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历nba-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济成    

  据说乔丹退出篮坛之后,中国的NBA球迷减少了一半。    

  后来的调查表明,这减少的一半中大多数是女球迷。后来和女球迷聊起这件事,她们毫不掩饰地说,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四角战术三角战术”,我们是看人不看球,看NBA就 是看乔丹。    

  第一次见到易小荷,她递过来的名片背后写着一行字:我和他们不一样。这里的“他们”当然是男记者,从性别上说易小荷绝对是当时篮球记者中的“稀有品种”。看看她在《亲历NBA》中写的这些东西,就会知道无论从文笔还是角度上,易小荷都算得上篮球记者中的“稀有品种”。    

  虽说是篮球记者,但是易小荷像所有看篮球的女球迷一样,从来都是毫不掩饰地说:“我不懂篮球!”但这并不妨碍她喜欢看篮球写篮球,有时候甚至成为她的一种优势。去年在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的世界男篮锦标赛上,中国男篮主教练王非和NBA火箭队主教练汤姆贾诺维奇成为众多记者追逐的重点,因为他们两人都和NBA新科状元姚明有关,结果采访王非和汤姆贾诺维奇最成功的是易小荷。其实大牌教练对于自称不懂篮球但又虚心求教的记者,不管男女,一般都会特别耐心。    

  据说在姚明征战NBA的第一个赛季中,身边最多的时候有来自体坛、南方、新民、新闻、娱乐信报和央视的6位国内女记者跟随采访,好像这些报社和电视台的老总都开了会似的,一律派娘子军“追杀”姚明。加上众多的男记者,那蔚为壮观的场面,让火箭的“老大F3”和“小鬼诺里斯”羡慕得口水直流。    

  在追踪姚明的记者大军中,驻扎时间最长的就算易小荷了。她在报纸上的专栏也成了国内读者关注姚明的重要窗口。而在这本新书中,那些窗口被扩展成一扇扇大门。易小荷没有像那些懂篮球的男记者一样,把姚明写成了篮球的一部分,她用“不懂篮球”的眼光和笔触,把篮球写成了姚明的一部分,她,为自己也为喜欢篮球的人打开了从前只有自己独品的性情篮球世界;她笔下的灌篮高手是食五谷、有血肉的,是有灵魂的;她笔下的篮球不仅仅是篮球,也是一种文化和思想。    

  幸亏易小荷“不懂篮球”。


第一章一在路上 

      2004年1月 北京    
      北京的夜晚开始凉透了,那凉是丝丝潜入皮肤中的凉,是那种刺骨的凉。南城的大街小巷早早地就隐入了黑色之中。每次走在路上,都有些怀疑那些隐隐若若的灯光,是浮在海面远处的那些极其遥远的彼岸。    
         
      偌大的丰田中心,人声鼎沸。休斯敦火箭队的新场馆、新球衣、新队徽、新教练甚至是新打法,他大踏步地走过来,万千的目光就探照灯似地扫过去,还是那些熟悉的嘘声和掌声,还是那张中国面孔-姚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此情,此景,宛若时光倒流,昔日重现。    
      2002年12月到2003年4月,整整四个月,打包、在路上、到达机场仿佛已成了生命的全部,洛彬矶、休斯敦、达拉斯、圣安东尼奥、亚特兰大。。。。。。一程又一程,一站又一站,仿佛永远都没有一个地方能让人歇息下来、停留下来。    
      那些个夜晚独自在一座又一座陌生的城市悄然惊醒,望向窗外时,巨大的灯海却只都泛着冷冷的射光,照射着那个繁华而喧闹的国度。    
      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仿佛仍在耳边,还记得前往那个陌生的国度时和一位台湾老太太的对话。    
      “小姑娘,你是去读书的吗?”她用一口软软的台湾腔问我。    
      “哦,我是去采访姚明的。”说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底气十足。    
      “yao-ming?”老太太有些迟疑,停顿了一下。    
      “就是那个在NBA打球的中国人,个子很高那个!”我语速加快。    
      登上飞机之前,姚明已经去了近一个月了,从美国这边发回去的报导显示,他知名度的日益提升。但如此看来,还远未到“老少皆宜”的地步。    
      “哦,我知道了。”她停止了询问,脸上那丝迟疑却并未完全收回去。    
      那是在2002年的12月22日,飞机终于降落在底特律,我必须在这里过海关,我的机票是从北京-东京-底特律,最后再转往休斯敦。独自一人背负着所有的行李,当磁性的男低音通告着这个城市名字时,心中涌起的却是巨大的对陌生的恐惧感。在机场独自地傍惶,独自地颤抖。满目的人来人往,无一人相识。填好若干报表之后,我敛声屏气地排队等侯过关,也不知道为什么,打小我就对穿制服的人有种不自觉地胆怯。“man;u need write down the address!(同志,你必须要填好你要去的地址)”面前的女黑人官员严肃地指指我的表格,我思索一番,还未来得及回答,(我也不确定自己要住在何处)黑胖姐手向边上一挥,言下之意是:老兄,一边填好了再来,别挡路!然后就一丝不苛地开始办理下一个了。    
      经过咨询,填好表格,这次我挑了个男士,果然他冲我露出“黑人牙膏”广告似的笑容。    
      “这位女士,请问您来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我来自中国的》,我是去采访姚明的。”    
      “啊-哦,姚明,是那个7英尺几英寸来着的大个吗?”他眼睛一亮,兴奋地向上一比划。    
      “是啊是啊。”刚才被延误的一点点小气恼一下子被我抛在脑后。    
      “真羡慕你啊,我最喜欢看NBA的比赛了!”黑哥们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聊着,丝毫不顾我身后等待的人群。    
      。。。。。。    
      长长短短的回忆,不紧不慢的岁月,总是曲曲折折,叠去又叠来。    
      眼前的姚明,脸上是满满的自信,从白卷状元到轻松拿下两双,“步进球员通道血就往头上冲”的那句话被隔在了一年之前的时间走廊之外。电视屏幕上的名嘴们在激烈地提议着“是否应该让姚明早日接过火箭的老大位置”。那些新秀们则鼓足了劲儿,都想在他面前显一把,“现在我感觉就像为上海东方队打球一样,”姚明说:“你知道,上海是我的故乡。”这已经差不多是他在NBA的新家,火箭希望他可以将这个地方变成他自己的城堡,他可以像黑肯。奥拉居旺一样国王般地统治。    
      无数个夜晚,我们那间叫不准名字的西班牙旅馆的门前,总有夜鸟的啾鸣,抑或是车流的奔息,伴陪着我们屋内不知疲惫的敲字声。    
      没有那些个难忘的夜晚和记忆,一切都将重新退回到那个最初的夜晚。    
      感谢体坛周报给我的机会,跟着姚明的足印,看到了那样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NBA的衣食住行,有和姚明、奥尼尔、乔丹等NBA队员们息息相关的东西,有我们眼中的喜怒哀乐,也有那些异域天空你所未能感知过的东西。。。。。。。    
      也是在休斯敦,长长的仿佛捱不到头的日子过后,我们打包各自回国,望着满地的乱絮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就如那些剪不断的记忆被遗留在那异地,话别的那个夜晚,我们所有人都不由得百感交集。    
      “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姚明感叹道。    
      是的,那一百多天的日子里就这样慢慢地沉淀了下来了。    
      于是,回忆的翅膀轻轻地掠过眼前这些人群,和夜色,无声无息地回到那座最初的休斯敦,那最初的康柏中心,和那些最初的触动与感知。    
    


第一章黑暗中的舞者 

      之于姚明、之于我,之于无数人,都不过是那个在生存的暗黑中起舞的人罢了。。。。。。    
      2002年12月24日 休斯敦(第一场NBA比赛)    
      到了休斯敦,一切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暂时住进一个Motel(美国人的汽车旅馆),级别和国内的招待所差不多。旅馆的门口总是堆满了各地来的汽车,偶而能看见一只小狗的脑袋,在车窗边试探一下,就不见了。有时候想想,难怪凯鲁。亚克会写下那本》,或许开着自己心爱的车,一程一程流浪的感觉绝非是旁人所能体会的吧。    
      美国是那种大而寂静的城市。这里没有工地施工的声音、没有市场喧闹的人声、没有隔壁邻居的高谈阔论。。。。。。国内那些习以为常的杂七杂八的噪音全都消失了,每个人仿佛都只是一座静静的孤岛。    
      即使是在这个应该属于美国人春节的日子,我依旧只是守着旅馆的一台电视,看着那些长下巴大鼻子的人们在里面比比划划、插科打浑。    
      新华社驻华盛顿的记者单磊也到了休斯敦,他是专程过来采访姚明的,早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就是关系不错的哥们,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笑笑:〃前两天和姚明聊天的时候,我告诉他了,说是coco…e(我的英文名字)要来了!〃    
      一个月了,除了从我们报纸上了解到姚明在赛场上的点点滴滴,之外的就太少太少了。他,现在究竟怎么样了?    
      18:00,我就早早地来到了赛场,这场比赛是休斯敦火箭vs犹他爵士,出租车驶近火箭的场馆康柏中心的时候,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个巨大的转动的广告牌。    
      指路的保安告诉我,让我从后门进,那是专门的media…entrance(供媒体通行的通道)。    
      〃good evening!(晚上好)〃安检的保安冲我点点头,一幅友好的微笑。    
      我拿好了证件,正打算问路,突然眼前一片巨大的阴影攸然而过-是姚明!他正漫不经心,仿佛又有些心不在焉地走着。    
      不知道为什么,记者的理智和冷静都没有了,他可是我来了以后看见的第一个熟悉的中国人,我禁不住有些激动地大叫了一声:姚-明!    
      他回过了头,却是缓慢的,然后,他几乎是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一个多月不见,他脸颊的颧骨似乎都陷了下去,上面只写满了疲惫,有工作人员与他擦身而过的时候给他一个微笑,而那一刻,就算是全世界在欢呼,仿佛也不会看见他明朗的笑容。    
      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我缓缓地踏进赛场,因为是圣延前夜,满场都是戴着圣诞帽的观众,可是,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一些拿着牌子的球迷,举着一行特别醒目的标语:大梦(注1),我们怀念你!    
      就在场馆的上方,飘着两面总冠军的旗帜,他们曾经辉煌过的影子无所不在。    
      〃不要拿他和大梦比,姚明是姚明。〃火箭的主教练鲁迪这样说。    
      但周围许多的人都这样问起。    
      他们甚至忘记了,姚明还只是一个23岁的新科状元。    
      18:30,是专门安排的记者进更衣室的时间,走进更衣室的时候,才发现中国记者全聚齐了,从国内赶来的、当地华文报纸的,全都围住姚明,即使这样,他的头还是比旁人高一截,我凑上前去,问了我的第一个问题:〃明天是圣诞节,你打算怎么过?〃    
      他懒懒洋洋地看了我一眼:〃我想睡觉。〃    
      周围的中国记者们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现在这种压力已经到了无法想像的程度。不知道为什么人们的期望值总是永远在我表现的真正水平之上的。〃说这话的时候,姚明并不像是在抱怨,他的身体斜躺在椅子上,懒洋洋的背脊却像是一种暧昧的告白。他侧着头的样子有些像从前接受采访时的那种较真的样子,不过这一次,大男孩的脸绷得紧紧的,看不到一点那种属于青春的东西。即使是偶然掠过的笑容,似乎也打上了疲惫的烙印。    
      如果从比赛的数据上看,不会有人知道他多累。漫天都是对他的期望或者是批评,他只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能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可是他们还要求我能做得更好。〃鲁迪说:〃有没有人想过,这只是姚明的第一年。〃    
      刚抵达休斯敦的第一天,当记者在电话里向他开玩笑地抱怨累时,却勾起了他的心声:〃你累?能有多累?你旅途以后还可以休息调整,而我在坐完飞机后就得立刻投入比赛。最重要的是,每次都有人告诉你说,身后有几亿人民在支持你,那是种什么感觉?〃    
      就在这天晚上,姚明上场34分钟拿下18分7个篮板4个助攻5次失误,场地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我们都不知道,此时休斯敦的电力系统正在接受雷电的考验。临近终场前,客队一方的灯光突然黯淡了下来。    
      后来提笔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比约克在》里的表演:即使没了音乐,她还摸索着,一点一点地去找寻水滴的声音,教堂的音乐声,狱警的脚步声。。。。。。    
      NBA的陌生环境、异国他乡、孤独、语言,一切都融汇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暗。    
      记得一次,姚明和我们大伙一起吃饭、说笑,然后他突然顿了顿:你知道光明中最黑暗的部份在哪里吗?-就在它背后那一点。    
      反之亦然。    
      之于姚明、之于我,之于无数人,都不过是那个在生存的暗黑中起舞的人罢了。    
      注解:大梦是1984年选秀状元黑肯·奥拉朱旺的眤称,他曾经率领休斯敦火箭队在1994年和1995年蝉联总冠军。说起来奥拉居旺无疑是NBA历史上最杰出的中锋,他的〃梦幻步法〃在NBA中举世无双,在自己与对方防守队员之间,他只要一个转身就能换得10英尺的空档。他12次入选全明星赛,6次入选NBA年度最佳阵容,5次入选NBA年度最佳防守阵容,并且以3830次盖帽列NBA历史盖帽榜第一位。查到秩序册上关于他的简介时,他的技术统计上显示他甚至拿下过〃四双〃。    
    


第一章大熊cluch 

     小丑总是一只眼睛在笑,另一只眼睛却流着眼泪。    
      2002年12月30日 休斯敦    
      初初看到CLUTCH(注1)的时候,是在比赛的间歇。它一身灰灰的毛皮、胖胖的身躯,看上去笨重无比的他却在做着各种灵活的动作。那时他手拿一杆水枪和孩子们玩着捉迷藏的      
    游戏,冲着前排不认识的观众就是一顿泡沫水枪,当观众头上中招不解地回过头时,这个家伙却用几乎不到两秒钟的时间整个趴在了地上,还捂着大嘴乐得不行的样子,观众只好挠挠头,又迷惑地回过了头去。。。。。。这个憨态可掬的家伙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后来发现CLUTCH实在是火箭队的开心果,有他在的地方,四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或许因为规定,他从来只选择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但仅仅是那些插科打诨的动作夸张无比地呈现出了一个精灵古怪的吉祥物,每次比赛开始之前他会和火箭另一〃形像代表〃TURBO(注2)各占一边,卖力地挥动左右手臂指挥着观众们发出〃Houston!rockets!〃,他认真的表情总让人想起那些印在妈妈旧日照片上在文革中表决心的样子。    
      我开始对他的招牌动作如数家珍,一是腿稍稍顿一下,然后一只手向边上一舞动;一是用两只手托起他那个肥大的臀部,如此一来,就顶出了前面偌大的道具肚子,此乃向别人表示挑衅;还有一招就是当对方未对自己表示回应的时候,很迅速地一转身,用手不屑地一挥。    
      看上去他差不多有200斤左右,可是或跑或跳或趴或爬,浑身上下都透着说不出的机灵劲,想起国内看到过的那些在场内脏兮兮又行尸走肉般的吉祥物,你会惊讶:这是从那里来的一个大活宝?    
      我们渐渐地觉浸在大熊带给我们的童话世界里,他犹如从从那些虚拟世界里面走出来的大宝贝,仿佛弥补了我们所有流逝的童年时光。喜欢到极致的时候,我们都恨不得就将这样一个真熊带回家去〃驯养〃了。    
      他有无数精典的表演,印象中某次在比赛的间歇,大家正觉比赛沉闷无比,大熊突然跑了进来,站在一个角落盯着正襟危坐的帅哥就不动了,大家还觉奇怪呢,从场处又闪电般地冲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大熊,不过此两位分别身着白衣和红衣,着白衣的背着双洁白的小翅膀,着红衣的则手拿不知名的利器,原来那是代表大熊的天使版和魔鬼版。只见天使大熊和蔼地看着帅哥,温柔地走到他面前,给了他一个圣洁的吻;魔鬼大熊则不由分说,一个猛子冲过去,将帅哥身上的手机放进了他手中的可乐杯,再拿出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