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旋复如初。虚者津枯不泽,气少不充,胃脘干瘪,食涩不下。虚则润养,实则疏瀹,不可不辨也。 
饮食下咽,不得入胃为噎。食不下通,气反上逆为塞。东垣乃谓阳气不得出者为塞,阴气不 
得降者为噎,岂非谓入食从阴,而气出从阳耶?其文则深,其旨反晦,至谓先用阳药治本, 
后用诸塞泻标,吾不知其何谓矣。 
子和论膈噎,累累数百言,谓三阳结热,前后闭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 
夫膈噎,胃病也。始先未必燥结,久之乃有大便秘少,若羊矢之证。此因胃中津气上逆,不得 
下行而然,乃胃病及肠,非肠病及胃也,又因河间三乙承气之治,谓噎膈之病,惟宜用下, 
结散阳消,其疾自愈。夫脘膈之病,岂下可去?虽仲景有大黄甘草,东垣有通幽润肠等法, 
为便秘呕吐者立,然自是食入辄吐之治,非所论于食噎不下也。独其所谓慎勿顿攻,宜先润 
养,小着汤丸,累累加用,关扃自透。或用苦酸微涌膈涎,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 
,蜜盐下导,始终勾引,两药相通者,其言甚善。盖痰血在脘,不行不愈,而药过病所,反 
伤真气,非徒无益矣。故以小丸累加,适至病所,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则治噎之道也。但 
须审是痰是血而行之耳。 
膈噎之证,大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若壮年气盛,非血即痰。近见有津液 
枯槁之剂,治一少年肥实男子,至死不悟,哀哉。(鹤年。) 
先婶传一方云∶用烧酒一斤,浸海蜇花头一斤,入瓷瓶内,埋地数年,则海蜇化为水矣 
。取饮半酒杯妙。(鹤年又识。) 

卷三膈噎反胃统论
痰膈
属性:痰膈,因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遂成噎膈。其病令人胸膈痞 
饮食辄噎,不得下入胃中,必反上逆而呕,与痰俱出。治法宜调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均,气顺痰下,病斯已矣。 
x《和剂》四七汤x 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 
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中脘痞闷,气不舒快,或痰饮呕逆恶心,并皆治之 
半夏(制,二钱) 茯苓(一钱六分) 紫苏叶(八分) 浓朴(姜制,一钱二分) 
水一盏,生姜七片,红枣二枚,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x丁沉透膈汤x(《和济》) 治脾胃不和,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不进,十膈五 
噎,痞塞不通,并皆治之。 
人参 砂仁 香附(各一两) 青皮 木香 肉豆蔻 白豆蔻 丁香(各半两) 
浓朴(各七钱五分) 草果 半夏 神曲(各二钱半) 甘草(一两五钱) 麦芽(五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不拘时热服。 
x涤痰丸x 
半夏曲 枯矾 皂角(炙,刮去皮弦子) 元明粉 白茯苓 枳壳(各等分) 
上为末,霞天膏如丸,量人虚实用之。 

卷三膈噎反胃统论
血膈
属性:丹溪治一少年,食后必吐出数口,却不尽出,膈上时作声,面色如平人。病不在脾胃, 
而在膈间。其得病之由,乃因大怒未止,辄食面,故有此证。想其怒甚则血菀于上,积在膈间, 
碍气升降,津液因聚,为痰为饮,与血相搏而动,故作声也。用二陈加香附、韭汁、萝卜子 
二日,以瓜蒂散、败酱吐之;再一日又吐,痰中见血一盏;次日复吐,见血一盅而愈。 
一中年人,中脘作痛,食已乃吐,面紫霜色,两关脉涩,乃血病也。因跌仆后,中脘即 
痛,投以生新血推陈血之剂,吐血片碗许而愈。 
一中年妇人反胃,以四物加带白陈皮、留尖去皮桃仁、生甘草、酒红花,浓煎,入驴尿 
,以防生虫,与数十帖而安。 
一人咽膈间,常觉有物闭闷,饮食妨碍,脉涩稍沉,形色如常,以饮热酒所致。遂用生 
韭汁每服半盏,日三服,至二斤而愈。 
一人食必屈曲下膈,梗涩微痛,脉右甚涩而关沉,左却和,此污血在胃脘之口,气因郁 
而为痰,必食物所致。询其去腊,日饮KT 剁酒三盏,遂以生韭汁冷冻饮料细呷之,尽半斤而愈。 
一贫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 
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取其辛温能散胃脘痰涎恶血之义也。愚谓此不独辛温散结之义 
,盖亦咸能润下,而酸味最能开膈胃,止呕吐,品味不杂而意旨周密,殊可取也。 
一妇年及五十,身材略瘦小,勤于女工,得噎膈证半年矣,饮食绝不进,而大便燥结不行者 
十数日,小腹隐隐然疼痛,六脉皆沉伏。以生桃仁七个,令细嚼,杵生韭汁一盏送下。片时 
许,病者云∶胸中略作宽舒。以四物六钱,加栝蒌仁一钱,桃仁泥半钱,酒蒸大黄一钱,酒 
红花一分,煎成止药一盏,取新温羊乳汁一盏,合而服之。半日后下宿粪若干,明日腹中痛 
止,渐可进稀粥而少安。后以四物出入加减,合羊乳汁服五六十帖而安。 
江应宿治一老妇年近七旬,患噎膈,胃脘干燥,属血虚有热,投五汁汤,二十余日而愈。其 
方芦根汁、藕汁、甘蔗汁、牛羊乳、生姜汁少许,余各半盏,重汤煮温,不拘时徐徐服。 
x滋血润肠汤x 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饮食不下,大便燥结。 
当归(酒洗,三钱) 芍药(煨) 生地黄(各一钱半) 红花(酒洗) 桃仁(去皮尖, 
炒) 大黄(酒煨) 枳壳(麸炒,各一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入韭菜汁半酒盏,食前服。 
x秦川剪红丸x(《良方》) 
雄黄(另研) 木香(各五钱) 槟榔 三棱(煨) 蓬术(煨) 贯仲(去毛) 干漆 
(炒烟尽) 陈皮(各一两) 大黄(一两半) 
上面和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吐出瘀血,及下虫为效。 

卷三膈噎反胃统论
气膈
属性:气膈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淳于意作下气汤治此疾,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 
一村夫因食新笋羹,咽纳间忽为一噎,延及一年,百药不效。王中阳乃以荜茇、麦芽 
皮去穣、人参、苦桔梗、柴胡、白蔻、楠木香、高良姜、半夏曲共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热 
服。次日病家报云∶病者昨已痛极,自己津唾亦咽不下,服药幸纳之,胸中沸然作声,觉有 
生意,敢求前剂。况数日不食,特游气未尽,拟待就木,今得此药,可谓还魂散也。王遂令 
其捣碎米煮粥,将熟,即入药再煎一沸,令啜之,一吸而尽,连服数剂,得回生。因名曰 
魂散。食之以治七情致病,吐逆不定,面黑目黄,日渐瘦损,传为噎证者多验,但忌油腻、 
《永类钤方》治噎膈不食,黄犬干饿数日,用生粟或米干饲之,俟其下粪,淘洗米粟令 
净,煮粥入薤白一握,泡熟去薤,入沉香末二钱,食之。 
x救急疗气噎方x 
半夏 柴胡(各三两) 生姜(三两) 羚羊角 犀角 桔梗 昆布 通草 
水八升,煮三升,分三服。 
x疗因食即噎塞,如炙脔在膈不下方x 
射干(六分) 升麻(四分) 桔梗(四分) 木通(一钱) 赤苓(八分) 百合(八分) 
紫菀头(二十一枚) 
水二大升,煎九合,去渣,分温三服,食远。 

卷三膈噎反胃统论
虫膈
属性:张文仲《备急方》言,幼年患反胃,每食羹粥诸物,须臾吐出。贞观中,许奉御兄弟及 
柴、蒋诸名医奉 调治,竟不能疗。渐疲困,候绝旦夕。忽一卫士云∶服驴小便极效。遂服二合 
,后食只吐一半;晡时再服二合,食粥便定,次日奏知,宫中五六人患反胃者同服,一时俱 
瘥。此物稍有毒,服之不可过多,须热饮之。病深者七日当效。后用屡验。 
《广五行记》,永徽中绛州有僧,病噎数年,临死遗言,令破喉视之,得一物,似鱼而 
有两头,遍体悉是肉鳞,致钵中,跳跃不止。以诸味投钵悉为水。时寺中刈蓝作靛,试取少许置 
钵中,虫绕钵畏避,须臾虫化为水,后人以靛治噎疾,每效。 
x治梅核膈气方x 
取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淹一日夜,晒干,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线三 
个, 
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瓷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梅含之,咽汁入喉即消。 
收一年者治一人,收二年者治二人,其妙绝伦。 
x昆布丸x 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饮不下。 
昆布(洗) 麦门冬,天门冬(并去心,焙) 诃黎勒(去核,各一两五钱) 木通 川 
川朴硝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 桂心 百合(各一两) 羚羊角(屑) 杏 
尖,麸炒黄) 苏子(微炒) 射干(各五钱) 柴胡(去芦) 陈皮(去白) 槟榔(各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热酒送下,夜饭后用绵 
裹弹子大一丸噙化。 

卷三膈噎反胃统论
杂疗方
属性:《普济方》云∶反胃吐食,药物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 
。昔 
头节,并筋膜脂肉,及如阿胶黑片,临时旋炙,用米醋一盏浸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 
淬,醋尽为度。研末,浓纸包收。或遇阴湿时,微火烘之,再收。遇此疾,每服一钱,食前 
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立效。 
x《集验》疗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方x 
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齑空腹任意食之,立见效验。 
x《圣济总录》治咽喉妨碍,如有物吞吐不利方x 
杵头糠 人参(各一钱) 石莲肉(炒,二钱) 
水煎服,日三次。 

卷三
虚劳统论
属性:虚劳,一曰虚损。盖积劳成虚,积虚成弱,积弱成损也。虚者,空虚之谓。损者,破散 
之谓。虚犹可补,损则罕有复完者矣。 
古有五劳,五蒸、六极、七伤之名,而不一其说。然五劳者主五脏,心劳、肝劳、脾劳 
、肺 
、筋极、肌极、精极、骨极,合内外兼阴阳者也。七伤者,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极力 
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大恐惧不节伤志,风雨寒暑伤形,合 
形脏神而言者也。外此所谓志劳、忧劳、瘦劳、思劳及阴寒、阴痿、里急、精速等为七伤者 
损证有自上至下者,有自下至上者,而皆以中气为主。故《难经》一损损于肺,皮聚而 
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虚弱不能荣于脏腑,妇人则月水不通。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肤。此 
自上而下者也。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 
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克。此自下而上者也。《机要 
》云∶虚损之疾,寒热因虚而感也。感寒则损阳,故损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过于胃 
则不可治也。感热则损阴,故损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咸,过于脾则不可治也。夫脾胃居 
中而运水谷。脾胃气盛,四脏虽虚,犹能溉之。不然则四脏俱失其养矣,得不殆乎。故曰∶ 
治损之法莫善于《难经》,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 
,适 
之源,和之使无偏也。脾运水谷而主肌肉,调之适之,毋困其内,亦无伤其外也。肝苦急, 
缓之使疏达也。肾主精,益之使不匮也。后人不辨损在何脏,概与养阴清火,术亦疏矣。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本出《千金》,此在初学,殊足以为准则。若夫得心应手,神明 
变化,端不在此区区形迹间也。 

卷三虚劳统论
虚劳营卫不足
属性:虚劳营卫不足者,脉极虚芤迟,短气里急,四肢酸疼,腹中痛,或悸或衄,或手足烦 
热,咽干口燥,宜甘酸辛药调之。甘以缓急,酸以养阴,辛以养阳也。 
x小建中汤方x 
白芍(六两) 甘草 桂枝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 虚甚 
者加黄 (一两半)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深 
师治虚劳腹满、食少泄泻者,无胶饴,有人参二两,半夏一升。 
《必效方》治虚劳失精,加龙骨、白蔹各一两。 
《古今录验》治虚劳里急,小腹急痛,气引胸胁,或心痛短气,以干姜代生姜,加当归 
经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位在上,肾处在下,脾居四脏之中,生育营卫,通行津 
液。 
食甘以缓之,故以饴糖为君,甘草为臣。桂枝辛热,散也润也。营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 
酸寒,收也泄也,津液不足,收而行之,故以芍桂为佐。生姜辛热,大枣甘温,胃者卫之源 
,脾者营之本,卫不足,益之必以辛,营不足,补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营卫通, 
x大建中汤x方 治内虚,里结少气,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 
起即微汗阴缩,或腹中寒痛,或唇口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冤,酸疼不能久立,多梦 
黄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 黑附子( 
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本方加白术、苁蓉、麦冬、川芎、熟地、茯苓,名十四味建中汤,皆补益营卫之剂也。 
x炙甘草汤x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 
炙甘草(四两)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冬(去心) 麻仁(各半升) 人参 阿 
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x朱雀汤x 治劳伤心气,变生诸疾。 
雄雀(一只,取肉炙) 赤小豆(一合) 人参 赤苓 紫石英 小麦 大枣肉( 
各一两) 紫菀 远志 丹参(各半两) 炙甘草(二钱半) 
上细锉拌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六分,去滓,食远温服。(《奇效方》)。 

卷三虚劳统论
肺劳
属性:肺劳者,呼吸少气,咳嗽喘急,嗌干气极,则皮毛焦干,津枯力乏,腹胀喘鸣。由预事 
而忧,或风邪久住而成,宜分邪正冷热而治之。 
x紫菀汤x 治气极,皮毛焦枯,四肢无力,喘急短气不足以息。 
紫菀茸(洗) 干姜(炮) 黄 人参 五味子 钟乳粉 杏仁(麸炒,去皮)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无时。 
x葛可久保和汤x 治风寒久嗽成劳,及肺燥成痿者,服之决效。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款冬(各三钱) 花粉 薏仁 杏仁(炒,去皮尖 
菀五味子 马兜铃 百合 桔梗(各一钱) 阿胶 生地黄 当归 紫苏 
薄荷(各五分) 生姜(三片) 
上水煎,入饴糖一匙服,三日三服,食后进。一方无地黄,有百部。若血盛,加薄黄, 
茜根、藕节、大蓟、茅花根;痰盛,加半夏、橘红、茯苓、枳实(炒)、栝蒌;喘甚,加桑白皮、 
陈皮、葶苈子、苏子;热盛,加山栀(炒黑)、黄连、黄芩、连翘;风热加防风、金沸草、甘 
菊花;寒甚,加桂枝、五味子;腊月加干姜。 

卷三虚劳统论
心劳
属性:心劳者;恍惚惊悸,少颜色。热则烦心、口干、溺涩;寒则内栗、梦多恐怖。由曲运神 
机而成。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养血安神则一也。 
x远志引子x 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 
远志(去心) 茯神(去木) 肉桂 人参 枣仁(炒) 黄 当归(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服无时。 
x麦门冬汤x 治心劳虚热,唇口赤,烦渴溺涩。 
麦门冬(去心) 远志(甘草煮,去心) 人参 黄芩 生地黄 茯神 石膏( 
煎服法同前。 

卷三虚劳统论
肾劳
属性:肾劳之证,面黑足冷,耳聋,膝软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丸主之。此为 
肾脏不足,内生寒冷。王太仆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 
x八味肾气丸x方 
熟地黄(八两) 萸肉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建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附子 
(制) 肉桂(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滚汤下。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补 
丸。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二两,名加减八味丸。 
x薯蓣丸x 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薯蓣 枸杞子 续断 茯苓 牛膝 菟丝子 巴戟 杜仲(各一两) 苁蓉 
(二两) 五味子 山萸肉 蛇床子(各一两) 
上为散,酒调方寸匕,日三夜二,禁醋蒜。 
x治肾劳精败面黑x方 
肉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细切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 
许学士《本事方》,唐郑相国云∶予为南海节度使,时年七十有五,粤地卑湿,伤于内外, 
众疾俱作,阳气衰绝。乳石补益之药,一切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献此方,经七八 
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其方用破故纸十两, 
拣洗为末,用胡桃肉去皮二十两捣如泥,即入前药末,更以好炼蜜和匀如饴,盛瓷器中,且 
日以温酒化药一匙服之。不饮酒,温热水化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益筋骨,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