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斓靡跃徑猓倥湟砸┪锏闹瘟瓶梢源锏街伪镜男ЧK运迪衷诘娜松砉笤谄芴酰裁唇凶鲋埽裁唇凶鎏跄兀恐苁悄苤艽锶恚跏悄芴醭┒荒妗U飧龉湃私卜绲饔晁常缫鳎暌常椒缥簦晡酰绱低蛭铮耆笸蛭铮敲从姓飧龇绱捣骱陀曷兜淖倘螅蛭锷铮傥镄搜桑飧霭傥锒寄艹て鹄础U飧龅览砭褪侨梦颐峭ü翁斓刂恚魑颐亲约旱娜耸拢瞧笤诹魍ǘ还笤谀途徒驳秸狻
那所谓的“寒伤血”我们只能这样来解释,气血流通要有一种温暖的环境使气血流通,如果寒气袭击到人体,它能让人结冰,凝结了,那血贵流通而不贵在凝滞,那么寒气使血脉凝结。所以现在很多人得寒痹之症,就是气血瘀阻,要温以通之,而不能强行去破血去淤,这个是大忌。我记得《内经》上说了,在水冰地坼的时候,你不要去刨,刨口井都很难,一定要慢慢地去温化。什么叫温化?就是用温暖之气不断地使凝结之气能够慢慢的化开,也就是冬天不能动土,必待春天温暖之后才能动土。
那么现在很多血淤、寒淤的病症,你去破解这是不对的,人用药不能用爆破的药,爆破的药虽可去邪,但更伤正气,那么这时候你要用温化的药慢慢温开。举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从冰箱拿出来的冻肉,这个时候你要是急性子,想直接用刀去切开、去剁,得要多大的动静这肉才能剁开,象人体内一个寒凝的肿瘤一样,那你一定要用破的药去破掉这个肿瘤,还没等你破掉你的身体已经受不了了,所以要用温化之法慢慢的通过时间和药物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寒凝得解,这个是王道治法。就像冰箱里拿块冻肉,放在温暖的地方慢慢地待其化开,而不急于用刀来切,或者拿斧头来剁。那么很多人身体长了癌性肿瘤,你只要用吴茱萸汤这样的药慢慢地温化,长时间的调养,肿瘤会自己化掉而不需要加破血动气的药去拔苗助长。但是现在很多肿瘤还有一种瘀滞的肿瘤,不仅是寒,还有瘀滞,这种气血瘀滞的肿瘤就要通过其他调治,使气机条畅,慢慢的肿瘤也能自化,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的就不多讲了。新学医的这个人心很急,但是治病要讲究方法,要懂得规律,时候不到,这个病不除。养猪还要够出栏的天数,强行催之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说很多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下功,但下功的方法、方式要正确。
“咸伤血”咸则让气血凝滞,凝涩而不通,咸为卤气,咸卤之气是阻遏生机的,你看喝海水喝多了对身体也非常不好,而且还容易出现大的问题,这就是咸,那么多水却不能喝,也就是真正能给我们提供生存环境的并非是整个地球,而是地球的某个部分,这也证明了水虽然润万物,但是对于我们陆地性的人来说,水还是偏于阴性,这点跟大家解释一下,所谓今集阳之处,皆是生命之所。
你看现在很多电视上的广告说,第一个是取自哪哪多么深的深海鱼,第二个是水地下几公里深的矿泉水也好,什么水也好,跟大家说,如果这样的水真是从几公里深的地下采上来的水,劝大家千万不要喝,这就是极阴之水嘛,喝了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还有深海鱼也尽量不要吃,因为深海鱼一般潜藏在很深的海底,一般都秉某种阴气,你看为什么深海的鱼捕上来就死呢,从物理来解释就是下面的水压高,上面的水压低,上来之后整个细胞就全炸开了。那么我们气道的理论,它生在极阴的下面,你放到了阳气的水面上来,那么肯定要死。这样,水里的是水族,天上飞的是羽族,我们人是裸族,不同的种族只能生活在不同的地界,不能互相交叉。我们能喝的水无非是泉水能喝,大江大河的水能喝,天上降下来的雨水能喝,其他的要真是地下深层的水千万不要喝。现在商家虽然说是深层的地下水,我估计可能也是自来水,所以喝也无妨。
说到水跟大家说一下,虽然同样是H2O嘛,但是水跟水差別太大了。从哪流出来的水,不同地域的水,有非常重要的差別。观其地形之位置,能辨水之善恶,从哪流过来的水,你看这个《伤寒论》上说嘛,用千里之水,什么是千里之水,就是大江大河之水,黄河、长江的水,淮河的水,海河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和小河中的水气机是不一样的,就像在大部队当过兵的士兵和游击队里当过兵的士兵气质上是不一样的。我记得第一次跟大家就谈过这个气是有感觉的,在大河混过和在小河混过是不一样的,不要认为黄河之水和家后面小河沟的水是同一个水,是完全不一样的。千里奔袭来的水,浩浩荡荡,你用那个水滋润河两岸受益匪浅。你比如说长江,三峡之前出川和未出川,这个水是截然不一样的。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龙的话,那么在三峡之前这条龙还是曲曲的,三峡之后撑开约束,整个奔流向海,尽显长江洋洋洒洒的本色。关于水再说一点,水贵流通,而不贵凝滞和阻断,既然每滴水是有神的,那么它形成一条河、一条江同样是充满神气的,左一个大坝,右一个大坝这样修相当于给江河做了结扎一样,或者套上了加锁,虽然可以取一时之利,但是却后患无穷,这个后人自有评说,这个就不多说了。
所以说水火,火也一样,今天就不谈火了,因为今天主要是水,观水性,知人性,知天性,黄河现在虽然称为一条病河,气息奄奄,黄河主肾,长江主心,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黄河现在成这样,可以知道现在整个中国肾气不足,黄河是根本而不是长江是根本,这个跟大家明确一下。黄土高原厚,代表中国肾气厚,黄土高原、华北冲积平原土壤那么厚,所以能有中国这样的文明产生,四大文明古国都绝了,就中国不绝,根本原因还是在一个地形上。那么“咸伤血”我们就说到这,凝涩嘛,血贵于流通,太涩了血则不通,所以说吃菜少吃咸,道理就在这。
“甘胜咸”,甘者气緩,咸者气凝,缓胜凝,为什么不用辛呢?这个跟大家说一下,辛者气开,咸者气凝,正好一个开,一个凝,正好可以散开这个凝结之气。问题是这样的,水火是不两立的,一个居下,一个居上,不可能是很好的沟通,这两个人的脾气是完全的对立,在一起一定是打起来,所以必须靠中间的一个气机去引导,甘者虽然气也能开,但开得缓,开得中庸、温和,这个正好使凝涩之气流转开来,而不像辛气来得那么猛,那么直接。什么事情都贵在婉转而不贵在生硬,也即我们让一个向南走的人向北走,我们不能让他转180度向北走,而应该让他先向东南走,再向东走,再向东北走,最后转到北,因为人都有惯性,你要顺着这个惯性慢慢引导,跟赶羊一样,而不能立即让他转弯,大家知道转弯不能转锐角,只能转钝角,大家也可以从为人师表、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去体会。为什么讲有从治,有逆治,对方太强,就不要硬治而从治,就是这个道理,不然一下炸锅了,你还没等救他,两气相逼,两败俱伤,所以一定要用脾气的和缓,脾是和事老嘛,忍一忍嘛,用脾的调和四气的作用,如果没有脾气在中间调和,这四时之气终不得到运化,所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说他脾气大,把脾胃抬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来敘述,道理就在这里。所以说人食五谷杂粮,脾胃一绝气机乃断,七天就不行了。咱们五段论气就讲完了,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休息五分钟。
下面我们接着讲,关于“燥胜寒”这一段应该是有问题,这可能是有错误,所以我们没有再多做解释。我们知道寒热就可以了,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不能说“寒则燥之”,这个不对。
问:为什幺极寒的东北那么多厉害的阳药,热带的犀牛角又是寒性的呢?
有很多人会有疑问,我们知道坎中有一个阳,离中有一个阴,万物有两性,一个是同性,一个是逆性,也就是说在再昏暗的朝代也有忠臣,而且忠臣更忠,更能表现其忠性,同时又有很多坏人。那么极寒的地方有很多极寒的药,同时有很多阳药,也即任何地方都是阴阳相随,我们讲了阴阳相追逐嘛,有极寒的就有极热的,有极热的就有极寒的,往往极寒的地方能产生极热的药,极热的地方也能产生极寒的药。所以同性生长德也有逆性而长的。大家上山采药就知道,阴坡的药一般都是禀于阴柔之性,禀寒性而生,比如说玉竹、黄精了,象这样的药都是生在阴坡,百合也是。而阳坡的药都禀阳性而生,这是同性。也有逆性,就是阴坡往往能找到极热的药,同理在阳坡能找到极寒的药。譬如西瓜,大热天的有西瓜,西瓜是逆性的药,南方的毒蛇也逆性的,椰子逆性所生。
再热的地方都有热药和寒药,这个是一。第二,这热带的犀牛角的寒性应该有个说法,犀牛角象乾卦,长到前面阳盛之所,也就是很多人产生的一个疑问,阳是乾卦,乾为天嘛,是大热的代表,怎么会是寒性呢?你看这个牛的角,长在牛的前端,抵出去,按理说它禀着诸阳性而生的,怎么会是寒性呢?看有没有人要回答,犀牛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犀牛角来完成的,而且显示它这个阳刚之性,这不都是热的象征吗?那为什幺犀牛角是寒性的呢?头者诸阳之汇,阳气所聚,为什么是寒的呢?
你看我说肝,肝居下位为体,向上升腾之性为阳,这样可以解释,那幺犀牛角怎么来说是体阴而用阳呢?这往往是很多学阴阳的人容易糊涂的一个地方。你看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卦为父为天,但也为寒为冰,这不矛盾吗?寒冰都是水性、阴性,那么怎么乾成了为寒为冰呢?这不很奇怪的一个问题吗?
有人说的阳极生阴,那么它生出的什么阴?纯阳之体怎么能弄出阴气呢?这也不好解释。还有解释说犀牛角在头顶升极而降故凉,还有一个人回答是这样的,角为骨,水之味,寒性,那如果说角为骨,水之味,寒性,那鹿茸呢?鹿茸也是骨头长出来的嘛,它是大热之性,这个是热的,如果只用骨来解释,很多方面解释不通,历代医家对这个解释的都不是很清楚,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不多解释。
因为学《周易》学八卦,很快你就会有这个疑惑,如果你认真思考了,很快就有这个疑惑。我给大家提一个醒,今天不说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大家留一个话题吧,只给大家提一个醒,犀角之寒和黄连、苦参、石膏之寒不是一样的。
你看有人说了梅花鹿的角是温的,在头顶,通督脉,督为诸阳之汇,如果这样来解释犀牛角更应该是通督脉,是诸阳之汇嘛,而且梅花鹿的角是长在两端的嘛,更像两边的角,督脉是单脉,你如果说梅花鹿的角通督脉的话,那幺犀牛角更通督脉,那它是诸阳之汇中的汇,就一个角,还有如果说梅花鹿它即便长在两头,那水牛角它也是长在两头的,同是两头的那为什幺一个是寒性一个是热性?这个作为一个作业吧,为什幺犀牛角、水牛角的角是寒的,而鹿的角是热的?只给大家提供一条线索,犀牛角的寒跟苦参、黄连、黄芩、大黄之寒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如果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可以知道犀牛角之寒真正的功用是什幺。
所以说大家学中医要刨根问底,你问清楚这个病怎么回事?应该怎幺治,《黄帝内经》不是说了吗,昭乎如日醒,窘乎如夜瞑,这人要明白道理就跟大白天在外面走路一样,这要不明白道理窘迫就像晚上走夜路一样,所以大家学医贵明理而不要守一个方子,看人家治病能治好,自己也试着用这个方子上去就治。人身之贵,其机非常微妙灵通,这样一个工程哪能简单的就弄明白了,你就修理机器没有几年你也不能弄得很好,何况人这部巨大的系统,天生地造的系统,所以说应该把所有的用心放在经典的研习和对物理的探察。
首先大家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犀牛角是不是诸阳之汇,第二个问题,如果是诸阳之汇,它如何具有寒性?还有这个寒性与苦参、黄连、黄芩之寒有哪些不同?
首先是这样,味是气的体现,气不是有气和味吗,一闻就闻到的就是气,是气的清方面的一个体现,拿到嘴里一尝这是味,这是气浊的方面的一个体现,所以叫做有气有味。比如我们拿一个川芎一闻,就知道这个气是芳香、雄壮,那么桂枝一尝,甜中带辣,大黄一尝是苦的,那么这就是味,浊性的体现。气者归阳,味者归阴,气走四肢,味走五脏。所以首先跟大家说一下,因为我们讲过什么叫做味,我记得在五段论第一段就讲过了。气者清,味者浊,所以说尝这个味道和闻它的气味是直接去体察这是一股什么气,你看我们尝的甘味的东西,一般情况来说,它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气缓,但也有例外,比如说你尝巴豆,巴豆是淡味的,你不能一尝是淡味就认为巴豆是气缓,味只是一方面,要综合它的各方面的特点来对它的气作一个概述。
一般甘味者气缓,咸味者气凝,那么也就是两团气嘛,大家做实验嘛,拿一团缓和的气放在这,拿一团凝滞的气放在这,然后两团气放在一起,缓和的气就会慢慢地把凝滞的气散开,这个就是甘胜咸的道理。就像一个人,这个人有抑郁症,闭塞在这儿了叫凝,这个人气凝,另外一个人缓,缓缓和和的,还爱讲个笑话,逗个乐子什么的,很和畅,这两个人坐在一起,慢慢地这个和畅的人就把这个凝滞的、有心结的人慢慢地就把心结打开了,双方一交通,这就是甘胜咸的道理。
因为物质五脏是由气化而成,这个味也是气化而成的,从味推后面气的特点,由我们的人体摄入之后影响五脏的气化,从而再反应到五脏的物质上面来。这个我们不管是用药也好,针灸也好,对人身体的判别也好,都要归化到气的层面,不要推到物质的层面,都要看到背后的东西,不要看表面。
问:脏腑有病对味的要求是什么样的?是求其本味还是求其对味?。
跟大家说一下,这个脏有病,各求其味以救之,没什么可说的,因为都是同气相投嘛。有人喜欢吃酸的,那么他肝不好,肝虚。有人喜欢吃辛辣的,他肺的通调机制不好,同理啊,苦的一般不爱吃吧,苦者气破。
这个还有求其本味还是求其对味,那要看它的体还是用。比如拿肝脏来讲,肝者生发之气不足,它的用上不足,那么要用辛味以开之;要是肝脏的体阴不足,要用酸味以补之。这个我记得以前讲过体用论,关于五脏的体用说得比较详细,要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一下当时的录音来听一听,五脏各有阴阳,各有体用,那么看是体不足、用不足而用其所味,而不能绝对,肝不好就要去吃酸的,这是错的。这个肺用在收,而体为散,所以若肺用不强则用酸味以收之,肺体不强用辛味以开之。同理,心、肾、脾都是这个道理。
问:酸怎样影响肝体?
酸味有滋养的作用,对于肝体要用甘淡之酸,而不能是浓郁的酸,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对于肝体不足的人不能熬一锅酸得不得了比醋还酸的汁给病人喝,反而会抑制它的阳气的生长,那要微酸而稍甜,要配出这样的方子来给病人补他的肝体,滋养他的肝气的不足,濡润他的肝体,不能很酸,这跟我们配菜做吃的一样,加咸的不能尝出咸味来,加甜的不能尝出甜味来,那么我们配药也一样,加五味子加到几个,是靠大家加完之后熬出来尝的,五味子加一把那就过酸了就不好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听明白了,一定要适当、得体,味不能过于辛、酸、苦、甘,这个是治病大法。
五味要化五种气,这五种气相互作用,再回头作用到五脏的物质上,这个是这样跟大家说一下,肝者气升,肺者气降,心者气开,肾者气闭,脾者气缓,那么从缓急来说肝者气急,脾者气缓,肺者气郭,心者动,而肾者定,这个气机一动,必然出现这五种气机,人体也是这样。味是我们的感官对五味的体会,也就是对气机的体会,那么我们吃到酸味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收敛的感觉,那么我们把它定义为酸,这辛味的东西到了口腔我们有一种开的感觉,那么把它定义为辛,吃甜的东西有一种和畅美妙的感觉,把它定义为甜,吃苦的东西有一种想排斥,不舒服的感觉,我们把它定义为苦。咸使我们凝涩,你们我们吃咸的东西能齁着嗓子,而且一些时候愿意多吃咸的东西,所以我们把这种感觉定义为咸。
本草当中它所说的五味并非单指我们口舌尝的味道,而是整体对气机的理解。比如说石膏,我们尝肯定尝不出辛味来,只是冠以辛,古人不仅是站在我们口舌能尝的这个角度来体察它的气机,其实给一个辛字就代表这个气散,那么给一个酸字那么代表这个气是收的,给一个甘字代表气是缓,给一个咸字代表气是凝涩,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