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8万人。一般编制1个团约600人,1个旅约为2000人。
经过整顿,关东军认为伪军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多田骏在“满洲国军政指导”的报告中评价说:1934年时,“军心愈加安定,已完全置于(关东军)统制之下”。多田骏:《满洲国军政的指导》,东洋文库藏。伪满军政部顾问部在《满洲国军现状》的报告中也指出:“满军之战斗力,伴随其整备改善已逐渐提高,面目一新;对友军(关东军)的信赖也与日俱增,一般能较好担负起协同剿匪任务。”伪军政部顾问部:《满洲国军的现状》,1935年12月,《满密大日记》1936年第2册。
与裁减兵员相对应,关东军不断向伪军中派遣日本人(“日系”)军官,以增强其控制力。此外还采用各种手段,使伪军成为更加驯服的工具。四伪满军的配置及变化
1934年3月,伪满傀儡政权实行帝制,伪军政部总长改称军政部大臣,仍由张景惠兼任。1935年5月,改由于芷山继任。由此,伪军步入“正规化”阶段。
第六部分:远东黑手——关东军特务机关侵华罪恶伪满军的建立及整顿(3)
伪满中央军事机关的变化:
伪军政部时期:伪军政部总长(19323~19343);伪军政部大臣(19343~19377);伪治安部时期(19377~19434);伪军事部时期(19434~19458)。
军政部直辖伪军有:
禁卫步兵团;团长郭文林。1936年与独立骑兵第1旅司令部及其骑、炮各1个连合并,成立禁卫队司令部。司令官王克镇。
“新京”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德楞额。1934年10月,成立了以石黑贞藏中佐为顾问的吉林宪兵训练处,培训宪兵骨干360人,以此为基础,1935年3月,伪“新京”宪兵司令部与伪军政部宪兵课合编为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应振复,直属于伪军政部大臣。统辖6个宪兵队,每队250人。1939年5月改为宪兵总团司令部,司令官王遇甲。
靖安军。司令官藤井重郎少将。1937年由美崎丈平继任。
江防舰队,司令官尹祚乾。1933年时舰艇10艘。
地方伪军:
1934年7月1日,伪满实行军政改革,撤销奉、吉、黑、热4个伪警备军司令部,新设5个军管区。各军管区下设若干警备区。伪兴安东、西、南、北4个警备军仍旧。同年底,伪满实行地方行政改革,实行10省(加上兴安4个省为14省)建制,各军管区随之有所变动。
第1军管区,辖区为伪奉天省(1934年12月以后为伪奉天省、安东省),司令官于芷山。后任者依次为于琛澄—王静修—王殿忠—邢士廉—王之佑。司令部设于奉天(沈阳)。辖1个教导队:第1教导队;6个混成旅:混成第1~6旅。
下设奉天,安东两个地区警备司令部。奉天地区警备司令部,司令官弼臣。安东地区警备司令部,司令官王殿忠。
第2军管区,辖伪吉林省吉长和延吉地区(1934年12月后为伪吉林省、间岛省)。司令官吉兴。后依次为王济众—吴元敏—关成山。司令部驻吉林。辖1个教导队:第2教导队;4个混成旅:混成第7~10旅;1个骑兵旅:骑2旅。兵力13万人。下设“新京”、吉林、间岛3个地区警备司令部。
第3军管区,管辖伪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后为伪龙江省、黑河省)。司令官张文铸。后依次为李文炳—朱榕—王之佑—吕衡—赵秋航。司令部驻齐齐哈尔。辖1个教导队:第3教导队;5个混成旅:混成第11~15旅;2个骑兵旅:骑4、5旅。兵力14万人。下设龙江、黑河两个地区警备司令部。
第4军管区,管辖伪吉林省滨江、依兰、绥宁地区(1934年12月以后为伪滨江省、三江省)。司令官于琛澄。后任依次为郭恩霖—于琛澄—邢士廉—应振复—张文铸—李文龙。司令部驻哈尔滨。辖1个教导队:第4教导队;8个混成旅:混成第16~23旅;2个骑兵旅:骑3、6旅。兵力17万人。下设滨江、依兰(亦称三江)、绥宁3个地区警备司令部。
第5军管区、管辖伪热河省(1934年12月以后为伪热河省、锦州省)。司令官张海鹏。后任依次为王静修—邢士廉—应振复—吕衡—吴元敏—赫慕侠。司令部驻承德。辖1个教导队:第5教导队;3个混成旅:混成第24~26旅;1个骑兵旅:骑7旅。兵力1万人。
设承德、锦州2个地区警备区令部。
以上伪军中央直辖和地方部队合计约8万人。
此后,关东军为适应“维持治安”和“国防”的需要,对伪军的配置有所调整,并允许伪军建立空军和高炮部队。
1936年3月,关东军将伪满全境划分为6个防卫地区。
(1)东部防卫地区,辖牡丹江、间岛、东安、三江地区,由第4独立守备队司令官负责,司令部驻牡丹江。
(2)北部防卫地区,辖黑河、北安、滨江地区,由第5独立守备队司令官负责,司令部设于哈尔滨。
(3)西北防卫地区,辖兴安北省、龙江地区,由第3独立守备队司令官负责,司令部驻昂昂溪。
(4)中部防卫地区,辖吉林、兴安南省地区,由第2独立守备队司令官负责,司令部驻长春。
(5)南部防卫地区,辖伪奉天、通化、安东、四平、兴安西、锦州、热河等省区,由第1独立守备队司令官负责,司令部驻奉天。
(6)旅大防卫地区,辖关东州地区,由旅顺要塞司令官负责。司令部驻大连。
与此相适应,1936年7月,伪军新设了第6军管区。将伪第2军管区的伪间岛省地区和伪第4军管区的绥宁地区(1937年7月改为伪牡丹江省)划出,归其管辖。司令官为王殿忠。后任依次为王静修—张益三—美崎丈平—李文龙—贾华杰。司令部设于牡丹江。所辖部队由伪第2、3、4军管区拨出。共辖:1个教导队,2个混成旅和1个骑兵旅;并辖绥宁、间岛两个地区司令部。
1937年3月,设伪兴安军管区,司令官巴特拉玛布坦,辖兴安东、西、南、北4个警备军。开始未设司令机关,1938年1月始在郑家屯成立伪司令部。
1937年5月,伪满实行行政改革。出于“治安”的需要,将民政部的警务局与军政部合并成立治安部。任命于芷山为伪治安部大臣。后继者为于琛澄(19394任)—邢士廉(19429任)。
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关东军为驱使伪军充当马前卒,对伪军的限制有所松动,突破了《满洲国陆军指导要纲》规定的兵种和数量。伪军中建立起了飞行队、高炮队、汽车队、特种部队等。兵员数量也不断增加。1941年伪满实行征兵制,规定服役期限为3年。但由于战争形势的需要,服役期满的伪国兵,一再延期服役,直至伪满垮台,无一人退伍。所以兵力有增无减。至1945年几乎膨胀了一倍,达15万人左右。其中,约7万人(包括“铁石部队”),配置在热河。
1937年开始建立伪空军,主要是训练飞行员。1939年在长春正式成立飞行队(1个连)。1940年成立伪飞行队司令部,司令官野口雄二郎少将,辖3个飞行队。飞行队长都是日本人,飞行员大部分也是日本人。1942年11月,曹秉森任伪飞行队司令官。1943年伪飞行队司令部改称航空队司令部。
1937年开始建立伪高射炮队。最初在沈阳成立伪第1高射炮队,属第一军管区。至1941年又先后成立了4个高射炮队,计为5个队。1943年9月,在沈阳成立了伪高射炮队司令部,司令官张大任,统辖上面5个高射炮队。1945年又在鞍山成立了高角炮队。
1938年10月,在伪间岛省明月沟成立了“间岛特设队”,300人左右,全部由朝鲜族伪国兵组成,属第6军管区,专门用来对付抗联。
1938年和1939年,在伪第3、第7管区成立4个独立旅,作为伪国防的预备部队。1939年3月,撤销各军管区内的地区司令部,以加强对部队的直接指挥。
1939年5月增设伪第7、第8军管区。
第六部分:远东黑手——关东军特务机关侵华罪恶伪满军的建立及整顿(4)
第7军管区,由伪第4军管区划出伪三江省为辖区,伪司令官张文铸。后任依次为赫慕侠—吕衡。司令部设于佳木斯。所属部队为2个混成旅、3个独立旅和1个教导队。
第8军管区。由伪第1军管区划出伪安东、通化两省区及若干部队组成。伪司令官王之佑。后任为吴元敏—王作震—周大鲁。司令部设于通化。
1938年11月,日本“驻满海军部”撤销。1939年2月决定将伪江防舰队改编为江上军,归陆军建制。同年11月改编完成。司令官李文龙。后任为宪原—曹秉森。司令部设于哈尔滨。初下辖两个地区队。后于1942年9月进行改编,撤销地区队,部队编为5个战队和8个炮艇队。
1940年3月,撤销伪兴安军管区和兴安东、西、南、北4个警备军,分设第9、第10两个军管区。
第9军管区,辖伪兴安南、西两省。司令官巴特拉玛布坦。后任为郭文林—甘珠尔扎布。司令部设于通辽。辖1个师、2个团等,1941年又在林西成立了兴安骑兵旅,担负所谓伪国境警备任务。
第10军管区,辖伪兴安东、北两省。司令官乌尔金。后任为郭文林。司令部设于海拉尔。辖2个骑兵团。
1941年10月,增设第11军管区。由伪第6军管区划出伪东安省及混22旅组成。司令官于治功。后任为王济众—关成山—郭若霖。司令部设于密山。1944年冬,部队改编为步11旅。1945年初,伪第1师由锦州移驻勃利,归第11军管区指挥。
上述伪军新军管区的设置,以及新兵种部队的建立,是与关东军的整个战略相适应的。关东军逐渐增加伪军在边境地区的力量,以让其在对苏战争中充当炮灰。日美战争爆发后,伪军的建设与配置又有一些变化。
1943年4月,撤销治安部,成立军事部。任邢士廉为军事部大臣。
1944年3月,伪铁路警护队改编为伪铁路警护军,司令官濑谷启中将。司令部设于沈阳。辖6个铁路警备旅。
1944年12月,为补充侵略华北日军兵力之不足,加强对冀热地区八路军的围剿,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签署了一个“关于满华国境地带治安肃正协定”,规定由伪满军派一部分兵力进入冀东,归华北特别警备军指挥。据此,关东军命伪军事部拼凑1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和其他伪军,组成华北临时派遣队,称为“铁石部队”。1945年1月进驻冀东,归华北特别警备军司令官加藤泊治(次)郎中将指挥。伪铁石部队的指挥机关——联络处,设在唐山的华北特别警备军司令部内。伪铁石部队包括铁血部队、铁心部队和直属部队。
同时,伪热河省派出一支由10个警察大队组成的“一心队”,伪热河省警务厅长皆川富之丞任队长,进驻遵化,负责该地区的警备。
1945年3月,又由伪铁路警护军抽出3个支队,组成铁路警护旅,称为铁华部队,担任京奉线唐山至山海关的警戒。队长富永清一少将,队部驻唐山。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伪军的编制配置的情况是:
伪军事部直属伪军:
禁卫队,司令官张名久,驻长春。
航空队,司令官田中收,驻沈阳。
高射炮队,司令官刘牧禅,驻沈阳。
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刘尚华。
铁路警护军,司令官太田(名不详)中将。
江上军,司令官曹秉森,驻哈尔滨。
铁石部队,驻冀东。
地方伪军:
第1军管区,辖伪奉天、锦州、安东、通化4省。司令官王之佑,司令部驻沈阳。辖步1旅。
第2军管区,辖伪吉林、四平省。司令官关成山,司令部驻吉林。辖步2旅。
第3军管区,管辖伪龙江省。司令官赵秋航,司令部驻齐齐哈尔。辖步4旅。
第4军管区,辖伪滨江省。司令官李文龙,司令部驻哈尔滨。辖步17旅。
第5军管区,辖伪热河省。司令官赫慕侠,司令部驻承德。辖4个步兵旅。
第6军管区,辖伪牡丹江、间岛省。司令官贾华杰,司令部驻牡丹江。辖步兵3旅。
第7军管区,辖伪三江省。司令官吕衡,司令部驻佳木斯。辖步兵7旅。
第8军管区,辖伪北安、黑河省。司令官周大鲁,司令部驻北安。辖步兵12旅。
第9军管区,辖伪兴安省南、兴安西省。司令官甘珠尔扎布,司令部驻通辽。辖第2师。
第10军管区,辖伪兴安东、兴安北省。司令官郭文林,司令部驻海拉尔。辖兴安骑兵第47、48团,均驻南屯。
第11军管区,辖伪东安省。司令官郭若霖,司令部驻密山。辖步兵11旅,配属第1师。
此外,还有3支特殊部队。
(1)朝鲜族特殊部队——间岛特设队。1938年9月成立;由3个连组成;队长为日本人。首任队长为染川一男,军官为日本人和朝鲜人,士兵全部是朝鲜人,队部设于伪间岛省明月沟(现属安图县)。
(2)白俄特殊部队——浅野部队(因队长为浅野节上校故名)。包括松花江部队,横道河子部队和海拉尔部队。为秘密谋略部队。名义上属伪军编制,实际上归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指挥。
(3)蒙古族特殊部队——矶野部队。1941年9月于昌图成立,称为第868部队,约700余人,全部为骑兵。队长矶野实一少佐,军官有日本人和蒙古人,士兵都是蒙古人。1943年3月移驻兴安(今乌兰浩特),改称第53部队,队长改由松浦友好继任。1944年7月,改编为关东军第2游击队,成为日本的正规军。
第六部分:远东黑手——关东军特务机关侵华罪恶关东军对伪满军的控制(1)
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傀儡政权,其军队是关东军操纵下的傀儡武装。关东军对伪军的控制,是对伪政权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之成为关东军的得力助手,忠实鹰犬。
关东军操纵和控制伪军主要有下列手法。1攫取指挥权
军队指挥权是用兵的根本。早在伪政权成立伊始,关东军就紧紧抓住了这个问题。通过关东军一手炮制的《溥仪·本庄书简》和《日满防御军事协定》,已经明确了伪军“置于日本军指挥官统一指挥下行动”。《满洲国史·总论》第341页。但这两个文件当时尚未公开,其“透明度”还不够。因此,在1934年溥仪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又以“第2号军令”向伪军公开宣布:“国军依据防卫法第29条,当驻帝国内之同盟军(关东军)实施共同防卫上防卫准备及训练时,根据需要应受其节制。”战史丛书《关东军》(1);第120页。这样,关东军便公开“合法”地攫取了对伪满军的指挥权,“名正言顺”地驱使伪满军了。2设置日本顾问
1932年4月13日,伪满军正式成立刚刚1个月,关东军就派遣了以关东军司令部附多田骏大佐为最高顾问,由陆军军官21人和海军军官2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最初的顾问阵容是:
伪军政部最高顾问多田骏大佐(不久升为少将)、主任顾问佐久间亮三少佐、主计顾问住谷悌大尉,顾问小林光俊大尉。
伪奉天警备军主任顾问菅野谦吾少佐和军事教官2名(大尉)。
伪吉林警备军主任顾问大迫通贞中佐和军事教官7名(大、中尉)。
伪黑龙江警备军主任顾问林义秀少佐和军事教官2名(大尉)。
伪洮辽警备军军事教官1名(大尉)。
伪兴安南警备军主任顾问斋藤恭平少佐和军事教官1名(大尉)。
伪海军顾问伊藤整一海军大佐。
伪江防舰队顾问1名(海军少佐)。
1934年12月,佐佐木到一任最高顾问后,把顾问人数增加到70名。
伪军的日本顾问,与过去中国军阀聘请的日本顾问不同。军阀聘请的日本顾问,一般是起咨询作用,出出主意,提提建议,是否采纳最后由军阀决定。而伪军的顾问,则是由关东军硬塞进来进行“直接领导”,握有军政、人事、指挥、财务等大权。伪军政部(后来的治安部、军事部)总长、大臣和地方的警备军、军管区司令官,表面上是军事部门和部队的主官,实际上都在日本顾问的控制之下,由日本顾问说了算。伪总长、大臣、司令官只不过是傀儡摆设。在伪军中设置日本顾问是关东军控制伪军的最重要的一环。
伪军的最高顾问,继多田骏之后是板垣征四郎(1934年8月任),以后依次为佐佐木到一(1934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