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阴阳有互根之理,有阳虚而治其阴者,阴虚而治其阳者,不可不知。又汗为心液,宜
补其心,以人参养荣汤主之。液主于肾,宜补其肾,以左右归饮、六八味丸主之。
总之,汗以元气为枢机,苟大汗身冷,必以六味回阳饮,人参加至两许,方可挽回;伤
寒误发其汗,上焦津液干枯,必引肾水上泛外溢,如水涌出,名曰亡阳,必以真武汤救之。
盖以此汤君茯苓以镇水,佐附子以回阳也。
卷六自汗盗汗
汗出不治症
属性:汗出而喘,汗出而脉绝,汗出而身痛,汗出发润至巅,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凡见此类
,皆不得妄药。
卷六自汗盗汗
脉息
属性:宜阴脉,若渐缓者吉;忌阳脉,兼短涩促结代散革者,难治。
卷六自汗盗汗
方药
属性:x玉屏风散x
白术(二钱,炒) 黄 (二钱,炙) 防风(五分)
水煎服。
按∶宜以黄 为君,可加至五七钱。
x当归六黄汤x
治发热盗汗如神。
当归 熟地 生地 黄柏 黄连 黄芩(各一钱) 黄 (二钱,炙)
水一盅半,煎六七分服。加浮小麦、牡蛎各一钱,更效。
x六味回阳汤x
治阴阳俱脱,汗出不止。
熟地(四五钱或一两) 当归(二三钱) 干姜(一二钱,炮) 附子(二三四钱) 人参(二三钱至一两)
炙草(一二三钱)
水煎服。
按∶汗出亡阳者,以茯苓换当归,再加乌梅二枚。
x真武汤x(方见《伤寒》)
x外治法x
用五倍子研末,口水为丸,贴脐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药封之,不走气,隔
宿即止。又以龙骨、牡蛎 研为末,包稀布内擦汗,粉自出,以实毛窍。
卷六自汗盗汗
备方
属性:x参附汤 术附汤 附汤x(俱见《时方》、俱见气喘)
喻氏曰∶卫外之阳不固而自汗,则用 附汤;脾中之阳遏郁而自汗,则用术附汤;肾中
之阳净游而自汗,则用参附汤。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三方为治。又曰∶ 、附可以治风虚
,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神。三者亦交相为用。
按∶用方之妙,得其性味化合,如珠之走盘,不拘成法。
x莲枣麦豆汤x
治盗汗方。
莲子(七粒) 黑枣(七个) 浮麦(一合) 马料豆(一合)
用水一大碗,煎八分,服三剂。
x黄 豆汤x
黄 马料豆
二味同煎服,半月愈。
x五倍子膏x
用五倍子去蛀末,炙干研末,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调浓糊,填脐中。外用旧膏药贴之,勿令泄气,两次愈。
x黑豆枣梅汤x(俱见《种福堂》)
黑豆(三钱) 浮麦(一钱) 乌梅(三个)
水煎服。
卷七
泄泻
属性:泄泻之症有五,而总不离于湿。初起只以平胃散加猪苓、泽泻治之,他方皆不逮也。又
有五更天将明时,必洞泻一二次,名曰脾肾泄,难治。盖以肾旺于亥子,今肾大虚,闭藏失
职,故五更之时而特甚也。亦谓之脾者,以泄泻之时,一定不移,五行之土,犹五常之信也
,四神丸加味主之。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
、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升其下陷之气。盖以肾为胃关,二便开合,皆肾所
主也。
卷七泄泻
脉息
属性:宜沉细,忌浮大。
x加味平胃散x
苍术(二钱,炒) 炙草 陈皮(各一钱) 猪苓 浓朴(姜汁炒) 泽泻(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如头痛发热恶寒者,外感风寒也,加紫苏二钱,川芎、防风各一钱。
如伤食饱闷胀痛等症,加山楂、麦芽之类;大醉之后,更加干葛二钱。
如腹痛不休,脉细手足冷,中寒也,加干姜二钱,肉桂、吴萸各一钱。
如脉洪数有力,口中热,舌红,腹痛时作时止,小便短涩,火泻痛也,加木通一钱、干
葛一钱五分;若兼肠垢里急后重,再加黄连一钱、白芍三钱。
如暑月水泻口渴,小便不利,加滑石三钱研末。
如泻而腹痛不止,为土伤木贼,加酒白芍三钱、防风一钱。
如服前药不能效者,是脾肾虚寒,宜加补骨脂、炒扁豆、白术各二钱、吴萸八分、干姜
一钱以温之;如滑脱不止,再加诃子、肉豆蔻一钱五分,罂粟壳一钱以涩之。
x四神丸x(方见《时方》)
乡前辈林公讳祖成,加白术八两、罂粟壳二两、肉桂一两,醋调炒米粉为丸,名六神丸
,治同。再加杜仲四两、茯苓四两,名固肾启脾丸。自注云∶久服此丸,俾脾元足而营卫运
,斯分消之力旺,肾元足而开合神,斯固摄之权行。
x温补脾肾元气主方x(《林公传》)
杜仲(二钱) 人参 白术(各五分) 茯苓 肉豆蔻(去油,各一钱) 补骨脂 砂仁(各五分) 五味(二分)
水煎,空心午前服。小腹隐痛,加肉桂五分;小便不利,加泽泻一钱。
x胃关煎x
治大泻将脱,久泻不止。
熟地(三四五七钱) 白术(二三钱) 干姜(一二钱,炒) 吴萸(五七分) 炙草(一钱) 扁豆(炒,研) 山
药(炒,各二钱)
水煎服。
按∶以上为治泻之恒法。又有变通活法,不可不知。
如久泻服温补及固涩之药不止,或愈而复作,或既愈,次年又应期而作,俱是痼积未除
,宜通因通用之法,《本事》温脾汤主之。
又有感秋金燥气,始则咳嗽,久则往来寒热,泄泻无度,服温补药更甚,或完谷不化,
有似虚寒,而不知肺中之热,无处可宣,急奔大肠,食入则不待传化而直出,食不入则肠中
之垢,亦随气奔而出,是以泻利无休也。宜以黄芩、地骨皮、甘草、杏仁、阿胶润肺之药,兼
润其肠,则源流俱清。寒热咳嗽泄泻,一齐俱止矣。
又有泻久亡阴,过服香燥之品,发热口渴,微喘汗出,烦躁,阴气虚尽,阳气不能久留
,宜急养其阴,以阿胶、地黄、门冬等类,熬膏三四斤,日服十余次。半月药尽遂效,另制
补脾药末善后,痊愈。此喻嘉言之验案也。
x温脾汤x(《本事方》见《时方》)
主治痼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x《千金》温脾汤x(方见《实在易》)
治积久热痢赤白。
x生姜泻心汤x 治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x甘草泻心汤x
下后痞益甚,日利数十行,谷不化,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便硬也。
x半夏泻心汤x
呕而发热,心下满而不痛。
x黄芩汤x
太阳少阳合病自利者。
若呕者,加生姜一钱五分、半夏一钱,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x黄连汤x
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
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以和表里。
x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x 下利,医复吐下之,食入口即吐。
此方治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昔张石顽先生借治脾胃虚寒、
肠有积热之泄,甚效。
x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x
此仲景治汗后腹胀满之方也。张石顽借治泻后腹胀满,甚效。
石顽治总戎陈孟庸,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
之则濡,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泄利未已。
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二剂而安。
x葛根黄芩黄连汤x(各见《伤寒》)
此汤仲景治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之症。今借治表邪未解,肠
胃俱热之泻,甚效。
按∶君气质轻清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又加甘草
以和中,先煮葛根,后纳诸药。解肌之力缓,清中之气锐,又与补中逐邪者殊法矣。
x锅粑莲肉散x
治老幼脾泻久不愈神方。
饭锅粑(四两,净末) 莲肉(四两,去心,净末) 白糖(四两)
上共和匀。每服三五匙,一日三次,食远服。
x丹矾蜡榴丸x
治一切久泻,诸药不效,宜服止丸。
黄丹 枯矾 黄蜡(各一两) 石榴皮(八钱,炒研)
将蜡溶化小铜勺内,再以丹、矾、榴皮三味细末,乘热为丸,如豆大,空心服五丸。兼
治红痢,用清茶下,白痢用姜汤下。
x锅粑松花散x
治白泻不止神效方。
饭锅粑(二两) 松花(二两,炒) 蜡肉骨头(五钱,烘脆)
共为末,砂糖调,不拘时服。
x火腿红曲散x(各见《种福堂》)
治脾泄。
陈火腿骨( 存性研末) 红曲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砂糖调陈酒送下。
卷七
风痹痿
属性:风、痹、痿三症不同,近世不能为辨,而混同施治,误人不浅。兹特分别之。
风者,肢节走痛也。《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又谓之白虎历节风。其中表里寒热
虚实,宜因脉辨症而药之。至久痛必入络,如木通、刺蒺藜、红花、金银花、钩藤之类,最
能通络,可随宜加入。久痛必挟郁,郁而成热,热盛则生痰,如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
、郁金、川贝、竹沥、姜汁之类,俱能解郁清热化痰,可随宜加入。多用桑枝、桑寄生者,
盖以桑为箕星之精也;多用虎骨者,以风从虎,亦以骨治骨之义也。用乌、附、辛、桂之药
而不效者,宜用葳蕤、麦冬、桑叶、脂麻、生 、菊花、蒺藜、阿胶、甘草之类为膏,滋养
阳明,亦是柔润熄肝风之法。
痹者,闭也。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与痛风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虽行
痹属风,痛痹属寒,着痹属湿,而三气之合,自当以寒湿为主。盖以风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阴主闭,闭则重着而沉痛。是痹症不外寒湿,而寒湿亦必挟风。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
气杂合之说也。《内经》云∶在阳命曰风,在阴命曰痹。以此分别,则两症自不混治矣。
至于治法,不外三痹汤及景岳三气饮之类为主,如黄 五物汤、黄 防己汤、桂枝芍药知母
汤、乌头汤之类,皆古圣经方,当知择用。张景岳云∶只宜峻补真阴,宣通脉络,使气血得
以流行,不得过用驱风等药,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若胸痹、胞痹及脏腑之痹,当另立
一门,方能分晓,《医门法律》分别甚详,宜熟玩之。
痿者,两足痿弱而不痛也。《内经》分为五脏∶肺痿者,主皮毛痿也;心痿者,脉痿也
;肝痿者,筋痿也;脾痿者,肉痿也;肾痿者,骨痿也。而其要旨,在独取阳明。盖阳明为
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若阳明虚,不能藏受水谷之气而布化,则
五脏无所禀,宗筋无所养,而痿 作矣。医者不知,误投姜、独风药,则火得风而益炽;
误投乌、附劫药,则阴被劫而速亡。要知此症无寒,当遵张子和为定论。若用痛风三痹蒸汤
灸燔等法,立见其危。至于方治,以虎潜丸、加减四斤丸为主。痿久者,间服六君子汤加黄
柏、苍术、竹沥、姜汁。黑瘦人血虚多燥,宜间服二妙地黄丸。肥白人气虚多痰,宜间服当
归补血汤加竹沥、姜汁。定不可误服辛热之药,或问辛热既不可用,何张石顽云,老人痿厥
用虎潜丸而不愈,少加附子而即愈乎?不知此法是借附子辛热之力,以开通经隧,原非为肾
脏虚寒而设也。
卷七风痹痿
脉息
属性:宜浮数,忌虚弱。
x四物汤x(治风先治血) x 四君子汤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六君子汤 当归补血汤x(血生于气,各见《时
方》) x桂枝汤麻黄汤x(各见《伤寒》) x防己黄 汤x(方见《金匮》)
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关节疼痛,腰以下疼重,脉浮,自汗恶风等症。后当如虫行皮
中,腰以下冰凉,后坐被上,又以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
上冲心加桂枝,有陈气加细辛。(陈气久积之寒气也)
x防己汤x(《千金》)
治历节四肢痛如锥刺。
即前方去黄 、大枣;本方防己、冬术、生姜各四钱,甘草三钱,加桂心、茯苓各四钱
,乌头一枚,(去皮,熬),人参二钱。以苦酒和水煮,日三夜一服,当觉焦热,痹忽忽然,慎勿
怪也。若不觉,复服,以觉乃止。(忌醋物、桃李、生葱、猪肉、冷水)
x黄 桂枝五物汤x
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状如风痹。
x桂枝芍药知母汤x
治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眩气短,温温欲吐。
此方为补药之妙。解见徐忠可《金匮论注》。
x乌头汤x(俱见《金匮》)
治历节疼痛,不可屈伸。
x独活寄生汤x(《千金》)
治风寒湿痹,偏枯香港脚。
独活(二钱) 桑寄生 秦艽 细辛 归身 生地 芍药 川芎 桂心 茯苓 杜仲 牛
膝人参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x舒筋保安散x(见痉症)
按∶此方治痛行痹极效。
x三痹汤x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杜仲 续断 防风 桂心 细辛 秦艽 白茯
苓牛膝 川独活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三片) 红枣(一枚)
水三盏,煎五分,不拘时服。
x三气饮x(《景岳》)
治气血亏损,风寒湿三气乘虚内侵筋骨,历节痹痛之极,及痢后鹤膝风痛等症。
当归 枸杞 杜仲(各二钱) 熟地(三钱或五钱) 牛膝 茯苓
芍药(酒炒) 肉桂(各一钱) 细辛(或代以独活) 白芷 炙草(各一钱) 附子(随宜用一二钱) 生
姜(三片)
水二盅,煎服。气虚加参、术;风寒胜加麻黄一二钱,亦可浸酒饮之。
x加减四斤丸x(三因)
治肝肾虚热淫于内,致筋骨痿弱,足不任地,惊恐战栗,潮热时作,饭食无味,不生气力。
肉苁蓉(酒浸淡) 牛膝 木瓜(俱酒浸) 鹿茸(酥炙) 熟地(或用生地) 杜仲 菟丝子(各等分)
共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米饮下。
x虎潜丸x(《丹溪方》见《时方》)
治肾阴不足,筋骨痿,不能步履。
徐灵胎曰∶痿症皆属于热,经有明文。此方最为合度,后人以温补治痿,则相反矣。
痿有属痰湿风寒外邪者,此方又非所宜。
x外治法x(筋骨之病总在躯壳,古人多用外治。)
《灵枢》治之以马矢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
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
《灵枢》用醇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
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布绵
絮曝干之。干后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干,并用滓。以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
七尺,为六七巾。则用生桑炭炙巾,以熨寒湿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
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
x羌活桂归酒x
治风寒湿痹。
羌活 桂枝 秦艽 防风 续断 附子(各一钱) 当归身 金毛狗脊 虎骨(各一钱五分)
杜仲 晚蚕砂(各二钱) 川芎(八分) 桑枝(三钱) 生姜(切片,一钱) 大枣(二枚)
陈酒二斤,浸一日夜,煎服。
x集宝疗痹膏x
川乌 草乌 南星 半夏 当归 红花 独活 羌活 大黄 桃仁(各四钱) 山甲 肉桂
(各一两) 白芷(五钱) 陀僧(二两) 硫黄(半斤) 松香(一斤) 生姜汁(一碗) 麻油(一斤) 竹汁(一
碗)
上收煎好。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脑、细辛、牙皂末(各二钱)。若加商陆根、
凤仙、闹羊花、鲜烟叶、鲜蒜、鲜 等汁,更妙。
x苍术黑豆饮x
治痹方。
茅山苍术五斤,洗净泥垢。先以米泔水浸三宿,用蜜酒浸一宿。去皮,用黑豆一层,拌
苍术一层,蒸二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在砂锅内熬浓汁。去渣,隔汤炖,滴水成珠为
度,每膏一斤,和炼蜜一斤,白汤调服。
一老人专用此方,寿至八十余,身轻体健,甚于少年。
x七制松香膏x
治湿气第一神方。
松香三斤,第一次姜汁煮,第二次葱汁煮,第三次白凤仙汁煮,第四次烧酒煮,第五次
闹羊花汁煮,第六次商陆根汁煮,第七次红醋煮。
桐油(三斤) 川乌 草乌 苍术 官桂 干姜 白芥子 蓖麻(以上各四两) 血余(八两)
上八味,共入桐油。熬至药枯发消,滴水成珠。滤去渣,入牛皮膏四两烊化。用前制过
松香,渐渐收之,离火,加樟脑一两,好麝香三钱,浓纸摊之,贴患处。神效。
x虎骨木通汤x
治一切麻木痹证,痛风历节。
虎骨 木通(各等分)
煎汤频频多吃,即愈。
x红花白芷防风饮x
治历节四肢疼痛。
红花 白芷防风(各五钱) 威灵仙(三钱)
酒煎服,取汁,三服痊愈。
x山甲白薇泽兰饮x
治箭风,俗名鬼箭打。或头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