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痰滑者,南星、半夏之属燥其湿。痰涩者,栝蒌、杏仁之属润其燥。寒者,干姜、细辛温之
。
热者,黄芩、栀子清之。气侵者,五味、芍药收其气,使不受邪也。积滞者,枳实、栝蒌逐
其客,使无来犯也。
卷七咳嗽统论
冷嗽
属性:冷嗽者,身受寒气,口饮寒浆得之。盖肺主气,外合皮毛,而其经内循胃口,故外内得
寒,
皆能伤之。经云∶形寒饮冷,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也。其症呼吸不利,呕吐冷
沫,胸中急痛,恶寒声嘶,得温则减,得寒益甚。
x仲景小青龙汤x 散外寒,蠲内饮。
麻黄 芍药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升半)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此散寒蠲饮之神剂。东垣云∶肺寒气逆,则宜五味子同干姜治之。有痰者以半夏为佐。
按∶
《金匮》浓朴麻黄汤,加浓朴、石膏、杏仁、小麦,减桂枝、芍药。《圣济》干姜汤,加紫
菀、杏仁、减芍药、细辛、半夏。《外台》羊肺汤
,加款冬、紫菀、白前,食茱萸,减麻黄、芍药、半夏。《易简》杏仁汤,加人参、茯苓、
杏仁,去麻黄。其干姜、五味、甘草则四方如一辙也。盖本一青龙而各有裁制耳。
x加减麻黄汤x
麻黄(去节,一两) 桂枝 炙甘草(各半两) 陈皮 半夏(各七钱) 杏仁(五十个,去
皮尖,微妙另研)
上细锉,每三钱,紫苏七叶,生姜四片,煎服。
x三拗汤x
麻黄 杏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三片,煎服微汗愈。深师有细辛。《外台》加桂枝,名小投杯
汤。《和剂》加苏子、茯苓、桑皮,名华盖散。
x《圣济》饴糖煎x
饴糖 干姜(炒,一两半) 豉(炒,二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上分二剂,煎去滓,入饴糖,干姜末服。
按∶咳嗽经年不愈,余无他症,服药无效者,得三拗汤恒愈。多用清凉,屡发屡甚,别
无热
症者,得饴糖煎遂瘥。不可不知也。《局方》于麻黄、杏仁、甘草中,加阿胶、贝母、桑叶
、知母、款冬、半夏,盖杂清润于辛温之内,凡阴虚邪伏者,服之最宜,名款冬花散。
卷七咳嗽统论
热嗽
属性:热嗽有久暴之异,暴者时热伤肺也,肺象金而恶热,得之则脉数,气促,口渴,胸膈不
利,
咽喉肿痛。子和云∶热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热,手足寒,乳子每多有之。久者风寒不
解,久而化火,肺受火邪,气从火化,有升无降,其候咳唾痰浊,烦热口渴,或吐脓血,甚
者身热不已,则成肺劳。
x六味竹叶石膏汤x
石膏( ) 淡竹叶 桔梗 薄荷叶 木通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x又治热嗽,诸药不效者方x
人参 石膏 甘草 半夏 麦冬 知母 五味 杏仁 枇杷叶
水煎服。
按∶五味子治嗽,新病惟热伤肺者宜之。若风寒所客,则敛而不去矣。久病气耗者,非
五味子不能收之,然热痰不除,则留固弥坚矣。
x紫菀丸x 《衍义》云∶一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劳,以枇杷叶
、木
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炼蜜丸如樱
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此泻肺中积热之剂。
x人参清肺汤x(《和剂》) 治肺痿,吐血,年久劳嗽,喘急坐卧不安。
人参 炙甘草 阿胶(炒) 杏仁(去皮尖) 桑皮 知母 粟壳(去蒂盖,蜜炙) 乌梅(
去核) 地骨皮(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盅半,姜一片,枣一枚,食后温服。
按∶此方治劳嗽最宜,盖以温补虚损之阴,以酸收散亡之阳也。
x元霜膏x 治虚劳热嗽,咯血唾血神效。
乌梅汁 梨汁 柿霜 白沙糖 白蜜 萝卜汁(各四两) 生姜汁(一两) 赤茯苓末(八
两,用乳汁浸晒九次) 款冬花 紫菀(并末,各二两)
上共入砂锅成熬成膏,丸如弹子大,每一丸,临卧含化咽下。
x定肺丸x
款冬花 紫菀 知母 贝母 人参 炙甘草 桑白皮 马兜铃 御米壳 五味子 麦冬
百部 乌梅肉(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樱桃大,噙化下一丸。
x《直指》人参紫菀散x 治虚劳咳嗽。
人参 五味子 紫菀茸 陈皮 贝母 紫苏叶 桑白皮(炒,各一两) 白茯苓(二两)
杏仁 甘草(炙,各七钱五分) 川芎 半夏曲 阿胶(蛤粉炒,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盅,姜七片,乌梅一个,煎一盅温服。
卷七咳嗽统论
郁热嗽
属性:郁热者,由肺先有热,而寒复客之,热为寒郁,肺不得通,则喘咳暴作。其候恶寒,时
有热,口
中干,咽中痛,或失音不出是也。宜辛以散寒,凉以除热,或只用辛散,使寒去则热自解。
若遽以苦寒折之,邪气被抑,遗祸不少。
x《本事》利膈汤x
鸡苏叶 荆芥 桔梗 牛蒡子 甘草 僵蚕 元参(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日三。
方古庵云∶肺主皮毛。人无病之时,营卫周流,内气自皮肤腠理普达于外,一或风寒外
束,
则内气不得外达,便从中起,所以火升痰上,故咳嗽。宜用辛温或辛凉之剂,以发散风寒,
则邪退正复嗽止也。
卷七咳嗽统论
饮气嗽
属性:饮气嗽者,其症喘咳上气,胸膈注闷,难于偃卧。许仁则云∶由所饮之物,停澄在胸,
水气
上冲入肺,便成咳嗽,此而不治,则为水气。《医余》亦云∶此症宜利水道,化痰下气,不
尔则成水。
x深师白前汤x
白前(二两) 半夏 紫菀(各三两) 大戟(七合)
水一斗,渍一宿,煮取三升,作分数服。
x芫花散x
芫花 干姜 白蜜(等分)
上用前二味为末,内蜜中搅令相和,微火煎如糜,服如枣核一枚,日三夜一。《备急方
》用枳壳二两炒,水煮去滓,内白糖一斤,服如枣大。
x葶苈大枣泻肺汤x
葶苈(不拘多少,炒金黄)
上件细研,丸如弹子大,水三盏,枣十枚,煎一盏,去枣入药,煎七分,食后服。
孙兆治一人吐痰,顷间已升余,咳不已,面色郁暗,精神不快。兆告曰∶肺中有痰,胸
膈不
利,当服仲景葶苈大枣汤,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略无痰唾矣。《外台》用葶苈、杏仁各
一升,大枣六十枚,合捣如膏,加蜜作丸梧子大,桑白皮饮下六七十丸,以大便通利为度。
《本事》枣膏丸,无杏仁,有陈皮、苦桔梗,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饮下。许叔微云
∶余常患停饮,久渍肺经,食已必嚏,渐喘,觉肺系急,服此良验。
x苏子降气汤x 治年久肺气,咳嗽喘逆,上盛下虚,痰涎壅盛,胸膈噎塞。
紫苏子(炒) 半夏(制,各钱半) 前胡 甘草(炙) 浓朴(姜汁炒) 陈皮(去白,各一
钱) 当归(一钱半) 沉香(七分)
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虚冷人加桂五分,黄 一钱。
一人痰嗽,胁下痛,以白芥子、栝蒌、桔梗、连翘、风化硝、竹沥、姜汁加蜜丸噙化,
茶清下。
按∶痰饮有寒有热,凡咳而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乍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
膈也
。宜寒润清膈之剂下之。面白悲嚏,胁急胀痛,脉沉细弦迟者,寒痰在胸膜,宜以辛热去
之。
痰热久嗽,气急胸满,知母、杏仁、萝卜子、贝母各二钱,生姜一斤,水煎服。
x玉液丸x 治热痰壅盛,咳嗽烦热。
寒水石(烧令赤,出火毒,水飞过,三十两) 半夏(洗焙为末,十两) 白矾(枯,十两
,细研)
上合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x治妇人形瘦,有时夜热痰嗽,月经不调。x
香附(童便浸,晒干,上) 栝蒌(中) 青黛(下)
上为末,姜汁蜜调,噙化豆大一丸。
卷七咳嗽统论
食积咳嗽
属性:食积咳嗽者,谷肉过多,停凝不化,转为败浊,随呼吸之气而上溢入肺。肺者清虚之腑
能容物,则有咳而出之耳。王节斋云∶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
痰为重,主治在脾。但是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而咳自止,
不必用肺药以治嗽也。
x栝蒌丸x
栝蒌仁 半夏 山楂 神曲(等分)
上为末,以栝蒌瓤拌为丸,竹沥、姜汤送下。
《元珠》云∶食积痰嗽,非青黛、栝蒌仁不除。其人面色青黄不常,或面上如蟹爪络,
一黄一白者是也。
又方 杏仁、萝卜子,各二两为末,粥丸服。
又方 治食积痰嗽发热,二陈加瓜萎、莱菔子、山楂、枳实、神曲。
卷七咳嗽统论
燥咳
属性:肺燥者,肺虚液少而燥气乘之也。其状咳甚而少涎沫,咽喉干,气哽不利。子和云∶燥
者,气壅不利,百节内痛,皮肤干燥,大便秘涩,涕睡稠粘。洁古云∶咳而无痰者,宜以辛
甘润其肺也。
x延年天门冬煎x
生天门冬煎汁(一升) 生地黄汁(五升) 橘皮 炙甘草 人参(二两) 白蜜(五合) 牛
酥(二
合) 白糖(五两) 杏仁(一升) 贝母 紫菀 通草(三两) 百部 白前(二两) 生姜汁(一
合)
上以水六升,煮贝母等取二升五合,去滓,入天门冬、地黄汁煎减半,内酥、蜜、姜汁
等煎,令可丸,取如鸡子黄大,含咽之,日四五次。
x杏仁煎x
杏仁(一升,去皮尖) 白糖 酥 生姜汁(一合) 蜜(五合) 贝母(八合,别研) 苏子
(一升,研取汁)
上先捣杏仁如泥,内后六味同煎如稠糖,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
又有一种肝燥碍肺者,其症咳而无痰,胁痛潮热,女子则月事不来,此不当治肺而当治
肝。盖本非肺病,肝血燥,则肝气强而触肺脏也,滋之调之,血液通行,干咳自愈。
x《千金》豕膏丸x
发灰 杏仁(熬令黄色)
上二味等分研如脂,以猪膏和酒,服如桐子大三丸,日三,神良。
x上清丸x 清声润肺,止咳嗽,爽气定神。
白砂糖(八两) 薄荷叶(四两) 柿霜(四两) 硼砂 寒水石 乌梅肉(各五钱) 片脑(
五分)
上为末,甘草水熬成膏,和丸芡实大,每一丸噙化。
卷七咳嗽统论
虚寒嗽
属性:虚寒嗽者,其寒不从外入,乃上中二焦阳气不足而寒动于中也。或初虽起于火热,因过
服寒
凉消克,以致脾士受伤而肺益失养,脉微气少,饮食不入者,急宜温养脾肺为主也。
x加味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干姜(生) 甘草(炙) 橘红 茯苓 半夏 细辛 五味(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姜枣煎,食前服。戴元礼云∶饮水一二口而暂止者,热嗽也。呷热
汤而
得停者,寒嗽也。治热嗽以小柴胡加五味,冷嗽以理中汤加五味,皆已试之验。《直指方》
理中丸加阿胶、五味。
x《济生》紫菀汤x 治肺虚实嗽喘急,无热症者。
紫菀茸(洗) 干姜(炮) 黄 人参 五味子 钟乳石 杏仁(面炒,去皮尖) 甘草(
炙,各五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
卷七咳嗽统论
肾咳
属性:肾虚气逆者,肾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肾中阴火上炎入肺则咳。肾中阴
水随
经入肺亦咳。《内经》云∶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又少阴所谓咳呕上气喘者,阴气在
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咳呕上气喘也。水则《济生》肾气补而逐之,火则
六味、都气之属引而下之。又有一种少阴肾症,水饮与里寒,合而作嗽,腹痛下利者,宜真
武汤加减治之。
x真武汤x
白茯苓 白术 白芍(各一两) 熟附子(半两)
上锉散,每二钱半,加生干姜、细辛、五味子各半钱,姜三片,食前煎服。
卷七咳嗽统论
咳嗽失音
属性:咳而失音,有新久虚实之异。新者多实,痰火闭郁,所谓金实不鸣也。久者多虚,肺损
气脱,
所谓金破亦不鸣也。实者逐邪蠲饮易治。虚者补肺养气难治。亦有肺已虚损而风寒未尽,或
痰火闭塞者,则攻补俱碍,其治尤难也。
x诃子饮x 治久嗽语声不出。
诃子肉 杏仁(各一钱,炒) 通草(一钱半)
分二服,每服水二盅,姜三片,煎一盅,食远温服。
x一方x 诃子四个,有桔梗一两半,甘草二寸。
x杏仁煎x 治嗽失音不出。
杏仁(三两,研泥) 生姜汁 蜜(各一两) 木通 桑白皮 贝母(各一两二钱) 紫菀
五味(各一两)
水三升,煎半升,去滓,入杏仁、蜜、姜汁,再熬成稀膏,食后卧噙化一匙。
x又方x 皂角一握,去皮弦子,萝卜三个,切片,水一碗,煎至半碗服之。不过三
服,能使语出声。
x治盛寒失音不语,咽喉痒痛。x
桂心 杏仁(各一两)
为末,蜜丸樱桃大,绵裹咽津。
戴云∶有嗽而咽痛失音,多进冷剂而声愈不出者,宜生姜汁调消风散,少少进之。或只
一味
姜汁亦得。又云∶声哑声,寒包其热也,宜细辛、半夏、生姜之属,辛以散之。若痰热壅于
肺者,金空则鸣,必清肺中邪滞,用清咽宁肺汤主之。
x清咽宁肺汤x
桔梗(二钱) 炒山栀 黄芩 桑皮 甘草 前胡 知母 贝母(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x《和剂》款冬花散x 治肺已虚而风寒未尽,喘满烦闷,痰涎壅盛,鼻塞流涕,咽
喉不利。
杏仁 阿胶(炒) 麻黄(去根节) 半夏(汤洗,姜制) 款冬花 桑叶 知母 贝母(各
一两)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盅,姜三片,水煎,食前温服。《准绳》用炙甘草和半夏加一
倍。
卷七
喘统论
属性:《三因方》云∶喘病肺实者,肺必胀,上气,咽中逆,如欲呕状,自汗。肺虚者,必咽
干无
液,少气不足以息也。王宇泰云∶喘而无汗,烦躁,脉浮大者,汗之。喘而有汗,腹满,脉
沉实者,下之。又云∶喘而自汗,腹满便秘,气口脉大于人迎,下之无疑,外此则不宜轻下
也。
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为虚。喉中如水鸡声者为实。戴复庵云∶有痰喘,有气喘,有胃
虚喘
,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胃气虚喘者,抬肩撷
肚,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复甚。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
痰,得食入咽,坠下痰涎,其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
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药者,以火济火也。
卷七喘统论
痰实肺闭
属性:肺虚如器而不容物,痰热实之,则气不得宣,呼吸壅滞,喘急妨闷,胸膈痞痛彻背者,
宜
《济生》栝蒌实丸。此与水气相似,但水即饮也,饮体稀而痰质稠,饮多寒而痰多热耳。
x《济生》栝蒌实丸x
栝蒌实(研) 枳实(去瓤,麸炒) 桔梗 半夏(等分)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x《元戎》葶苈大枣汤x
葶苈(二两,炒紫色,杵成丸)
以水三升,大枣二十枚,同煮取二升,去滓,内麻黄、五味子各半两,取清,令二日服
一剂
尽,瘥。《外台》方∶葶苈、杏仁二味,杵末,枣肉丸。此又加麻黄、五味,其用弥广矣。
卷七喘统论
水气乘肺
属性:喘因水气乘肺者,经所谓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喘而不客也。古法∶心下有水气,
上
乘于肺,得卧者,以《直指》神秘汤主之。若肾中水邪干肺者,则《济生》肾气丸主之。
x神秘汤x
人参 陈皮 桔梗 紫苏 半夏 桑皮 槟榔(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五味子(十五
粒)
上用水姜煎,食远温服。
卷七喘统论
寒邪入肺
属性:喘因寒邪入肺者,经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咳动肩背,因背受寒邪,
伏于
肺中,关窍不通,呼吸不利,右寸沉而紧,亦有部俱伏者,宜发散,则身热退而喘定。小青
龙、三拗汤之属。若内兼火热,外显烦躁者,宜散而兼清,麻杏甘石之属。
x小青龙汤x
麻黄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各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
x三拗汤x(方见咳门。)
卷七喘统论
令火烁金
属性:喘因夏月火烁肺金者,上焦热甚、烦渴,多汗,肺主气而属金,金畏火逼,气不得降而
反上行,从化于火也。
x人参白虎汤x
人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卷七喘统论
肾虚气逆
属性:喘因肾虚,气吸不下者,或因气自小腹下起而上逆者,但经微劳,或饥时即发。宜以六
味补阴之属,壮水配火。若足冷面热者,须以八味安肾之属,导火归元。
x安肾丸x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