的开放空间。这样的设置,显然是为了支持公司的“开放”的政策,允许员工讨论个人或和工作相关的议题。    
    惠普还认为,若要员工变得愿意承担更多责任,必须让员工们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或者至少他们必须被公司平等地对待。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尔德认为:“只要给予正确的环境和工具,人们就会积极做好工作。”    
    在信任的氛围中,员工才会承担更多责任并自觉地进行团队合作。举例来说,当洛斯威尔分部经理隐瞒中心可能合并的信息,以避免员工产生焦虑情绪时,员工反而会做最坏的结论:他们听到的谣言是真的,中心要关门了。他们的焦虑转变成不信任,然后他们就会更进一步假设分部经理并不关心他们的未来,如此发展下去,事态就会很严重。    
    为了止住这种严重事态的漫延趋势,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员工的忠诚和判断能力,与员工分享信息,即便是坏消息也无妨。    
    惠普认为,不信任会给团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方说有一次,在洛斯威尔,白人生产作业员同菲律宾工人要携手合作,但是两个种族的文化和语言有很大差异,白人们根本不相信菲律宾人的能力,认为要和他们合作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菲律宾工人又急于要获得认同,他们认为白人是种族歧视。后来公司把这个决定的目标和方法公开,并开设英语和人际关系课程,让两个种族的人互相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才最终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双方都愿意进行团队工作。     
    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