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泄
属性:久泄不止,百药不效,或暂止而复来,此必有陈积在肠胃之间。积一日不去,则泻一日
不愈
,必先逐陈积而后补之,庶几获益。如果系脏虚滑泄,审无腹痛,脉微虚不沉滞者,可以温
涩之药固之。
x《本事》温脾汤x 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
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瘥。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生,各二两) 大黄(生,四钱,碎切,汤一盏浸半日
滤去渣,煎汤时和渣下)
上细锉,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去滓澄去脚,分三服,自夜至晓
,令尽,不受,食前更以干姜丸佐之。
x干姜丸x
干姜 巴豆(去心,炒黄) 人参 大黄(各一两)
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丸如桐子大,服前汤时,用汤下一丸。
x震灵丹x(一名紫金丹) 治一切沉寒痼冷,久泻久痢,脐腹冷痛,呕吐不食,及妇
人血气虚损,崩漏带下。
禹余粮(火 醋淬不计遍数,手捻得碎为度) 紫石英 赤石脂 丁头代赭石(如禹余粮
制法,各四两)
以上四味,并作小块,入瓦锅内盐泥固济,候干,用炭十斤 通红,火尽为度,入地埋
出火毒二宿。
滴乳香(另研) 五灵脂(去沙石,筛) 没药(去砂石,各二两) 朱砂(水飞,一两)
上八味并为细末,以糯米粉煮糊为丸,如芡实大,晒干出光,每一丸,空心温酒下或冷
水下。忌猪羊血,恐减药力。妇人醋汤下。
x乳豆丸x 治滑泄不止,诸药无效。
肉豆蔻(生为末)
上用通明乳香,以酒浸过,研成膏,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x《和剂》桃花丸x 寒泻腹中痛,服诸热药以温中,并不见效,登圊不迭,秽物随
出。此属下焦,宜桃花丸以温涩之。
赤石脂 干姜(炮,等分)
上为末,面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
x河间诃子散x 治泄久腹痛渐已,泻下渐少,宜此药止之。
诃子(一两,半生半熟) 黄连(三钱) 木香(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如止之未已,宜因其归而送之。于诃子散内
加浓
朴一两,竭其邪气也。按∶收涩之剂,固肠丸、诃子散皆治热滑,扶脾丸、桃花丸皆治寒滑
,盖滑泄虽同,而有阴阳之分也。(以下食泄。)
x加味平胃散x 治食积泻,噫气作酸,泄而腹痛甚,泻后痛减,臭如抱坏鸡子。《
得效》云∶伤食积而泻者,粪白可验,且腹必耕痛方泄是也。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缩砂 草果 山楂子 麦芽
水煎服。有停饮食数日乃泻,后屡作屡止,饮食稍多即发,名曰 泻,宜枳术曲 丸。
x治饮酒过多,遂成酒泄,骨立不能食,但饮一二杯即发,经年不愈方。x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丁香 缩砂 干葛 麦芽 神曲
上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二钱。
x治伤酒晨起必泻方x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茯苓 干葛 陈皮 川黄连(酒浸,炒)
上锉,姜水煎服。
卷七泄泻诸症统论
肾泄
属性:肾泄者,五更溏泄也。肾虽水脏,而中有元阳,为脾土之母。又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而开
窍于二阴,肾阳既虚,即不能温养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阳生之时,其气不振,
阴寒反胜,则腹鸣奔响作胀,泻去一二行乃安,积月不愈,或至累年。此病藏于肾,宜治下
而不宜治中者也。
x五味子散x
五味子(一两) 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每二钱,陈米饮下。
许氏云∶顷年有一亲识,每五更初欲晓时,必溏泄一次,如是数月。有人云∶此名肾泄
,感阴气而然,得此顿愈。
x四神丸x
肉豆蔻 五味子(各二两) 补骨脂(四两) 吴茱萸(浸炒,一两)
上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
前白
汤下。一云∶夜食前更进一服。盖暖药虽平旦服之,至夜力已尽,无以敌一夜阴气之故也。
《澹寮》无五味、吴萸,有茴香一两,木香半两。一方去五味、吴萸、入神曲、麦芽。
按∶五更溏泄,不独肾虚一端,酒积、食积、寒积,皆作此病。概与温肾,非其治矣。
食积
、酒积,治法详久泄,吞红丸子,或单服曲 枳术丸。寒积者,积寒在脾肾,宜魏氏椒朴丸
。
x椒朴丸x
益智仁(去壳,炒) 川椒(炒出汗) 川浓朴(姜制) 陈皮 白干姜 茴香(炒,各等分)
上用青盐等分,于银石器内,以水浸前药,慢火煮干,焙燥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
伤酒者,湿热在脾,宜理中汤加干葛、黄连,或葛花解酲汤,吞酒煮黄连丸。
饮食过多,脾胃之气,不能运化,其人必嗳气如败卵,宜治中汤加砂仁半钱,吞红丸子
,或单服曲 枳术丸。
卷七泄泻诸症统论
飧泄
属性:飧泄,完谷不化也。脾胃气衰,不能熟腐水谷,而食物完出。经所谓脾病者,虚则腹满
肠鸣,飧泄不化是也。又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者,谓阳气虚则下陷也。又风气入脾,亦令飧泄。
夫风者木气也,而行于土中,风性善行,传化疾速,则熟腐不及,经所谓久风入中,为肠风
飧泄是也。又脾所生病,为胸满呕逆飧泄者,亦木气制土之所致也。又虚邪舍于肠胃,多寒
则肠鸣飧泄食不化者,土性喜温而恶寒,多寒则变化无权也。故飧泄之病,约有三端,一曰
虚,二曰风,三曰冷,而皆以虚为本也,亦曰虚泄。
x胃风汤x 治风冷虚气,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 痛。
人参 茯苓 川芎 官桂 当归 白芍 白术(各等分)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渣,稍热空心服。若虚劳嗽,加五味子
;若
x防风芍药汤x 治飧泄脉弦,身热腹痛而渴。
防风 芍药(各二钱) 黄芩(一钱) 苍术(三钱)
水煎服。此治风入脾之法也。
x鞠 丸x(方见濡泄。)
x吴茱萸散x(方见肠痹。)
x升阳除湿汤x 治胃气不升,清气在下,飧泄不已。
苍术(一钱半) 柴胡 升麻 羌活 防风 泽泻 猪苓 神曲(各七分) 麦芽 陈皮(
各五分) 甘草(三分,炙)
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服。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姜枣同煎。
《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病在阴也。足有疾,取之上,谓阴病在阳也。中有
疾,
傍取之,中者脾胃也,傍者少阳甲胆也。脾胃有疾,取之足少阳甲胆也。甲风木也,东方春
也。胃中真气者,谷气也。饮食不化,谷气下流者,湿胜故也。故曰,湿多成五泄,宜助甲
胆风以克之。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大抵此症,本胃弱不能克化,夺食少食,欲使胃
气不困也。若药剂大,则胃不胜药,泄亦不止,当渐渐与之,不可多服饵也。
经云∶飧泄取三阴。三阴者,太阴也。宜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白芍。东垣云∶清气在
下者
,乃人之脾胃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甘辛之味,以引元气之升,不令下
陷为飧泄也。
x加味四君子汤x 治气虚泄泻。
四君子加肉豆蔻(煨) 诃子(泡,各一钱) 姜枣煎。一方加缩砂、藿香、炮姜各五分,
山药、莲子、陈皮各一钱,乌梅一个,名参苓莲术散。
卷七
诸痢治法统论
属性:痢疾古名滞下,亦名肠 。以其滞涩肠脏,下多不快而 有声也。或赤或白,或赤白
相杂,或下肠垢而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之异,然皆里急后重,逼迫恼人。
痢疾古有赤热白冷,及五色分属五脏之辨,然脏腑寒热,当以脉症互参,虽有前说,存
之而已,若执此认病,泥矣。
《准绳》谓后重因邪压大肠坠下者,当用大黄、槟榔辈。如罗谦甫水煮木香膏、东垣白
术安
胃散等方。泻其所压之邪,则后重自除。若邪已泻,其重仍在者,知大肠虚滑,不能自收而
重,当用御米壳等涩剂,固其滑,收其气。用亦愈也。议论自正,但水煮木香、白术安胃二
方,皆以御米壳为君,且有乌梅、五味子、白芍、诃子,并无槟榔、大黄,而云然者,岂未
之察耶。
又谓大肠为邪坠下之重,其重至圊后不减,大肠虚滑不收之重,其重至圊后随减。愚谓
邪坠之重,圊后当减;虚滑之重,圊后不减。兹反言之,亦有误耶。
又谓休息痢多因兜住积滞,以致时作时止,宜四君子吞驻车丸,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按∶四君、驻车都非去积之剂,然议论自正。
败毒散,发散风湿,益元散解利热邪,故俱治发热下利。
治痢大法∶后重者宜下;腹痛者宜和;身重者除湿;脉弦者去风;脓血稠粘,以重药竭
之;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风邪内缩者,汗之则愈; 溏为利者,温之而已。又曰∶在表者发
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盛者和之
,去者送之,过者止之。
又曰∶食寒冷者,宜温热以消导之;伤湿热者,宜苦寒以内疏之;风邪内陷者升举之;
湿气
内盛者分利之;里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肠鸣无力,不及拈衣,脉细微
而弱者,温之收之;脓血稠粘,数至圊而不能便,脉洪大而有力者,下之寒之。
卷七诸痢治法统论
分治痢症诸方
属性:x洁古大黄汤x
大黄(一两,锉)
好酒二大盏,浸半日许,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二分,顿服之。痢止勿服。如未止再服,
取利
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利止再服白术黄芩汤,尽彻其毒也,审系寒积留滞,则宜温下之法
治之。
x韩 大黄汤x
川黄连(吴茱萸炒,一两) 广木香(一两) 大黄(酒浸炒,二两)
上为末水丸,量人虚实,加减丸数。盖暑毒与食物相搏,结在下脘,则升降出入,不得
循其
正,糟粕欲行不得行,而火复迫之,则将脏腑脂膏逼迫而下,故取大黄驱热毒,下糟粕,清
肠脏也。如脓血相杂,而脉浮大者,慎勿以大黄下之,下之必死,谓气竭也。而阳无所收,
不收则死。
卷七诸痢治法统论
分治痢症诸方
属性:x芍药汤x(洁古) 行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脓自
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 大黄(三钱) 桂(二钱五分) 甘草(炒) 槟
榔(各二钱) 木香(一钱)
上九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一方无桂、甘、有枳壳,名
导滞汤。
x《先醒斋》滞下丸x
川连(姜汁炒,一斤) 滑石(八两,研末) 白芍(酒炒,五两) 甘草(炙,三两) 槟榔
(四两) 枳壳(五两) 木香(二两半)
上为末,荷叶汤稍加姜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四钱。
凡燥烦渴恶心者,勿用木香;元气虚弱者,勿用槟榔、枳壳;里急色赤者,加当归,惟
恶心
呕吐不思食勿用。白多加吴茱萸(汤泡七次,七分,)扁豆(炒,二钱)陈皮(一钱;)赤多加乌
梅肉(一钱,)山楂肉(二钱,)红曲(一钱。)腹痛加白芍(三钱,)甘草(三钱;)口渴及发热,
调滑石末(三钱,)小便赤少,或不利,亦加方。恶心欲吐,即噤口痢,多加人参、石莲肉、
绿色升麻,醋炒。久利不止,加肉豆蔻(一钱,)莲肉(去心,炒黄,三钱,)扁豆、茯苓(各
二钱,)人参(三钱。)
刘河间曰∶夫治诸痢者,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或微加辛热佐之。盖辛热能发散邪气,
开通
郁结,苦能燥湿,寒能除热,使气宣平而已。其湿热郁抑,欲利不利,宜以韩 加大黄汤利
之。
x当归导气汤x(东垣)
当归 芍药(各一钱) 生地(二钱) 甘草(一钱半) 槟榔 木香(各二钱) 青皮 槐花
(炒,各七分) 泽泻(五分)
上为末用水煎,食前温服。如小便利,去泽泻;恶心去槐花,加姜汁炒黄连;燥渴减木
香一半。
x丹溪青六丸x 治血痢,及产后腹痛自利,能补脾补血,去三焦湿热。
六一散(三两) 红曲(炒,半两。)
酒糊丸。
按∶和者,和养其肠胃;利者,通利其积滞,凡正不足而邪有余者,宜仿此法治之。
卷七诸痢治法统论
分治痢症诸方
属性:x《活人》败毒散x 治下利发热脉浮者。
人参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茯苓 枳壳 桔梗 炙草 柴胡 陈仓米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服无时,一名仓禀汤。
x藿香正气散x
x香薷饮x
下利虽曰有积有热,如用药不效,即是肠胃有风邪。热者、赤者,与败毒散;冷者、白
者,
不换金正气散。治痢之法,大要经以散风邪,行滞气,开胃脘为先,不可遽用粟壳、龙骨、
牡蛎辈,以闭涩肠胃,邪气得补而愈甚,不为缠扰撮痛,则为里急后重,所以日久淹延而未
已也。(肉蔻、诃子、白术辈,恐其补住寒邪,亦不可遽投。)
卷七诸痢治法统论
分治痢症诸方
属性:x葛氏疗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方。x
豉(一斤,绵裹) 薤白(一把)
水三升,煮取二升,及热顿服之。此不从暑毒而发者,或过啖生冷,或坐卧高堂大厦,
寒气
所乘,脾亦不运,故随感而为痢,以葛氏豉薤汤治之,如逾二三日,寒化为热,其病形与暑
毒同也。
x黑丸子x
乌梅肉 杏仁(去皮尖,另研,十四粒) 巴霜(去油,半钱) 百草霜(六钱)
上为细末,和匀稀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白汤送下。一方有半夏
、缩砂(各十四粒。)
x感应丸x
卷七诸痢治法统论
分治痢症诸方
属性:x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炮姜 炙草
水煎服。如痢不止,宜加豆蔻、木香。有热加黄连。
x真人养脏汤x
人参 白术(各六两) 白芍 木香(各一两六钱) 甘草 肉桂(各八钱) 肉豆蔻(面裹
煨,五钱) 御米壳(蜜炙) 诃子肉(一两二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忌生冷鱼腥酒面油腻之物。
如滑
泄夜起,久不瘥者,可加附子四片。此温补兼收之剂,脏虚滑脱者宜之。若有热者,不可用
也,宜冷涩之剂。
卷七诸痢治法统论
分治痢症诸方
属性:x《外台》方x 治伤寒八九日,至十余日,大烦渴作热,三焦有疮慝下利,或张口
吐舌,目烂口疮,不识人。用此除热毒止痢。
龙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冷服五合,渐渐进之。
x《肘后方》x 治热病下利欲死者。
龙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极冷稍饮,得汗即愈效。
又治久利休息不止者。
龙骨四两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冻饮料。仍以米饮和丸,每服十丸。
按∶三方并用龙骨水煎冷服,盖以冷除热,而以涩固脱尔。
卷七诸痢治法统论
分治痢症诸方
属性:x驻车丸x 治一切下痢,无问冷热。
阿胶(十五两,捣碎,蛤粉炒成珠,以醋四升熬成膏) 当归(十五两) 川黄连(三十两
,去须) 炮干姜(十两)
上为末,同阿胶膏,杵成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三。
凡蕴热血痢,里急而痛甚,虽已疏通荡涤,然其痛不减者,非热亦非积也。营血亏少,
阳刚胜阴故尔。用药当以血药为佐,营血一调,其痛立止矣。
卷八
梦遗精滑
属性:梦遗精滑,虽皆属火,而有心肾之异。动于心者,神摇于上,则精遗于下也。不必治肾
,但
清其心而梦自已。盖精之藏贮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是以少年伶俐之人,多有此病,
而田野愚鲁之人,无患此者。总由心之动静而已。动于肾者,壮年气盛,久节淫欲,经络壅
热,精乃不固,经所谓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是也。而此病复有二∶有出于木者,有出于水
者,以二脏皆有相火故也。宜分别治之。又有脾胃湿热下流,肾经精气不清而遗者,得之醇
酒浓味过多也。《直指》所谓心肾之外,又有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手足乏力,腰背酸痛,
当用苍术等剂,以敛脾精。敛脾谓何?精生于谷也。
卷八梦遗精滑
清心之剂
属性:x安神丸x
生地 朱砂(水飞) 当归(各一钱) 甘草(五分) 黄连(一钱五分)
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津咽,或用温水送下。
x导赤散x 娄全善云∶一壮年,梦遗白浊,与涩精药益甚,改用导赤散,大剂服之
,遗浊皆止。
生地 木通 甘草(等分) 竹叶(二十片)
水煎服。一方加人参、麦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