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是从寒解释的都不对,寒生水,水生肾,肾主栗的话那么就不是在变动为栗了,而是主栗。肝经主伸,变动就是他的反方向,那就是握起来了,卷曲了,这个和伸展是相对的。心主喜,变动回来了就主忧。脾主纳,不纳就是吐,吐就是哕,从胃中吐的就是吐,从脾中哕出来的就哕。肺气是降的,不降就气上逆,为咳了。肾经不断的摇晃了就是栗,从里到外往外栗,这个一定要清楚。一个理论拿到这解释,拿到别的地方也能解释,要不然就成糊弄事了,糊弄自己可以,写成书再糊弄别就不对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有部分古人觉得自己儒学修养厉害,遣词造句很厉害,拿着话不断地往上写,贻误后人,这种太多,没有实战。比如写本草,没有经过临床,拿来几本拼拼凑凑,就是一本本草,主什么证没实践过,就写出一本本草那不就是哗天下之大稽嘛!要么两点,一你在自己的理论上有自己的证误和突破,一以贯之,一个道理都给解释清楚,叫做圆融。二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从而引到你的理论层面上来。如果说儒学靠考据写出书最好不要发表,你发表就产生了影响,一盲引从盲,相将入火坑,道理就是这样。
    
看我们变动这块,五段文字都是如是作解,以后给大家横向总结一下五段论,现在是一条条在讲,如果横向比较就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了。那好在变动为栗,如果大家用没有争议的话就过去了。
    
下面在窍为耳,解释了,在味为咸说了,在志为恐说一下。为什么在志为恐?在志为恐后面留到下堂课来讲,下堂课主要给大家横向五段论重点的地方串一下,然后我们做一个小结,《阴阳应象大论》五段论就算到此为此,看一下大家有没有问题,费这么多口舌给大家讲五段论,目的无非是让大家知道,气机无所不在的道理。
    
脾通地气,它这个纳是无形的纳,纳什么呢?水谷之气要通过脾气的推动运输到全身,脾能把水谷之气纳过来,如果没有这种无形的纳它不可能推动到全身,包容嘛,脾就像个空谷一样,山谷啊很空旷的山谷,能聚纳山谷中的气这个就是脾气的纳。而胃纳很简单,河流河谷能纳冰山上流下来的雪水,纳到水里,这个是胃的有形的纳和脾的无形的纳。这个胃纳以聚,通过聚的形式来纳,这个脾纳以散,纳到有形的气血而要散布的东西。

无物无声叫做哕,有些大病坏病也会出现哕,也是脾胃之气败绝之后有一种坏症的哕,他也主这个哕,也就是说脾胃不能受纳而出现的哕,或者说平时我们脾气不好老是嗳气,这个也叫做哕。嗳气有两种,一种是不断的打嗝那种嗳气,是肝的嗳气,还有一种小嗳气,不断地来一声来一声是脾气虚,脾气不转不能受纳的嗳气。古人善于举例子,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管是从用上还是从体上,这个不分体和用。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心欲软就可以变动为坚,坚强的坚,正好肾欲坚而为栗是一个对应。你可以说心在变动为坚,坚就是堵住了,不能很好的流通,血管也软化不了,脆了硬了堵住了。肝变动为胀,不能很好的生发,去克脾胃,或在那郁积就变成胀。这个只是举了典型例子,要告诉大家气机的正道和变化之道。 

第二十一课 20080415_阴阳应象大论

由拎壶葱整理

大家可以听到吧,是这样啊,我们讲课讲了这么长时间了,因为我们是从气道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包括现在讲的《内经》,我本人认为《内经》是建立在气的层面上的,但是我不知道大家对气的概念有无了解,我记得有几次让大家做了一些查气的一些实验,主要的一个目的是让大家知道气是实际存在的,我记得最早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就跟大家说,气不是一种概念也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实际的存在,并且举了八点关于对气的一个普遍的认识,今天应该是总结《阴阳应象大论》,在讲之前大家可以问下关于气的问题,咱们可以交流一下气,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问什么都可以,我先做简短的解答,加深一下大家对气的理解。因为这个气啊大家如果不能实实在在的认识他的话,那么大家始终是隔靴搔痒,或者是不能有所感觉,那么对学中医也好啊,对世界观也好啊,可能终究缺乏直接的认识,所以我讲中医啊,无非是讲气的道理和气的存在,让大家对熟悉的世界有一种崭新的认识,不然的话大家永远停留在对物质思考的层面上,而不能领悟比物质层面更高的气的层面,那么对中医也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学中医就会很苦很枯燥,走很多弯路,到头来可能也没有悟到中医的真谛,但是从开始就从气的角度来认识思考来把握,慢慢把气的概念融入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久而久之大家就发现这个气原来他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如此简单直接明了而易于体察,如果通过这么多次的讲课,让大家能够进入气界、气的世界,那么也就达到了我的一个目的。

你看我们呼吸无非是一口气,气从物质角度来讲就是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和其他的浊气,其实如果从气的层面上来讲,纳清而吐浊,吸入的是清气,吐出的是浊气,并在呼吸之间完成了整个气机的运化和转化。古人不是说了嘛,吸入是肝与肾,呼出是心与肺,他说的无非是一个气机深浅层次的吐纳的一个比喻,而并非实质的心肺肝肾。古人只是基于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有形的物质来解释气的依托或者根据,最终反映的是整个气机的变化,而现在很多人认为气是有磁性的,有电磁场,有波长,但是最终这个气、这个电磁波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并非是气的本来面目,如果想真实认识气必须靠我们的感觉,而非一切的物质观测。

很多搞经络的用一些仪器仪表进行测度,这些终究以物质来研究气,因为本身气层次是高于物质的,那么拿低于气的层次的物质来研究气是不可能真正认识气,也象对我们的心念的理解一样,如果拿物质仪表仪器规格尺度来理解心终归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这个心神又是一个层次,神的层次,而气的层次是存在于神和形之间的层次,他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存在的当中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我们老祖先实实在在的认识了气,在中医方面留下了《黄帝内经》这部经典的著名,他希望后人重新回到气的认识,并且以之治病,所以后来给大家讲的《阴阳应象大论》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五脏论发现气的特性和气的种类。

记得给大家说过,这个五藏并非实指,我们有形的五脏只是心脏肺脏脾脏肝脏和肾脏,而是指气的五种形态,气的形态可以分为4、6、8、10都可以分,就像一块蛋糕一样,你可以切几块,但是这个五有他的特殊性,在人身体上表现了成五份的这个现象,化生五脏嘛,其中清气上升变成心与肺,浊气下降变成肝与肾,这个降之极是肾,升之极是心,那么这个升的过程中表现的是肝脏,降的过程中表现的是肺脏,在中焦调停斡旋的是脾脏,他是这样的来分嘛,所以说《黄帝内经》一般管肾不叫肾脏叫肾气,不叫肝脏叫肝气,心不叫心脏叫心气,脾不叫脾脏叫脾气,肺不叫肺脏叫肺气,所以气化而成形,也即五脏通过有形五脏之气化,这是《黄帝内经》对五脏根本立论,那么好下面我们把五脏论肾脏最后一段我们给解释一下,然后我们串一下五脏论所有的论述,看看我们是不是用一条法则、用气道的规律来完成对这个五脏论的横向的解释。

“在志为恐”,谁“在志为恐”什么叫做志呢?你可以认为这个志就是心智的意思,就像我们的情智心智,这是一种心神的变化,所谓恐就是恐惧,人大恐会出现一种什么气化的表现呢?我记得跟大家说,神统气,气化形,什么意思呢?就是真正气的主宰是心神,而不是其他的,所以这样一来就把我们的心神放在了最重要的位上,让我们真正可以得到自由是心,而并非是物质的主宰。你看气已经是非常玄妙了,那么气又受心神的主宰,这个心神由谁发出呢?就是由各位发出,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做真正的主人,而不受气和形的约束,那么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就需要后天的修炼,这样就不多说了,但是由于我们这个心神与气形是相依相从的,所以说还受到气和形的制约,那么这个是一对矛盾,当我们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恐怖的时候,人的心智产生了恐的这种变化,那么根据心神统气的理论,那你整个的气机会产生突然的变化,比如突然受到惊吓恐怖,那么整个人的气机是会顺速的改变。

他具体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人经历了大恐的时候,因为我们说恐既吓嘛,举了这么一个很典型的比喻,人惊恐的时候会惊讶,出了两种情况,第一惊则气乱,因为恐和惊有一点相似之处,所以惊恐往往放在一起,第二气机会大动,或者会选择逃跑或者是躲避或者是藏匿,这个人的形体还没有行动的时候,由于心神的变化导致整个的气机提前进入逃跑、藏匿、惊乱的一种状态,因为肾脏主收藏,这个时候整个的气机的影响使肾脏中的坚固之气受到干扰。

说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比如说守军守住一个山头,不断有兵攻上来,所有士兵恐怖想逃跑,那么这个时候谁是肾脏,你可以说这个保管员或者是兵部藏在地堡中的,或者是一些很精微的一些守军,这个都可以作为肾脏的一个比喻。那么他们也会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产品恐怖,也有逃脱的可能,大恐之下肾精就会外泄,这是在志为恐,恐伤肾的根本原因,因为恐怖是由里到外的一种情绪活动,并且由于受心神的影响,这个心神发生恐怖想逃,那么肾精必然有外泄的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人一恐怖二便失禁,肾在下边主固密主封藏,他能调和二便使二便固密不失,那由于大恐使肾精外泄,肾气不藏,那么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同时气想逃匿嘛,气往下走,想钻嘛想夺路而逃,这个就是恐,那么精呢受到了惊吓,那人在不知道恐怖的情况下还受到惊吓,不知怎么回事这个气四散而逃,你身体的气四散而逃,这时候气乱,惊则气乱,从头出去啊从后背出去从前胸出去啊,魂魄都吓跑了嘛,闻风丧胆,魂魄飞扬,都会出现人体的一部分气越形体而出的情況,从人身形一下子飞跃而出。如果是小的惊吓恐怖,那飞出去的气还能够很快的复归形体,但有些大的惊吓恐怖会突然丧失某些人身之气。古代所说掉了魂,或者得了某些疾病,这有可能是人体某一部分神识或者叫做神气飞跃体外,不能及时返回。

那么“思胜恐”,为什么思胜恐呢?很难理解,难道人恐怖的时候赶紧思考一下人就不恐怖了吗?这个在一般的理论上来讲是解释不通的。要这样来解释:思者气定,什么叫思者气定呢?就是说人在用心思考的時候,必須以气的宁静、安定为保障前提,人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正式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嬉笑怒骂,在闹市跟人吃喝玩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索。思考能让气安定,你让我定定神想一想,这是一种神和气的一种相依相存、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的一种方式,也即安定了才能有思考的保障,同时思考的时候会使气安定,恐和惊正好是使气乱、亡、散的一种势态,这时候就需要思考的安定之气以安邦定国,也就是说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个人遇大事沉稳,能够三思而后行,处乱不惊,这个时候就需要思考的安定之气作为保障,这个是“思胜恐”的本义。

接下去是“寒伤血”,这个好像是有疑义。有人说是“寒伤骨”,因为北方属寒嘛,这个寒在血脉、肉皮、骨当中,寒主骨而不主血,但是既然它这样写了,我们就先这样解释,两种方式都能解释通,主要是看你从哪个气机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气血异名而同类,这个气是狭义的气,是和血相对应的。跟大家说什么叫做气,什么叫做血,这个都是指狭义的,这个气无形而血有形,气者清气化,血者浊气生,也就是气为男血为女,气血是男女象征。但是气血同为气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一个人气旺、气衰、气盛这些呀同时会表现在气血两个方面,人不可能气旺而血衰,也不可能血旺而气衰,一般都是气血相互依存的,气可以化为血,血也可以化为气,就像男女一样,男女间是有情有义的,气血之间也有情有义。

我记得《伤寒论》上有一个说是“卫气不共荣气和谐”,荣卫不调嘛,用了一个桂枝汤,使荣卫重新调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男的和女的闹别扭了,拌嘴仗了,男的不理女的,女的不理男的,男女不交通了。那么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去通其脉,它起的作用就是让男的女的做做游戏,通过在劳动过程当中或者在活动过程当中做做游戏,使他们重新建立友好的关系,卫气不共荣气和谐,荣气不共卫气和谐,荣卫就是气血嘛,“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这里面又揭示了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现实,也即万物有神论。

气是有神的,血是有神的,气为阳,血为阴,那么阴和阳遇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会产生感情,阴阳不相离,阴要从阳,阳要从阴,阴阳相追逐,这点非常重要。首先气要有自己的身份,血也有自己的身份,气不可能完全归于血,血也不可能完全归于气,但是气血之间又发生了感应,也就是李白写了一首诗《蜀道难》中间有一段,“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鸟在前面飞,雌鸟在后面跟,绕着林间往来嬉戏,你看那个鸟啊,雌鸟叫一声,雄鸟叫一声,互相的应和。我记得《周易》里面也有一句话,叫“鸣鹤在荫,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我记得是中孚二爻的卦,什么意思呢?“鸣鹤在荫”就是仙鹤在树荫里或者在池塘边,“在荫”就是阴凉处,阴气所居之处,在那叫,“其子和之”,大鹤在那叫,小鹤跟着叫。“我有好爵”,我有好的吃的,“吾与尔靡之”,我与你共同来分享,这是一个父子之间的感情,大鹤说的是九二,小鹤说的是初九,“鸣鹤在荫”说的是三爻的阴气,为三爻的阴气所遮蔽,二爻是得中在中,所以有好爵,好的吃的,好的供养,那跟初爻一起同心同德,共同来吃,它说的是这么一个象。

因为《周易》讲的也是象的一个道理,用在这里面,跟大家说一下,阴阳都是各从其类而存在,能感应到对方。这个最典型的就是男女相吸的事,男女都会认为对方是自己神往的一个对象,都会产生一定的感应。阴阳是天地所造,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阴阳相追逐,阴阳相随这是天之性。那么有人说戒欲,现在网上还有戒淫说,这个都要辩证的来看。既不能过,也不能完全孤绝,孤绝之后啊,很多事情会发生,天地不生,万物不化,这个是有问题。但是有一点,如果大家能够参透阴阳,也就是男的能够参破自己的男身,女的参破自己的女身,使其不惑于这种阴和阳,那么可以不在此列。只要你参不破,你仍然是男身,那么你就有感应女身的这种动意。

好,那么咱们说了一下气血,气血贵于流通而不宜凝滞,也就是气血要流通开来,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化,也不会产生各种恶臭,如果气血凝滞成为死水一潭,那么这个就会生出很多腐败的现象,所以你看大江大河都奔流不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它就是体现天地育化的大理,应在人身,《內经》说了人的经水,把人的经脉比作经水,所谓经水就是大河之水,长流之水,而不是下雨积的一点水。人身如天地,人身所有的经脉都要流动不息,生生不已,成为人体整个生机的代表。如果气血凝滞,那么积则生弊,就是生变或者生腐。

比如说现在很多上班族,口臭的很多,嘴里不是味,酸腐、打嗝、嗳气,嚼薄荷口香糖只治标,不治本。这个典型的是中焦气机、气血不化,沤而发臭。这个中焦如沤,上焦如雾,下焦如渎,这个食物沤在那发酵,就会产生一种腐化的臭味。同理,这个气血沤在人身的中焦也会产生臭而通过口腔而传达于外,所以说不管你口香糖吃多少,刚吃完这个嘴又臭了,这个治本之法就是使中焦气机得以运化,运化开了这个口臭立解,马上就会好。那么中焦运化是不是简单的吃些泽兰、藿香就可以管用德,这个基本上是不管用的,这跟大家说一下。

很多上班族由于长期坐班使其气机不化,情志不开,达其气机,这个上班不运动,让气运动,有很多口臭的人,爬几天山之后,中焦气机一打开,这个口气非常清新,口中也很清爽。气血郁滞你让他做一些户外运动,调畅气机,使他性格开朗,这个口臭的毛病也会很快得以緩解,再配以药物的治疗可以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