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又把后背的两组伞绳拉下。
由于伞绳是悬挂在房顶的横梁上的,顶上并没有伞衣,所以拉下伞绳时,只不过使人的身体向一侧倾斜,向上微微抬起。
“向后转!”
每个人左手抓住右胸前的一组伞绳,右手抓住左胸前的一组伞绳,用力向中间拉动,这一次人真的改变了方向,本来每个人都是面朝墙吊在那里,在交叉拉动伞绳后,前身全部朝向了机库的中央。松开手后,又转回了原来的方向。
操纵了几十次后,教练看大家的动作有点熟练了,就开始出各种个样的情况,锻炼大家的反应能力。
“向中心点快速运动!”
由于口令比较具体,每人都拉下了胸前的两组伞绳。
“好。前方有个大水坑!”
这回动作就有区别了,听到教练的口令后,有的拉前面的两组伞绳,有的拉后面的两组伞绳,有的拉侧面的,有的交叉拉伞绳,真是五花八门。教练走到每一个人后面,逐个询问理由:
“你为什么拉前面的?”
“报告,我想快速通过水坑。”
“你为什么拉后面的?”
“报告,我想减小前进速度,躲开。
……
理由都对,教练挑不出什么毛病,只好说:
“大家处理的都对,但是在空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果水坑面积很大,就要采取刹车的办法;如果水坑面积比较小,快速越过也可以,总的一条,就是要避开它,不要掉在里面。好,下面接着练习。”
刚开始时,大家都觉得很好玩,人坐在上面悠来荡去的,就像打秋千。可是过了一会儿,就觉得不那么舒服了。
正是炎热的夏天,每个人只穿一件衣服,几条带子捆绑在身上,勒得肉又麻又疼,特别是腿上的两条带子,紧紧的固定在大腿上,人体的重量大部分压在上面,由于两条腿的血液输送不畅,使两条腿又麻又胀。
两只手不断的向下拉伞绳,也被磨的火辣辣的痛。
长时间的坐在上面,身体不能随便活动,真像受刑一样。汗水也从身体的各个部分流了出来,背上的衣服已经湿透。
教练还在不停的下达着口令,好像不知疲倦。
为了不漏掉教练的每一个口令,谁也不敢分散注意力,谁也不敢说话,只是默默的拉动伞绳。
操纵降落伞的动作没有太复杂的,就是四组伞绳,不停的变换组合,向下拉。反复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增加熟练程度,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做到得心应手,免得在空中遇到情况时手忙脚乱。
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时间,大家解开身上的捆绑,下地来休息。
“可解放了,我都快坚持不住了。”陈大壮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你不是说吊在上面舒服吗?”张志宏那壶不开提那壶。
“谁知道呢,看他们一大队的人坐在上面晃悠晃悠的,是很舒服的。”陈大壮在自我圆场。
“谁让你长那么胖呢,你看我就不怕。”大鸡在一旁插话。
“你瘦嘛,当然不怕了,吊在上面像一块棉花,轻飘飘的。你看我的腿都勒红了。”
陈大壮说着撩起裤子给大家看,果然大腿根有两道深深的红血印。
“所以嘛,干什么都不容易,你没有吃苦的准备就觉得做什么都很苦。事先你要是想得复杂一点,苦一点,就不觉得苦了。”张志宏还在给他讲道理。
“行了,就你老甘不怕苦。”陈大壮还是不服气。
休息过后,大家又坐在上面继续练习。
好不容易熬到交换场地的时候,这回轮到他们练习出机们了。
他们又到了带有小门的平台处,大家依次上到平台上,面对门框,向前行走三步,钻过小门,再从平台上跳到下面的沙池中。
这个动作跟练习着陆动作相似,只不过对接地时双脚的要求没有跳平台那么严格,但是对台上的三步走和钻出门框有要求。三步走要先出左脚,双手抱在胸前,做出抱备份伞的动作。行进中步子要稳,身体不能晃,出机门时,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门框。
动作虽然简单,但是真要做好,也不容易。平时行走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动作,而且两只手臂是自然摆动的,以调整身体的平衡,这时,两手抱在胸前,要走的很稳,还是很难。越想走稳,腿就变得僵硬,迈出的步子就不协调。不是出现不会走路的现象,就是身体摇晃,碰到了门框。
但是这个动作的练习对人的身体不会增加太大的负担,相对而言,还是要舒服一点。
为了和练习接地动作结合起来,在落进沙池时虽然没有要求双脚要并拢,但是大家还是自觉的将双脚并拢,落入沙池中。
开始练习时,教练站在平台上门框的左边,模拟在飞机上的位置,并且下达口令:
“一、二、三跳。”
随着教练的口令,跳下一个。
“一、二、三跳。”
又跳下一个。
……
教练口中下达着口令,眼睛注意着每个人行走和出机门的动作,并即使予以纠正。发现有三步走不合格的,用手挡在门口,让返回去重新再走。
在教练的严格要求下,大家一遍一遍的练习着。
第八十章:空中银花(四)
两周的时间过去了,三个动作,反复练习,枯燥而无味。跟刚当兵时队列训练一样,每天都是简单的重复。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三的动作基本符合要求,但还不是百分之百的标准。
教练的要求是百分之百的标准,因为在跳伞中,只有一次的机会,如果在这一次中,正好有一个动作不标准,就有可能出问题。所以大家在做每一次动作时,都是很严格,力求每一次动作都做得很标准。好在经过锻炼,大家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训练,跳平台时腿也不像以前那么疼了,手上的皮也磨厚了,操纵伞绳时,也不觉得火辣辣的痛了。
到了训练的后期,除了训练外,还组织大家观摩包伞员的包伞过程,目的是让大家看到,包伞工作是一项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工作,经过他们包好的伞,安全系数是很大的,大家不必担心。
降落伞的准备工作确实是非常细致的,用过一次的伞,要逐根伞绳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更换。无破损的伞要先挂在屋梁上凉晒,去掉伞衣上的湿气,保伞室的环境要求要干净无灰尘。经过凉晒的伞要按照规定的顺序,先将伞衣叠成长条,套上一个长长的伞套,再按一定的规格叠成长方形,每叠一层都要用木尺量一下,使每一层的尺寸都符合要求。
叠好的伞衣再放入伞包,放入时,要将伞绳理顺,不能有任何的缠绕、交叉、打结的现象。放好后,扣上伞包的扣子,插入保险销,一具降落伞就算包装完毕。
对于长期不用的降落伞,也要定期进行凉晒和重新包装,防止伞衣受潮粘在一起,用时打不开伞。
观摩完包伞员包伞的全过程,教练又拿来一具降落伞,演示开伞的过程。
训练跳伞,采用的是强制开伞,也就是用一根绳子强制将伞衣从伞包中拉出,等到伞衣充满气后,在人体重量的作用下,连接伞衣和飞机的一初细绳断开,人、伞和飞机分离,降落伞就带着跳伞员徐徐落地。
教练把降落伞放在铺在地面的长条布上,以防止伞拉出后被地面上的尘土弄脏。放好后,他让一个保伞员压住伞包,由另一个保伞员顺着铺在地面的长布条向外拉伞绳。随着开伞绳的向外拉出,首先拉开了伞包的保险销,在挂在伞包外的四根橡皮绳的作用下,伞包打开。
当开伞绳拉直后,大家看到,在开伞绳和伞衣的连接处,有一段绳子比较细,这就是在空中要被拉断的绳子。它是经过严格计算的,所能承受的重量不能超过人体的重量,在空中才能被拉断,一般的不能超过50公斤。
在细绳和主伞之间还有一个小伞,像雨天打的伞那么大小,这叫引导伞。在主伞打开之前,引导伞首先打开,在它的作用下,套在伞衣外的伞套被拉掉,使降落伞慢慢的打开。
在地面演示,伞套是人力拉掉的。当伞套被全部拉掉后,整个伞衣就露在了外面。到此,就说明伞已经开了,演示结束。
通过观摩,大家都长了不少见识。
由于战斗机飞行员的意外跳伞,是将人同降落伞一起弹出飞机座舱的,为了体验一下弹射时的感受,跳伞训练队还安排了一次弹射训练。
弹射器是安装在一架梯子形的铁架子上的座椅,铁架子四米多高,成80度角度放置,上有滑轨,座椅可以上下滑动,座椅后背上有一个钢筒,像一个炮管,管口朝下,里面装一发炮弹,打火后将人和座椅一起弹起。
座椅的右扶手上有一个炮弹点火的开关,当用手紧握时,就会使炮弹点火,瞬间将人和座椅向上弹出。座升到一定高度后,有一个自动装置会将其卡住,不使它往下掉,也就是说,座椅向上运动是自由的,向下时,必须扳开卡销,才能使座椅降下来。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不使人在弹上去时立即掉下来,在下掉时,摔伤脊椎。
祝政委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去试弹。他坐在弹射座椅上,教练为他拴好安全带,叫他坐正身体,全身肌肉绷紧,两脚用力蹬住脚蹬,,双手放在座椅扶手上手。姿势摆好后,教练拔下弹射弹的保险销,离开弹射架。然后下令:
“弹射!”
只见祝政委右手用力握了一下弹射把手,忽听“砰”的一声,座椅连人向上升起,不等大家反应过来,座椅已经停止在弹射架的上端。教练检查了一下弹射架上的刻度,弹射高度是三米半。
教练放下了座椅,为政委解开了安全带,让祝政委下来,换另一个人上去,依葫芦画瓢,依次进行弹射训练。
轮到张志宏了,他坐上去后,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看别人弹射都很简单,但是不知道真实感受如何。当教练下达“弹射”口令后,两手用力握了一下弹射把手,随着弹射弹的爆音,只觉得身上像有什么重物压了一下,人已经升了上去,接着座椅往下掉了一点,被卡在了卡槽里,屁股颠了一下,就像从高处跳下,屁股坐地的感觉,其他并没有什么不舒服。弹射高度是三米二。
每个人都弹射一遍以后,大家开始比起弹射高度了,一大队长最重,弹射高度是两米多一点;陈大壮比较胖,弹射高度是两米六;大鸡最轻,弹射高度是三米八,差一点座椅就冲出滑道了。
“锤子,你弹射高度那么低,万一在战斗机上跳伞,不会碰在垂直尾翼上?”林超首先开起了玩笑。
“对啊,你看人家大鸡,弹起那么高。”骡子附和着。
“谁能跟他比啊,就一把骨头,一阵风都能给刮跑,几年的空勤灶白吃了。”陈大壮也反过来挖苦大鸡。
“大家不要担心,我们现在装的弹射但是教练弹,火药的填量比较少。飞机上的弹射弹可以把中等体重的人弹高12米,是不会碰到垂直尾翼的。”
教练不知道大家是在开玩笑,以为大家担心,又对弹射机构作了一番解释。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跳伞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就差实际到飞机上的一跳了。
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天。
第八十一章:空中银花(五)
实际跳伞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C团参加跳伞的人员每十人编为一个组,因为保障跳伞的飞机是运——五型运输机,每架次只能乘坐十人。每组人员按照个人体重编号,最重的为一号,最轻的为十号。因为体重越重,在伞衣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开伞后下降的速度就越大,为了不使后跳出飞机的人员赶上前面跳出的人员,造成两人相撞,两伞缠绕,所以要按照体重的大小排跳出飞机的顺序。
编组的顺序基本上是以大队建制为单位,每个大队的多余人员再组合在一起编组。张志宏他们在三大队,编为第三组。
为了提高保伞员的责任心,C团让保伞室的两名保伞员也参加跳伞。地面训练都结束了,马上就要进行实际跳伞了,其中一名保伞员却提出不参加跳伞了。原因没有说,但据另一名保伞员讲,这两天他思想斗争很激烈,有两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了,就是害怕,怕伞打不开出危险。
为此祝政委还专门找他谈了一次话,但是小伙子态度很坚决,就是为这事不让他当兵了,他也不跳。没有办法,只好取消了他的跳伞资格,当然回去后,保伞员的工作也不能让他干了。自己包装的伞自己都不敢带着它去跳,飞行员的性命能交到他手里吗?至于最后如何处理,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对于临阵脱逃的逃兵,部队是不会留他的。
剩下的都是坚定分子,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全体跳伞人员都来到机场停机坪,等待上飞机。
飞机来了,是一架草绿色双翼的轻型运输机,机翼分为上下两层,后三点的机轮,螺旋桨的发动机安装在机头上,停在地上昂首挺胸,像一名勇士。
一大队的第一组首先登机去跳伞降落场。
每个人的背上背着降落伞的伞包,胸前抱着一具备份伞,右手拿着主伞的开伞绳,腰间挂着一把伞刀,以备空中紧急情况下割断伞绳,脚穿矮腰的飞行靴。一个个就像登山的运动员。
他们按照体重的大小依次排成一对,逐个登上飞机。随着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飞机慢慢滑进跑道,腾空而起,飞向跳伞场。
跳伞场设置在海边的沙滩上,广阔的沙滩平平展展,细细的沙子铺满了大地,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点点的亮光,那是夹杂在细沙中的贝壳反射出来的光芒。
海滩上,用白灰圈出一个大大的圆圈,非常醒目,那就是跳伞的着陆地带,飞行员在空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圆圈的周围还插了不少的彩旗,那是跳伞场的边界,也是警戒线,除了跳伞的保障人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准入内。
有一台地面指挥车摆放在圆圈的一边,车上装有扩音装置,专门用来对空指挥,几只高音喇叭架在竖立在沙滩上的木杆上,喇叭的发音口全部对向空中。
工作人员分散在沙滩上的圆圈里,有的手中还拿着小型的喇叭,随时进行辅助指挥,他们都在严阵以待,等待着空降飞机的到来。
机场上,第一架飞机已经起飞快半个小时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大家却像等了好长时间。临战前的等待是最难熬的,就像参加考试的学生,当试卷没有发到手时,心情总是不平静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难题在等待自己。
等待飞机的剩余人员此时的心情就像等待出击的士兵,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空中跳伞这是第一次,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虽然经常在天上飞,但是从空中跳下的感觉却没有体会过。会不会遇到危险,会不会像上一批一样,出现打不开伞的情况?兴奋的是,经过半个多月的地面训练,终于可以一显身手了。从此后,就又多了一次特殊的经历,又增加了一些知识,学到了一些本事。
本来天气就热,加上紧张,陈大壮早已汗流夹背。
“老甘,你紧不紧张?”为了缓和紧张情绪,陈大壮无话找话。
“有一点,不过我已经经过考验了,在大沙漠落不下地来,那才叫紧张呢。”
张志宏虽然也有些紧张,但他善于调节,他想起在高教团时遇到大侧风落不下地来的情况,心情就慢慢平静了。
“有什么紧张的,到了空中,你闭着眼睛往下一跳就行了,管他呢。”林超也过来打圆场。
“不过,锤子,你得注意你的并腿动作。别忘了,你的伞可是花伞,是特殊人物。”林超又补充了一句。
陈大壮确实是特殊人物。由于在地面训练时,直到最后,他的两条腿都不能很好的并拢,注意时,就好一些,稍不注意,就分开。为了便于跳伞场地面的指挥,给他配备的是花伞。开伞后,目标比较明显,地面指挥人员看到花伞后,会作为重点注意对象。发现不正常现象时,能及时指挥。
第三组其他人员背的都是白颜色的伞,只有他和祝政委背的是花伞。祝政委因为是领导,又不是在编的必须跳伞人员,空中经验比较少,加上年龄比年轻的飞行员要大,所以也是特殊照顾人员。
“谁不想并好腿啊,可我的腿上的肉多,不好并。”陈大壮为自己找客观理由。
“不过这一次你得记住了,如果出了事,看我怎么收拾你,不要什么事都不在乎。”祝政委再一次敲打陈大壮。
第一架飞机到了跳伞场上空,巨大的白色圆圈出现在飞行员的视野里,运输机飞行员根据地面通报的风向、风速,做了一个转弯,调整了空投的方向,按下了警灯警铃,发出了开始跳伞的口令。
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和指挥车跳伞指挥员的指令,跳伞场的工作人员立刻紧张起来,几十双眼睛全都注视着空中,随时准备进行指挥和抢救。他们不知道每个跳伞员的姓名,只能按照出飞机的顺序,编成1、2、3、4、……到10的号码顺序进行指挥,对于特殊颜色的伞,有情况时则直接喊几号花伞。
跳出来了,随着飞机的前进,一个个黑点从飞机的一侧飘了出来,后面拖着长长的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