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一次生病的时候感觉鼻子特别透,这个感觉肯定是有的,有一次我发烧,喝的桂枝汤,桂枝汤通经脉,鼻子马上有一股热流透出来,鼻子非常透气,这个你要结合你的实际的气机,和邪气所克的地方,不能说生病鼻子特别透是什么原因,这麽简单。
白癜风是肝淤血热还是别的原因?你不能这样来理解它是肝淤血热,白癜风肯定有他的特异性,首先皮肤变白嘛,皮肤变白你可以说是肝淤使气机不达于表,营养和精微物质输送不过去,使皮肤白化,你说这个血热就不好理解了,血热热气蒸腾向外?你怎么解释白化的问题,白癜风我感觉他有可能是有邪气博于脏腑比较深的经脉使经脉的荣卫之气不行于表导致的白癜风,治法当以调气血通营卫为主。
你看有人说秃顶原因,这个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秃顶几个原因,一是现在脑力劳动者得的秃顶,脑力过度耗用,使脑汁不够,肾气虚了肾精不上达,脑者髓之府,整个的神气衰弱了烦扰于头使人的毛发不固而产生的秃顶,你可以说是用脑过度。第二种原因是房事过度,肾精耗竭肾水不能上达于脑使头发无以滋养导致秃顶。还有是整个机能衰弱,尤其一些妇女白发加掉头发,好多上岁数妇女巅顶白,头发也开始稀少,本身女子的气血很难上达于上,加上气血虚弱,气、营养达不到头发上,导致头发花白并且脱落,男子白一般白于两侧,女子发白容易白于巅顶,原因就是女子气血少,有漏下嘛,本身往上供就不足所以女子善巅顶白,巅顶是最高端嘛,气血输送到最高端是要耗费能量的,男子做事不成肝郁气滞,肝经循于两侧,所以男子两鬓白。秃顶和白发也是有区别的,气能畅而不畅导致白发,上达不济导致秃发,完全没有供应了,直接就秃了。女的阴寒较重,阳气衰少,所以容易得寒积和淤证,女子忧思气结嘛,容易得梅核气之类的疾病,宫冷、少腹痛、产后风湿这些病都是女子容易得的,女子容易血淤。
最后说一个口臭,所谓口臭脾胃之气运化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脾胃运化失司淤而为臭,在中间发臭了,他不能条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沤在中焦了,中焦如沤,沤在中焦就发臭,所以治疗应以条畅气机为主,口臭才能根本缓解,如果一味的在口腔用功没有太多的效果,大便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口臭加口粘,大便也是粘的,什么气机都是粘的粘腻不畅。
接着讲《难经》,十六难这个讲脐左有动气,脐上、脐下、脐右有动气,都是讲心肝脾肺肾,然后下面说他的症状,这个多说两句,肝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大家记住几个关键词,一个是闭,一个是难,因为肝者气急,它是从闭气而生的,从肾中的封藏之气生起,从闭到开往上走,如果肝气出了问题,他的生机受到阻滞,他又回到了闭气的环节,容易出现四肢满闭,四肢怎麽可能满闭?他是借四肢之气说明满而闭,为什么满?气上争而不上而淤下作满,同时闭藏而不开叫四肢满闭。如果不从气道来解释,你无法解释什么叫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肝经络于二阴,肝经有变动,升气不升淋溲会受到制约导致便难。转筋,肝气淫气于筋,肝气内变则筋气为之转,所以叫转筋。心脉其病是烦心心痛,掌中热,烦心就不用解释了,当然是心中有邪而烦心心痛。掌中热而惋,手少阴心经贯于掌中,可这样理解掌中热,惋可理解为心中不适。
下面是脾病,脾脉有了病之后,马上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我们前面说了脾气是缓气,是缓和之气的,没有急气的,在这腹胀满而不是腹闭满,腹胀满和腹满是不一样的,腹胀满他这整个胀满,脾气、脾经太阴经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腹满,气不能和畅的升起来聚在那,而又不能气急,很缓缓的胀满整个腹腔。食不消脾不能为胃腐熟水谷而食不消。体重节痛,脾气的升清的作用如果不能畅达就像人不能很好的歌唱一样,那么整个身体、整个气机就会沉重,而体重节痛。这里并不是脾病的关键症状,你只要记住腹满、体重、食不消这三条就可以了。怠惰嗜卧,清阳不升嘛,浊阴干于上部人就嗜卧,很多脾气不升的人整个眼圈都是黑的,整天的昏昏沉沉没有精神,清阳不精明,清气不能很好的注于双目嘛,整个心神不能展开导致嗜卧,早上睡不醒晚上到还有点精神,怠惰、嗜卧、体重、食不消、腹满都是一种萎靡但又不很急奏、紧急的一种症状,这都是脾病的症状。这个哕和前面的嗳一个意思,脾一变动,哕逆而出和脾胃有直接关系。
肺气病喘咳,洒淅寒热,喘咳不用说了,洒淅寒热就是一阵子一阵子的怕冷,寒热往来,寒热一般代表表证,一般都是外感寒热,邪气与正气相争,往里搏,半表半里,或寒或热,也是寒热的一个证。下面这个肾气,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你看我们前面都是用气机解释,这个也是一样,肾气闭在下面,那么这种闭气如果发动起来变成邪气,最怕肾气向上冲逆,肾气冲逆就像奔豚症一样,浊阴之气从下逆而向上,所以说其病逆气,最怕他逆气,这种闭气如果一旦在腹内攻冲,那么小腹急痛,不是腹急痛,就是小肚子,它是肾气之所住,就会急痛,急和闭是相对应的。泄而下注,少阴证一般都有下痢的症状,下痢就是直接博了二阴,肾气博了二阴,肾主水道。足胫寒而逆,这种肾气你也可以说是寒气,肾气是阴寒之气的代表,他发动之后使阳气受到遏制,使人下边产生足胫寒而逆,肾一般都是从小腹以下开始。你看这个肝经,伤寒论上厥阴篇,肝经一个下利,一个上逆,他也是上逆的,所以说不仅是肾气上逆,肝经的上逆更加严重,很多绝症是直接由肝经导致的。肺气他没有说急,只是说咳喘,肺最怕焦满,肺气焦满,肺气应该降,如果逆而向上产生焦满,火气克肺,肝气克肺,包括脾湿之气上博于肺,都会导致肺气焦满,所以最怕咳和喘。
(有人问五种脉象)如果按症状来说,肝脉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那么他就是一种急气,这种急气应在脉象上,就是一个紧一个弦,按之牢若痛,所有痛都跟紧有关系,因为紧张嘛,整个气机在里面阴阳正邪相攻冲,使气氛非常紧张,摸脉时就会现紧脉,同时肝脉的本脉就是弦脉,弦而强直,如循长杆,就是弦和紧,假令你得了这种弦紧的肝脉,就会出现上面的症状。
下面是心脉,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这个哕在这不太好解释,脾中哕还好解释,这儿存疑吧。烦心,心痛,他现的脉,这个就不好说了,如果有客热,脉是数脉,如果有寒气所克,应该是沉紧的,看是哪种情况了,这儿的烦心心痛应该是数脉,掌中热而烦心,应该是数脉,也可以理解成动脉,或者浮脉这三脉都有可能,浮则气浮越而出嘛,整个热气交争在心中,导致浮数,时有动脉。脾气,如果见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那么你可以说这个脉是濡脉,濡弱,或者涩脉,都有可能出现,阳气不能奋迅,清气不能上升,肯定不是一个浮脉,体重,气都消沉在下,也不会是紧脉或弦脉,你选成是濡脉或涩脉,涩而不行,或者微微有点沉脉。
下面讲肺脉,喘咳,洒淅寒热,这肯定是个浮脉,如果化热变数脉,如果搏里变沉脉,如果搏里不化热化寒变沉紧脉。下面肾脉,假令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这个肯定现的沉紧之脉,只要痛就跟紧有关系,大家记住一下热痛和痈肿数中也会带紧,只要痛就会有紧,痛是人身的一种感觉,腹痛肯定疼。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应该是个沉紧之脉或者是个沉脉。下面有人问了:上逆有什么症状?你看这个气从少腹上至心,从下面向上冲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首先冲的是肝脾,肯定吃饭有问题会出现呕吐、哕逆,食不下,接着往上冲,冲到头顶你会感到眩晕,如果上逆克肺会咳嗽,如果冲心会心悸或心动,整个一团气向上冲,你看冲在哪个地方或深浅了,大家可以看奔豚,他这个症状有时冲到头顶眩晕不止,耳中嗡嗡作响这些都是上逆的表现,不是说上逆就有一定症状,主要看上逆之气如何在脏腑、营卫、表里上逆而冲的。冲到肝怎麽样,冲到心、肺怎么样,冲到咽喉、巅顶怎么样,气之所在病之所出,所以说中医是活泼的不是死板的,不知大家理解没有?
那我问大家个问题吧,足胫寒而逆,这个逆是冷逆,足胫寒而冷逆,古人讲逆有几种,一种代表寒,一种代表闭,一种代表从上到下,还有一种不循常经叫做逆,不走正常的路,走反了叫做逆,气血逆乱,就是指这个不走常经四逆汤的逆,代表为寒所克,四逆散的逆是阳气郁闭在里,足胫寒而逆,是冷气所发使下肢不温产生的逆反的症状,他并不是往上攻冲,寒气慢慢的向上漫或叫侵蚀,广义的逆就是不正常,胃气上逆,肝气上逆,肺气上逆。
《难经》涉及临床的很少,主要从哲学这方面讲述。我也是想结合一些实际的一些东西,这样跟大家说,学经典必然有一个枯燥的过程,不可能像看电视剧一样容易理解,所以希望大家做好这个准备,就像学中医一样要有坐二十年冷板凳的决心,枯燥是必须要经历的,从枯燥当中你才能体会到快乐,就像我讲这些东西基本是脱稿讲,必须有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当时老师跟我说,如果说很简单,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来。结合实际,我尽量结合咱们身边的一些事情,讲临床那是另外一回事,那还不如拿一个病例让大家讨论,讨论来讨论去,《内经》不读你还是不行,光看一个热闹,这个病例老师说的很明白,换一个人,你还是不明白,脚底没有根基嘛,就像练武术一样,你如果不从扎马步练起,练花架子,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你看现在我们讲气道中医,气道中医有他的理论基础,必须从整个哲学高度或气道高度去理解,你看前面这些病,你用这个理论解释很好解释,并没有很复杂的阴阳五行理论混在里面,首先咱们可以从我们的一些生理现象去琢磨这些事情,如果连生理都搞不明白,就不要去搞病理了,前面说的流鼻涕,为什么会流鼻涕?有人问善恐欠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些东西,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你可以从气道的角度去理解,久而久之你就融会贯通了,不希望大家只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夫,或者像上次所说的看肝炎走到西医理解的物质层面。
面部大面积色斑是怎么回事?大家说说,大家听了这麽久了,如果一贯听下来,应该可以解释一些生理、病理现象,抛开五脏六腑、五行,你只从一个气团来讲,所有问题你几乎都能大概的解释,涉及到细致的就要分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盖房子要动土,一个地方你刨一个大坑,刨完了有的渗出水来有的没有,没渗出水来还渗出什么来?对呀,还渗出地气,你刨了一个坑,出来之后虽然不见水,其实已经有东西渗出来了就是地气,你就像一个人,你挖了一块肉下来,血马上渗出来了,同理地气也是马上渗出来,首先充满了这个坑,然后向上外溢,那渗出水来呢,你只能说水气也跟着渗出来了,这个整个的地气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磁场、毒气、瓦斯、湿气、潮气等所有东西你都可以统称为地气,这种地气很快就渗出来了,这种地气渗出来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那么你如果你不学气道,你不知道会有地气渗出来,还以为就一个坑呢,里面空空如也,如果我们知道气道,所有的形体背后都有一个气是充满的,刨一个坑土没了,气出来了,泄气了,大地的气泄了,所以说秋天之后,拒绝动土,尤其冬天不能动土,大地封藏嘛,这时候一动土气泄了后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你看风水上讲,一个标准的住宅后面有靠,前面要光明宽敞,左边要有河环抱,右边要有大路,通衢的大路,这就是从整个一个气场的角度来讲。问大家一下,比如平房一家人住在死胡同的尽头,大家说好不好?这个我给大家讲一下,《内经》是讲人体的气道,那有可能还会有个《外经》讲人身以外的气,气贵在流通,有进有出,如果是一个死胡同的话,气只进不出,进来走不出去了,整个气就容易淤滞在里面,所以说人的整个的生机要贵通而不贵堵,要流通开来。你看前面说女人长斑,尤其长蝴蝶斑、黄褐斑,一般都是由于肝脾肾三经的气血淤滞虚淤造成的,调解这种黄褐斑必须要从肝脾肾三经调起,使整个气机充实畅达脸上的斑才能根本缓解,如果只是外在的作用效果很差包括化妆之类。
治病不是医生本身的问题还要患者配合,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自身的努力,医生不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对于慢性病。
第八课 20071225…《难经》十七难和十八难
春野闲步、琴棋书画整理 如岳校对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濇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濇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濇,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我记得上次跟大家说过,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然后咱做一个交流也好。这个《难经》有些枯燥,尤其越往下讲,涉及到的专业性的知识越强,如果有一定的气道的基础,讲起来也方便,循序渐进才能真正读懂原文,并且可以从中体会到乐趣,要不然的话隔岸观火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不管《内经》也好,《难经》也好,可能越读越没有兴趣。学中医是跟整个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说细心体察的话,你会发现周围的所有的现象和规律都与中医息息相通,也没有什么可隔膜的地方。
这样吧,咱们还是接着上次的来讲。这回咱们可以讲得快一些,好理解的或着是无关大碍的咱们可以略过,上两次讲到了第十六难,这个十六难我就不接着讲了,然后咱们从十七难讲。
这个十七难是论切脉而知死生存亡,这个前面我们说过,这个切脉就是切气,人身是一团气嘛,对气有一个切实的体察可以通过多种办法,望、闻、问、切无非都是揣摩气的状态。这个不管是常人还是病人,气都有一定的状态和运行的规律,常人我们不用说了,关于病人肯定是气机出现了问题,或是气阻,阻碍不通,呈现一些实病,比如经脉不通、脏腑不通、上下不通、内外不通,所以说这个切脉也好、望诊也好,都是找到不通的地方,如果是不通的程度不同所用的药物也不同。
比如说腑证,吃东西伤了风了,或者是迎风吃一些冷饭,带着寒气入到胃中,与胃中的气血结搏,这样就产生了腹痛。这是一个寒证的腹痛,导致俯气不通,首先症状当然是腹痛如绞,整个的腹痛像拧着一样疼痛,并且这个胃寒喜暖,有时候表现出瞋账,这个寒气刺冷上攻,这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这个寒邪之气与食气气血、胃肠的气血凝结在一起,寒则气凝嘛,气凝之后使气血不行,肠胃不通,气机阻滞,从而产生了腹中刺痛、绞痛的症状。这时候病人不要害怕,只要这个治法得宜,也就说它是寒证你用温通的办法,大剂的温通,很简单生姜红糖水就可以。或者是热水,热水趁热慢饮,不断地饮用,腹痛的症状会得到很快的缓解,缓解的标志就是肠中作响,喝了水之后,胃中的寒凝之气被这个热水、热汤、热饮所化,又化成气,以气的形式从肠道中向下排出,放了很多屁,肠道中漉漉作响,这个疼痛的地方恍然若失,一下不疼了,这个腹部也不再硬了,这是最常见的,马上可以治疗的。有些病人得了这种病去了医院,或着最终诊断是肠梗阻,或是诊断是急性的胰腺炎啊,或者其它的一些急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冷饮致病的一种症状和治法,其实当时治疗得宜的话很快可以缓解。所以说我们所讲的这个标题,切脉而知死生存亡,所说的就是通过切脉的办法来判定人身气团的状态,从而判定死生和存亡。
下面我们看一下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尽知也”,下面他举了几种例子。这个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细心地玩味,其中预示着很多道理,我们只举几条,其它的大家可以揣摩。第一个,诊病若闭目不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