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扑之伤血、疮疡之溃血。病既种种不同,治病之法,或补之,或养之,或凉之,或温之,或
散之,或破之,立方须一一对症。理血门以四物汤为主方,药虽四味,而三阴并治。当归甘
温养脾,而使血有统;白芍酸寒敛肝,而使血能藏;生地甘寒滋肾,而益血;川芎辛温通气,
而行血。调补血分之法,于斯着矣,乃或有誉之太过,毁之失实者,不可以不辨也。誉之过
者,谓能治一切亡血及妇人经病。夫亡血之症,各有所由起,此方专于补血滋肾而已,无他
手眼。不溯其源,而逐其流,岂能有济?至妇人经病,多有气郁、伏寒、痰塞等,正未可以
阴寒之品一概混投,此誉之太过也。毁之失实者,谓川芎一味,辛散太过,恐血未生而气先
耗。殊不知亡血之人脾胃必弱,若无川芎为之使,则阴寒之品,未能滋补而反以碍脾,此毁
之失实也。至精求之,以为凡治血症,当宗长沙法,兼用补气之药,无阳,则阴无以生,此
论最确。又恐执定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遂至补气之药多于补血,是又矫
枉过正,反坐抛荒本位之失矣!此愈不可不知也。
卷二理血之剂
当归补血汤
属性:黄 (炙)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空心服。
当归补血汤,黄 多于当归五倍,以之专治气分,尚恐满中。若云养血,则轻重尚宜
斟酌
卷二理血之剂
归脾汤
属性:人参 白术(土炒) 茯神 枣仁(炒) 龙眼肉二钱 黄 (炙)一钱五分 当归(酒
洗)一钱 木香 甘草(炙)五分 远志一钱
姜、枣煎。
归脾汤专治心脾,阴中之阳药。故不用地黄、白芍。后人加作黑归脾,殊失立方之旨矣。
卷二理血之剂
养心汤
属性:黄 (蜜炙) 茯苓 茯神 当归(酒洗) 半夏曲 川芎一两 甘草(炙)一钱 柏
子仁(去油) 酸枣仁(炒) 远志 (去心) 五味子 人参 肉桂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方中心经药为多,而其余佐使,亦能配合,引入心脏。故专以养心为名,制方极有意义。
卷二理血之剂
人参养营汤
属性: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甘草(炙) 陈皮 桂心 当归(酒拌)一钱 熟地 五
味子(炒) 茯苓七分 远志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加姜、枣煎。
此实三阴并补,气血交养之剂。注中但言治脾肺两经,未免挂漏。论者但议其及肺与不
及肺,抑末也。
卷二理血之剂
龙脑鸡苏丸
属性:鸡苏叶一两六钱 生地黄六钱 麦冬四钱 蒲黄(炒) 木通 阿胶(炒) 银柴胡二
钱甘草一钱五分 黄 一钱 人参一钱
先将木通、柴胡浸二日,熬汁;地黄浸汁,熬膏;再加蜜三两,炼过和丸。
清郁热而泻湿火,此方最佳。惟近日之阿胶断不可用,柴胡、黄 ,再为酌减,斯尽善
矣。
卷二理血之剂
咳血方
属性:青黛(水飞) 栝蒌仁(去油) 海石(炒黑) 山栀(炒黑) 诃子肉
等分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
咳嗽痰血,固属君相之火犯肺。此方但清火而不治血,乃去所扰则自安之义。然业经失
血则肺已大伤,岂可置之不论不议。去诃子而加清养肺阴之药,始为得之。
卷二理血之剂
独圣散
属性:白芨
为末,每服二钱,临卧糯米汤下。
肺坏能补,惟有白芨,此“独圣”之所以得名也。
卷二理血之剂
清咽太平丸
属性:薄荷十两 川芎 防风 犀角 柿霜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蜜丸。
于清凉中寓升散之法,非特火郁则发之,亦非此不能清解上焦也。
卷二理血之剂
还元水
属性:童便。
取十一、二岁无病童子,不茹荤辛,清澈如水者,去头尾,热饮。冬则用汤温之,
或加藕汁和服。
童便乃真阴,又无嗜欲,以之滋肾降火,诚治血之妙品。
卷二理血之剂
麻黄人参芍药汤
属性:桂枝五分 麻黄 黄 甘草(炙) 白芍各一钱 人参三分 大麦冬三分 五味子五
粒当归五分
热服。
麻黄人参汤,非教人补中当用散药,正教人散中当用补药也。气血亏弱之人,易受外感,
风寒深入,不得不为表散。若径用麻桂等汤,发汗后,虚阳欲绝矣。东垣立此方,以治虚人
之
卷二理血之剂
犀角地黄汤
属性:生地黄一两五钱 白芍一两 丹皮 犀角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犀角化斑解毒,凉血清心,又能引地黄直达肾经,壮水制火,故吐衄症中多用之。然治
心肾则有余,而非肺肝之正药,若治衄血等,不如羚羊角之效。至谓升麻可代犀角,则其说
尤谬。既有郁火,再加风药,逼血上升,不旋踵而败矣!
卷二理血之剂
桃仁承气汤
属性:桃仁五十粒(去皮尖,研) 大黄四两 芒硝 甘草 桂枝一两
此方《准绳》以为当用桂,喻西江等以为当用枝。予则以为主治注中有“外症不解”一
语,此四字最为着眼,有桃仁、大黄、芒硝、甘草以治里,必当用桂枝以解表。仲景立方固
无遗
卷二理血之剂
抵当汤
属性:水蛭三十个(猪脂熬黑) 虻虫三十个(去头足翅)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研) 大
黄四两(酒浸)
此症虽瘀热结于少腹极阴之处,不得以里症名之,盖膀胱乃太阳本经之病,非由太阳传
里之症。但水蛭、虻虫二味,人不敢用,即代抵当丸,尚嫌其太峻。
卷二理血之剂
槐花散
属性:槐花(炒) 侧柏叶(杵) 荆芥(炒黑) 枳壳(炒)
等分为末,每三钱米饮下。
陈修园云∶“五脏各有守经之血,六腑无血,试看猪、羊肠胃中,岂有一丝一点之血?
世人谓巨口吐红为胃血者,妄也。”此说颇有识解,惜其但见得一层,尚遗漏一层。予特申
明之,夫五脏主藏,故各有守脏之血;六腑主传,故无守腑之血。方其无病之时,胃中纳水
谷,大小肠传糟粕。肠胃中本无血也,血但流灌于腑外,以荣养之。《经》所谓“洒陈六腑”,
此一语不得滑口读过。迨至火势冲激,或湿热熏蒸,逼血入于腑中,腑不能容,随受亦随出
矣。故血淋、尿血,血之由小肠而出者也;泻血、痔血,血之由大肠而出者也。大小肠既有
血症,而胃独无血症,有是理乎?胃经之血随火上升,直从食管而出,往往盈碗、盈盆。至
内伤之血,则由肺经气管而出,自是两途。故胃血易治,肺血难治。数千年来,从未有将无
血而有血之故彻底发明者,予故因论槐花散一方,而详及之。
槐花散,寒凉太过,肠风下血,中气必虚,再用阴寒,血更凝结。方中去柏叶,加参、
术、当归、陈皮、甘草,庶有瘳乎?
卷二理血之剂
秦艽白术散
属性:秦艽 白术 归尾(酒洗) 桃仁(研)一两 枳实(面炒) 皂角子(烧,存性) 泽
泻五钱 地榆三钱
面糊丸。
凡痔漏之疾,多起于湿热下注,然又有本体阴虚者。一味去风燥湿,反致劫阴。况服皂
角子者,令人每发眩晕。此方立意虽佳,然阴虚者,未可轻投也。
卷二理血之剂
芍药汤
属性:芍药一两 归尾 黄芩 黄连五钱 大黄三钱 木香 槟榔 甘草(炙)二钱 桂一钱
五分
此即通因通用之法。湿热郁蒸,气血瘀壅,故下利而后重。行血理气,则血止而后重自
除矣。
卷二理血之剂
苍术地榆汤
属性:苍术(泔浸炒)三两 地榆(炒黑)一两
每一两煎。
一燥湿,一凉血,亦治下利之正法。然止此二味,尚未足以扶土和营也。
卷二理血之剂
小蓟饮子
属性:小蓟 蒲黄(炒黑) 藕节 滑石 木通 当归 生地黄 栀子(炒) 淡竹叶 甘草
各五分
清心与小肠之热,滋肾水而通膀胱,自可以治淋而止痛。
卷二理血之剂
复元羌活汤
属性:柴胡五钱 当归 栝蒌根 穿山甲(炮)二钱 甘草 红花二钱 桃仁五十(去皮尖,
研) 大黄一两(酒浸)
每服一两,加酒煎。
治跌扑损伤之法,破瘀第一,行气次之,活血生新又次之。此方再加一、二味行气之药
更佳
卷二祛风之剂
小续命汤
属性:防风一钱二分 桂枝 麻黄 杏仁(去皮尖,炒研) 芎 (酒洗) 白芍(酒炒) 人
参甘草(炙) 黄芩(酒炒) 防己八分 附子四分
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天地之气,郁而必宣。风也者,乃大块噫气,鼓荡万物者也。然有和风,有烈风,有怪
厉之风,有微柔之风。和风,则不疾不徐,人纵感之,不为大害;烈风,则咸知畏避,受者
反少;怪厉之风本不常有;惟微柔之风,最易中人,微则难防,柔则善入。虚人腠理不密,
外风乘隙而投,由表及里,病亦由浅入深。前于《医醇剩义》中已将中络、中经、中腑、中
脏之症,缕析条分,兹不复赘。但于各方后,窃附管见。小续命汤,乃治六经中风之通剂,
方中补气血,去风寒,清湿热之药俱备,非各分门类之专方。易老加减法,亦不过示人以用
药之大凡。至于入腑、入脏之症,则固未尝议及也。
卷二祛风之剂
侯氏黑散
属性:菊花四十分 防风 白术十分 桔梗八分 人参 茯苓 当归 川芎 干姜 桂枝 细
辛牡蛎 矾石三分
上末,用温酒调方寸匕,服二十日;再冷服四十日,共六十日止。则药积腹中矣。
此方佳处,全在平肝息风。内风不动,则不与外风勾结,此便是阻截之法。喻西江盛称
其用牡蛎、矾石堵御之妙。予请为进一解,当实卫气以为城垣,当养营血以坚壁垒。若使药
积腹中,以为堵截,吾恐风不得入者,气血亦由此不通。无怪误解填塞空窍者之滋议也。
卷二祛风之剂
大秦艽汤
属性:秦艽 石膏二两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川芎 生地(酒洗) 熟地 白术(土
炒) 茯苓 甘草(炙) 防风 黄芩(酒炒) 羌活 独活 白芷一两 细辛五钱
每服一两。
此方刘宗浓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不能养血、益筋骨;汪 庵又谓∶用此方者,取
效甚多。各执一见。予谓方中四物咸备,不可谓无血药也,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
可取效。然石膏、细辛二味必须减去。
卷二祛风之剂
三生饮
属性:生南星一两 生川乌(去皮)五钱 生附子(去皮)五钱 木香二钱
每服一两,加人参一两煎。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然邪往从之,虚处转实,又何说邪?东垣谓∶中风非外
风,乃本气自病,太属偏执。此等峻猛之药,虽有人参,气虚者能任受耶?如喻嘉言之加减
为宜。
卷二祛风之剂
地黄饮子
属性:熟地黄 巴戟(去心) 山茱萸 肉苁蓉(酒浸) 附子(炮) 官桂 石斛 茯苓 远
志麦冬 石菖蒲 五味子
等分,每服五钱,入薄荷少许,姜、枣煎服。
清肝气以益水之源,纳肾气以制火之僭。水能涵木,孤阳不升则心气通,而舌喑自解矣。
惟足废不能行,尚当加壮筋利节之药。至其不用风药,正恐以助火,故特为迸去,未可议之
也。
卷二祛风之剂
顺风匀气散
属性:白术二钱 乌药一钱五分 人参 天麻五分 沉香(磨)三分 白芷 苏叶 木瓜 青
皮甘草(炙)三钱
加姜煎。
顺风匀气,全是气分药,并无活血舒筋之药。以之顺气疏风则可,若治半身不遂,口眼
斜,当加血药舒筋为是。
卷二祛风之剂
丸
属性:草 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采者佳。不拘多少,拣去粗茎,留枝、花、
叶、实,酒拌蒸晒九次,蜜丸。
之性,一味搜风逐湿。若风湿相抟、腿足麻痹,及诸湿疮皆可用。以治中风 僻,
徒益之燥耳。
卷二祛风之剂
牵正散
属性:白附子 僵蚕 全蝎
等分为末,每二钱酒调服。
但口眼 斜,而别无他症,则经络脏腑均未受伤,乃太阳、阳明两经之风痰蕴热所致。
三药直走内络,祛风化痰,极为得力,故不必加血药也。
卷二祛风之剂
如圣散
属性:羌活 防风 白芷 柴胡 甘草 黄芩 半夏 川芎 芍药 当归 乌药
加姜煎。入姜汁、竹沥服。柔痉加白术、桂枝,刚痉则加苍术、麻黄,口噤、切牙、大
便实加大黄。
活血祛风,化痰清热,刚柔二痉,加减亦有法。此节庵方之佳者。
卷二祛风之剂
独活汤
属性:独活 羌活 防风 细辛 桂心 白薇 当归 芎 半夏 人参 茯神 远志肉 菖
蒲五钱 甘草(炙)二钱五分
每服一两,加姜、枣煎。
此以息肝风为第一义,养心神次之,化痰清热又次之,方法极有条理。
卷二祛风之剂
小活络丹
属性:川乌(炮去脐皮) 草乌(炮去皮) 胆星六两 地龙(洗焙干) 乳香(去油) 没
药(另研)三两三钱
酒丸。
药力颇峻,果有顽痰、死血则可用。若寒湿流筋及血不养筋者,不可误投。
卷二祛风之剂
消风散
属性:荆芥 陈皮(去白) 浓朴(姜汁炒) 甘草(炙)五钱 防风 羌活 藿香 僵蚕(洗
炒) 蝉蜕 川芎 人参 茯苓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茶汤下。
风热上攻,治当清解,过用辛散,是发风助火矣,殊非正法也。
卷二祛风之剂
清空膏
属性: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羌活 防风一两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甘草(炙)一
两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茶调如膏,白汤送下。
如少阴头痛,加细辛;太阴头痛、脉缓、有痰,去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
如偏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自汗、发热、恶热而渴,
此阳明头痛,只与白虎汤,加白芷。
此则寓清凉于升散中,为治风热之大法。若阳明头痛、少阴厥痛、血虚头痛,又当别用
方法矣。
卷二祛风之剂
胃风汤
属性: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当归(酒炒) 芎 桂(炒) 芍药(酒炒)
等分,加粟米百余粒煎。
卷二祛风之剂
东垣胃风汤
属性:升麻一钱二分 麻黄(不去节)一钱 白芷一钱二分 葛根一钱 柴胡五分 羌活五分
本五分 苍术五分 蔓荆五分 草蔻五分 黄柏五分 当归五分 炙甘草五分
加姜、枣煎
易老胃风汤,养血柔肝,补脾和胃,并无一味风药,而治法特妙。盖缘肝木太旺,动而
生风,犯胃克脾,故见飧泄肠风等症,但须肝木一和,则内风自息。若东垣之胃风汤,纯用
风药,且燥亦太过,不及远矣。
卷二祛风之剂
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属性:川芎一两 黄柏(酒炒) 苍术(泔洗) 南星(姜制) 二两 桃仁(去皮尖,捣)
神曲(炒)防己 白芷一两 羌活 威灵仙(酒拌)三钱 龙胆草一两 桂枝三钱 红花
二钱
面糊丸。
此于风寒湿之外,又兼治痰与血。丹溪原自谓通剂,不过举此以示大法。病有专在何经
者,必须对症立方,不得用此通共之剂,反伤无病之处也。
卷二祛风之剂
史国公药酒方
属性:羌活 防风 白术(土炒) 当归(酒洗) 川牛膝(酒浸) 川萆 杜仲(姜汁炒)
松节(杵) 虎胫骨(酥炙) 鳖甲(酥炙) 晚蚕砂(炒)二两 秦艽 苍耳子(炮捶碎)
四两 枸杞五两 茄根八两(蒸熟)
为粗末,绢袋盛,浸无灰酒三十斤,煮熟退火毒服,每日数次,常令醺醺不断。
此酒祛风利湿颇有力,于实症为宜。若气虚者当加补气药,血虚者当加补血药。
卷二祛风之剂
蠲痹汤
属性:黄 (蜜炙) 当归(酒洗) 赤芍(酒炒) 羌活 防风 片子姜黄(酒炒) 甘草
(炙)
加姜枣煎。
营卫不亏,风何由入?不调营卫,而多用风药者,非升痰即助火。此方营卫兼顾,而又
能祛风利湿,痹症中之善方也。
卷二祛风之剂
三痹汤
属性:人参 黄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杜仲(姜汁炒) 桂心 川牛
膝川续断 细辛 秦艽 川独活 防风
等分,加姜枣煎。
峻补气血,而祛风、除寒、利湿之法悉寓乎其中,本末兼该,诚治痹之上策也。
卷二祛风之剂
独活寄生汤
属性: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酒洗) 芍药(酒炒) 川芎(酒洗) 熟
地杜仲(姜汁炒) 牛膝 人参 茯苓 甘草 桂心
等分,每服四钱。
独活,取其独立不摇,不须根据傍;寄生取其附木而生,大得根据傍。二者相济,又能利筋
节而祛风。再兼平补营卫,疏通寒湿,用意颇为周到。
卷二祛风之剂
沉香天麻丸
属性:羌活五钱 独活四钱 沉香 益智仁 川乌二钱 附子(炮) 天麻 防风 半夏三钱
当归 甘草 僵蚕一钱五分
每服五钱,姜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