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注会-梦想成真-应试指南-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企业纳税申报为:2000-400-400-600-400-100-150=亏损50万元。    

请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分析该企业纳税申报正确否,如不正确,请指出错误之处,并分步骤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该企业设备500万美元经税务机关核定采用使用年限法,使用期10年,残值率为10%)。    

     

2。某特区的中外合资的生产型先进技术企业,1990年开始筹建,1991年正式投产,1990年—2000年获利及业务如下:    

1990年—1999年获利如下表    

    

    

    

    

年度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获利(万元)    

    

20    

    

-80    

    

60    

    

90    

    

-50    

    

100    

    

-70    

    

200    

    

1000    

    

-100    

     

2000年业务如下:    

(1)产品销售收入7000万元,接受捐赠现金100万元,另取得租赁业务的租金收入500万元。    

(2)产品销售成本4000万元,其中包括:①生产用机器折旧费60万元(该机器2000年4月交付使用,其原购进价400万元,支付增值税68万元,运费8万元,装卸费2万元,保险费5万元,安装费17万元,该机器可按最短折旧年限和最高残值率计提折旧);②车间用的设备修理费10万元。    

(3)支付增值税250万元,营业税10万元,消费税金40万元。    

(4)管理费用1000万元,其中有:①印花税5万元;②交际应酬费100万元;③实际发放的福利费45万元,按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工资总额的2%规定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6万元,和1。5%比例提取的教育费4。5万元;④向总机构支付管理费5万元;⑤向境外总机构支付特许权使用费20万元;⑥向关联企业支付管理费10万元;⑦支付外籍人员境外社会保险费20万元。    

(5)财务费用100万元,其中包括对外方作为资本投入的借款利息20万元。    

(6)营业外支出200万元,其中:①公益性捐赠20万元;②税收罚款10万元;③非公益性捐赠20万元;④非常损失50万元(为前期购进的原材料发生非常损失,该批材料当时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进价50万元)。⑤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研究开发费经费10万元。    

(7)营业外收入60万元(其中有去年收取的包装物押金,今年没收取,当时其他应付款账上金额为585000元,现记入收入也为585000元)。    

(8)用现金100万元和一台已使用过的设备(该设备账面价值160万元,已提折旧60万元,评估确认价值为120万元)对外投资。    

⑼取得对外投资的收益20万元。    

该企业2000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7000+600+60+120+20)—'4000+50    

+1000+100+(200—罚款10—非公益性捐赠20-50-10'=7800—5260 =2540万元    

应纳企业税额=2540万×10%=254万元    

请问(1)该企业1990—1999年累计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2)该企业2000年纳税申报正确否?如不正确请指出错误之处。并计算出正确的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和服务业营业收入的交际应酬费的扣除限额比例不同,分别为:5‰,3‰和10‰,5‰。    

2。【答案】C    

【解析】专门从事投资业务的企业属于非生产性性质。    

3。【答案】D    

【解析】根据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按年计算,分季预缴。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4。【答案】C    

【解析】根据税法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    

5。【答案】D    

【解析】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按照国务院及各地政府规定,为其雇员提存三项基金外,可根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标准,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    

【解析】A、D的内容税法中并未规定。    

2。【答案】ABCD    

【解析】4个选项都不对。A有比例要求;B应该是自然年度;C有主业收入70%的限制;D一般只退40%。    

3。【答案】ABD    

【解析】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或者商品的,可以按交付产品或者商品开出发货票的日期确定销售收人的实现,也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人的实现。所以不选C。    

4。【答案】ABD    

【解析】税法规定从事开采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等资源的企业,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适用上述税收优惠规定。煤炭不在其列,所以不选C。    

5。【答案】ABCD    

【解析】根据税法规定,这4项支出均不得在税前扣除。    

……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这符合制造业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答案】√    

【解析】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上一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部分,可列为当期的损失;少于上一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部分,应当计人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3。【答案】×    

【解析】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4。【答案】√    

【解析】税法规定,在不能使用正常列举的几种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例如限定应有最低限度利润率的方法等。    

5。【答案】√    

……    

     

四、计算题    

1。【答案】    

境内应纳税所得额=1500+20+'(80-80×(1-20%)'=1536(万元)    

A境外已纳税额扣除限额=(1536+100)×33%×100÷(1536+100)=33(万元)    

B境外已纳税额扣除限额=(1536+200)×33%×200÷(1536+200)=66(万元)    

A境外已纳税额=100×40%=40(万元)    

B境外已纳税额=200×30%=60(万元)    

所以,境内外所得汇总应纳税额=(1536+100+200)×33%-33-60=512。88(万元)    

     

……    

     

五、综合题    

1。【答案】    

2000年纳税申报有错误    

①折旧计算不正确,只能扣4000×(1-10%)÷10=360(万元);    

应调增所得额140万元。    

②开办费应5年分摊,多摊50-50÷5=40万元,应调增所得额40万元。    

③交际应酬费只能列支500×10‰+1500×5‰=12。5万元,应调增所得额87。5万元。    

④装修款30万应列为资本性支出,应调增所得额30万元。    

⑤支付特许权使用费10万元和境外保险费10万元不能抵扣,应调增所得额20万元。    

⑥向关联企业支付15万元管理费不能扣除,应调增所得额15万元。    

⑦作为投入资本的借款利息80万元不能扣除,应调增所得额80万元。    

⑧违法经营罚款20万元不能扣除。 应调增所得额20万元。    

所以,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50+140+40+87。5+30+10+10+15+80+20=382。5(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382。5×30%=114。75(万元),应纳地方所得税=382。5×3%=11。475(万元)    

     

2。【答案】    

(1)1990-1999年应纳企业所得税=20×15%+120×7。5%+1130×10%=125万元    

(2)申报不正确。错误之处为:    

①产品销售成本只能减3970万元(即折旧应为30万元)    

②管理费用1000万元中:交际应酬费只能扣29万元;福利费只能扣42万元;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社会保险费、关联方管理费共50万元不能扣,所以应调增所得124万元。    

③资本的利息20万元不能扣,所以应扣财务费用80万元,要调增所得20万元。    

④营业外支出200万元,企业申报时扣的是110万元,实际应允许扣178。5万元,所以应补扣68。5万元(其中非常损失应扣为58。5万元)    

⑤押金收入应为50万元,所以应调减所得8。5万元,计税营业外收入应为51。5万元。    

⑥对外投资的设备所得应为20万元    

⑧投资收益20万元不计收入    

⑨上年亏损额100万元可弥补    

⑩延长减半征收已经过了三年的期间,2000年应该适用的税率为15%    

(3)应纳税额='(7000+100+500+51。5+20)-(3970+50+876+80+178。5)-100'×10%=2417×15%=362。55(万元)


2005梦想成真—《税法》应试指南 个人所得税法

【考情分析】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点税种,看起来好像比较简单,实质上并非如此。例如,要正确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必须依次考虑如下问题:    

第一,所涉及的纳税人是居民纳税人还是非居民纳税人?如果是无住所的居民纳税人,还要接着判断是居住满5年的,还是居住满1年不满5年的特殊居民纳税人?如果是非居民纳税人,还要接着判断是居住满90天或183天但不满1年的非居民,还是居住不满90天或183天的特殊非居民纳税人?    

第二,所涉及的所得是什么性质的所得或者说是哪一类所得,这种所得是来源于境内的所得,还是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是境内支付还是境外支付?    

第三,这种所得是否属于免税所得?    

第四,这种所得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是什么?是按月征收、还是按次、按年征收?适用的税率是什么?等等。此外,在申报缴纳方面,也有一些操作性规定。    

     

    

    

    

    

题型    

    

年度、题量(分值)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单选题    

    

1题1分    

    

1题1分    

    

1题1分    

    

    

多选题    

    

2题2分    

    

1题1分    

    

1题1分    

    

    

判断题    

    

1题1分    

    

1题1分    

    

3题3分    

    

    

计算题    

    

1题4。5分    

    

1题4分    

    

1题4分    

    

    

综合题    

    

—    

    

—    

    

1题4分    

    

    

小计    

    

5题8。5分    

    

4题7分    

    

7题13分    

     

【主要考点】    

     

    

    

    

    

主要问题    

    

主要考点    

    

    

1。纳税人(对谁征?)    

    

居民与非居民的判断标准及其应用    

    

    

2征税对象及范围(对什么征?)    

    

11类征税对象的区分,所得来源地与支付地的判定    

    

    

3。税率和优惠(征多少?)    

    

11类所得的税率,各项税收优惠    

    

    

4。税额计算(怎么算?)    

    

11类所得的应纳税额计算,每次收入的确定,扣除项目的确定    

    

    

5。征管缴纳(怎么缴?)    

    

纳税方式,纳税期限,纳税地点    

     

教材主要调整    

2005年教材增加了判断纳税人在境内居住天数的规定;调整了年终奖金、年薪制、数月工资纳税的规定;增加了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征税的计算公式;增加了投资者变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地点的规定。    

【主要内容讲解及例题】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课税基础    

 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国际通常的做法,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并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    

表16。1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判断    

    

    

    

    

要点    

    

内容    

    

    

居民纳税人    

    

(1)判定标准:    

①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而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    

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注意: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而不是住满任意12个月。    

(2)纳税义务:负无限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人    

    

(1)判定标准:    

①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2)纳税义务:负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另外,需要注意今年教材新增关于对境内居住的天数和境内实际工作期间的判定标准。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也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举例说明:    

托利先生是英国人,其户籍、家庭在英国,假定其于2001年7月1日进入中国境内,于2002年10月1日出境,则虽然其实际在华居住的时间超过了365日,但在2001纳税年度只居住了5个月,在2002纳税年度居住了9个月,都没有居住满365日,因此,托利先生在这两个纳税年度都不是中国居民纳税人,应被认定为非居民纳税人。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其居民纳税人身份是按照纳税年度来确定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在不同的纳税年度中是会发生变化的,而不象有住所的个人,其纳税人身份基本上是不会变化的,除非他的户籍、家庭不在中国境内。    

关于“临时离境”的税法规定,也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举例说明:    

松井先生是日本人,他于2002年1月1日入境,2003年1月5日出境。在2002纳税年度内,首先假设松井先生曾经回国一次,在中国境外居住的时间没有超过30日的,仍应认定其为中国居民纳税人;如果超过30日,就应认定其为中国非居民纳税人。又假设松井先生在2002纳税年度曾经回国两次以上,但每次回国的时间不超过30日,同时累计在中国境外居住的时间没有超过90日,则仍应认定其为中国居民纳税人;如果超过90日的,就应认定其为中国非居民纳税人。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以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由于个人所得的范围很广,所以,如何明确规定征税的所得项目,是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一般有两种基本确定方法:一是分类课征法,即对纳税人取得的不同所得项目分项定率征收;二是综合课征法,即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综合申报,汇总计算征收。中国个人所得税基本上采用分类课征制。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11项应纳税所得项目,按其性质可以归为劳动所得、生产经营所得、资本所得和其他所得四类。    

(一)劳动所得    

1。工资、薪金所得    

(1)应纳税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它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以其所掌握的某种技艺或技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