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响,鹅屎、毛羽流下,其便走去也。船行入溪,宜将鹅自随。山溪家居,皆养白鹅也。凡
入山溪水中采伐者,装鹅屎,带鹅毛以避之也,此虫利耳而盲目,凡人入溪源取水及浴,经
涉渡溪者,皆宜以木石遥掷水中作声,其虫应声虚射,毒便泄去也。掷水法,唯多过左右,
广掷之,虫放毒尽,然后过溪也。山源之间,多有此虫,大雨洪潦之时,其逐水流落之人家,
及道上牛、马迹小水中停住。人行陆地,多不意悟,或逐柴薪竹木,来人喜不觉之,得病便
作他治,乃误致死也。射公中人,初始证侯,先寒热恶冷吹KT ,筋急痉强,头痛目疼,
状中伤寒,亦如中尸,便不能语,朝旦小苏,晡夕辄剧,寒热闷KT ,是其证也。初得三、
四
日,尚可活,急者七日死,缓者至二七日,远不过三七日,皆死也。此虫有大小,小者毒微,
射人不即作疮,人多不知是射公毒。其大者,毒猛,中人乃即成疮耳。其疮初或如豆粒黑子,
或如火烧,或如 尿。或痛如针刺,而未见疮处,或成疮,皆肉中有穿空,如火针孔也。
其射人远者及中人影者,毒小宽也。射工中人腰以上,去人近者多死。中人腰以下者小宽也。
纵不死者,皆百日不可保瘥耳。治之如左。
治射公中人寒热,或发疮,或偏在一处有异于常方∶取赤苋合茎叶捣之,绞取汁,服七
合,日四、五服良。此是苋菜之赤大者也。
又方∶单煮犀角,饮以折其毒热也。
治射工中人方∶
取鬼臼目叶一把,纳苦酒中沾湿之竟,熟捣绞取汁,服一升,日三。
又方∶犀屑(二两) 乌扇根(二两) 升麻(三两)
凡三物,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相去一炊顷,尽,更作。
又方∶取水菘,捣绞取汁,服一升,日三即瘥。
又方∶取生茱萸茎,叶一虎口,握之断去握前后,余握中央,便熟捣绞,以水三升,煮
取一升七合,顿服之,神效。
治射公中人已有疮者方∶
取蜈蚣大者,一枚,小炙之,捣末,苦酒和敷疮上良。
又方∶取斑蝥一枚,火烧捣末,苦酒和敷上。
又方∶取芥子捣令熟,苦酒和浓涂疮上半日。
又方∶取野狼牙叶,冬取根捣之令熟,敷所中处,又饮四、五、六合汁,防毒恐入内也。
《集验方》治射公中人疮,令人寒热方∶
乌扇根(二两) 升麻(二两)
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得一升,适寒温,尽服之,滓敷上。
《葛氏方》治射工中人方∶
初见此疮,便水摩犀角涂之,燥复涂勿住。
又方∶急周绕去疮一寸,辄一灸,灸一处百壮,疮上亦灸百壮。
又方∶切葫,拓疮上,灸葫上十壮,并取常思草捣绞汁,饮一、二升,以滓敷之。
又方∶白鹅屎,取白者二枚,以少许汤和令相淹,涂上。
《枕中方》治一切虫蛇、射工、沙虱百毒方∶
生胡麻,捣,敷上吉,不过三度愈。
卷第十八
治沙虱毒方第五十一
内容:《病源论》云∶山内水间,有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虫着
身,阴雨日行草间,亦着人。便钻入皮里。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以手摩赤上,痛
如刺,过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人在山涧洗
浴竟,巾拭如芒毛针刺,熟见,以竹簪挑拂去之。已深者用针挑取虫子,正如疥虫,挑不得,
灸上三、四壮,则虫死云云。
《抱朴子》云∶有沙虱水陆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践涉必着人。唯日烈草燥时,瘥耳。
其大如毛发之端,初着人便入皮里,其所在,如有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
赤如丹,着爪上行动也。若不即挑之,此虫钻至骨,便周行走人身中。其病与射工相似,皆
杀人。人行有此虫之地,每还所住,辄当以火自灸疗,令遍身,则此虫堕地去也。若带入物
麝香丸,玉壶丸,犀角丸等,兼避沙虱,短狐也。若猝不得此药者,但可带好生麝香亦佳。
以雄黄、大蒜分等,合捣,带一丸如鸡子者亦善。又可以此药涂疮,亦愈。又 咀赤苋根饮
之,亦愈。
《葛氏方》治沙虱毒方∶
以大蒜十斤,着热灰中,温之令热,断蒜及热以注疮上,尽十斤,复以艾丸灸疮上七壮。
又方∶斑蝥二枚,熬一枚,末服之,烧一枚令尽烟,末以着疮中,立愈。
又方∶山行宜竹管盛盐,数视体足,见,以盐涂之。
《极要方》治沙虱毒方∶
以麝香、大蒜,和捣,以羊脂和,着以筒中带之,大良。
《苏敬本草注》云∶煮葱茎,浸或捣,敷贴,大效。
卷第十八
治水毒方第五十二
内容:《病源论》云∶三吴以东及南,诸山郡山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舂秋辄得,一
名中水,一名溪中,一名中洒,一名水中病,亦名溪温。今人中溪,以其病与射工诊侯相似,
通呼作溪病,其实有异,有疮是射工,而无疮是溪病。
《葛氏方》云∶水毒初得之,恶寒,头微痛,目匡疼,心中烦懊,四肢振 ,腰痛骨节
皆强,两膝疼,或翕翕热,但欲眠,旦醒暮剧,手足指逆冷至肘膝上,二、三日则腹中生虫,
食下部,肛中有疮,不痛不痒,令人不觉,视之乃知耳。不即治,过六、七日,下部便脓溃,
虫上食五脏,热盛烦毒,注下不禁,八、九日死,良医所不能治。觉得之,急当视下部,若
有疮正赤如截肉者,为毒最急;若疮如蠡鱼齿者,为阴毒,犹小缓,要皆杀人,不过二十日
也。欲知是中水,非当作数斗汤,以小蒜五升 咀投汤中,莫令大热,热则无烈,去滓,适
寒温,以自浴。若身体发赤斑纹者是也。其无异者,当以他病治之。治之方∶
取梅若桃枣,捣绞饮汁三升许,汁少以水解及绞之。
又方∶常思草,捣绞饮汁一、二升,并以绵染汁导下部,日三。
又方∶捣蓝青,与少水以涂头面身体,令匝匝。(《千金方》同之。)
又方∶取蓼一把,熟捣以酒一杯,合和绞饮汁。
若下部生疮已决洞者方∶
桃皮叶,熟捣水渍令浓,去滓着盆中,坐自渍,虫出。
《千金方》治水毒方∶
捣苍耳汁,服之一升,以绵沾汁导下部,日三。
《集验方》治中水秘方∶
取水萍曝干,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捣梅叶取汁,服半杯。小儿不能饮,敷乳饮之。
《范汪方》云∶青龙汤,治中水寒热方∶
升麻(二两) 龙胆(一两) 葳蕤(一两) 大青(一两)
凡四物,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作再服。不静复作,加小附子一枚,四破之,
分作三服,良。
又云∶治水中下部疮决洞,医所不能治方∶灸穷骨五十壮,良。
卷第十八
治井冢毒第五十三
内容:《病源论》云∶凡古井冢及深坑、井,多有毒瓦斯,不可辄入,五月、六月间最甚,以其
郁气盛故也。若事辄必须入者,先下鸡鸭毛试之,若毛旋转不下,即有毒,便不可入也。
《短剧方》云∶凡五月、六月,深井中及深突深冢中皆有毒瓦斯,入令人郁KT ,能杀
人,如其必宜入中者,当先以鸡鸭鹅毛及杂毛投其中,毛得自下至底者则无毒瓦斯也。毛若倒
上不下,回旋四边者则有毒瓦斯,不可入也。亦可纳生鸡、鸭、鹅、豚、犬、羊生物居中,既
有毒瓦斯,其生物须臾自死也。事计必宜入中不得已者,当先以酒,若苦酒数斗浇洒井冢坎中
边,停小时,然后可入也。若觉中此气,郁闷奄奄,欲死者,还取其中水数斛,洒人面并水
含饮之,又以灌其头身从头至足,须臾则活也。其中若无水者,乃取他水也。
《千金方》治入井冢毒方∶
取他井水灌身上,至三辰顷活。若东井取西井,西井取东,南取北,北取南。
《葛氏方》治入井及冢中,遇毒瓦斯,气息奄奄,便绝方∶
以水 其面,并令含水,又使汲其所入井若冢中水数斛以灌之,从头至足须臾活。
又方∶服诸解毒犀角、雄黄、麝香之属,豉豆、竹沥、升麻诸汤。
卷第十八
辟蛊毒方第五十四
内容:《病源论》云∶凡蛊有数种,皆是变惑之气也。人有故造作之,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盛
贮,任其自相啖食,唯一物独在者,即名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祸于
他人,则蛊主吉利。所以不羁之徒,而畜事之。
又云∶面色青黄者,是蛇蛊也。腹内热闷,身体恒病,面色赤黄者,是蜴蛊也。腰背微
满,舌上生疮,颜色乍白乍青,腹内胀满,状如虾蟆,是虾蟆蛊也。颜色多青,毒成吐出似
蜣螂,是蜣螂蛊也。
又云∶有飞蛊,来无由,渐状如鬼气者。
又云∶氐羌毒者,犹是蛊类,于氐羌界城得之,故谓之氐羌毒病,状中中蛊,心腹刺痛。
又云∶有野道者,是无主之蛊也,畜事蛊人,死灭无所,依止田野道路之间,犯害人者,
故谓之野道。
又云∶欲知是蛊与非,当令病患唾水内,沉者是蛊,浮者非蛊也。
又云∶含大豆,若是蛊,豆皮脱;若非蛊,不烂脱也。
《葛氏方》云∶欲知蛊主姓名方∶
取鼓皮,少少烧末,饮病患,病患须臾自当呼蛊主姓名,可语使呼取去,去即病愈(今
按∶《极要方》水饮。)
又方∶ 荷叶,密着病患卧席下,亦即呼蛊主姓名。
又云∶治饮食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色变无常方∶
雄黄、丹砂、藜芦各一两,捣筛,旦以井花水服一刀圭,当吐蛊毒。(今按∶《集验方》
云∶三物各一分,有蛊当吐;不吐,非蛊之。)
又云∶若蛊已食下部,肛尽肠穿者方;
以猪胆淋内中,以绵染塞之。
又云∶治中蛊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方∶
盐一升,淳苦酒一升,和一服,立出,即愈。
又方∶茜草根、 荷根各三两, 咀,以水四升,煮得二升,去滓顿服即愈。又自当呼
蛊主姓名,茜草即染绛茜草也。
《短剧方》治蛊方∶
举树皮广五寸,长一尺,芦薇根五寸,如人足父指大者。凡二物切,以水一升,清酒三
升,煮取一升,顿服当下蛊。
又方∶土瓜根,大如母指,长三寸, 咀,以酒半升,渍一宿,去滓,一服。
《集验方》治下部若蛊食入,从后孔见肠方∶
虾蟆青背长身者,乌鸡骨各烧作屑,分等,合之以吹下部孔中,大良。
又云∶治猝中蛊,下血如鸡肝者,昼夜去石余血,四脏悉坏,唯心未毁,或乃鼻破待死
者方∶桔梗,捣,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隐忍根,捣取汁二升,分三服。桔梗苗也。
《千金方》治蛊方∶
槲树北阴皮去苍大指长寸,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服之,蛊虫出。
又方∶ 皮灰,水服方寸匕。
《医门方》治蛊毒方∶
取巴豆一枚,去心,豉三粒,釜底黑方寸匕,合捣,分服一丸,吐虫,即服甚良。
又方∶ 荷煮汁饮,干湿根得用多少。
《极要方》疗蛊毒方∶
水煮独行根一、二两,取汁服之,吐蛊毒。
《救急单验方》治蛊毒方∶
捣药子三枚,服立验。
《徐伯方》治蛊方∶
取茜草,生捣绞取汁,日可服二、三升,复恒取汁,作食及煮粥。
《僧深方》治猝急蛊吐欲死方∶
生索濯名根茎,捣绞取汁得一升,顿服之,不过再三作,神良。
《范汪方》治蛊方∶
菖蒲二两 乌贼鱼骨二分
上二物,捣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十九
服石节度第一
内容:《服石论》云∶中书侍郎薛曜云∶凡寒食诸法,服之须明节度,明节度则愈疾,失节度
则生病,愚者不可强,强必失身;智者详而服之,审而理之,晓然若秋月而入碧潭,豁然若
春韶而洋冰积实,谓之矣。
凡服五石散及钟乳诸石丹药等,既若失节度,触动多端,发状虽殊,将摄相似,比来人
遇其证,专执而疗之,或取定古法,则与本性有违;或取决庸医,则昧于时候,皆为自忤。
故陶贞白曰∶昔有人服寒食散,捡古法,以冷水淋身满二百罐,登时僵毙。又有取汗不汗,
乃于狭室中四角安火,须臾即殒,据兹将息,岂不由人,追之昔事,守株何甚。
秦承祖论云∶夫寒食之药,故实制作之英华,群方之领袖,虽未能腾云飞骨、练筋骨髓,
至于辅生养寿,无所与让。然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散所以护命,亦所以绝命。其有浮
薄偏任之士,墙面轻信之夫,苟见一候之宜,不复量其夷险,故祸成不测,毙不旋踵。斯药
之精微,非中才之所究也。玄晏雅材将冷,廪丘温 为先,药性本一而二论硕反,今之治者
唯当务寻其体性之本源,其致弊之由善候其盈缩,详诊其大渊采撮二家之意,以病者所便为
节消息斟酌,可无大过。若偏执一论,常守不移,斯胶柱而弹琴,非善调之谓也。
许孝崇论云∶凡诸寒食草石药皆有热性,发动则令人热。便须冷冻饮料、食冷、将息。故称
寒食散。服药恒欲寒食、寒饮、寒衣、寒卧、寒将息,则药气行而得力。若将息热、食热饮、
着热衣、眠卧处热,药气与热气相并壅结于脉中,则药势不行发动,能生诸病、不得力,只
言是本病所发,不知是药气使然。病者又不知是药发动,便谓他病。不知救解,遂致困剧。
然但曾经服乳石药,人有病虽非石发,要当须作带解石治也。
孙思邈论云∶服石人皆须大劳役,四体无得自安。如其不尔,多有发动,亦不得道便恣
意取暖称适已情,必违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也。
人不服石,庶事不佳,恶疮、癣疥、温疫、疟疾,年年恒患,寝食不安。兴居常恶,非止已
事不康生子难育,所以石在身中,万事休泰,要不可服石也。年三十以上,可服石药。若素
肥充,勿服也。四十以上,必须服之。五十以去,可服三年一剂。六十以上,两年可以服一
剂。七十以上,一年可服一剂。人五十以上,精药销歇,服石犹得其力。六十以上转恶,服
石难得力,所以恒须服石。令人手足温暖,骨髓充实,能销生冷,举措经便,复耐寒暑,不
着诸病。
凡服石人,其不得杂食口味,虽百口具陈,终不用重食其肉。诸难既重,必有相贼。聚
积不消,遂动诸石。但知法持心,将摄得所,石药为益,善不可加。
陈延之论云∶服草木之药则速发,须调饮食金石者,则迟起而难息。其始得效者,皆是
草木盛也。金石乃延引日月草木,少时便息。石势犹自未盛,其有病者,不解消息,便谓顿
休。续后更服。或得病痼药微,倍复增石,或便杂服众石,非一也。石之为性,其精华之气
则合五行,乃益五脏;其浊秽便同灰土,但病家血气虚少,不能宣通,更陈瘀,便成坚积。
若其精华气不发,则冷如冰,而病者服之,望石入腹即热,既见未热,服之弥多。既见石不
即效,便谓不得其力,至后发动之日,都不自疑,是石不肯作石消息。便作异治者,多致其
害。
《释慧义论》云∶五石散者,上药之流也。良可以延期养命,调和性理,岂直治病而已
哉。将得其和,则养命瘳疾;御失其道,则夭性,可不慎哉。此是服者之过,非药石之咎也。
且前出诸方,或有不同。皇甫唯欲将冷,廪丘欲得将 石药性热,多以将冷为宜。故士安所
撰,偏行于世。
《夏侯氏论》云∶观世人了不解寒食药意而为节度者,又大误。以不解修误法,安得不
有顿踬耶。遂不思故而其怨咎于药,此药正不宜以病进时服也,当以病退时服之。此药以助
正气为主,病进时则病气强、正气弱,药不能制也。病退则因气强遂扶助之,遂凌病气矣。
空腹及下后不可服。服之滞着曲奥之处积岁不解。服药无冬夏时节也。春秋瘥为佳。
鲁国《孔恂论》云∶寒食药治虚冷特佳。然要在消息精意伺候,乃尽药意。虽本方云极
冷恣水,要当以体中为度。若腹中不能热,心中平定,未觉愦闷,不可便恣冷冻饮料食、食冷
当随药热多少衣服浓薄亦宜然。盛冬之月可 食,餐食后若心中温闷,辄饮少冷水便瘥矣。
如觉药作者,但薄衣行风中亦解。若殊不解,可小洗手足头面,不至浴。当消息体中,慎勿
逆用水也。
《庞氏论》云∶夫寒食药发多在秋冬,秋冬则阳气处内,阴气处外。外寒则热并入,助
药为热也。此其自然发理。若有违犯药忌,亦复用发,消息候察,唯存心精意者也。服药人
多自厌恶烦愦,无神不可信,取其言用加方治也。当用边人之意参之耳。又药多违人性,喜
加迁怒,不可慎从。侍者当犯颜据争,深守所见,亦不可使病患甚恚,用增药动也。
夫药发皆有所由。或以久坐、久语、卧温失食,或以御内不节犯损体实。或劳虑存心、
情意不欢,或以饮酒连日而不盥洗,或以并饮不消停徐为 ,或食饼黍小豆诸热,凡此诸或
皆是发之重诫也。
又,药卧欲得薄衣,亦宜然,犯寒则无中冷之忧,触热则有患祸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