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方(夜遍身汗) 龙胆草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七丸,米汤化下。
又方(虚汗) 黄连、牡蛎、贝母(各一两,末,)米粉半升,和匀绢囊盛,扑遍身汗出处。
又 蒲扇烧灰,扑。
又 浮麦煎,或黑豆煎饮。
卷之六
遗尿
属性:由膀胱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尿床者,膀胱与肾俱冷。夜属阴,故自出也。
x主方x 鸡肫皮(炙) 牡蛎 茯苓 肉桂 桑螵蛸 龙骨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
、枣汤调下。
又方 破故纸(炒香,)研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又方 益智仁、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又方 五倍子半生、半炒熟为末,米糊丸,每服一钱,白汤下。
卷之六
脱肛痔证
属性:皆因久患泻痢得之,大肠头自粪门出。亦有因大肠热而出者,宜用葱汤蒸洗,令软送上。或
五倍子煎汤,入明矾熏洗而上。
x主方x 龙骨 诃子肉 赤石脂 粟壳(水润去筋,醋炒。各二钱) 没石子(二个) 上
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汤调下。热加芩、连。
又方 防风、荆芥煎汤洗,密陀僧、白矾、冰片为末,敷。
又方 蓖麻子研成膏,贴顶上,肠入即洗去。或苦参煎汤洗。
又方 肠头作痒,即有虫。以生艾、川楝根煎汤洗。
x痔方x 黄丹、滑石。
上为细末,水调,日上五次。托法见大人“脱肛”。
卷之六
五软、五硬
属性:良由父精不足,母血不充,生后筋骨痿弱,头、项、手、足、身体软弱,名五软。有头硬
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石而硬,名五硬。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宽,宜去积之药治之。(泻
青丸能治五硬、五软。)
x主方x 脚软立不起 虎胫骨 生地黄 酸枣仁 茯苓 防风 川芎 牛膝 肉桂(等分)
上为末,蜜丸麻子大,每二十丸酒下,或木瓜汤。
又方 (五软不起) 附子 南星
上为末,姜汁调敷膝胫。
又方 五加皮为细末,酒调下。仍以此末酒调,敷头骨上。
卷之六
白虎证
属性:小儿病此,如太岁在巳,白虎在辰方,余仿此。触犯之,乍冷乍热,啼叫不息。
x主方x 安息香(白豆蔻代) 沉香 降真香 檀香 乳香 人参 茯神 酸枣仁 甘草(等
分) 麝香(少许)为末,每五分,金银汤调下。
卷之六
龟胸、龟背
属性:胸高肿突,此肺家受邪,喘久所致,或乳母多受五辛者。背高伛偻,此为风寒入脊骨,或坐
早而然,多成痼疾。间有灼艾收功者。
x主方x 百合 天门冬 杏仁 木通 桑皮 石膏 大黄(煨) 甜葶苈(隔纸炒) 上为末
,蜜丸绿豆大。每服五丸,临睡时白汤下。
又方 枳壳 防风 羌活 前胡 麻黄 当归 大黄(煨。各一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黍米大,食后米汤送下。
卷之六
语迟
属性:言乃心之声。儿在胎时,母惊邪乘心,儿感母气,心宫不守,舌本不通,故四、五岁不言。
x主方x 石菖蒲(九节者妙) 人参 麦门冬 远志 当归 川芎(各三钱) 乳香 朱
砂(五钱) 上为末,蜜丸麻子大,每十丸临卧米汤下。
卷之六
齿迟
属性:齿乃骨之余,骨乃肾之候。肾气不足,骨痿少力,故齿迟生。
x主方x 川芎(五钱) 当归 白芍 生地黄 山药 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
一钱,食前白汤调下,更调敷齿根。
卷之六
行迟
属性:周岁膝骨成乃行。不能行者,由父精母血虚弱,胎气不强,骨髓软弱。
x主方x 五加皮 川牛膝 宣木瓜(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好酒调,空心,米汤送
下。未效,服大补气血、滋肾壮筋药。
卷之六
鹤膝
属性:禀受不足,故肌肉瘦薄,骨节呈露,状如鹤膝,亦肾虚髓亏,日干枯悴。
x主方x 熟地(四两) 山茱萸 山药(各二两) 白茯苓 泽泻(各一两) 丹皮(一两
)鹿茸(一对) 川牛膝(二两) 上为末,蜜丸,空心,酒或白汤下。
卷之六
赤游丹毒
属性:由乳母食酒、面、煎炙、热毒,与夫烘衣儿穿。或发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
腹胀如火,痛不可言,入腹者死。周内不可频浴,湿热之气郁蒸不散而成。或片片如胭脂涂染,
肿而壮热,急用蜞针法得生。姑以法附后,极危笃始用,万不可轻施。
x主方x 防风 荆芥 牛蒡子 犀角(另磨) 栀子 木通 黄芩 连翘 玄参(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加竹叶,水煎,空心服。热极加大黄(少缓去之),加麦冬、天粉。
x敷方x 大黄末二钱,绿豆粉、姜汁、薄荷汁,蜜调,涂患处。
又方 滑石、寒水石(等分)为末,水调涂。或用大黄(一钱),土硝(五分),敷。
x蜞针法x 先用湿纸搭毒上,看肿处一点先干即是正顶。以大笔管一个,安于顶上,以水蜞
一条于管中,频以冷水灌之,吮其脓血,其毒自散。如毒甚,可再用。若不去,十无一生。
血出不止∶藕节泥涂之。又以瓷器打碎,锋利去恶血亦妙。
又方 灶心土研细末,新汲水调涂,干再敷。
卷之六
痈毒肿节
属性:皆由气血凝滞,而蕴热之气乘之,故结聚成毒。凡始初,微见细 起,急用不语唾,夜半频
涂即消。
不退,用万病解毒丸磨涂患处,并以酒磨服,立效。化毒丹(方见胎毒)唾舐掌后,多揉至散。
x主方x 漏芦 麻黄 连翘 升麻 黄芩 甘草 芒硝(各二钱) 白蔹(七钱) 大黄(
一两) 上为末,每二钱,水煎服。
围方(涂一切肿毒) 南星 草乌 赤小豆 黄柏(等分)
上为末,如红肿以醋调,白肿以姜汁调,围患处四畔。
x解毒丸x 治儿一切疮肿疖毒,丹游周身, 疮及痘疹余毒。
玄参 连翘 升麻 黄芩 芍药 当归 羌活 防风 生地 荆芥 甘草(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弹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x青解丸x 治儿五脏积热,毒瓦斯上攻,胸肿喉痛,头面疡疹,口唇干燥,面颊生疮,惊风
潮热,痰壅,阳明胃火、渴等证。
寒水石( ) 石膏(水飞。各四两) 青黛(一两)
上为极细末,水浸蒸饼,打糊丸如芡实大,每一丸,薄荷汤下。
又方 大枳壳(一枚,去穣)石上磨平,以面糊搭四围,粘在疖上自破,脓出尽,更无瘢痕。
又 软疖久不愈,用新砖为末,醋调敷。
卷之六
悬痈
属性:初生口内上 及舌上,有泡如疖,或如芦 。有此,急以针用绵裹,留针尖如粟米许。刺泡上,出黄赤血汁
,用淡盐汤拭净;次以朱砂、硼砂(各五分),冰片(少许),研匀蜜调敷患处,咽下无妨。若再发,仍用刺法及
敷药,即安矣。更以凉膈散服之尤佳。
卷之六
停耳
属性:耳者肾之候。小儿肾气实,其热上攻于耳,由津液壅滞,为脓汁出矣。亦有沐浴水入耳中,传于气血酿成。
有久不愈,变成耳重。
x主方x 防风 荆芥 薄荷 栀子 黄芩 玄参 黄柏 蔓荆 连翘 甘草 水煎服。
x吹药x 枯矾 龙骨 黄丹 (一钱) 干胭脂(一钱) 麝香(少许)
上研匀,先用绵纸条捻,渗脓水干,吹以芦管或鹅毛管(吹入耳内。)
又方 枯矾(一钱) 干胭脂(大红膏子用粉吸者,三分) 麝香(少许) 研匀,吹法同前。
耳内外烂∶黄连 蛇床子(各一钱)
上为末,入轻粉二分,研匀。内吹入;外油调。
卷之六
白疮
属性:胎中热毒,或生后感热毒,上攻头额成疮,致白屑燥痒,或黄汁流烂。
x敷方x 沥青(一两) 苦参末 川椒末 水银(各五钱) 杏仁(研如泥) 百草霜(各
三钱)
先入地沥青少许,百草霜、杏仁同水银研,不见星;再入众药,添地沥青,研如糊。先以葱、椒
煎,米泔或浓茶洗,剃发搽之。忌发气、热毒之物。
卷之六
诸疮
属性:小儿 疮,皆因乳母饮食热毒、七情之火,发于内为惊痰身热,发于外为疮疡疥癣。必先令
乳母服清火解毒煎饵。小儿服解毒丸、化毒丹之类(方见前门),次用敷药(二方见前)。
月蚀疮(小儿指月耳前后疮∶)蔷薇根(四钱) 地榆皮(二钱) 轻粉(五分) 上研末,
敷。
眉疮(生眉上)∶用倾银罐研为极细末,加轻粉少许,麻油调敷。
鼻匿疮(鼻外四边生疮∶)枯矾 海螵蛸 雄黄(各一钱) 赤石脂 铅粉 黄丹(各二钱)
孩儿茶(五分) 轻粉(五分)
上研极细末,湿者干掺,干者油调搽。
鼻下烂(铅粉油敷∶)泽泻 郁金 山栀 甘草(等分) 上水煎服。
火灼疮(小儿遍身赤烂,如无皮∶)木鳖子(去壳)封半切开,用香油一钟,煎至木鳖焦(切
开无白心,)滤净碗内,坐水
中(过夜出火毒,)鹅毛搽患处。
鱼脐疮(头黑,深黄,水四畔流出∶)蛇蜕烧存性为末,鸡子清调搽。
溜脓疮(脓流至即成疮∶)绿豆粉(一两) 黄丹(三钱) 枯矾(三钱) 轻粉(一钱)
香油调搽。
赖头疮(满头生疮∶)牛皮烟胶(熏皮烟出,口上刮起者为末,一两)加黄丹、枯矾各三钱
,轻粉、香油调搽。
满头遍身疮烂痒痛∶黄连末(五钱) 蛇床子末(二钱半) 五倍子末(一钱) 轻粉(三
分)
上研匀,先以荆芥、葱、椒煎汤,冲化白矾、朴硝(各一撮,)洗净,次将前末香油调搽。
又 楝树根皮炒、研末,猪油调搽。
头疮∶地沥青(山西来者)搽,或调苦杖根末搽。前药用地沥青调尤效。
头至足诸热疮∶滑石(水飞,一两) 大黄末(二钱) 大黄末 黄柏末(各一钱五分)
青黛(二钱)
研匀,冬青叶捣汁,调搽。
周身有脓结靥诸疮,用外科万灵膏加乳香、银、朱等者,摊贴即效,且不污衣。
诸疮久不愈∶白胶香(即枫树脂,五钱) 轻粉(二钱)
上研匀,细末,猪骨髓或油调搽。
癣疮∶羊蹄根、明矾同捣,绢包,搽。或川槿皮醋磨;或马鞭草叶搽。
漏疳∶松香(葱、椒煮,晒燥,研末) 头发(烧灰) 黄丹(等分)
上研匀,油调,敷患处。
卷之六
痘疹总要
属性:夫太极而生两仪,人道而有夫妇,男女交合,无欲不行,无火不动。恣情纵欲,而火毒遗
于精血之间,小儿痘疹之毒,由此而成。然痘之与疹,虽皆胎毒,原同而证异。孕成之初,先有
脏而后有腑,腑属阳而脏属阴。痘在里,从肌肉内起,故难;疹在表,从皮肤间出,故易。痘属
阴,阴主静,有形有汁,颗粒不动而合偶数;疹属阳,阳主动,有形无汁,乍出乍收,一日三见
,三日九发而合奇数也。其见证之不同者,痘则首尾不可吐泻,能进饮食为吉。如吐泻,乃毒火
盛极而攻冲;不食,由毒火郁遏而壅滞,药不可治。疹则吐泻并作,饮食不进为吉。得吐泻,则
毒火由此而泄;不食,则空虚而毒火疏通。痘宜益气生血,药用补托而求内实;疹宜养阴制阳,
药用解散而忌内实。痘则有平顺、有虚寒、有实热、有血热。疹则皆属实热。毒火一从清凉,忌
辛温药。痘以头面多为逆;疹以头面多为顺。皆宜房室固密,衣衾浓覆,常令和暖则腠理疏豁而
易出,又须严守禁戒。如或风寒外袭,触犯避忌,皆能以轻变重,以安易危。但疹之日数少,痘
之日数多。若谓痘重而疹轻,不知疹之变态,作于顷刻,危亡之机,甚于痘也。
卷之六
论痘
属性:(即天疮、百岁疮)
凡看痘之法,治痘之方,当知有顺、逆、险三种之分。顺候但宜谨慎调理,不必服药。如不
宜表而
表,则成斑烂难收之患;不须补而补,则有助毒发痈之愆。或痘未出而药用清凉,痘得寒而反为
凝滞;毒未解而妄行温补,毒得热而反不化浆,转增他剧,岂非药之过欤,设谓痘轻不加敬谨,
有犯禁戒,变而为重,诚非失药之咎矣!逆候服药,诚然无功,若以仁术论之,姑与立方,勉强
治疗,十中幸得生一,宁非无量功德乎?险证全籍药饵合宜,调理谨慎。父母保护如法则从顺,
不尔则从逆矣。其始也,必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则痘毒因之而发。为证之初,与伤寒相似。
发热烦躁,面赤唇红,头疼身痛,喷嚏呵欠,咳嗽痰涎。有因外感风寒;有因伤食吐泻,有因时
气传染,有因跌扑惊恐致成。盖痘疹之毒伏于肾经,痘毒既发,肾经应无证矣。故必预验耳冷、
尻冷(尻,尾 骨、)足冷(是知肾经无证,若三处热而腰疼,见痘必凶。当知毒火极盛,肾经传之
不出也、)中指冷、鼻尖冷、耳后筋纹(淡红,少而轻;深红,多而重、)眼目困倦,而颧有红纹
,皆出痘之候。
卷之六
痘疹无医
属性:若乡居,若宦邸,无医之处,忽患痘与疹,最宜房室固密,谨避风寒,衣衾温浓,怀抱和暖
。父母、乳母须赤身与卧,令患儿融和如春,大助发生之力。又不宜烈火熏蒸,以助火毒。经云
∶寒主收引。人之腠理(即毛孔)暖则疏通快畅,在痘则易于发出,起胀贯脓,收敛结靥,落痂
无滞;在疹则根据时发出,根据时收敛,三日毒尽,疹散斑消。寒则闭塞不通,在痘则不能尽出,
有陷伏、内攻、倒靥等证作焉,在疹则发不透彻,有喘急、腹胀、昏乱等证生焉。盖痘之与疹,
内之本原,虽有轻重寒热之殊,外之调护,当
知宜忌,始终则一。倘遇寒天,和暖最为急务;若逢暄日,清凉必为要诠。用意调理,可保无虞
。今之变坏者,原犯逆证者有之,常因风寒触犯,而 枉者亦多矣,深可痛惜,大凡儿至十岁外
,气血壮盛,饮食寒暖自知保护,肯听教戒,保全为易。所以婴儿值遇痘疹天行,勿令出外,恐
传染流殃。及避风寒节饮食,更令欢悦,勿焦烦怒哭,致动心肝之火,及跌扑惊恐,庶可延免。
卷之六
发热三朝证治
属性:顺 身热和缓,不时发惊(忽然跳动也),神色清爽,气息和平,睡卧安宁,饮食不减,二便
如常,不必服药。疑似难明,通治方一剂,略表微汗,令痘易出。若因风寒,汗出即愈(但令两
足暖,微有汗出,微有吐泻,痘出止。)
险 身体壮热,乍盛乍轻,神昏汗出,口渴呕泻,饮食减少。或二便秘涩,宜服散邪发表之药。或发惊搐,宜服平
肝木、利小水之剂。勿服凉心药,恐寒闭腠理。
x主方x 升麻 干葛 前胡 桔梗 山楂 陈皮 枳壳 川芎 羌活(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服。
热甚加木通、防风。声音忽变,倍甘草、桔梗,加玄参、牛蒡、荆芥,或加清肺饮。热盛合
导赤散,或消毒饮(方俱见后)。
逆 身发大热,绝不饮食(但宜消毒火,勿误用养胃进食热药杀人,)腹胀啼叫,喘急闷乱。
或饮食入口,即大吐不止(此乃毒火不能发越,攻冲胃口,故忌热药)。或泄泻(只宜升提发表
,亦忌止泻热药。)或腰疼腹痛,不能站立(乃命门毒火盛,不能
传出,故极为恶候。若能饮食有愈者,大宜清凉解毒,痘出痛止。)头面一片如胭脂,及照心胸
肉里,或周身有红块者死。头温足冷,昏闷如痴,凶。
卷之六
报痘三朝证治
属性:顺 发热始终温和,三日见痘,标于年寿、鼻准、人中、口角、唇吻、腮颊、两耳、面之下
部。单粒圆绽,如珠如粟,陆续增出,大小不等,淡红润泽,顶尖光彩,碍手出快,根窠红活。
头面稀少,胸背全无。乳食如常,神气清朗,四肢温和,二便如前,不必服药,严守禁忌,根据法
调理。
胡荽悬床前,并作汤饮,泡酒喷房内,切避风寒,毋令痘儿怒气助火。饮食宜淡,忌辛辣、
甘甜、鸡、鱼、猪肉、枣、柿、栗、葱、蒜、醋及荔枝与酒(皆能发痒、)难化浓味。房中宜烧
乳香、苍术、大枣。
老幼伏侍∶戒少年男妇(恐犯淫秽) 房事、月经(用东向土炒黄,囊悬阴前、)生人、家人远归
、粪秽气、腋臭、疮毒人、蚊烟、吹灭灯烛、误烧发骨、煎炒气、葱韭腥气、麝香、叫骂、梳头
、瘙痒、荒急言、饮食、歌乐、扫地。
轻变重∶不忌口,常泄泻,冒风寒,犯房事,过服凉药,秽气相触,生人辄至。
重变轻∶节饮食、避风寒,常和暖,严禁忌。用药得宜(能戒煎炒、调理谨慎。)
险 壮热,二日见痘,气粗胸满,烦躁不宁,饮食减少,口渴泄泻,痘标丛出,见于头额、天
庭、山根、印堂、眉棱、方广、两颧、耳后、项颈、面之上部,心胸稀少。痘粒虽多而成颗分;
头虽琐碎而
陆续增出,但干枯而不红润。或昏暗而带滞涩,或夹疹(惟表痘出而疹自消,)或见干红紫黑,大便
秘结。微下之(不然,恐毒火不暂泄而变黑陷。)痘色红紫,忌升麻,但宜发表(勿谓有火用芩
、连、翘、芥。)忌凉药(寒则凝滞难出。)或有虚候,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