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医方论
作者:费伯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5年
序
属性: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
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澹矣!利心澹则良心现,良心现斯畏心生。
平时读书必且研以小心也,临症施治不敢掉以轻心也。夫而后以局外之身引而进之局内,而
痛痒相关矣!故医虽小道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儆惧乎哉!
近年以来,叠遭兵火,老成多半凋残,学医者纷纷日起,吾恐其无有师承而果于自用也。
故于拙刻《医醇剩义》中先标一“醇”字,此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谓。若仅如是,浅陋
而已矣,庸劣而已矣,何足以言“醇”乎!吾之所谓〃醇〃者,在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味
之新奇。如仲景三承气汤颇为峻猛,而能救人于存亡危急之时,其峻也正其醇也,此吾之所
谓“醇”也。夫学难躐等而法有正宗,初学人此法,成就者亦此法,先后共此一途。行远自
迩,不惑于他歧,如是而已矣。第书籍散失,学人难于博观而约取之。乡曲之士,每以《医
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甫经临症辄检用之。殊不知,集中可用之方固多,而不可用者亦不
少,漫无别择,草菅人命矣!兹于所集各方之后,逐加评论,盖欲为初学定范围,非敢为高
明下针砭也,且欲学人澹其谋利之欲,发其救人之心,犹前志云。
x同治四年十月武进费伯雄晋卿甫题于古延陵之寓斋x
发凡
属性:一、是编专为初学而设,但取《医方集解》所选之方,逐一评论,其余概不旁及。
一、是编但载一方一论,与原书对看自明,其主治与注释,一概不录,以归简便。
一、学医而不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致病之由;不读《伤寒》、《金匮》
,则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化
。《集解》所选之方,原以仲景及四家为宗。其余所收者,不过张、王、许、钱、严、陶数
人而已,本未尝博采群书也。然于此而得其醇,化其偏,触类引伸,亦可以无大过。有志之
士,欲求更上一层,则自有由博返约之法在。
一、雄以驽骀下质,何敢以管窥之见妄议古人。然欲为初学折衷一是,则僭妄之罪所不
敢辞!
卷一补养之剂
六味地黄丸
属性: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山药四两 茯苓(乳拌) 丹皮 泽
泻三两
蜜丸。
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
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
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卷一补养之剂
附桂八味丸
属性:熟地八两 山茱肉四两 山药四两 茯苓三两 丹皮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 肉桂
一两
蜜丸。
附桂八味为治命肾虚寒之正药,亦导龙归海之妙法。然虚阳上浮,火无所附者,必于脉
象细参,或脉洪大,而重按甚弱;或寸关洪大,而两尺独虚细者宜之。否则抱薪救火,必成
燎原之势矣。
卷一补养之剂
知柏八味丸
属性:大熟地八两 山茱肉四两 山药四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知母二两
黄柏二两
蜜丸。
知柏八味虽云壮水制火,究竟苦寒太过,徒伤胃气,水亦无以滋生,不如用介类潜阳生
精益髓之法为妥。或肾有邪火,强阳不萎等症,可以暂用。
卷一补养之剂
七宝美髯丹
属性:何首乌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晒)白茯苓(乳拌)半斤 牛膝(酒
浸、同首乌第七次蒸至第九次) 当归(酒洗) 枸杞(酒蒸) 菟丝子(酒浸蒸)各半斤 破
故纸(黑芝麻同拌炒)四两
蜜丸。
此温补命肾、兼摄纳下元之剂。地黄补肾中之阴,首乌补肾中之阳,各为君药,不可合
并,用各有当也。
卷一补养之剂
还少丹
属性:熟地二两 山药一两五钱 牛膝(酒浸)一两五钱 枸杞(酒浸)两半 山茱肉 茯苓
(乳拌)杜仲(姜汁炒) 远志(去心) 楮实(酒蒸) 五味子(炒) 小茴香(炒) 巴
戟天(酒浸) 肉苁蓉(酒浸)各一两 石菖蒲五钱
加枣肉,蜜丸。
此方以温补脾肾为主,参以润肺金而通山泽,用意极佳。微嫌远志、菖蒲二味开透太过,
与羸乏盗汗等症不宜,不如酌用丹参、柏仁之类为妥。
卷一补养之剂
黑地黄丸
属性:苍术(酒浸) 熟地黄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春冬一两,秋七钱,夏五钱)
枣肉蜜丸。
此方去脾湿,润肾燥,极为老洁,然湿胜者为宜,血虚者,尚宜酌量加减。
卷一补养之剂
虎潜丸
属性:黄柏(盐酒炒)半斤 知母(盐酒炒)三两 熟地黄三两 虎胫骨(酥炙)一两 龟板
(酥炙)四两 锁阳(酒润) 当归(酒洗)一两五钱 牛膝(酒蒸) 白芍(酒炒) 陈
皮(盐水润)二两
羯羊肉酒煮烂捣丸,冬加干姜一两。
虎潜丸,息肝肾之虚风。风从虎,虎潜则风息也。惟知柏苦寒,用以泄肾经之邪火则可;
若谓补肾滋阴,则予不以为是,不如用枸、菟等类为佳。
卷一补养之剂
天真丸
属性: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批开,入下药末) 肉苁蓉 山药各十两 当归(酒洗)十
二两天冬一斤
为末,安羊肉内缚定,用无灰酒四瓶,煮,令酒干,入水二斗,煮烂再入后药。
黄 五两 人参三两 白术二两为末,糯米饮作饼,焙干和丸,温酒下。
此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补形。喜其不用地黄之滋腻,平调营卫,而不碍脾胃,故极为
妥善。
卷一补养之剂
三才封髓丹
属性:天门冬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一两 黄柏(酒炒)三两 砂仁一两五钱 甘草(炙)七
钱五分
面糊丸,用苁蓉五钱切片,酒一大盏,浸一宿,煎汤送下。
此方治龙雷之火不安,梦遗走泄则可,若肾气久虚,精宫不固者,岂得再用苦寒!断宜
补肾纳气之法为是。
卷一补养之剂
大造丸
属性:紫河车一具 败龟板二两(童便浸三日,酥炙黄) 黄柏(盐酒炒) 杜仲(酥炙)各
一两五钱 牛膝(酒浸)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人参各一两 地黄二两(茯苓、
砂仁六钱同煮,去之)
夏加五味子五钱,酒煮,米糊丸;女人去龟板,加当归二两,乳煮,糊丸。
方中用茯苓、砂仁二味,制地黄最佳。但恐黄柏苦寒,伤损脾胃,渐致食少、溏泄,则
金气更伤,此不可以不虑也,不如减去为佳。
卷一补养之剂
补天丸
属性:紫河车一具 黄柏(酒炒) 龟板(酥炙)三两 南杜仲(姜汁炒) 牛膝(酒浸)一
两陈皮一两
冬加干姜五钱,夏加炒五味子一两,酒糊为丸。
河车为生人造命之原,用之以补先天,并非假后天以济先天也。加减之法颇佳。但黄柏
宜除去。
卷一补养之剂
人参固本丸
属性:人参二两 天冬(炒) 麦冬(炒) 生地 熟地四两
蜜丸。
此方治火旺克金者为宜,若脾胃虚弱,宜参用培土生金之法。
卷一补养之剂
参乳丸
属性:人参末 人乳粉
等分蜜丸。
平补气血,一壮水之源,一益气之主。后人两仪膏,从此化出。
卷一补养之剂
天王补心丹
属性: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 玄参(炒) 丹参(炒) 茯苓(一用茯神) 桔梗 远志
(炒)各五钱 酸枣仁(炒) 柏子仁(炒,研去油) 天冬(炒) 麦冬(炒) 当归(酒
洗) 五味子(炒)各一两
蜜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一方有石菖蒲四钱,无五味子;一方有甘草。此方原为心血
不足,怔忡健忘等症而设,故收敛之药不嫌太重,有桔梗载药上浮,远志开通心气,二味已
足。减去石菖蒲者为是,否则开泄太猛,非虚人所宜也。
卷一补养之剂
孔圣枕中丹
属性:败龟板(酥炙) 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 远志 九节菖蒲
各等分为末,每服酒调一钱。
体壮、气浊、痰多者可服。若体气不甚强者,加当归、芍、丹参、柏仁等,方可久服。
卷一补养之剂
大补阴丸
属性: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水炒)四两 熟地(酒蒸) 败龟板(酥炙)六两
猪脊髓和蜜丸。
此治阴火炽盛,以致厥逆者则可,至内伤虚热,则断不可用。
卷一补养之剂
滋肾丸(又名通关丸)
属性: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酒炒)一两 肉桂一钱
蜜丸。
坎之为象,一阳居二阴之中,故真阳奠安而不妄动。肾水大亏,不能制火,飞龙上亢,
故喘急而小便秘。此方用知、柏以象二阴,用肉桂以象一阳,仍取坎卦之义,以通生化之原。
意义极精,非寻常导龙归海法也。
卷一补养之剂
斑龙丸
属性: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子 柏子仁 熟地黄
等分为末,酒化胶为丸。一方加补骨脂,一方加鹿茸、肉苁蓉、阳起石、附子、黄 、
当归、枣仁、辰砂。
鹿角、菟丝,阴中之阳也,地黄阴中之阴也,用以补肾,不偏不倚。若加入阳起石、辰
砂等燥烈之品,则劫阴耗气,全失立方之旨矣。
卷一补养之剂
龟鹿二仙膏
属性:鹿角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二斤 人参一斤
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净、水浸、桑火熬炼成胶;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每晨酒服
三钱。
峻补气血,不寒不燥,又能益髓固精,诚补方中最妙者也。
卷一补养之剂
补火丸
属性:石硫黄一斤 猪大肠二尺
将硫黄为末实猪肠中,煮烂三时,取出去皮,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
硫黄一味,道家尊之为金液,盖以硫黄为火之精,其性纯阳。《丹经》云∶阴气一分不
尽不仙,故学仙者欲绝阴以归纯阳,必炼绝阴丹服之,以破除阴气。此道家烧炼之方,非寻
常可用之药。尝见士大夫功成名就,妄想长生,烧炼硫黄、辰砂等物,按时服食。乃服之日
久,无不腹胀面青,肠胃崩裂而死,可不戒哉!若寒疫阴厥,猝急之时,当病投之,功效大
而且
卷一补养之剂
唐郑相国方
属性:破故纸十两(酒蒸为末) 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研)
蜜调如饴,每晨酒服一大匙。不能饮者热水调。忌芸苔、羊肉。
本方加杜仲一斤,生姜炒蒜四两,名青娥丸。本方加杜仲、胡芦巴、小茴香、萆 ,名
喝起丸。
喘与咳,由于痰随气升;腰脚痛,由于气不纳肾。方中二味温肾纳气,则喘咳自平,腰
脚自强矣。青娥、喝起二方亦俱有意义。
卷一补养之剂
二至丸
属性: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宿,粗皮擦去,晒干
为末) 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
临卧酒服。一方加桑椹子为丸,或熬膏和入。
二至丸,取意甚佳,尚嫌力量浅薄,加入天冬、地黄、人参,以三才合二至始为得力。
卷一补养之剂
扶桑丸
属性: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一斤(为末) 巨胜子(即黑脂麻,淘净)四两
将脂麻擂碎熬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
此即世所谓桑麻丸也。去风明目,乌髭黑发,颇为有功,至称驻颜益寿,则誉之太过,
殊为失实矣。
卷一补养之剂
参苓白术散
属性: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炒) 山药各二斤 陈皮 扁豆(炒)一斤半 薏
仁(炒)一斤 砂仁一斤 桔梗一斤 莲肉(炒,去心)一斤
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
此健脾和胃之正药也。惟扁豆性劣,宜减去,尝见疟愈之后服扁豆者,无不复发,此可
知也。
卷一补养之剂
妙香散
属性:山药(姜汁炒)二两 人参 黄 远志(炒) 茯神 茯苓一两 桔梗三钱 甘草
二钱 木香二钱五分 麝香一钱 辰砂二钱(另研)
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此方颇有作意,但参 之固,终不敌麝香之开,诚恐耗散心气,神不能藏,君火不安,
相火亦动。以之开解惊悸郁结则有余,以治梦遗失精则不足。不如减去,加沉香、琥珀等为
佳。
卷一补养之剂
玉屏风散
属性:黄 (炙) 防风一两 白术(炒)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
此固表去风药,用以实表则可,若云加减即可代桂枝、麻黄等汤,则表实而邪无出路,
断断不可。此等议论,误人不浅,必不可从。
卷一补养之剂
四君子汤
属性: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煎。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再加半夏名橘半六君子汤,本方加木香、藿
香、干葛名七味白术散,本方除人参加白芍名三白汤,本方合四物名八珍汤,又加黄 、肉
桂名十全大补汤。
四君子汤中正和平,为补方中之金科玉律。至加减有法者,如异功散之理气,橘半六君
之去痰,香砂六君之温胃,加竹沥、姜汁之治半身不遂,七味白术散之去热治泻,均极妥善。
三白汤治内伤尚可,若谓治外感亦为奇方,则吾不信也。至于合四物为八珍,增黄 、肉桂
为十全大补,用各有当,皆不可磨灭之良方也。
卷一补养之剂
升阳益胃汤
属性:黄 二两 人参 甘草(炙) 半夏一两(脉涩者用) 白芍(炒) 羌活 独活 防
风五钱 陈皮四钱 白术(土炒) 茯苓 泽泻 柴胡三钱 黄连二钱
姜、枣煎。
东垣论饥饱劳役,阳陷入阴,面黄气弱,发热者,当升举阳气,以甘温治之。此真卓识
确论,为治阳虚发热者开一大法门。惟方中辄用升、柴,恐上实下虚者更加喘满。在东垣必
能明辨,当病而投。后人若执定此法,一概施之,则误人不浅矣。
卷一补养之剂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属性:黄 苍术(泔浸,炒) 甘草(炙) 羌活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一两五钱 黄连(酒
炒)五钱 黄芩(炒) 人参七钱 石膏少许
每服三钱或五钱。
《东垣十书》,予最为服膺,以其重脾胃为正法眼藏也。如此方中升、柴、黄连、黄芩、
石膏等,皆非可轻投,后人但师其意,不泥其方可耳。
卷一补养之剂
补肺汤
属性:人参 黄 (蜜炙) 五味子(炒) 紫菀一钱 桑白皮(蜜炙) 熟地二钱
入蜜少许和服。
此方但为肺气久虚以致咳嗽而设,其他咳嗽之症,不一而足,不可混施。方中有补有泻,
用意亦佳,但桑皮、紫菀之薄弱,岂能敌参、 、熟地之滞腻,独不虑助痰为病乎?至谓熟
地壮水,免得子盗母气则可;谓为“化痰之妙品”,则佐使正未合也。
卷一补养之剂
百合固金汤
属性:生地黄一钱 熟地黄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百合 当归 贝母 芍药(炒) 生甘草一
钱玄参 桔梗八分
此方金水相生,又兼养血。治肺伤咽痛失血者最宜。李士材谓∶“清金之后,急宜顾母”,
识解尤卓。予谓∶咽痛一定,急当培土生金也。
卷一补养之剂
紫菀汤
属性:紫菀(洗净,炒) 阿胶(蛤粉炒) 知母 贝母二钱 桔梗 人参 茯苓 甘草五
分五味子十二粒
此方治气极、久咳、失血极佳。若肺痈,盒饭去五味子,以肺气壅塞成痈,不宜收敛也。
卷一补养之剂
秦艽扶羸汤
属性:柴胡二钱 秦艽 人参 当归 鳖甲(炙) 地骨皮钱半 紫菀 半夏 甘草(炙)一
钱
姜、枣煎。
所载见症乃阴阳两虚、碎金不鸣之候,并无表症,且体虚自汗,元气更伤。柴胡、秦艽、
半夏、生姜乃辛散之品,重伤其阴,吾恐危亡随之矣。
卷一补养之剂
黄鳖甲散
属性:黄 (蜜炙) 鳖甲(炙) 天冬五钱 秦艽 柴胡 地骨皮三钱 桑白皮 紫菀 半
夏二钱五分 茯苓三钱 芍药 生地黄 知母 甘草(炙)三钱五分 人参 桔梗 肉桂一
钱五分
姜煎。
此方过于繁杂不足法也。
卷一补养之剂
秦艽鳖甲散
属性:鳖甲(炙)一两 秦艽 知母 当归 柴胡 地骨皮一两 乌梅一个 青蒿五叶
风为天之气,中人最速,郁而为热,固当清散,但深入骨里者,千万中无一二,盖骨蒸
乃阴虚,非外风在骨也
卷一补养之剂
益气聪明汤
属性:黄 人参五钱 葛根 蔓荆子三钱 白芍 黄柏二钱(如有热烦乱,春月渐加,交夏
倍之。如脾虚去之,热淋少用) 升麻钱半 炙甘草一钱
临卧服。
此方重脾胃而兼治肝肾,立意最精,但升麻似乎过重,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