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肢
血风者。经水逆上。攻于脑间。头目闷迷。不省人事。甚至满面满头。皆成赤斑者。此
水适临。感冒风邪所致。盖风之为气。善行而数变。其势易上而难下其经水为风所激。故致
倒流而上行也。
热入血室者。何以致之。必其经水临行时。或犯热症。因而经止。经随热而入于血室。
则往
卷之五血鼓门
立方
属性:x破血散聚汤x 治血鼓肿胀。坚硬如石。朝宽暮急。脐凸发喘。
桃仁 红花 归尾 牛膝(各一钱) 三棱 蓬术(各二钱) 苏木 木通 官桂 青皮
穿山甲(各八分) 酒煎空心服。
x神仙蒸脐法x 治血鼓血瘕。血疯等症。(方见噎膈门)
桂红丸 治血瘕血痞。神效。
官桂 红花 桃仁 当归梢 阿魏(各一两) 广木香(一两五钱) 白豆蔻 蓬术 血见
愁穿山甲(一两二钱)
上为末。醋打米糊为丸。每服三钱。早晚一服。酒下。
x消肿丸x 治血肿等症。
人参 当归 大黄(九蒸过各一两) 桂心 瞿麦 苏木 白茯苓 葶苈子 广木香(各
一两四钱) 木通(五两)
上为末。以木通煎汤法为丸每服二钱。空心米饮送下。
x消肿饮x 治症同前。
五灵脂 肉桂 川芎 当归(各一钱五分) 牛膝 青皮(各一钱) 玄胡索 黑牵牛(各
二钱) 生姜五片。空心煎服。
x紫金锭x 治血鼓。并血瘕血肿。酒磨三钱服。(方见痰门)
x祛风治血汤x 治一切血风等症。
防风 当归 川芎(各一钱五分) 荆芥 红花 生地 桃仁 青皮 香附 天麻(各一
钱二分) 水酒各一钟煎服。
又方 治症同前。
苍耳草(阴干) 小蓟(阴干)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x清热凉血饮x 治热入血室。
麦门冬 丹皮 赤茯苓(各一钱二分) 连翘 秦艽 生地 当归 川芎(各一钱五分)
黄芩 赤芍(各一钱) 灯心三十茎。不拘时服。
卷之五
崩淋门
属性:崩淋者。其病相似。而实不同。崩者如土之崩。源泉逆流而不禁。乃血热而兼气虚。不
能收
摄也。淋者。如水之淋病。艰涩而不通快乃内有郁热。而气亦滞也。然崩则皆血。而淋则有
赤白砂石之异。赤者属血。白者属气。砂石者气血之犹浊者也。治此病者。惟调其气血。清
其内热而已。
卷之五崩淋门
脉云
属性:脉数小为顺。洪大为逆。
卷之五崩淋门
立方
属性:x如神饮x 治血崩。来如涌泉。面黄肌瘦。
蒲黄 艾叶 升麻 黄芩 地榆(各八分) 归身 柴胡 血见愁 黄连 山栀(各一钱)
紫荆皮(一钱二分) 灯心三十茎空心煎服。
x断泉神秘丸x 治一切远年近日血崩等症。并治妇天癸当住。行之不止。
牡蛎 山栀 黄连(各一两) 陈棕( 灰存性) 槐花(各四钱) 侧柏叶 人参 黄 (
各八钱) 苍耳草( 灰三钱)
上为末。捣小蓟汁。藕汁。以二汁为丸每服一钱五分空心盐汤送下。
x秘方x 治血崩初起。一服立效。
当归 蕲艾(各一两) 升麻(四钱) 荆芥穗(三两炒黑)
上为末。每三钱。空心童便调下。即止。
又方 治崩淋经年不住。手足俱有血丝露。去血如流者。
白芷(一两) 百草霜 五灵脂 荆芥穗(各八钱) 赤石脂(四两) 黄连(四两熬汁)
上为末。以黄连汁为丸。如绿豆大。每一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x胶连饮x 治一切崩淋神效。
黄连 当归身 阿胶(各二钱) 赤芍 芡实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山药(各七分) 川
芎熟地(各一钱) 水煎临服加入童便一小钟
卷之五
带下门
属性:奇经八脉之中。带脉在腰。如带之状。妇人患带下者。病在带脉也。虽有赤白。总属肾
虚。
之气。以此为辨耳。
卷之五带下门
脉云
属性:脉涩而弱者。洪数而促者。皆为便浊白带。虚迟者生。急疾者死。
卷之五带下门
立方
属性:x清气养荣汤x 治妇人气血不调。赤白带下。四肢倦怠。五心烦热。
当归 生地 香附 地榆(各一钱五分) 白茯苓 泽泻 丹皮 黄连 山茱萸肉(各八
分) 灯心三十茎。空心煎服。
x补元汤x 治妇人久因经水不调。气血虚弱。赤白带下。神思倦怠。
人参 白术 当归 白茯苓 川芎(各一钱) 白芍 生地 泽泻 黄柏(各八分) 伏龙
肝(一钱即灶心土) 甘草(三分) 大枣二枚。空心煎服。
x保元汤x 治赤白带下。久久不愈。气血亏损。
石斛 巴戟天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黄柏 柴胡 甘草 地骨皮(各七分) 黄连(
一钱二分) 荆芥 知母 升麻(各六分) 大枣二枚。空心煎服。
x大灵丹x 治妇人一切赤白带下。因此久不孕育。诸虚百损。神效。
当归身 人参(各四两) 阿胶(三两) 川芎 牡蛎 天麻(各一两八钱) 生地 丹皮
续断 何首乌(九蒸九晒) 山栀(各二两炒黑) 甘草(八钱)
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又秘方 治赤白带下。
赤石脂(一两) 川芎(一两五钱) 紫荆皮 赤茯苓(各二两)
上为末。醋打米粉糊为丸每服二钱。空心酒下。
卷之五
怀孕药忌
属性:水蛭地胆虫。乌头附子配天雄踯躅野葛蝼蝈类。乌喙侧子及虻虫。牛黄水银并巴豆
大戟
赭
波流 草中。瞿麦 茹蟹爪甲。 皮赤箭赤头红。马刀石蚕衣鱼等。半夏南星通草同。干姜
蒜鸡及鸡子。驴肉兔肉不须供。切要妇人胎前忌。此歌须记在心胸。
卷之五
怀孕食忌
属性:凡受孕之后。切宜忌不可食之物。非惟有感动胎气之戒。然于物理亦有厌忌者。设或不
能禁
鱼及鸡子。令儿成疳多疮。 食犬肉。令儿无音声。 鸭子桑椹同食。令儿倒生心寒。 食
螃蟹。令儿横生。 食鳖。令儿项短。及损胎。 食兔肉。令儿唇缺。 雀肉同豆酱食。令
儿面生 黯黑子。 豆酱同藿香食。令之堕胎。 食雀肉。令儿不耻多淫。 食山羊肉。令
儿多病。 食椒蒜。令儿损目。 食生姜。令儿多指生疮。 食虾蟆HT 鱼。令儿喑哑。 食
驴骡马肉。令儿延月难产。
卷之五
胎前门
属性:凡有胎孕者。当随症调理。如一月二月经水不通。无病似病。呵欠倦怠。神思昏昏。手
足软
弱。按其脉。滑大而俱匀。或尺脉不绝者。此孕脉也。脉诀云。肝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荣
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脏通和皆类例。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体。寸微
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喙。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胎犹未觉。经云。阴搏阳别。谓之
有子。搏者近也。阴脉逼近于下。阳脉别出于上。阴中见阳。即滑脉是也。脉滑而动。是谓
阴施阳化。法当有子。足少阴脉动甚者。孕子也。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主精。精血交会
。投识于其间。则有娠。又三部脉沉正等无病。而经不至者。妊也。脉经云。左手尺部脉浮
洪
者。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者。女胎也。两手尺部俱洪者。为两男。俱沉实者。为两女。又
云。中指一跳一止者。一月胎。二止者。二月胎也。此娠妊脉之旧例如此。然迩来运气变
迁。其脉有异于前法者。往往不同。
一月始露珠。名曰胎 。足厥阴肝脉养之。夫十二经皆养胎者也。而肝经独养于初妊之
时。
何也。盖胎者。血之始。成而肝。则血之所藏。造化之相为合也。然受气之始。则何经以主
之。曰足少阴肾经也。天一生水。得气最先。故男子先生左肾。女子先生右肾。而妇人右肾
亦以系胞。为胎之根抵。先天真一之气。发此以为之朕兆耳。足
厥阴养胎。多有恶心呕逆。谓之恶阻。盖肝常有余。本不能容物。而今乃有妊。则肝气为胎
所碍。不得发泄。故恶心呕逆也。过此则别经养胎。而恶阻之病息矣。
二月如桃花瓣。名曰胎膏。足少阳胆。脉养之。此时腹中或动。或不动。犹可狐疑。若
吐逆思酸。有孕明矣。
三月如蚕茧。斯谓之胎。手厥阴心胞络脉养之。其脉滑疾重按之则散。男女未有定形。
宜用变女为男。是月相火所主。胎最易坠宜慎之。
四月男女以分。男思酸味。女思淡味。始受水精。以成血脉手少阳三焦脉养之。其左脉
疾者为男。右脉疾者为女。左右俱疾。当生双产。
五月始受火精。以成阴阳之气。足太阴脾脉养之。脾主四季。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
按其
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脉也。若脉紧。必胸阻。脉迟者。必腹满喘急。脉浮
者。必水气作肿。
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阳明胃脉养之。脉喜弦长。迟涩则防坠。五六月胎不安者
。或腹微痛。或腰痛。或饮食不美。用安胎饮。或固胎饮。
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阴肺经养之。男向左胁动。女向右胁动。脉滑疾者。胎
动不安。若暴下恶水多者。其胎必坠。谓之非时孤浆预下。即服安胎饮。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皮肤。手阳明大肠经养之。脉实大弦紧者。生子多寿。沉细微弱者
。子亦不禄。如胎不安者。即服固胎饮。
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百节俱备。足少阴肾经养之。宜服达生散。
十月五脏六腑俱全。纳天地之气于丹田。自当正产宜服滑胎饮。
卷之五胎前门
立方
属性:x八珍汤x 治娠妊体弱。气血不和。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生地 白术 人参(各一钱) 甘草(五分) 芍药(八分) 大枣二
枚。临卧煎服。
x参橘饮x 治娠妊恶阻。呕吐喜酸恶食。
人参 陈皮 浓朴 藿香 白术(各一钱五分) 淡竹茹(五分) 生姜五片。不拘时服。
x保生汤x 治妇人经后不调。或不行。身体无病。精神如故。恶闻食气。或嗜酸物。或时
吐清水。或六脉俱匀。滑大。乃是孕脉也。切勿作寒病治之。宜服此剂。
乌药 橘红 香附 艾叶 人参 白术(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五片。不拘时
温服。
x护胎散x 治娠妊二三个月。胎气不安。呕吐不止。腰胯酸疼。或有红来。
白术 人参 黄芩(各二钱) 阿胶 艾叶 砂仁(各一钱五分) 姜三片。黑枣二枚。食
x安胎饮x 治娠妊胎气不安。及胎痛。
陈皮 白术 当归 生地 砂仁 香附(各一钱) 白芍 黄芩 川芎(各一钱二分) 黑
枣二枚。空心煎服。
x和胎饮x 治娠妊下血。谓之漏胎。
阿胶 鹿角屑 熟地 蕲艾(各一钱五分) 白术 黄芩 甘草 砂仁(各一钱) 大黑枣
二枚。空心煎服。
x灵效散x 治娠妊尿血。比漏胎更甚。
当归 生地(各一两) 赤芍 川芎 山栀(各六钱) 血余( 存性) 升麻 龙骨(各三
钱黄芩水浸) 艾叶(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童便调下。
x干桃散x 治娠妊下血不止。
干桃(乃树上干不落桃子。烧灰存性) 地榆(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调下。
x奇圣散x 治症同前。
雄鸡肝三个。地榆二钱酒一碗煮熟食之。即止。
x温胎饮x 治娠妊遗尿不禁。
北五味 蕲艾 大茴香(各二钱) 牡蛎 川芎(各一钱二分) 生姜三片。食远服。
又方 治症同前。
益智仁 白薇 白芍(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加盐三分。滚白汤调下。
x通便饮x 治娠妊小便不通。因胎压膀胱。以致闭塞。
赤茯苓 人参(各一钱) 车前子 龙胆草 木通(各二钱) 苦草梢 川芎(各六分) 灯
心三十茎。空心煎服。
x滑胎散x 治娠妊临月。宜多服之。瘦胎易生。
枳壳(二两) 滑石 粉草(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滚汤空心调下。
x达生散x 娠妊一上九个月。日日宜服。并临产服之。
白芍 黄芩 紫苏 枳壳(各八分) 陈皮 甘草 当归 川芎(各七分) 人参 大腹皮
(各一钱) 黑枣二枚。不拘时煎服。
x固胎饮x 治胎气不固。常欲小产。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阿胶(各一钱) 香附 白术 黄芩 砂仁(各八分) 糯米(
百粒) 水二钟。不拘时服。
x芩术饮x 治娠妊泄泻不止。久则伤胎。
白术 白茯苓 香附(各六分) 黄连(酒炒) 泽泻 陈皮(各一钱) 五味子 砂仁(炒)
人参 山药(各八分) 黑枣二枚。空心煎服。
x连香饮x 治娠妊痢疾。恐其坠胎。
广木香 黄连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白芍 甘草 陈皮(各六分) 灯心三十茎。不
拘时煎服。
卷之五胎前门
子烦
属性:娠妊苦烦者。乃肺脏虚。而热乘于心。则烦燥闷乱。因火克肺金。故令其烦也。
x茯归煎x 治娠妊心惊胆怯。终日烦闷。
茯苓 当归 麦门冬 黄芩(各二钱) 淡竹叶(二十片) 灯心三十茎。不拘时服。
x麦冬汤x 治娠妊烦燥。胎气不安。
白茯苓 人参(各二钱) 麦门冬 防风(各二钱五分) 淡竹叶(十五片) 生姜五片。空
x除烦清心丸x 治胆怯心惊。烦燥口苦。
知母 黄连 天冬(各一两) 麦冬(一两五钱) 朱砂(三钱)
上为末。荷叶汤丸。朱砂为衣。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卷之五胎前门
子悬
属性:娠妊气逆凑上。胸膈满。疼痛甚则一时闷绝者。谓之于悬也。
x紫苏饮x 治娠妊子悬。
紫苏 白芍 当归(各八分) 川芎 陈皮 大腹皮 人参(各一钱) 甘草(五分) 葱头
五枚。食远服。
x秘验方x 治娠妊。气血不和。怀胎近上逼心。疼痛之甚。
白术 黄芩(各二钱) 艾叶(三钱) 葱白七茎不拘时煎服。
卷之五胎前门
子痫
属性:娠妊头项强直。筋脉挛急。语言謇塞。痰涎壅盛。昏昏不识人。时醒时作者。子痫也。
x羚羊角汤x 治一切子痫。
羚羊角(三钱) 枣仁 五加皮 独活(各一钱) 防风 当归 川芎 羌活(各八分) 生
姜五片。不拘时服。
如痰涎多。加贝母。陈皮。
卷之五胎前门
子淋
属性:娠妊受湿。渗于膀胱。积热不行。以致淋沥。腹中疼痛是也。
x清利饮x 治子淋湿热不行。肚腹作痛。
木通 白茯苓 麦门冬 车前子 大腹皮(各一钱五分) 淡竹叶(十五片) 灯心三十
又方 治娠妊。因伤于房事。以致淋沥。
人参 当归 川芎 泽泻
猪苓(各一钱五分) 肉桂 白茯苓(各八分) 大枣五枚。食前服。
卷之五胎前门
子肿
属性:娠妊身肿。小便不利。腹大异常。高过心胸者。胎中蓄水所致。亦有烦渴引饮太过。变
为泄泻。伤损脾胃。虚不能制水。故胎肿耳。
x鲤鱼汤x 治一切胎气。
当归 茯苓 白芍(各三两) 白术(五两七炒共为末) 鲤鱼(一尾破洗留鳞)
上为末。以鲤鱼白水煮熟取汁。每汁二盏。入末五钱。生姜七片。再煎空心服。
卷之五胎前门
子气
属性:娠妊单止腿足发肿。以致喘闷。甚则脚指间有黄水流出。即是子气也。
x千金饮x 治一切子气。
广木香 防己 五加皮 地骨皮(各一钱二分) 桑白皮 紫苏 木瓜(各一钱) 灯心三
十茎。食远服。
卷之五胎前门
子喑
属性:娠妊三五个月。忽然失音不语。或至九月而喑。此可不必治也。分娩之后不药而自愈。
盖系于肾。肾脉贯舌。为胎气所约。故不能言矣。
卷之五胎前门
腹内儿哭
属性:腹内儿哭者。脐带疙瘩儿含口中。因妊妇登高举臂。脱出儿口。为此作声。令妊妇曲腰
就地如拾物仍入儿口即止。
x黄连汤x 治腹内儿哭。
黄连一两。煎浓汁。时时呷之。
又方 用房中多年鼠穴中上为末。酒下一钱。
娠妊服药。禁汗吐下三法。并针灸。
卷之五
临产门
属性:娠妊之难产。其因不一。有在一月之前。忽然腹痛大作。如欲产而不产者。谓之试月。
有将
临月时腹痛。或作或止。一二日。或三四日。谓之弄胎。有浆水淋漓来少名。试水虽脐腹痛
。而腰不痛者。俱非当产。若腹痛连腰者。即产。
妇人小腹之下。阴户之上。有骨高起。中有节骱相凑。未产则合。一临产则分开。谓之
交骨
产妇横生。一臂先下。乃儿在母腹转运偏侧。筋斗未翻。内有所碍。而不得遂也。逆产
者。两足先下。必是母腹中脂膜窄狭。儿不得转运而直下。此皆因劳力挫闪。误伤其胎。以致如
儿凑心不下者。其手必捧母心。多致母子俱死。必以药引入心。分解儿手。方可得下也
。盖儿手里捉物最紧。药气一到。儿手自软解开。
子死腹中者。腹必闷痛兼冷。略无动意。面如土色。其舌又黑是也。故试验云。面黑舌
不黑。母死子活。舌黑面不黑。母活子死。此之谓也。
或有未曾受蓐。腹中略痛。而胞水未破。乘势而下。固为大幸。设或胞水漏干。恶露出
尽。其儿不能生。苟无法下之。则母子俱不可保矣。
假如生产胞衣不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