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动脑筋的秃鼻乌鸦
有一只秃鼻乌鸦残废了,无法飞行,只好住在一户人家的附近,靠吃残渣剩饭过日子。一次,主人拿一块干面包给它,秃鼻乌鸦用嘴啄了一下,发现面包很硬,便叼起面包走了。走不多远,秃鼻乌鸦停了下来,把干面包放到给鸡、鸭饮水的盆子里,然后再取出来。面包吸水后变得柔软了,乌鸦就一点一点地吃了起来。那户人家把水盆挪动了地方,再给乌鸦一块干面包,看它怎么办。果然,秃鼻乌鸦叼着干面包仍向原来放水盆的地方走去,可是那儿已经空空如也。它叼着那块干面包来回不停地走了几次,最后,终于发现狗食盆里有水,于是欣喜若狂地向狗食盆那儿走去,蘸着水把面包吃到了肚里。
其实,会动脑筋的动物是不少的。在英国,送牛奶的人每天把瓶装的牛奶、酸奶酪和奶油送到各家门口。有一只小山雀把铝箔制的瓶盖啄出来,把牛奶偷吃了。不久,其他山雀也如法炮制,纷纷偷吃各家的牛奶。有些法国的山雀对牛奶和酸奶酪不感兴趣,专门偷吃奶油。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小山雀竟能根据瓶盖的不同颜色,分辨出哪个瓶里装的是奶油。
有人用细绳把一片肥肉吊在瓶里,看山雀能不能得到这片肉。一开始,饥饿的山雀隔着透明的瓶玻璃用嘴去啄,当然,这是枉费心机。碰壁之后,它停在瓶口一动也不动,似乎是在“思索”。最后,它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嘴咬住细绳,再用力往外拉,企图把肥肉取出来。不料这条细绳很长,拉一次还无济于事,山雀就动用它的脚,用脚踩住已经拉上来的细绳,再用嘴咬住绳往外拉,拉一段,用脚踩住一段,如此反复多次,美味便到手了。
水獭也是足智多谋的。这种动物擅长筑坝,它的前爪像灵巧的耙子,四枚凿子似的门齿,锋利无比。一次,加拿大某地区的铁路被淹,事后查明,罪魁祸首竟是水獭。它在附近水源上筑坝,挡住了水的去路。为了对付水獭,铁路修护工在坝的出水处装了个水轮,轮上吊着铁罐,让水流带动水轮发出响声,把水獭吓跑。修护工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谁知第2天跑去一看,水轮不转,铁罐不响,原来水轮上插了根木棍!这个地方人迹罕至,看来一定是水獭干的。
美国缅因州有位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水獭的堤坝捅了个大洞,看它们怎么对付。首先前来抢救的是3只小水獭,由于洞口较大,它们忙得团团转,最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这时,一只小水獭回去请来了有经验的老水獭。这只水獭毕竟是个“老手”,只见它潜入水底,搬来一块大石头,放进洞去,并用爪抓住,让小水獭用泥土塞住缝隙,便出色地完成了“堵漏工程”!
看上去傻乎乎的熊,有时也很会动脑筋。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雅斯克,有一条河。河岸上,伐木工人的帐篷附近,原木堆得像一座小山。一天清晨,伐木工人发现岸上站着一只大熊,正望着水面出神。它想干什么呢?工人们见它在岸上来回走了几步,便向原木堆走去,在木堆上拿起一根原木,一边“哼哼”叫,一边往河里推。大熊把一根原木放到河里后,又拿起另一根原木,水面上激起了水柱。这时,熊大叫一声,向河的下游走去。
熊的这些举动激起了工人们的好奇心,他们悄悄地跟踪它。在离河岸较近的浅水处,大熊停住了脚步,开始用两只前脚掌拍打水面,原来它是在抓鱼呢。熊抓住一条鱼就往岸上扔,而那些鱼一动也不动,就像死了一样。至此人们才明白,大熊把原木推到河里,为的是能击中鱼群,把鱼打昏,使它们被冲到离河岸较近的浅水地方,这样抓鱼岂不是方便多了吗?
在国外的动物园里,有时人们会看到大象用鼻子吮吸硬币的表演。一次,一位游客用力太大,把一块硬币扔出栏杆外,硬币滚到了墙脚边上。大象伸长鼻子去吸,怎么也够不着。人们以为它会就此作罢。谁知大象并不甘心,它盯着那块硬币开始动脑筋了。不一会儿,大象已经有了办法,它开始行动了:用力把长鼻摔出圈外,吸足气后猛吹土墙,这口气像一阵风那样,遇到土墙又返回来,把硬币带了过来。大象轻而易举地吸住硬币,高高举起。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启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人在困难面前畏手畏脚,甚或是垂头丧气;而有的人却很乐观,他们会用尽脑筋去想办法。当然,最后的结果毫无悬念:胜利永远都属于乐观向上的人。
第一章 从动物的生存智慧中探索自己的处世之道打不过你吓死你
13打不过你吓死你
——一只战胜恶蛇的鸡蛙
有一只鸡蛙游荡在草丛里,它已经有一天没有吃东西了。这时,一只蜻蜓正在它不远的水草上产卵。看来这只鸡蛙的晚餐终于有了着落。然而天不遂“蛙愿”,正当它一点点靠近它的目标的时候,一只一尺多长的蛇出现了。它也正在饥肠辘辘地寻找食物。看来这只一心想消灭别人的鸡蛙将要成为蛙类天敌——蛇的腹中餐了。可是事实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发展。只见这只刚才还只有20厘米左右身长的鸡蛙四肢用力把身体支撑了起来,然后便鼓起肚皮,撅起屁股,不但瞬间猛的增了好几倍的体积,而且张开的大嘴巴简直能够把一整只鸡活活吞入腹中。奇迹在这瞬间出现了。只见那条刚刚还在心里打着如意算盘的蛇被鸡蛙的这种突然变形吓得转身便逃。
其实,在动物世界里,像鸡蛙这样会使用打肿脸充胖子这种伎俩的动物其实有很多,而且个个都可称之为行家里手。
澳大利亚褶领蜥体长1米左右,颈部有一圈皮领,上面覆盖着鳞片,由软骨支持着。在争斗时它会把褶领展开,刹那间脖子周围仿佛张开了一把伞,使个子好像增大了一倍。此时,再加上它那张牙舞爪的样子,使对手不免害怕起来。平时,颈部的这圈皮领可以像伞那样折叠起来。
最有趣的虚张声势者,莫过于卡克瓦拉蜥了。这种无毒的小蜥蜴在受到威胁时,会给自己“打气”:用空气使身体胀大两倍,显出一副很强大的样子。万一对方真要发动攻击,这种小蜥蜴会“先下手为强”,在对方采取行动之前,马上钻进石头缝里,再把身体胀大。这样一来,别的动物就只能干瞪眼了——无论怎么拉它也出不来。其实,只要用尖棍刺穿小蜥蜴的皮肤,这个倒霉的家伙立刻就变得像泄了气的皮球,从而轻而易举地被拽出来。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的沙漠地区,一种丑陋不堪的小动物成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宠物。它的外貌有点像蟾蜍,头部和身上又长着许多角刺,所以人们就称它“角蟾”。其实,这是一种蜥蜴,因而又称“角蜥”。
角蜥是一种弱小的动物,它逃避敌害的方法十分奇特。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它会大量吸气,把肚皮鼓得很大,使身上一根根角刺都竖立起来;有时还从眼睛里喷射出血一样的液体,射程长达一两米,把敌害吓得惊惶失措,夺路而逃。角蜥那“气壮如牛”、“血眼喷人”的模样,看来十分可怕,实际上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借以吓唬一下对方罢了。
在海洋中也有这样的动物。有一种奇怪的鱼,浑身上下长着坚硬的棘刺,活像一只陆地上的小刺猬。平时,这些棘刺就像其他鱼类身上的鳞片,平贴在身上,滑溜溜的,不容易被察觉。一旦大敌当前,它会张大嘴巴,把海水和空气大口大口地吞下肚去,使身体变得圆鼓鼓的,棘刺也随着膨胀的皮肤立即竖立起来,就像一只带刺的大皮球。“球”内充满了空气和水,它便肚皮朝天,漂浮在水面上,还不时从嘴里发出“咕咕”声。这种恐吓战术虽然无损于敌害的一根毫毛,却能有效地用地防身。那些凶猛的海洋动物,如双髻鲨等,遇到了这种善于虚张声势的鱼,即使馋涎欲滴,也无计可施,最后只得灰溜溜地游走。警报解除以后,它就把吞进去的海水和空气吐出来,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棘刺倒伏,紧贴身上。随后,它慢慢地沉向海底。
动物为什么采用“打肿脸充胖子”的战术呢?这是因为,在动物界,个子的大小往往表示体力的强弱。在一般情况下,动物的躯体越大,就显得越神气,也就越容易把对手吓倒。
启示: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充满着血腥的厮杀和激烈的竞争。于是,一些身单力薄的动物,便练就了一套虚张声势的保命术,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打肿脸充胖子”。在人类社会里又何尝不需如此呢!
第一章 从动物的生存智慧中探索自己的处世之道安逸是发展的顽敌竞争是进步的动力
14安逸是发展的顽敌,竞争是进步的动力
——美洲虎的危机前后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现在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里。为了保护这只虎,秘鲁人从大自然里单独圈出一块地来,让它自由地生存。参观过虎园的人都说,这儿真是虎的天堂,里面真山真水,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1500英亩的草地上,有成群的牛、羊、鹿、兔供老虎享用。然而,奇怪的是,没人见这只老虎捕捉过它们,也没人见过它威风凛凛地从山上冲下来。人们惟一见到的情景,是它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一些市民认为它太孤独了。你想,一只虎,没有爱情,没有伴侣,怎么能有精神呢?于是大家自愿集资,然后通过外交渠道,与哥伦比亚和巴拉圭达成协议,定期从他们那儿租来雌虎来陪它生活。
然而,这项人道主义之举,并未带来多大的改观,那只老虎最多陪外来的女友走出虎房,到阳光下站一站,不久就又回到它卧的地方。人们不知道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一天,一位来此参观的市民说,它怎能不懒洋洋的,虎是林中之王,你们放一群只知道吃草的小动物,能提起它的兴趣吗?这么大的一个老虎保护区,你们不放两只狼,至少也得放一只豺狗吧。人们听他说得有理,就捉了3只美洲豹投进了虎园。
这一招果然灵验。自从3只豹子进了虎园,美洲虎再没有回过虎房,它不是站在山顶上长啸,就是冲下山来,在草地上游荡。它不再睡觉,不再吃管理员送来的肉。没多久,它还让巴拉圭的一只雌虎下了一只小虎崽。
启示:安逸的生活往往会让人忘记什么是苦难,而没有竞争的群体里也总会让人失去奋发的目标。所以,一个只有安逸而没有竞争的群体,一定是死气沉沉的群体。
第一章 从动物的生存智慧中探索自己的处世之道讲求合作寻求多赢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15讲求合作,寻求多赢,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一群狼的幸福生活
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最常用的一种行进方法是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的体力消耗最大。作为开路先锋,它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这样它就可以跟在队尾,轻松一下,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
在一对头狼夫妇的带领下,狼群中每一匹狼都要为了群体的幸福承担一份责任。比如,在母头狼产下一窝幼崽后,通常会有一位“叔叔”担当起“总保姆”的工作,这样母头狼就可以暂时摆脱当妈妈的责任,和公头狼去进行“蜜月狩猎”。狼群中每个成员都不希望成为光说不干的“老板”——倒是有的狼更喜欢做固定的猎手、保姆或哨兵——不过,每一匹狼都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在与成年狼嬉闹玩耍时,狼崽们就被耐心地训练承担领导狼群的重担。它们这样做是因为生活本该是这样。
成功的团体和幸福的家庭也是如此。每位成员不仅要承担自己的义务,还要准备随时承担起更大的领导责任。一个团体的生命力很可能就维系于此。
狼不仅与同类密切合作,还可以与其他种类的生物和睦相处。这样做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达到双方合作的目标,有时就单是为了好玩儿。
乌鸦就是一个例子。乌鸦富有空中观察的经验,当它发现一个受伤或死掉的猎物时,通常会像报信者一样,把狼和其他乌鸦叫到现场。狼可以撕开猎物的尸体,于是就为大家提供了足够享用几天的美食。狼有时会闹着玩地扑向狡猾的乌鸦,乌鸦则会在狼进食的时候啄它的屁股。两种动物不仅能和平相处,而且很显然它们之间存在着依据大自然的效率法则和数千年的经验逐渐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合作关系。还有一种更为错综复杂又难以言明的默契配合,狼也是其中的关键角色。这种默契配合通过数以千计的社会各界人士在多年的研究、策划、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巧妙地实施之后,终于成功地将狼引进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这一壮举体现出来。释放到公园里之后,狼群的状况令人大喜过望:它们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茁壮成长、生儿育女,超过了最乐观的估计。诚然,在如此周密的行动过程中的确也出现了一些麻烦和问题,但远没有人们想的那么严重,许多当初持怀疑态度的大农牧场主变成了重新引进狼这项行动的坚定支持者。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同样,它们与人类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有助于改善两者的生活环境。
得知这种食肉动物再次漫游在黄石公园广阔的大地上,成千上万的人欣喜若狂。这一行动的巨大成功至少发出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今后人与狼是可以和平共存的。实际上,狼与人之间的这种默契配合正是你和你的公司同你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合作关系最形象的比喻。
启示: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篱笆三个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不讲求合作、不懂得多赢策略的人很难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第一章 从动物的生存智慧中探索自己的处世之道没有奉献难言更好
16没有奉献,难言更好
——为了同伴甘冒死亡危险的贝尔丁地松鼠
一群贝尔丁地松鼠在丛林深处快乐地游玩,它们时而三五成群地互相追逐,竞赛般爬上一棵高大伟岸的松树,时而聚集在低矮的灌木枝桠下面,像是要开什么重要的会议一样,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更有甚者,竟然有好几只年轻的小松鼠躲避开“众人”,在某个僻静的角落里厮耳磨鬓打情骂俏。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妙。
这群可爱的小家伙啊!它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危险已经在向它们迫近了。一只饥饿的苍鹰在天空中盘旋着,一双机警而犀利的眼睛像一对监狱塔楼上的探照灯,在一寸一寸地扫视着地面的一举一动。当它发现这群小松鼠的时候,突然变得很高兴,一对钢劲有力的翅膀像飞机的机翼一样平展在高中,一动不动。苍鹰知道,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盲目地俯冲下去,会吓跑这群猎物的,虽然无论如何这群松鼠中一定会有那么一只成为自己的早餐,但这样做会无端地消耗自己的体力。
当苍鹰在思忖着这一切的时候,一只警惕性较高的贝尔丁地松鼠似乎嗅到了不祥的气息,蓦然前腿离地站了起来,两只小眼睛骨碌碌地转了转便看到了头上的敌人。它是第一个发现险情的,如果此时它不去多管“闲事”撒腿就跑的话,相信,它是最容易逃脱厄运的。可是它没有,只听一声尖利的呼叫打破沉寂响了起来。听到警告声,它的同伴触电般飞快地逃散开来,片刻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原地里只剩下这只最先发现危险的小松鼠。虽然它放下两只前腿后,也想拼命地用力逃开,一切都已经迟了。只见天空中的那只苍鹰如同黑色闪电般俯冲下来,尖利如钩的双爪死死地抓住了它的头颅并飞快地向前面不远处的悬崖上飞去……
动物中不时表现出来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一直使生物学家们感到困惑。达尔文注意到,一些蜜蜂或黄蜂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它们为了保护蜂巢安全而对入侵者发起进攻,但自己也会很快死去。他认为,一个巢穴中的昆虫都是有亲缘关系的,因此它们会为了整体利益不惜作出自我牺牲,以使家族能够继续生存、进化下去。在美国生物学家李·杜格金的新书《骗人的猴子和蜜蜂公民:动物与人的合作天性》中,这种理论被称为“家庭选择”,它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