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介绍,税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养猪协会作为受托方存在着垫付资金的行为,而厂家作为销货方也没有将发票直接开给委托方会员,而是开给了受托方养猪协会。因此,不符合不征收增值税的条件。协会对相关的税收政策不清楚,存在着明显的偷漏税行为。但是养猪协会却认为,这个条例只适合于企业的代购行为,而协会是民间社团组织,显然不适用该条例。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养猪协会代购农资已经有5年的时间,为什么其〃偷漏税〃的行为能够逃脱税务部门的〃法眼〃?
国税局梁尚兴副局长告诉记者,〃该协会一直隐藏得比较隐蔽,存在故意骗税的可能〃,但徐伟光却认为,协会的工作不是秘密的,根本无意骗税,否则也不会提供完整清晰的账目供检查,〃而税务部门几年来从没有检查并及时纠正〃。
作为养猪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化州市科协肯定了协会几年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为正是由于协会自身的发展壮大,反而带来了麻烦。据了解,养猪协会代购农资的业务量增长十分迅速,以疫苗和药物为例,2001年代购额只有2万元,2002年增长了10倍,去年一年的代购额突破210万元。协会为会员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兽药、饲料经销店的经营,甚至兽医站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去年下半年就陆续有人举报协会非法经营、偷税漏税、妨碍公平竞争等。树大招风,协会自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协会能否继续办下去?
〃每个会员的会费是每年50元,代购农资的手续费只收代购额的2%-3%,怎么补缴20万元的税款?〃徐伟光狠狠地吸了一口烟,仔细地算起了一笔开销账,每个月维持协会存活的费用包括工作人员的工资3350元,房租550元,水电费、电话费1000元,再加上其他杂费,总计6000元;协会的主要收入有两项,一是收取420个会员的会费,一年2万元,二是代购农资的手续费,每个月4000-5000元,〃目前的收支情况刚好平衡,如果再要缴税,只有提高代购的手续费,否则只能解散了。〃
徐伟光说,协会已经在理事会上讨论了解散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结果。在养猪协会办公室的墙壁上,〃全省先进民间组织〃、〃茂名市科协工作先进单位〃等几块崭新的牌匾十分醒目,〃养猪协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希望它能够继续活下去〃,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股的梁启斌股长说。
〃活下去〃不仅仅是养猪协会主管部门的意见,也是当地养猪专业户的一致呼声。记者发现,虽然协会遇到了麻烦,但是人气依然很旺,来领购疫苗、兽药、饲料等农资物品的养殖户一个下午几乎没有间断。据了解,协会从省疫苗供应站统一代购的猪瘟疫苗,50头份只收取手续费0。05元,〃价格便宜、质量保证、服务到位〃,协会自然赢得了养殖户的支持。
〃协会的服务性质不会变〃,徐伟光始终认为协会为会员代购的行为与以经营为目的的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区别。
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了解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是为农民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本身不应该有经营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协会的三种经费可以免税,包括会费、企业捐赠款和国家的财政拨款。社团管理办负责人认为,协会的代购行为只要收取了费用,就应该按章纳税。但是作为社会团体不需要到工商部门办理经营执照,只需在当地的国税局办理税务登记即可。
据了解,养猪协会已经两次向当地国税局递交了减免税收的申请,并正在办理临时税务登记。
化州养猪行业协会的20万税款如何解决?协会的代购行为究竟如何定性?〃漏税事件〃会不会真的危及到协会的生存?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赵威《南方农村报》2006年3月21日)
南粤养猪协会初生待哺
专家认为,地方政府应承担起引导、规范、扶持协会发展的重任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养猪行业迅速发展,广东更是其中的排头兵。原来占主流的散养户逐渐被专业户、规模化猪场取代。但技术落后、市场销路不畅、政策信息不通、缺乏沟通、组织和协调等问题却日益困扰着这个行业,建立一个有组织的机构成了行业的普遍愿望。于是各地养猪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单在今年,1月8日惠州养猪协会成立,5月25日四会养猪协会成立,6月2日清远养猪协会成立……更多的地方养猪协会在筹备中。
清远成立养猪协会的宗旨是〃沟通、服务、自律、发展〃,他们提出通过成立养猪协会,将各企业和专业户联合起来,加强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样,记者从各地养猪协会中亦了解到,各地的养猪协会成立的目的与宗旨均大同小异。可概括地说,成立养猪协会是发展当地养猪业的需要,合作与发展是其主题。
但现实中协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受欢迎。曾是化州养猪协会理事之一的老李,如今对协会已提不起兴趣,最近一直在忙着投资鱼塘的事。他说:〃目前养猪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销售渠道不通,协会却不能解决,那么协会就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会员也失去了加入协会的意义。〃今年的会费他也不打算交了,就算不是协会会员也无所谓了。
协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声音在基层,甚至协会的管理层都有一定的市场。
养猪协会真的没用吗?
〃地方养猪协会起码能给我们在地方上进行技术讲座和产品推介带来方便。〃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王晓清经理如此评价,事实也是如此。在没有协会的时候,这些会议往往是依靠当地的经销商来组织,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麻烦。企业提供经费、组织专家,协会负责召集会员,两者相得益彰。协会更能帮助会员争取合法的权利,保障他们的利益。阳春养猪协会黄世浪秘书长正代表协会会员与协会会长单位广东大洋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有关〃公司+农户〃协议的谈判,为会员争取利益;化州养猪协会曾为地区养猪户争取取消不合理的收费,每月节省近30万元。
改变地方养猪的品种,养猪协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据阳春养猪协会提供的数据,在成立协会之前,当地养猪还是以地方土杂猪的品种为主。成立协会后,协会大力推广饲养瘦肉型猪,如今协会会员中基本都改成饲养瘦肉型猪,在2005年的猪价大跌中减少了损失。
信息沟通更是协会的主要工作。梅州养猪协会定期出刊内部刊物,介绍各地信息及养猪技术;阳春养猪协会每周五定时发送短信息,给会员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以上种种,可见地方养猪协会还是办了很多实事,但为何还有会员对其工作不满呢?
养猪户的交易劣势使协会无法解决生猪销售难题
许经权,阳春养猪协会副会长,10年前曾做过猪中,如今在老家阳春办了自己的猪场,饲养了200多头母猪。因其在做猪中期间,与各地养猪户及猪贩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猪苗及大猪的销路保持畅通,基本不存在滞销的问题。加入养猪协会后,承担了养猪协会与外地联系猪苗及肉猪销售的主要任务。2005年记者在阳春采访期间,亦见识了其业务能力,老许的几个电话就帮协会会员解决了产品销售的难题。但今年6月的采访期间,许副会长却有了很多牢骚。
自2005年第四季度起,养猪行业进入低潮,肉猪和猪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由于行情低迷,就算老许有多大的能耐,也难免会遇到联系不到客户或联系到的客户要猪苗或肉猪数量不多的情况。这时就会出现冲突:先卖谁的猪呢?老许也有了困惑:先卖其他会员的猪?那自己的猪咋办?在还没有加入协会时,以老许的能耐,就算市场再低迷,自己的肉猪和猪苗基本不会滞销,难道如今加入协会却要自己的猪卖不出?先卖自己的猪?协会其他会员难免有怨言,在最需要协会帮助的时候,协会却不能帮助自己,要协会有何用!
在化州中垌,当地的几个养猪户向记者表示,今年的会费不交了。其中有200头母猪存栏,在当地算是养猪大户的邱老板说:〃不是会费多少的问题,关键是入会没有什么作用,我们最希望的是协会能帮助我们解决生猪销路问题,但实际上一点帮助也没有。这样的协会入不入都没关系了。〃
显然,协会会员对协会不能帮忙解决产品销路问题表示不满。各地大部分的养猪协会会员,特别是中小规模养猪场的会员,他们加入协会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希望协会能帮助其解决产品的销路,而协会成立时往往亦提到,协会将尽力帮助会员解决市场销路。但正所谓〃同富贵易、共患难难〃,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不需要养猪协会的帮助,会员也能解决销售问题;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协会的领导自己都难以解决其市场销路,如何能帮助协会会员解决呢。甚至因此还产生协会领导和会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罗道栩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猪企业(户)难以解决销路的问题是当前困扰养猪产业发展的关键,其中牵涉到管理者(政府)、生产者(养殖企业)、流通(猪贩)等各个环节,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管理者不能按市场规律调控生产,猪贩等流通环节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及社会资源,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生产者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联合,在整个市场交易中处于劣势。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史传林副教授认为,销售渠道不畅,由多个因素组成:生产者及其代表(协会或合作组织)在整条生产链条中是弱势群体,在销售上处于被动;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难以胜任销售的位置;地方协会收集市场信息存在困难,如收集信息成本太高及如何鉴别信息。
经费短缺困扰协会发展
阳春养猪协会未能组织会员参加最近召开的广东养猪产业博览会,黄秘书长正为协会经费发愁,担忧今年工作重点的〃春苗〃计划是否能实行。
〃春苗〃计划是阳春养猪协会在2006年工作计划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工作。首先,加强会员对防疫问题的认识,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聘请专家结合阳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阳春猪场的基本防疫程序,规范猪场防疫;其次,通过协会帮助,提高会员的养殖管理水平,提高猪苗质量,降低成本;通过评比和规范,选出会员的〃优秀猪场〃;最后以协会的名义注册〃春苗〃商标,依靠阳春〃中国猪苗之乡〃的品牌,整体推销阳春的猪苗。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大量经费支持,黄秘书长对记者坦白地说:〃目前'春苗'计划还没有开展,经费短缺是最重要的因素。〃
据黄秘书长透露,会员会费是他们协会经费的主要来源。以目前阳春养猪协会310多名会员,每年会费100元计算,满打满算一年的会费大概在4万元左右。每年的年会、常务理事会、办公场地的租金费用及工作人员的补贴已经不够开支,部分费用还是由会长张景华所在企业提供的赞助。黄秘书长叹息,地方财政困难,想得到政府财政支持不现实,经费短缺,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工作,想再开展其他的活动就相当艰难,如今,只能将〃春苗〃计划暂缓推行。像阳春养猪协会这样因经费短缺导致只能维持日常运作,无法开展具开拓性工作的协会不在少数,也因此给会员造成了协会不作为,没实际作用的印象。
根据《行业协会条例》规定,协会的合法经费来源有五个:会员会费、捐赠、政府资助、利息、其他合法收入。会员会费基本不够;企业捐赠等社会力量往往因协会的制度、人员及管理等不规范,经费使用存在风险,导致了信任危机,成了一个不稳定的来源;地方政府普遍财政困难,能否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是一个未知数;银行利息可以忽略不计;其他合法收入的途径成了部分地方养猪协会解决经费的希望。涉及生产资料或产品的经营,从中获利或收取手续费是当前国内协会及合作社等民间团体的主要做法。但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处于灰色地带,容易引起纠纷。如化州养猪协会就被税务部门征收近20万元的补征税款,阳春养猪协会也同样遇到了税务部门的询查。这些做法往往因管理及制度上的不规范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质疑。如化州养猪协会会员邱老板向记者透露,虽然协会表示购买生产资料只收手续费,但有些产品的价格比市场价格贵,其中是否存在猫腻?而部分同样经营生产资料的协会会员更对协会〃抢夺〃其生意有怨言,甚至认为协会代购生产资料实际上是协会里的某些人在利用协会名义牟取私利,账务公开只是做样子。
养猪协会路在何方
根据最新的《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的规定,行业协会的具体职能是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行业协会不能参与营利性经营活动。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王景新教授认为,经费是困扰当前地方协会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参与经营,从中获利或收取费用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地方政府应该体谅。目前国内对行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等民间团体的法律地位还没有明确,它们的职能、性质还存在混淆,登记混乱等情况。
估计今年会出台相应的法律,将明确这些民间团体的法律地位。到时,当前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出路有两条:第一是参与实际的经营,以合作社的模式到工商部门登记,通过经营获利来获得经费;第二是专业提供服务,以协会的方式参与行业的一些管理、引导及中介等职能,由于其费用主要是依靠会员会费,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
当前地方协会在一些人心目中是没用的,但不能否认它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历史作用。王教授及史副教授等专家学者,乃至市场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地方协会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但因其只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得到其他力量的支持,政府尤为重要。也可以用婴儿和母亲来形容当前地方协会及政府的关系,地方协会正嗷嗷待哺。王教授用〃引导、规范、扶持〃恰当地道出政府在地方协会发展的路上所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工作。
(记者:劳锦华《养殖宝典》2006年7月7日)
广东首家养猪合作社诞生记
10月25日上午9点多,两位分别来自广州和肇庆的农资企业销售员不约而同地走进廉江市和兴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试图说服值班的理事采购各自公司的产品。他们过去一周一直住在合作社所在的和寮镇,每天都来合作社游说。在他们的记忆里,在一个客户身上花费这么大精力,实属少见。但他们现在遇到的是由35个养猪专业户组成的合作社,一个拥有母猪7300多头、肉猪8。5万多头的超大型客户,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而在合作社一方,当天值班的理事何汝标并不着急。理事会已经达成共识,前来推销的公司越多越好,合作社将从中选取三四家。何汝标一边悠闲地抽着水烟袋,一边对记者说:〃谁的质量好、价格低、技术服务到家,就买谁的。〃
蓝耳病催生合作冲动
廉江市和寮镇地处粤桂交界处,山地面积近10万亩,森林面积7。6万亩,合计占全镇总面积的八成多,是养猪的好地方。1995年,何汝标购进13头母猪,成为和寮第一家养猪专业户。在何的示范下,不断有新农户加入养猪行列,已有的养猪户则逐步扩大养猪规模。如今,和寮镇有能繁母猪8300多头,肉猪存栏量10万多头,上规模的养猪户近50家。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养猪户各自为战,从来没有自己组织起来统一行动的先例,直到今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暴发。
〃当时广西的疫情已经很严重了,廉江东南部也出现了,大家都非常害怕。〃理事长潘耀光介绍当时的情形道。他是和寮第一养猪大户,养有母猪700多头,肉猪8000多头,两个养猪场采取封闭式管理,聘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即使这样,他还是害怕一旦和寮发生疫情,自己的养猪场难以幸免。
黄慈永、彭耀双等养猪大户也有同样的忧虑,这促成了他们的第一次合作:统一向广州一家德资制药厂购买疫苗,并由厂家派技术员前来指导使用。由于采购规模较大,养猪户还拿到了疫苗的出厂价。对于这次合作带来的好处,参加的养猪户都感到满意,不过,事情过后,没有人想到成立一个组织,将合作制度化。如果不是此时遇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加之和寮镇政府大力宣传引导,这个合作事件也只能是黑夜中的一点火星,转瞬即逝。
和寮镇农办主任彭绍文是使星火得以燎原的关键人物。彭以前做过村支书,也养过猪,平时和不少养猪大户保持着不错的私人关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