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成药:牛黄上清丸。
外用剂:生大黄、胆南星各等量,加醋熬膏,熬贴于涌泉、行间、阳陵泉上。
(三)气郁痰阻型
1、主要证候 咽喉不适,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闷胀,舌苔白腻,脉弦滑。
2、经络治疗
毫针:膻中、丰隆、三阴交、间使、太冲、鱼际、神门。每次取穴3~5个,针宜平补平泻。
皮肤针:后颈部、胸椎3~8两侧、气管两侧、太渊、合谷、天突。
耳针:咽喉、肝、心、内分泌、神门。
刮痧:第一组是大椎、肺俞、肝俞、膈俞。第二组天柱、天鼎、廉泉、合谷、三阴交。用刮痧法、撮痧法。先用泻法刮第一组,再用撮痧法拧挤第二组,均要出现痧痕。
按摩:
①颈前部取人迎、水突、局部敏感压痛点,以及咽喉部三条侧线(第一侧线:喉结旁开1分处直下;第二侧线:第1、3侧线的中间直下;第三侧线:喉结旁开1。5寸直下)患者仰卧位,颈部略向后仰。医者先于患者咽喉部三条侧线施用一指禅法或拿法,往返数次,然后揉人迎、水突、敏感点。时间约10分钟,手法要轻快柔和,使患者喉肌放松,喉黏膜有湿润感。
②项部取风池、哑门、风府。患者坐位,头稍向前倾,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双手推风池。再单手用一指禅推法推哑门、风府。每穴位2分钟,然后拿风池以及项部颈椎风侧,往返4~5次,最后揉两侧胸锁乳突肌,时间约4分钟。
③手部、上肢肺经、下肢脾经及肝经。
3、常用方药
半夏厚朴汤: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苏叶6克,生姜9克。
(四)忧郁伤神型
1、主要证候
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数欠伸,心烦不得卧,坐卧不宁,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经络治疗
毫针:膈俞、心俞、肾俞、神门、内关、三阴交。针行平补平泻法。
穴位注射:心俞、肝俞、足三里。每次取两个穴位,当归注射液4毫升,每次每穴1毫升,交替选穴。
皮肤针:胸椎5~10两侧,后项部,骶部、小腿内侧、神门、心俞、肝俞、脾俞、百会。
耳针:心、肝、内分泌、神门、皮质下。
刮痧:分三组穴位:第一组为风池、心俞、脾俞、肾俞、次髎;第二组为中脘、气海、关元;第三组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一组,再刮第二组,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按第三组穴法,每穴3~5分钟。
按摩:脾经、心经、心包经。
3、常用方药
甘麦大枣汤加减:浮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7枚,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
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合逍遥丸。
(五)气滞血瘀型
1、主要证候
性郁抑郁,每感多疑,斤斤计较,烦躁易怒,时常有腹痛、头痛、胁痛等,妇女常有痛经,经血紫暗,瘀血块较多,舌质瘀暗有瘀斑,脉弦或涩。
2、经络治疗
毫针:膈俞、肝俞、章门、期门、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每次选5个穴位,针行平补平泻法。可以配合艾灸或拔罐。
穴位注射:太冲、三阴交。用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1~2毫升,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骶部,胁肋肝经循行部位,厥阴俞、肝俞。
耳针:肝、交感、内生殖、内分泌。
刮痧:大椎、大杼、膈俞、肝俞、血海、三阴交、曲泉。
按摩:穴位按摩:章门、期门、肝俞、膈俞、血海、三阴交,以酸胀为度。局部按摩:脚部,任脉,下肢肝经,上肢厥阴经。
3、常用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9克,香附6克,茯苓12克,白芍9克,桃仁6克,红花6克,当归6克,生地黄9克,川芎9克,甘草3克,桔梗4克。
中成药:逍遥丸合益母草膏。
外用剂:香附、郁金、小茴香、丹参各10克,蒲黄、五灵脂各3克,上药研细末,用酒调成糊状,用胶布敷于关元、神阙穴。
(六)心脾两虚型
1、主要证候
多思善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悲忧善哭,面色无华,口唇色淡,不思饮食,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经络治疗:参考不寐“心脾两虚型”。
3、常用药物:参考不寐“心脾两虚型”。
(七)阴虚火旺型
1、主要证候 心烦易怒,眩晕心悸,五心烦热,少寐,遗精腰酸,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经络治疗 参考不寐“阴虚火旺型”。
3、常用方药 参考不寐“阴虚火旺型”。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饮食以清淡爽口、食性平和为宜。戒油腻肥甘厚味,以防气机壅滞,不利解“郁”。
(1)虚证
郁证属于虚证者(加忧郁伤神、心脾血虚等),饮食应注意补益扶正,增加乳类、蛋类、鱼类、瘦肉的摄取,但应补中有疏,在食物烹调方法及食物品种的选择时应以易于消化为原则。
食疗举例:
甘麦二枣粥:甘草25克,小麦50克,大枣10个,酸枣仁(炒)15克,粳米100克,将甘草、小麦、大枣、酸枣仁煎沸20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熟即可。
(2)实证
郁证属于实证者(如肝郁、血瘀、痰阻等),极易化热、化火,继而伤阴耗血,体阴不足,肝用更强或病及他脏。应忌食辛辣助热之品,如辣椒、韭菜、生葱、生蒜等以及羊肉、狗肉温热大补等物,尤其是偏于阴虚、内热,“郁”象明显者。
肝病极易传脾,故郁证保脾、实脾非常重要,在饮食上应做到饭吃八成、清淡而易于消化、不食寒凉、苦寒,即便是郁热明显,也不可过于寒凉,以防气机因寒而郁滞。
理气开郁的膳食味多辛香,取其辛散走散之性使气机条达。同时宜少佐以酸式盐甘之味以养肝体。如果辛香、酸甘比例失调,反而会引起助热化火或助湿困脾之弊。
烟、酒、浓茶、咖啡均属兴奋之品,郁证患者多有睡眠困难、当避忌。但是情绪忧郁低沉明显时,可适当用之。
2、起居护理
(1)应注重情绪背景,重视精神调养,这是治疗郁证的基础,如果忽视这一点,一味地吃药、针灸等治疗,基本不会受到什么效果,所谓“心病还要心药医”,医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患者要培养兴趣,怡情自遣;游山玩水,转移思绪;交流倾诉,一吐块垒。
(2)郁证患者强调增加体育运动、体力活动、户外活动,意在畅达血脉,舒畅气机。
五、生活美容
根据皮肤性质进行皮肤护理。郁证患者应注意防晒。
良好的形象设计、化妆是调整心态,增强自信的重要手段。因此,郁证患者应注重外在美,对于郁证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便秘
一、主要表现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经常便秘,腑气不通,浊气上泛,代谢滞缓,毒不经排泄不畅,对形神有较大影响,使得形“浊”而神“昏”,进而影响到美容。经常便秘最容易出现以下美容问题: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皮肤粗糙,油腻,面色不华,痤疮,肥胖,口臭等,尤其女性,如果经常便秘,很难有光泽细腻的皮肤。
二、病因病机
多食辛辣热性的食物或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均可以导致胃肠积热,热燥津亏,大肠失润而致便秘。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久坐少动,均可致气机郁滞,传导不通,糟粕不行。
劳倦过度,汗出过多,年高津衰;素体阴虚等均可以造成阴虚津亏,大肠失润。
病后、术后、产后拆借血过多均可致气虚传导无力,血虚大肠失荣。
素体阳气虚弱;过多进寒凉苦寒之品,致使脾胃阳虚。二者均可致阴寒内盛,胃肠凝滞,大便不通。
三、辨证施治
(一)热积便秘
1、主要证候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腹部胀满,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经络治疗
毫针:天枢、关元、上巨虚、曲池、支沟。针用泻法。
穴位注射:支沟、上巨虚。生理盐水各注入2~4毫升,隔日1次。
皮肤针:胸椎8~12两侧、腰骶部、下腹部、足三里、天枢、支沟。采用较重的刺激手法。
耳针:耳尖放血,大肠、直肠、角窝中(便秘点)、肺。
刮痧:第一组穴位为大肠俞、小肠俞、次髎;第二组穴位为天枢、腹结、气海、关元。用刮痧法,先刮第一组,再刮第二组,均刮至出现痧痕。此法适合各证型便秘。热秘者再加上水道(左)、归来(右)、丰隆、曲池、大椎、合谷。且热秘刮痧手法宜较重。
按摩:腹部操作取中脘、天枢、大横、关元,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在中脘、天枢、大黄治疗,每穴1分钟。背部操作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沿脊柱两侧从肝俞、脾俞到八髎往返治疗,时间5分钟。然后按、揉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用力要轻揉。腹部和背部操作适合于各型便秘,可以说是便秘的按摩手法。
热秘患者再加上:横擦八髎,以透热为度;按、揉支沟、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以酸胀为度。
3、常用方药
麻子仁丸:枳实9克,大黄12克,厚朴9克,麻子仁18克,杏仁9克,白芍9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
外用剂:大黄粉10克,白酒适量。大黄粉用白酒调敷脐部,外用纱布覆盖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5分钟左右,每日1次。
(二)气滞便秘
1、主要证候 大便秘结,腹部胀满,嗳气频作。舌苔薄腻,脉弦。
2、经络治疗
毫针:中脘、天枢、关元、肝俞、阳陵泉、上巨虚、行间,每次取穴3~5个,针行泻法。
穴位注射:同“热结便秘”。
皮肤针:同“热结便秘”。
耳针:大肠、直肠、角窝中、肝。
刮痧:同“热结便秘”。
按摩:进行便秘按摩:按、揉背部的肝俞、膈俞、大肠俞,以酸胀为度,手法不宜过重。斜擦两胁,以微有热感为度。
3、常用方药
六磨汤:木香9克,乌药9克,沉香4克,大黄9克,槟榔9克,枳实9克。
中成药:逍遥丸合麻子仁丸。
外用剂:连须葱白3根,生姜10克,豆豉10克,食盐3克。上药共捣烂如泥状,敷贴于神阙,按紧,外用胶布固定。
(三)气虚便秘
1、主要证候 大便困难费力,便后乏力,面色 白不华,神疲气法,体质虚弱,舌质嫩,舌苔薄,脉虚。
2、经络治疗
毫针:脾胃、胃俞、大肠俞;天枢、关元、气海;足三里、上巨虚,每次每组选1~2穴,针行补法,宜加灸。
穴位注射:脾俞、大肠俞、关元、足三里。黄芪注射液4毫升,每次每穴1毫升,每日1次,5~10次1个疗程。
皮肤针:胸椎5~12两侧,下腹部,支沟、足三里、脾俞、关元、天枢、胃俞。中等刺激强度。
耳针:脾、胃、大肠、直肠、角窝中、皮质下。
刮痧:脾俞、胃俞、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次髎、天枢、大横、腹结、足三里。每次选4~5个穴位,均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刮后并用艾条悬灸3~5分钟。
按摩:便秘按摩,横擦胸上部、左侧背部以及骶部八髎,均以透热为度;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支沟穴各1分钟。
3、常用方药
黄芪汤:黄芪15克,党参12克,火麻仁1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
中成药:补中益气汤合润肠丸;中虚湿盛者可用排毒养颜胶囊。
外用剂:黄芪、附子、公丁香各15克,炮川乌、白芷、牙皂各9克,胡椒3克,大蒜头1个。上药共研细末,与大蒜同捣,敷脐,外用麝得赴痛膏固定。
(四)血虚便秘
1、主要证候
常见于贫血、失血、产后等患者,大便闭结不通,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多梦,舌淡脉细。
2、经络治疗
毫针:天枢、关元、脾俞、膈俞;内关、足三里、上巨虚。每次每组选1~2穴,针宜补法,宜加灸。
皮肤针:同“气虚便秘”。
耳针:脾、肝、大肠、直肠、角窝中。
刮痧:同“气虚便秘”。
按摩:同“气虚便秘”。
3、常用方药
润肠丸:生地黄15克,当归12克,火麻仁15克,桃仁10克,生首乌12克,枳壳12克。
中成药:润肠丸。
肉苁蓉、黄芪各15克,炮川乌、白芷、牙皂各9克,胡椒3克,大蒜头1个。余法同“气虚便秘”。
(五)阴虚便秘
1、主要证候 大便干结,形似羊粪,经常咽干口渴,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舌红苔少,脉象细数。
2、经络治疗
毫针:天枢、关元、上巨虚、三阴交、承山;太溪、照海。每次每组选1~2穴,针宜平补平泻。
皮肤针:胸椎10~12两侧,腰骶部、下腹部、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关元、天枢、足三里。
耳针:肝、肾、大肠、直肠、角窝中、交感。
刮痧:一组为大肠俞、小肠俞、次髎;二组为天枢、归来(左)、水道(左)。先刮一组后刮二组,均刮至出现痧痕。
按摩:便秘按摩。
3、常用方药
增液汤加味:玄参30克,生地黄24克,麦冬24克,麻子仁15克,桃仁12克,柏子仁12克,白芍12克,黄柏10克,知母12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润肠丸。
(六)阳虚便秘
1、主要证候 体质虚弱,大便艰涩,排除困难,腹部或腰部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喜热怕冷,面色
白,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2、经络治疗
毫针:脾俞、肾俞、大肠俞;天枢、气海、关元;上巨虚、照海、支沟。每次每组取2个穴位。针宜补法,加灸。
皮肤针:参考“气虚便秘”。
耳针:脾、肾、大肠、直肠、角窝中、皮质下。
按摩:便秘按摩;横擦肩背部以及脾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命门、八髎,均以透热为度;直擦背腰部督脉(筋缩—长强),以透热为度。
3、常用方药
济川煎加减:肉苁蓉9克,当归9克,党参12克,干姜6克,附子4克,枳壳4克,升麻3克,甘草3克。
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
外用剂:巴豆数枚,捣碎后纳脐中,胶布固定。
四、饮食起居
1、饮食宜忌
便秘的饮食调理最为重要。一般轻度便秘往往通过饮食调理即可解决问题。习惯性便秘如果没有饮食调理,其他治疗方法也很难奏效。
便秘患者应适当增加润肠食物,如植物油、蜂蜜、核桃仁、黑芝麻、松子仁以及含粗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麦麸食品、豆类、芹菜、韭菜等以增加肠道的蠕动功能。并可适当多食产气食品,比如土豆汁、萝卜。各型便秘均不宜食番石榴、辣椒、嫩蚕豆、莲米、芡实等收涩大便的食物,也不可饮酒过多。实证便秘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以及进食速度过快的习惯。
便秘患者要辨证饮食,因人而异。积热便秘或阴虚便秘宜寒凉滋润,比如香蕉、梨、芹菜、菠菜、西红柿、黄瓜、丝瓜、苦瓜、黑木耳、白木耳,还可以适当吃些冷饮,不宜食羊肉、狗肉、鸡、虾、蒜、韭菜、五香粉、火腿、咖啡等热性食物。气滞便秘辛香理气,比如萝卜、香菜、佛手、陈皮、麦芽、槟榔;不宜食燥热寒凉腻滞,比如油炸煎炒、冷冻食品、油腻糕点,气血不足便秘宜温性的补益气血的食物,比如蜂蜜、大枣、龙眼肉、虾、黄鳝、鸡肉、牛肉、羊肉、鸡蛋、枸杞子、动物肝脏、胡萝卜、山药、咖啡等;不宜食用寒凉通便的食物。阳虚便秘宜温润补阳,宜食核桃仁、黑芝麻、羊肉、狗肉、鸡肉、姜、蒜、五香粉、咖啡;忌食生冷寒性的瓜果、冷饮等。
食疗举例:
积热便秘:番泻叶5~10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食盐、味精适量。泻番泻叶水煎,去渣留汁,打进鸡蛋,加菠菜、食盐、味精,煮沸即可。
气滞便秘:木香5克,槟榔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水煎木香、槟榔,并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粥,粥将要煮熟时,放入冰糖。
气血便秘:人参5~10克,黑芝麻15克,黑芝麻捣成粉末状备用。水煎人参,去渣留汁,加入黑芝麻以及适量白糖,煮沸即可。
血虚便秘:何首乌50克,鸡蛋2个。二者加水同煮,鸡蛋熟后,鸡蛋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阴虚便秘:生地20克,香蕉2个,冰糖适量。水煎生地地渣留汁,将去皮切段香蕉及冰糖放入同煮。
阳虚便秘:核桃仁1克,粳米100克。将核桃仁打碎,同粳米入锅中煮粥。
2、起居护理
(1)如果腹部疼痛不缓解或疼痛剧烈,拒按或按之加重,腹部胀满,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马上到医院检查,及早确诊、治疗。
(2)气虚、阳虚、血虚的便秘患者,或年老、产后、身体虚弱者,排便时应使用坐厕,不可临厕久蹲而致虚脱。
(3)每天晨醒之后摩腹片刻,并饮一小杯凉开水,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情绪稳定,戒忧思郁怒。
(5)加强锻炼,活动形体。
习惯性便秘患者不可养成服药通便的依赖性,饮食、情绪、活动有时比药物更重要。
单纯性肥胖
一、主要表现
肥胖极大地影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