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七
痿证五
属性:【歌】诸痿多因肺热生,故云痿独取阳明。分明自是膏粱疾,勿认为风浪立名。
【论】夫痿有五∶脉、筋、骨、肉、痿蹶是也。古方多以治风之药通治痿,何其谬也。至丹溪始辨之,
以风、痿二证另立篇目,源流不同,治法迥别,此开千古之弊也。丹溪云∶《内经》谓诸痿起于肺热。又谓治
痿独取阳明。盖肺金体燥,居上而主气,畏火者也。脾土主湿,居中央,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
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则急,肺受热邪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
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作矣。故泻火则肺金清而木不
实,何伤脾之有?补肾水则心火降而肺金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而能束骨,关节利矣,治痿之
法,莫出于此。然或有湿热,或痰,或血虚,或气虚,或死血,或食积,妨碍不得降者,比比皆然,当审而疗
之,尤当淡薄滋味焉。
【脉】痿因肺燥,脉多浮弱。寸口若沉,发汗则错。足痛或软,专审于尺,滑疾而缓,或沉而弱。
x虚痿x
大率虚与热,气血两虚者,四物汤加参、 、知母、黄柏。热多加黄芩。只血虚,四物汤加黄柏、苍术,
(方见血证。)或丹溪补阴丸。(方见火证。)气虚者,四君子汤加黄柏、知母。(方见脾胃。)
x食积x
食积瘀血妨碍不得降者,四物汤对二陈汤加桃仁、红花、黄柏、神曲。湿痰者,二陈汤加苍、白术、
芩、柏、竹沥、姜汁。食积者,二陈汤加苍、柏、实、曲。(方见血证及痰证。)
x湿热x
湿热成痿,二妙散或健步丸。(二方俱见腰痛。)六、七月间湿热成痿,清燥汤。
东垣清燥汤
黄 (一钱半) 苍术(一钱) 白术(五分) 陈皮(五分) 泽泻(五分) 人参(三分) 白茯
苓(五分) 升麻(三分) 麦门冬(二分) 当归身(二分) 生地黄(二分) 酒 (一分) 柴胡(一分)
黄连(一分) 甘草(二分)
煎服。
卷七
痹证六
属性:【歌】风湿寒邪相杂至,袭人经络因成痹。寒者痛而风者行,湿为重着不移处。或中皮脉肌骨筋,内舍心
肝脾肾肺。
筋挛不仁类乎风,局方风痹同论治。因袭既久未能明,近代明师始分异。内经风痹各有条,诸痹所因出陈氏。
【论】《内经》云∶风、湿、寒三气杂至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又云∶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以夏遇此为脉痹,以至阴遇此为肌痹,以秋遇此为皮痹。久而不已,
内舍于合,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
寒、湿之邪气也。又云∶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渴,痹聚
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故风气胜者易已,留连于筋骨间者病久,其留皮肤间易已,入脏者死。若此者,
可以见其浅深之受证也。然五脏痹各有形状之不同,浅深之各异,善治者,审其所因,辨其所形,真知其在皮
肤、血脉、筋骨、脏腑浅深之分而调之,斯无危痼之患矣。若一概混作风治而用风燥热药,谬矣!
【脉】风湿寒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乃备。
x五痹名状x
肺痹者,烦满喘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嗌干而呕,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夜卧则
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善胀,尻以代踵,脊以当头。脾痹,四肢怠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五痹汤主之。(方见后风痹。)
x风痹x
脉尺、寸俱浮微,身体不仁,血气凝聚,手足拘挛者,风痹也,防风汤。风、寒、湿气客留于脾,手足缓
弱,顽痹不仁,三痹汤、五痹汤。
防风汤
治风痹、血痹。
防风(一钱半) 当归(一钱) 赤茯苓(八分) 秦艽(八分) 赤芍药(八分) 黄芩(八分) 独活
(八分) 桂心(五分) 杏仁(十四粒) 甘草(五分)
姜水煎服。
三痹汤
治风、寒、湿痹。
川续断(钱半) 杜仲(姜炒,钱半) 防风(钱半,去芦) 桂心(钱半) 细辛(钱半) 人参
(钱半,去芦) 白茯苓(钱半) 当归(酒浸,钱半) 甘草(钱半) 白芍药(钱半) 生地黄(一钱) 秦
艽(一钱,去芦) 川芎(一钱) 独活(一钱,去芦) 牛膝(酒浸,去芦,一钱) 黄 (一钱)
每服七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五痹汤
治五脏痹。
羌活(一两,去芦) 白术(一两) 片子姜黄(去土,一两) 防己(一两) 甘草(炙,半两)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x湿痹x
湿胜,脉沉缓,留住不去,四肢麻木拘急,浮肿,茯苓川芎汤。风湿痹,脚膝肿痛,行步艰难,腰、膝、
臂、髀大骨痛,苍术散。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当归拈痛汤。(方见香港脚。)
茯苓川芎汤
赤茯苓(一两) 桑白皮(一两) 防风(半两) 肉桂(半两) 麻黄(去节,半两) 川芎(半两)
芍药(半两) 当归(半两) 甘草(半两)
每用五钱,姜、枣煎服。
苍术散
治湿热成痹。
苍术(四两,泔浸) 黄柏(四两,酒炒) 虎胫骨(酥炙,二两) 防风(一两)
末之,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x寒痹x
身体烦疼,项背拘急,或重或痛,举体艰难,手足冷痹,腰腿沉重无力者,蠲痹汤。痛痹,四肢拘倦,
浮肿痛着,故寒气盛者为痛痹,川芎茯苓汤。(方见前湿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及四肢缓纵不
仁者,附子汤。寒湿痹痛,薏苡仁汤。
蠲痹汤
治寒痹。
当归(一钱半) 芍药(一钱半) 黄 (一钱半) 羌活(一钱半) 甘草(一钱) 片子姜黄(一钱半)
姜、枣煎服。
附子汤
治寒痹。
生附子(四钱) 白芍药(二钱) 肉桂(二钱) 白茯苓(二钱)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二分)
甘草(一钱)
上锉,作二帖,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薏苡仁汤
当归(一两) 芍药(炒,一两) 薏苡仁(一两) 麻黄(一两) 肉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苍术(米泔浸,炒,四两)
上锉,每服七钱,生姜三片,煎服。
自汗减麻黄,热减桂。
卷七
虚损劳瘵证七
属性:【歌】真元斫丧渐成劳,骨热烦蒸气血销。清骨保真除
内热,黄 鳖甲治晡潮。补虚八物滋荣血,虚甚参 白风膏。花蕊十灰能止血,劫劳须用炼青蒿。大平治痿能
清肺,消化能令痰自消。男子必须先补肾,女人惟要把经调。传尸急制天灵散,勿使延缠种祸苗。
【论】夫男子之劳,起于伤精;女子之劳,起于经闭;小儿之劳,得于母胎。盖男子十六而精通,女子
十四而天癸至,然未充也。后生少年辈,淫欲太早,斫丧真元,真阴内亏,虚火炽焰,肺金受伤,无以生肾水,
肾水枯竭,无以济心火,心火一旺,肾火从之,而梦遗、鬼交之病作。肺气一虚,则腠理疏豁,而盗汗、自汗
之病作。火动其血,血随火升,而咳嗽吐红之病作。考之《内经》及上古诸家之说,一曰劳瘵,一曰劳极,一
曰阴虚,一曰不足,一曰虚损,然因名以责实,不过气虚、血虚、阴虚之异耳。凡脾、肺不足,皆气虚也。心、
肝不足,皆血虚也。肾水有亏,即阴虚也。气属阳,血属阴,血虚亦属阴虚。世有患此者,急绝房欲以养精,
内观以养神,毋怒劳以耗气,则其真阴之水自充,而五内之火自息,又何不治之有?惟其嗜欲无节,起居不时,
食饮自倍,使神散而精竭,血涸而气亡,直至发热不休,形骸骨立而死,良可叹哉!然而,一人未足怜也,犹
有侍奉亲密之人,或同气兄弟、子女之属,受其恶气,多遭传染,名曰传尸,甚至灭门者有矣。又此病最恶,
其热毒郁积之久,则生异物恶虫,食人脏腑精华,变生奇状,诚可惊骇。是以劳伤于肝者,则为毛虫,如刺 、
瓦蛆之属,食人筋膜。劳伤于心者,则为羽虫,如灯蛾、蚊、虻、禽鸟之形,食人血脉。劳伤于脾者,则为裸
虫,如婴孩、蚯蚓之类,食人肌肉。劳伤于肺者,则为介虫,如龟、鳖、虾、蟹之状,食人肤膏。伤于肾者,
则为鳞虫,如鱼、龙、蛟、HT 之形,食人骨髓。
或挟相火之势,亦如羽虫之酷者,鸱枭之类,为状不一,不可胜纪。凡有此证,便宜早治,一则杀虫以绝其根,
一则补虚以复其元,缓则不及事矣。
骨蒸两颧赤者,不治。(盖骨蒸内热本于肾虚。肾属水,水性寒,肾实则寒,肾虚则热。肾热则火蒸于骨
而髓亦热矣。肾主骨髓,两颧为骨之本故也。)劳瘵喉哑者,为肺绝,不治。(盖肺主气,声之所从出也。肺
为火烁,金不能鸣故也。)劳瘵忽患下部痈肿者死。先痔漏而后瘵者死,先得瘵而后痔漏者亦死。(盖痔漏
通于大肠,大肠为肺之腑,肺为火烁,遗热于大肠故也。)劳瘵犯一侧眠者,不治。(盖无血养筋,不能转动
故也。)劳瘵泄泻不食者死。(盖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生化之源,源绝则无以生精血故也。)
【脉】气虚,脉细,或缓而无力,右脉常弱。血虚,脉大,或数而无力,左脉常弱。阳虚,脉迟。阴虚,
脉弦。真气虚,脉紧。男子久病,气口脉弱则死,强则生;女人久病,人迎脉强则生,弱则死。经云∶脉来细
而微者,气血俱虚;脉小者,气血俱少。又曰∶虚劳之脉,或浮大,或弦数。大有,劳也;弦者,亦劳也。大
者易治,血气未衰,可敛而正也。弦者难治,血气已耗而难补也。若双弦,则贼邪侵脾,加数则危殆矣。
x葛可久治劳瘵十神方x
葛先师有言曰∶万病莫若劳瘵最为难治。庸医不究其源,不穷其本,或投之以大寒之剂,或疗之以大热之
药,妄为施治,绝不取效。殊不知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愈竭其内,所以世之医瘵疾者,万无一人焉。今开
用药次第于后∶
如呕吐咯嗽血者,先以十灰散揭住,如极甚者,须以花蕊石散主之,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
此其理也。止血之后,患人之体必稍疏解,用独参汤一补,容其熟
睡一觉,不令惊醒,睡起病势去其五、六。却分病用后诸药∶保和汤,止嗽宁肺。保真汤,补虚除热。太平丸,
润肺扶痿。消化丸,下痰疏气,随证加减。服药之法∶每日三食前,服保真汤;三食后,服保和汤,二药间而
服之。每日又浓煎薄荷汤灌漱咽口,用太平丸先嚼一丸,徐徐咽下,再噙一丸,缓缓溶化,至上床时,亦如此
用之。盖夜则肺窍开,药味必溜入窍中,此诀要紧!如痰壅盛,先用饧糖拌消化丸一百丸吞下,次却根据前嚼、
噙太平丸,令其仰卧而睡。服前七药后,若肺燥,余嗽未除,可煮润肺膏,如常服之。续煮白凤膏食之,复其
真元,完其根本。痊愈后,合十珍丸服之,乃收功起身之药也。
甲字号十灰散
治劳嗽呕吐咯血,先用此揭之。
大蓟(一两) 小蓟(一两) 柏叶(一两) 薄荷叶(一两) 茅根(一两) 茜根(一两) 牡丹皮
(一两) 棕榈皮(一两) 大黄(一两) 山栀(一两)
上,烧存性,为细末,用纸包,碗盖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盏,调灰五钱,
食后服下。如势轻,用此立止,如势盛,血成升、斗者,用花蕊石散。
乙字号花蕊石散
治劳瘵涌喷血出成升、斗者。
花蕊石(不拘多少, 存性,研如粉)
上用童便一盏,炖温,调末三钱,食后下。如男子则和酒,女子和醋,与童便调药。服后用独参汤补之。
丙字号独参汤
治劳瘵止血后,服此补之。
人参(二两,去芦)
上 咀,枣五枚,水二盏,煎一盏,不拘时细细服之,
服后熟睡一觉,后服诸药。
丁字号保和汤
治劳证久嗽肺痿者服之。
知母(酒炒,三分) 贝母(去心,三分) 天花粉(三分) 天门冬(去心,三分) 款冬花(三
分) 薏苡仁(二分) 杏仁(泡,二分) 麦门冬(去心,三分) 五味子(二分) 粉草(一分) 马兜铃
(一分) 紫菀(一分) 百部(一分) 百合(一分) 桔梗(一分) 阿胶(蛤粉炒,一分半) 当归
(一分半) 地黄(一分半) 紫苏(半分) 薄荷(半分)
上,用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入饧糖一匙,每日三食后各进一服。
血盛加大、小蓟、茅花、蒲黄、茜根、藕节。虚极加鹿茸、郁金、青蒿。痰盛加南星、半夏、陈皮、大
腹皮、茯苓、枳壳、枳实。喘盛加桑皮、陈皮、大腹皮、紫苏子、萝卜子、葶苈子。热盛加山栀、黄芩、黄连、
黄柏、连翘。
戊字号保真汤
治劳证骨蒸体热而虚。
当归(三分,酒洗) 人参(三分,去芦) 生地黄(三分) 熟地黄(三分) 白术(三分,炒) 黄
(三分,蜜炙) 赤茯苓(三分) 白茯苓(三分) 天冬(二分,去心) 麦冬(二分,去心) 赤芍药(分
半) 白芍药(分半) 知母(二分,盐炒) 黄柏(二分,盐炒) 五味子(二分) 甘草(一分半) 陈皮
(一分半) 柴胡(二分) 地骨皮(二分)
上,用水二盏,姜三片,枣五枚,莲心五个,每日三食前各进一服。
惊悸加茯苓、茯神、远志、枣仁。淋浊加萆 、猪苓、泽泻。便涩加木通、 蓄。遗精加龙骨、牡蛎、
莲须、莲心。燥热加鳖甲、石膏、青蒿。盗汗加浮小麦、麻黄根、黄 、牡蛎。
已字号太平丸
治劳证久嗽、肺痿、肺痈,噙服除根。
天冬(二两,去心) 麦冬(二两,去心) 知母(二两,去毛) 贝母(去心,二两) 款冬花(一两)
杏仁(二两,泡) 当归(一两半) 生地黄(一两半) 黄连(一两半) 蒲黄(一两,炒) 胶珠(一两半)
京墨(一两) 桔梗(一两) 薄荷(一两)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用白蜜半斤,银锅内炼熟,取起,下诸药末搅匀,再上火熬二、三沸,丸如弹子大,每日三
食后,浓煎薄荷汤灌漱喉口,细嚼一丸,津唾咽下,再噙一丸,缓缓溶化。临卧时如有痰盛,先用饧糖拌消化
丸一百丸吞下,次噙嚼此丸,仰卧而睡,从其溜入肺窍中,则肺清嗽止。
庚字号消化丸
治劳证热嗽壅盛。
礞石(二两,硝 ) 明矾(飞,二两) 猪牙皂角(二两,炙,去皮、弦) 南星(二两,生用) 半
夏(二两,生用) 白茯苓(二两) 陈皮(二两) 枳实(一两半) 枳壳(一两半)
上为细末,以神曲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临卧将饧糖拌匀吞下,次噙嚼太平丸,二药交攻即愈。
辛字号润肺膏
治劳证久嗽肺痿,时常服之。
羯羊肺(一具) 杏仁(一两,洗,研) 柿霜(一两) 真粉(一两) 白蜜(二两)
上,先将羊肺洗净,次将余药水解薄打扰五味稠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食之。此药服前七药后可用,或
与七药相兼而服亦佳。
壬字号白凤膏
治一切大劳大怯,极虚甚惫,咳嗽吐痰咯血,发热,火
乘金位,此药固真元,全根本。
黑嘴白鸭(一只) 大京枣(二升) 参苓平胃散(一升) 陈煮酒(一大瓶)
上,先将鸭缚其脚挂起,随患人之酒量多少,倾鸭血于酒中搅匀,一时饮尽,直入肺中,润补其肺,乃
止其嗽。却将鸭 去毛,就胁边开一孔,出其肚杂拭干,将枣子去核,每个入平胃散令满,以麻皮扎定,填满
鸭腹中,入鸭于小坛内,四周炭火慢煨,以一瓶酒尽为度,此酒须三次添入,待酒干取起食之,其枣阴干,随
意食之,后合十珍丸服之。
癸字号十珍丸
治一切大劳大怯,极虚甚惫,髓干精涸,血枯气竭,火乘金位,服前药愈后,却服此丸以为收功起身之用也。
猪脊膂(一条) 羊脊膂(一条) 鳖(一个) 乌骨鸡(一只)
上四味,去骨留肉,用煮酒一大瓶于坛内煮干捣烂用。
大山药(五条) 莲肉(半斤) 京枣(一百个) 霜柿(十个)
上四味,用井水一大瓶,于坛内煮熟捣烂,与前肉一处再慢火熬,却下后药。
真阿胶(四两) 黄蜡(三两)
上二味,逐渐下,与前八味和一处,研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末并知母、贝母、柏末各一两,搜和
成剂,如十分坚硬,再入白蜜同熬取起,放青石上捣为丸,如桐子大,每百丸枣汤送下,不拘时服。
青蒿膏
治骨蒸劳热。
青蒿(一斗五升) 童便(三斗)
上,慢火熬童便减至二斗,去蒿,再熬至一斗,入猪胆汁七枚,再熬数沸,甘草末收之,每用一匙,汤下。
天灵盖散
取劳虫。
天灵盖(两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