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消灭锦州政权,关东军又变换新招,与驻天津日军勾结,制造暴乱,为关东军出兵寻找借口。10月底,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去天津活动,一为“推动正在酝酿的反张(学良)运动”,二为将“溥仪尽快迎到满洲”。《现代史资料》(11)第350页。11月,土肥原策划了两次暴乱事件,一时间搞得天津卫火药味甚浓。于是,关东军以天津军被中国军队包围;需要紧急援助为名,于11月下旬调集混成第4、第39旅团等部,沿北宁铁路向锦州方向进犯。27、28日,在白旗堡、饶阳河一带,日军遭到东北军阻击,双方展开激战。这时,由于中国正在向国联建议在辽西设立缓冲地带,日本军部和政府恐怕因此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对,遂命令关东军将部队撤回辽河以东。关东军不得已中止了侵攻作战。
到12月,随着形势的变化,关东军决定一举攻下锦州。12月中旬,日本内阁更迭,组成犬养毅内阁,军部法西斯皇道派首领荒木贞夫任陆相。不久,皇族载仁亲王上任参谋总长,统治结构的法西斯化日益严重;预示着侵华战争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内部斗争激烈,12月15日,在粤派的逼迫下,蒋介石被迫下野,张学良改任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这对东北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12月中旬,军部中央致电关东军,表明了军部关于攻占锦州的意图,并决定增派混成第8旅团、第20师团司令部等,加入关东军序列。13日,关东军根据军部中央意图,制定了《攻击锦州计划》。15日军部中央来电,同意关东军以“讨伐匪贼”的名义,对锦州实施进攻《现代史资料》(7),第299~301页。。内阁也表示“与军部协力,积极解决满蒙问题”。日本侵攻锦州已如箭在弦上。
这时,张学良在北起通辽、南至盘山、西达大凌河等地设置了防线,广大爱国官兵也有“与敌决一死战”的高昂斗志,还有众多抗日义勇军的支持,完全可以与敌一搏。但南京新政府,表面上高唱“积极抗战”,几次电令张学良固守锦州,然而除一纸空文外,没有任何实际援助,这不能不对张学良的抗日决心有所影响。
12月17日,关东军分三路,沿北宁、打通、营沟三线西进,拉开侵占锦州的序幕。21日,关东军摆开了全面进攻的阵势。24日,本庄下达了全面进攻锦州的命令。《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1),第74~75页。在此紧急关头,张学良接连致电南京政府,要求给予支援,均未果。这使张学良的抗日决心产生动摇,未能开展积极防御作战,东北军主力龟缩在大凌河一线,消极待敌。第一线主要是抗日义勇军在田庄台、大洼、盘山等地,对敌进行了英勇抗击,但在强敌面前难以支撑。29日,沿营沟线进攻之敌第2师团攻陷盘山。30日,沿北宁路西进敌军混成第39旅团攻占打虎山。31日,敌军占领三条铁路的要冲沟帮子,锦州完全暴露在了日军面前。
在敌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张学良处境非常艰难,虽然曾有过与敌决战的决心,但不能不考虑:第一;正面敌我力量悬殊,且有日寇天津军和海军出动山海关,切断守军退路的可能;第二,要与敌决战,必须是全国抗战,目前仅以东北军之力,无异于以卵击石;第三,华北各地军阀已有反张迹象,或许趁火打劫,使张失去立足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为保存东北军实力。张学良不得不下令在辽西的东北军全部撤至关内。
1932年的新年来临之际,设于锦州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相继迁往河北滦州,正规军各部也退入关内,只有黄显声领导的公安总队和义勇军留守掩护。敌探知东北军主力撤退,本庄命令第20师团迅速攻占锦州。1月3日,敌军进攻锦州,公安总队略作抵抗即退,锦州陷落。
第三部分:走向世界战争西侵锦州 北攻哈尔滨(2)
二进犯哈尔滨
哈尔滨,是中东铁路“T”字形的枢纽点和北满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东北当局在这里专门设立了“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和“东省护路军总司令部”,由张景惠任特区长官和护路军司令,主持军民两政。但是,“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暗中投敌,组织治安维持会,为关东军北犯哈尔滨进了一颗钉子。事变不久,关东军就打算攻取哈尔滨,如前所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行动。关东军占领锦州之后,认为攻取哈尔滨的时机已经成熟。其一,进攻齐齐哈尔是关东军对苏联施放的一个试探“气球”,苏联反映并不强烈;其二,关东军在上海制造动乱,已经火药味甚浓,列强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了那里;其三,军部与内阁的勾结日益紧密,关东军的后盾更强了;其四,有张景惠作内应。
这时,哈尔滨及其周围的形势十分复杂。一方面,张景惠借助关东军占领齐齐哈尔的威势,于1932年新年伊始,发表“独立宣言”,宣布黑省“独立”;另一方面,在哈市和吉林之间,出现了由国民党中央任命的抗日的吉林省临时政府与日本扶植的伪吉林省政府的对抗。当时,哈尔滨成了“三不管”的地方。张景惠仍为特区长官,虽未公开投敌,但其利用治安维持会,为关东军效劳。丁超身为滨江镇守使、哈绥路护路司令,握有兵权负责地方绥靖,但其并无抗日决心,暗中与关东军有所往来。李振声被张学良委以吉省军政大员,但其不负众望,又与吉林临时政府主席诚允意见不合,难以驾驭全局。而驻哈及周边各部队长态度不十分明朗。这样哈市成了谁也不服从谁,谁也管不了谁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伪吉林省政府极力拉拢各部将领,并组织伪军蠢蠢欲动。这些对关东军进攻十分有利。
但是,如何解决哈尔滨问题,在关东军内部有两种意见。以哈尔滨特务机关长百武晴吉为首的一派,主张利用张景惠,诱降丁超等人,企图不战自破;而以吉林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为首的一派,主张由熙洽指使于琛澄等伪军,扫荡抗日军,攻占哈尔滨。后来本庄等人见怀柔手段难见成效,恐久拖不利,遂决定让伪吉林军打头阵,进攻哈尔滨。
1932年1月中旬,伪吉林“剿匪”司令于琛澄,指挥5个旅伪军,向驻守舒兰、榆树一带的张作舟、冯占海部发起进攻。关东军派天野旅团作后盾。防守榆树的张作舟部,由于守城团长投敌,张不幸被俘,所部溃散。进攻舒兰之敌,被冯占海部击溃,而后冯见榆树失守,侧背受敌,遂退往阿城、宾县一带。于逆乘机北上,逼近哈尔滨。同时,熙洽发布伪令,免去丁超、邢占清等人职务,要驻哈部队3日内撤出城外,在哈埠危急时刻,依兰镇守使第24旅旅长李杜,率部到达宾县,会同冯占海,商议进兵哈市,联合丁超、邢占清共同抗敌。1月26日,李、冯率部入哈,与丁、邢及张景惠(当时尚未公开汉奸面目)等召开会议,决定共同讨逆抗日。
1月27日,于逆进抵哈市东南郊,李杜、邢占清、冯占海等部一齐出击,将敌击溃,并击落日军飞机一架,击毙飞行员清水大尉等2人。驻守双城的护路军赵毅部也歼灭伪军1个旅,哈尔滨保卫战初战告捷。
关东军见走狗先锋不顶用,遂决定亲自上阵。1月28日,本庄以日机被击落为口实,下令第3旅团沿哈长路北犯哈尔滨,混成第4旅团从齐齐哈尔方向进行夹攻。
驻守双城的抗日军赵毅部,得知敌来犯的情报,决定出其不意,阻击敌人。30日晚,敌两列军车开进双城车站。因事前熙洽等以为赵毅不敢阻挡日军,便向日军保证双城驻军已撤走,故敌军警戒放松。这时赵毅部以猛虎搏兔之势,猛袭日军,敌被打得措手不及,遭到重创。敌后续部队闻讯,迅速增援反扑,赵部未能及时撤离,又处在开阔地带,在敌飞机、大炮、坦克的猛烈轰炸下,损失惨重。余部退往哈尔滨。
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变得穷凶极恶,对遗留在战场上的守军官兵进行了野蛮报复,伤者皆被刺死。对阵亡尸体剖腹、挖心、剜眼,手段极为残忍。还不准老百姓埋尸,暴尸数日之久。而后,敌未敢轻进,在双城掩护第2师团集结后,才向哈市推进。
在强敌兵临城下的时候,为统一指挥抗敌作战,1月31日,李杜、丁超联合各部队在哈市成立了吉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部,李杜任总司令、丁超任护路军总司令。并发表了抗日讨逆宣言,决心“一致团结,共赴国难……敌忾同仇,义无反顾,成败利钝,非可逆期……望我父老子弟,念国土之垂危,痛沦胥之将及,互相救危,共策进行”。《档案选编》(1)第299页。同时,调整防务,严阵以待。
2月4日,敌第2师团兵分左右两路,在伪军的配合下,向哈市发起全面进攻。整个哈尔滨炮火连天,弹如雨下。守军将士奋勇抗敌,李杜亲临前线,激励将士,多次击退敌人进攻,至傍晚仍将敌军阻击在市区以外。5日晨,敌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日机轮番轰炸,抗日将士仍顽强坚持战斗。中午以后,丁超部的中央阵地被敌突破,各部与敌混战,渐次不支,相继撤走。下午;北满重镇哈尔滨陷落。
哈尔滨保卫战,是继江桥抗战之后,又一次大规模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再次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虽然在东北的爱国官兵,前赴后继,屡屡抵抗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果却是孤军奋战,未能形成联合的全面抗战,最终都先后失败了。哈尔滨抗战失败后,使东北形势发生了很大转变。作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东北军出现大分裂,一部分退入关内,一部分转为抗日义勇军,一部分投敌附逆。以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战走向沉寂,抗日义勇军成为抗战的主体力量。同时,哈尔滨的失陷,标志着东北三省和特区全部陷落。关东军的占领作战告一段落。
第三部分:走向世界战争攻取热河(1)
一日本图谋热河之野心
热河省地处塞外,所辖15县、3设治局,属于东北行政区划。自1928年东北易帜以来,由汤玉麟主持军政。汤视热河为自己的领地,为所欲为,野心昭然。当东北三省一区失陷后,热河之重要地位突出起来,成为我抵御日军侵犯华北及察绥的天然屏障。
其实,日本吞热之心,早为世人所知,在日本侵略“满蒙政策”中,已将热河划在其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关东军就明确将汤玉麟作为利诱对象之一,“要适时领有热河”。《现代史资料》(7)第189、199页。伪满政权成立时,委任汤玉麟为参议府副议长兼热河省主席,将热河划入了伪满洲国的领土。
关东军在侵占锦州之后,曾企图乘势攻取热河,但因忙于树立伪满政权和讨伐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以稳定占领区的统治秩序,未能付诸实施。到1933年春,东三省大规模抗日义勇军斗争相继受挫,日伪统治秩序相对稳定之后,便开始攻取热河,占领全东北的第5期占领作战。
在此之前,关东军对热河采取“暂以支持汤玉麟,使之从速服从满洲国的统治为首要措施”。《现代史资料》(11)第788页。多次派遣特务、汉奸,对汤进行诱降,企图以谋略手段夺取热河。由于中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且有东北军的武力威胁,汤未敢公开投敌。
同时,关东军还不断制造事端,为侵攻热河创造条件。1932年7月,关东军派遣特务石本权四郎,往来于奉热之间,进行诱降汤玉麟工作,被义勇军李海峰部(属朱霁青领导的“辽吉黑国民救国军”)得知,将其在锦朝路列车上捕获。关东军声称此为“第二中村事件”,并以“救出”为名,从锦州、义县出动装甲列车部队,向朝阳寺进犯,一度占领南岭,后在义勇军不断袭击下撤回。“石本事件”是关东军图取热河的一次武力试探,为后来的大举进攻做准备。事后,关东军向军部中央报告:“热河经略固然早晚必行之,但鉴于目前(关东)军整个形势,尚不可能对热河采取大规模作战行动”。“为经略热河,(关东)军至少要将2个师团用于该方面”,要求军部中央“至少增派1个师团及骑兵1个旅团”。《现代史资料》(7)第490~491页。根据关东军的要求,9月至年底,军部增派骑兵4旅团、混成第14旅团等进入东北,加入关东军序列,完成了进攻热河的军事准备。
二榆关事件
在日本加紧侵略热河的准备中,各方面局势发生了变化。在日本,1932年5月,日本法西斯发动了“五·一五政变”,袭击首相官邸、警视厅、政友会本部和三菱银行等政财界要害部门,枪杀了首相犬养毅。事件后,军部借口“时局非常”,拒绝政党继续组阁,组成了在军部指导下的斋藤实“举国一致”内阁。标榜资产阶级民主的“政党政治”宣告终结。日本法西斯主义体制正在进一步形成。军部、官僚、财阀的勾结更为密切,预示着侵略战争将更加疯狂。8月,军部进行人事大调整,由武藤信义接替本庄繁任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上任后,一面加紧镇压抗日武装斗争,一面积极部署侵攻热河,声称可以“调头把圣战指向热河省了”。《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二)第134页。
在中国,蒋介石及其南京政府,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坚持对外不抵抗和对内进行反革命内战的总方针。但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也不敢将热河战事公然置于不顾。1932年7~12月,蒋介石几次电令张学良,将部队调入热河边境,布置对日防务,以安定北方局势。并称“已密备6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秦孝仪:《史料初编》绪编一,第561~562页。这时,张学良已改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由于热河是东北的最后一个省份,乃其生存的根本之地,所以他的对日政策也有所改变。由原来执行不抵抗政策和依靠国联,明显转向抵抗政策,决心保住热河。1932年7月,张学良拟定了进兵热河计划参见《史料初编》绪编一,第560~561页。;调东北军第8、第16、第19、第29、第30旅进驻热河,着手建立热河防务体系。为解决抗战军费问题,张学良等还多次向南京政府请示拨款。而专心剿共的蒋介石对抗战经费十分吝啬,所拨少量经费不敷支应。粮和服装等久拖不决,直到热河战事已发,南京政府有关部门还在开会讨论,待其有了决定,热河已经丢失半月了。军科院:《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第243~244页。
在上述形势下,日本法西斯侵略与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焦点,首先集中到了东北军与关东军临界的山海关。
山海关即榆关,号称“天下第一关”,雄踞长城东端,扼东北与关内交通之咽喉。自古即为军事要地。关东军占领锦州后直逼关下。张学良为加强防御,于1932年7月设立了临永警备司令部,统辖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5县及都山设治局。任命驻榆第9旅旅长何柱国为临永警备司令,并指挥驻该地域内的步兵第20旅、骑兵第3旅、炮兵第7旅一部等。第9旅辖3个团,625团驻九门,626团守榆关,627团在秦皇岛。
日本利用辛丑条约所给予的驻兵权,在榆关和秦皇岛驻有守备队和宪兵队分遣所。隶属于天津军。当时山海关守备队约300人,队长落合甚九郎。在榆关至锦州铁路沿线,关东军第8师团配置于此。榆关至秦皇岛海面,经常有日本军舰游弋。榆关之地可谓处于被敌四面包围之中,其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也就成为日军进行挑衅的首选之地。
1932年5月以后,日军多次在榆关挑起事端,制造侵略借口。到10月进一步升级。10月1日,日军指使伪满国境守备队闯入榆关,寻衅闹事,与何部发生冲突,双方各死1人。12月第8师团第5联队装甲列车以追击义勇军为名,驶入车站,声称“遭到城上中国军队射击”《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二)第128页。;遂开炮射击。这两次事件在落合的干涉下,以中方赔偿、谢罪并取缔排日活动为条件,才使事态免于扩大。在此期间,落合还多次诱迫何柱国,要求建立滦东和热河的“缓冲区”,企图以政治手段达到肢解和控制榆关地区的目的;未能得逞。于是,日军蓄意挑起更大事端。
1933年1月1日晚,落合甚九郎策划了日军营房爆炸事件,反诬我方所为,随即一面发起进攻,一面提出“南关归日方警戒”等项要求,遭我拒绝。日军即以武力将我南关外警察缴械。双方成对峙状态。
关东军闻讯后,第8师团立即出动第5联队,增援日军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