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41-神秘帝国-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壳牌石油公司的副总裁,且是基利安委员会的成员。壳牌公司生产出一种名为“LF…1A”的低挥发性、低气压的煤油燃料。在海平面上它的沸点是300度,性能极稳定,火柴都无法点燃,此燃料是由好几种石油副产品合成的,其中几种都是一种名为“Flit”的极便宜的杀虫剂产品的成分,因而,公司不得不削减杀虫剂的生产。1955年,全国的消费者都在疑惑为什么货架上的“Flit”总是缺货时,他们根本想像不到,原来竟是被秘密侦察机项目占用了。    
    飞机上的供油系统又是另外一个难题。由于此飞行高度的低气压,燃油很可能从J…57发动机上密封的接口处渗漏出来,腐蚀机舱的空调和除雾装置。长时间飞行的话,将会漏掉整整64夸脱的储油,即便不致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慢慢渗漏进除雾系统的燃油也会给坐舱罩覆上一层油膜。在1956年引进新发动机解决此问题之前,约翰逊就让飞行员们披上一块尿布,再带上一根长棍,用来清除挡风玻璃上的尘雾。另一种临时但也无效的补救措施是给除雾器接上一个临时过滤器,那个过滤器是一个小金属盒,装满卫生棉。    
    约翰逊的设计要求机身很大——机舱、机翼和机尾部分,以保证远程高空飞行。每增重一磅,就得降低一英尺。飞机的各个角落都尽可能用铝一类的轻型材料。约翰逊的工作人员开始组装这架飞机时,都惊诧于机身的脆弱。工人们开玩笑说这架飞机是“铝箔纸”做的。    
    超长机翼的重量保持在每平方英尺4磅,这是非常非常低的数字。该机飞行员之一的鲍勃·艾里克森不能相信机翼看上去那么像薄纸。他回忆说:“你提起机翼它就卷了,而且像要冒烟似的,你知道,这玩意儿是用手纸做的。”    
    那些给飞机增加升力,并运载超远程飞行燃料的狭长机翼是这架飞机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引起争议的部分。翼展约有70英尺,装在一架44英尺长的飞机上显得尤其庞大。当爱德华·鲍尔温依约翰逊之令,把机翼设计画在制图板上时,他不相信上司需要这么个又长又薄的东西。    
    “你确定要这样的机翼吗?”鲍尔温问约翰逊。    
    “正是。”约翰逊答。    
    然后,鲍尔温告诉他,制图板不足以摊开全部长度的草稿纸。    
    “就把一些纸接到上面来演示吧,”约翰逊说,“不过,你还是得重画,因为制图机处理不了超过42英寸宽的东西。”    
    机翼太长,以至于两端都垂到跑道上,滑行或起飞时都必须由有轮的支柱从中间撑起,飞机升空后这些支柱再自行脱落。在洛克希德公司,这些装置都被叫做“弹簧单高跷”。若飞行员未能按下卸载开关,或附加的自动控制功能失灵了,飞机就不能安全飞行。在一次飞行实验中,飞行员绕着跑道往回飞准备卸掉悬挂的单高跷时,飞机熄火了,该飞行员在飞机坠落时丧生。    
    机翼处还装了一组油箱,总容量是1 350加仑特制的壳牌混合油。人人都清楚,空气湍流,尤其是在低海拔处气压更强时,就会引起机翼的自然摇摆,油箱有可能从飞机上掉下来。为减少这种危险,约翰逊安装了水平平衡器和辅助翼,那是控制飞机翻滚和倾斜的翼瓣,这样,飞机飞行时,它的前端会微微上扬,以减少狂风引起的压力的影响。    
    当时,约翰逊向空军妥协,放弃了让飞机腹部着陆以取代传统起落装置的想法。不过他仍然想要采用尽可能轻的起落系统。他的解决方法是在飞机前部安两个轻便的轮子,在机尾下面安两个小滑轮。这些装置一前一后和“单高跷”一起,共同保持起飞时机身的平衡。但后来人们发现飞机下降、减速着陆时,却容易歪向一边。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在翼尖加了小的降落橇,飞机要停时,有一个机翼将保持倾斜,直到降落橇接触到停机坪。这样虽不雅观,但却很管用。    
    约翰逊及同事面临的最让人望而生畏的挑战是为飞行员创造维持生命的环境。这问题说来简单却难以做到:在65 000英尺高空,人类必死无疑。那里没有足够的氧气维持生命,气温是零下70摄氏度。而且,因无足够气压,人体内的液体包括血液都会汽化。必须为飞行员提供生存环境,这不只是要保证能驾驶飞机远程飞越苏联领土,还要保证万一飞机失灵或遭到苏军的空防攻击,他们要能应付突然减压,在高空紧急跳伞逃命。约翰逊需要一个可靠的增压舱和氧气呼吸系统,以在超远程飞行中维持生命,并且还需要特制的增压服使飞行员经得住突如其来的减压。    
    这也就是说,必须解决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如何保持人体内与外界压强的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彻底改变了,其后果将是致命的。当外部压强大大超过内部时——这是水底深处的典型情况,无任何保护的身体将会被压碎。在高空,当外界气压减弱,飞行员被迫吸入大量罐装氧气时,相反的危险就出现了,在极限条件下(像CL…282经常遭遇的那些),未经防护的身体将会膨胀甚至爆炸。    
    当然,在海平面上,正常情况下,压强都是平衡的,无人会去想这个问题。在现代,即使飞机在35 000英尺到4万英尺的高度飞行,商业喷气飞机舱内压强依然可以保持8 000英尺的舒适度。氧气被混合在舱内空气中,乘客与机组成员体内并无明显的压强变化。但在更高空驾驶高性能飞机时,压强并不容易解决。在喷气式飞机仍是新鲜事物的50年代早期,尤其难以克服CL…282在极高空飞行时人体所能承受的压力问题。    
    在那时,为CL…282设计一个在65 000英尺飞行时,机舱内能保持丹弗式条件的增压舱虽说不是不可能,但也是极难办到的。约翰逊搞定了能在28 000英尺(几乎是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模拟此环境的机舱。在此高度,飞行员需要有持续的纯氧气以供呼吸,这可通过头上的圆形头盔实现,为保证飞行员能吸入足够的氧气,头盔内的气压必须稍高于海平面正常气压。只要舱内气压能保持在海拔28 000英尺高度时的强度,头盔内增加的压强就不会造成危险,因为在那样的条件下,飞行员身体不会膨胀。但约翰逊也很清楚,如果飞机飞到5万英尺时,舱内气压不足,内外压强将失去平衡,舱内气压将下降,流入飞行员头盔中的氧气会自动急剧增加,迫使飞行员吸入更大量的氧气以保持头脑清醒,在此关键时刻,飞行员的身体将危险地膨胀,除非他能被一种特殊的衣服——增压服紧紧箍住。    
    如果飞机座舱突然断裂, 机舱气压很可能会在一瞬间下降。这种潜在的致命事件被称为爆炸性减压。增压服被激活的时候,基本上可代替增压舱,能立即将飞行员身体周围的气压保持在安全状态,将他罩在保护壳里,同时,又能给他足够的灵活性,继续驾驶飞机。今天,最好的全压服是宇航员在航天飞机或太空站外活动时穿的太空服。军人飞行员穿的一般体积稍小些。1955年,约翰逊能期望的最好的也不过是局部增压服了,很笨重,只是简单机械地紧紧绑在飞行员四肢和躯干上,紧急时候防止他的身体膨胀,看上去就像是缩水了的跳伞服。    
    为了对付这些不寻常的问题,洛克希德公司和中情局请求许多作出过惊世骇俗之举的(有时简直是冒着生命危险)飞行勇士们配合设计能在高空维持生命的设备。其中好几处设计在50年代末正式开始的载人航天项目中还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情局第一代侦察飞行员所作的部分设计,后来经过改造,又用于设计艾伦·谢帕德、约翰·格伦、沃利·施拉和其他水星宇航员所穿的太空服。    
    人们已广泛认识到高空飞行对身体的要求,但当CL…282样机开始在伯班克的82号楼成型的时候,仍没有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18世纪开始,人类第一次冒险乘气球升上天空时,就已经明白了攀到大气层上空有多危险。前几代飞机都缺少增压舱。一战中,飞机被改造为军用时,飞行员们通常是在16 000到18 000英尺高度,在敞开的坐舱里驾驶飞机。由于缺氧而失去方向感是正常现象,由于寒冷而冻僵也是家常便饭。战争末期,才设计出第一套供氧系统及加热飞行服。接下来的20年里,飞行员们希望飞得越来越高,这些相关设备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37年,第一个广泛应用的增压舱被引进到改装的洛克希德公司10号模型“伊莱查”上。有了它,机组成员和乘客就可以穿着普通衣物,无须借助氧气装置在3万英尺高度飞行。例如,哈尔·奥斯汀和其他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飞行员们就曾经坐在代表最高水平的轰炸机和侦察机的增压舱里,在4万英尺的高空进行例行飞行。    
    


第三部分第七章 纸飞机(2)

    但凯利·约翰逊想把此技术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他需要的不止是在65 000英尺持续8~10个小时维持飞行员的生命,他还想找到一种办法,以保证在此高度的飞行员们在不得不紧急跳伞时,也能够生还。航空医学专家威廉姆·伦道夫·拉夫瑞斯和研究高空救援的医师唐纳德·D。弗里金基上校,建议中情局委派麻省伍斯特市的大卫·克拉克公司研制新式增压服。    
    1955年的大卫·克拉克公司看上去还不像是绝密技术工程的供应商。这家成立于30年代的公司主要生产腰带和胸罩。伍斯特市中心公园大道360号,那个红色的木结构工厂里,工作人员大多是女裁缝。但战时,当公司生产的女用内衣的关键成分橡胶被宣布为战略材料,仅限于军用时,它就渐渐转向军需品的生产了。没有了橡胶,公司转而制造帐篷和降落伞。公司创始人大卫·克拉克也开始设计和制造重力服,或叫重力衣,帮助飞行员限制急剧加速所产生的身体扩张力。到40年代末,公司已开始为国家高级军事试飞员制造部分增压服了。    
    1947年,查克·耶格尔冲破音障后不久,约瑟夫·A。鲁塞克斯加入公司,协助开发更先进的增压服。1955年,中情局和克拉克公司签约,委派他为CL…282飞行员制造新式增压服时,他成了该任务中的尖兵。虽然,那时候没人告诉他这些服装是为中情局做的。确实,鲁塞克斯不知道这些量身定做的部分增压服会被谁穿在身上,也不知道他们将要驾驶的是哪种飞机,执行哪种任务。只有在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亲眼目睹了一系列压力舱实验之后,鲁塞克斯才意识到,他的增压服可能会被指定用于苏联的侦察飞行。他之所以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该实验的时间之长——飞行员必须待在舱里长达四个多小时,舱内条件与在65 000英尺发生爆炸性减压后相似。这暗示着鲁塞克斯,这些被测验的飞行员和增压服都是模拟在敌领空,在随时可能被击毁的飞机里执行长时间飞行任务。    
    S…2号模型服的关键是缝进衣服的一组绞盘,或叫充气管。当外界气压突然下降时,绞盘就会膨胀,更紧密地包裹住飞行员。鲁塞克斯在克拉克的第一年,海军是主要顾客,他的主要任务是为试飞员制造服装。1955年,当弗里金基上校访问伍斯特,并代表中情局定购时,克拉克公司的新主顾出现了。公司主管只告诉鲁塞克斯,他将会看到好几个洛克希德公司的试飞员,他们需要最好最合身的增压服,而没有听到与新式侦察机有关的只语片言。    
    当鲁塞克斯越来越清楚飞行员们将应对的极限条件时,在一个同事的建议下,他给增压服胸部加上了一个可扩大的气囊。如果舱内气压减少,头盔内气压增强,气囊会在飞行员呼气时膨胀起来,以帮助呼吸。该气囊会一直膨胀,直到盖住整个身体。    
    即使有了改良的S…4增压服,飞行员们仍然面临着危险,气压锐减仍将危及生命,这是由于血液内氮气泡的排列造成的。为避免这种危险,如果舱内气压下降或飞行员不得不紧急跳伞,他们要在起飞前呼吸90分钟氧气,这叫做“前呼吸”。在执行冷战时期最危险的空中侦察任务之前,飞行员得戴上氧气面罩,坐在舒服的摇椅里或是闲逛着,呼吸90分钟纯氧气。    
    当CL…282的各个部分终于组装成一体时,比塞尔和约翰逊开始致力于解决试验基地的问题。保密性要求无论是在陆地还是空中,都要远离公众视野,保证不被擅自闯入。同时,离洛克希德公司位于伯班克的综合建筑的距离也不能太远。洛杉矶以北约90英里,莫哈维沙漠西部边缘地带的爱德华空军基地,在航空史上已记下了辉煌的一笔。那是在1947年,耶格尔以此为基地,驾驶着一架“贝尔”X…1飞机,冲破了音障。但爱德华空军基地被认为离居民点太近。出于同样的考虑,离爱德华空军基地不远,加州帕尔姆代尔洛克希德公司装配厂的飞机跑道也被排除了。    
    约翰逊指派洛克希德公司的高级试飞员托尼·利瓦伊尔和“臭鼬工厂”的后勤学专家道尔西·凯莫若寻找合适的地点。他们驾着一架比奇产的单引擎飞机“波纳扎”,考察了加州和内华达州的内陆沙漠里所有可能的基地。1955年4月12日,比塞尔和空军高级军官里特兰德将军加入利瓦伊尔和约翰逊一行,一起到拉斯维加斯北部,在离政府核试验区不远一个干涸的湖床进行视察飞行。里特兰德非常熟悉这个地方:他早年在B…29试飞中队服役时,常在这个地区投掷核武器。里特兰德回想起,在格卢姆湖附近有一个废弃的二战时的机场。坚硬的湖床看上去宽阔而结实,足以建造CL…282所要求的长长的起落跑道。    
    比塞尔在回忆录中描述道:“从空中看,格卢姆湖附近的区域方圆大约为4英里,平坦得像桌球台。在约翰逊看来,应该适合建造U…2要求的长长的起落跑道了。下降一点看得更仔细些,我们发现一条临时跑道的遗迹,它和二战期间训练飞行员紧急降落的遍布美国的任何一处跑道别无两样。下到地面后,我们走上跑道,看是否可以使用。越往里走,覆盖着山艾树的泥土就越来越松软——若是在这里着陆,很有可能机毁人亡。于是,在旧跑道和湖床之间,利瓦伊尔选择了湖床。”    
    这片荒凉、空旷的基地距伯班克有两小时的飞行里程。它隐藏在光秃秃的大山和西南高地辽阔的空地之中,似乎是理想之所了。约翰逊开玩笑地建议把此蛮荒之地叫做“天堂农场”。此地还得到其他好几个名字,包括“第51区”和“水城跑道”,后者是谐纽约水城的名字,那是艾伦·杜勒斯的出生地。但大多数与新式侦察机相关的人员都跟着约翰逊简称其为“农场”。比塞尔返回华盛顿后,获得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批准,在原子能委员会的核试验基地(内华达州境内一片秘密狭长地带)附近,增设起落跑道和配套设施。整个核试验基地的领空都被划为禁区,这就避免了民用甚至军用飞机发现中情局的秘密空军基地。    
    由于核试验基地的神秘气息,加上时不时能在周围高空看到的不明飞行物,这块政府保留地成了被纷纷猜测的话题。此后数年,被机场和周边核试验基地环绕的第51号区,因与外星人宇宙飞船有关的报道而名声大噪。大多数观测到UFO的说法都是受了洛克希德公司的新型飞机,及政府在冷战时期秘密研制的其他高端飞机试飞情况的误导。这样的景观多在日落时分,低空已经被夜幕笼罩,但太阳光依然能照亮在平流层飞行的飞机,于是,人们就可以发现一个疾驶过天际的不明飞行物。在那个时期,由于无人知晓美国正在制造能飞到如此之高的飞机,很多商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对他们飞越西南时看到的景象迷惑不解,发出无数警报。    
    比塞尔和约翰逊在视察后不久,中情局审查过的一家建筑公司开始修筑一条通往基地的道路和一个小型空军基地,包括一条新跑道,一个控制塔,三个飞机库和一个食堂,还钻了一些供水井。夏季,湖床里的气温常常飙升到120华氏度。一个签约商在实地考察了约翰逊为隐瞒该项目而捏造的公司后,简直不敢来此地工作。“我们通过邓百氏咨询公司找到这里,它们竟然连信用评价都没有。”到7月时,不过花了80万美元的基地已经交付使用。它的偏远位置给洛克希德公司的工作人员招来了几位不同寻常的邻居,包括在一间办公室下筑巢而居的山猫和一条出现在飞机轮舱里的响尾蛇。    
    约翰逊为兑现在夏季造出第一架飞机的承诺而紧赶工期。到3月中旬,一架样机的风管试验已经完成,这架飞机在空气动力方面是合理可靠的,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飞行条件的变化。为了保密,机身的主要部分都是夜间在洛克希德主制造厂制造的,公司的普通员工早晨上班前再转移到“臭鼬工厂”进行组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