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人的胸廓应该充盈,发出的声音像鼓一样洪亮,从声音来听就能知道这个人气血是否充盈旺盛。相反,如果身体塌陷像破鼓、干瘪的茄子一样,所有的地方体现出气机乏力的状况。大家可以不断地去观察周围的人,胸挺,面部红润,两眼有神,那没有几个身体不好的。
接着往下走,走到了胃,腑部和腰腹之间,就是人身之轴嘛!所谓人身之轴就是从腰间发出,“肾者,封藏之官”,肾主于里而心布于表,心布于表相当于主朝廷,肾之于里可以理解为后勤或者说根基,可以理解是百姓,也可以理解是后宫,还可以理解是根基。用一个炉灶和来笼屉表示的话,肾就是炉子,脾胃就是人的灶,心胸和肺就是笼屉,就是蒸馒头用的,蒸出馒头里面都是气,这一套就代表人身之机。《内经》上讲“腰者,肾之府”,肾气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腰的好坏,这是确凿无误的。肾衰则腰为之不利嘛!腰疼腰酸不能转侧不能来回晃,更不能做大的运动,往往都是肾气的衰竭间接的反映到腰和脊柱,这时候做推拿也好,动手术也好,哪怕吃一些利尿的药,都是治标而不治本的。因为炉火衰微的时候气机整个的下降,并且腰如轴,轴出现了问题,上面如云如雾,下面如沤如渎,下面是封藏精气的地方,下面是开演神气的地方,精神二气相混相交,上下蒸腾变换就产生了整个气机的运动。可以把腰腹比作大地,把两肺心胸比作天上的云气和整个的天空。左边的肝右边的肺,左右不是位置的左右而是对待的左右,我们理解水气的上蒸和云气上而成雨的过程,如果肾气充盈,那么首先几点有保证:
第一,生命之基是完整的;很多人禀先天之厚一生很长命,都由于生命之基是牢固的。很多人先天肾气充足,可能会给一生带来很好的身体,也有人先天肾气不充盈,本来肾气就不好,有可能一生都与疾病相伴,可以说种子的好与坏就藏在肾气当中,两个肾像豌豆一样嘛。肾中藏精,精是气的浓缩,精化成气,精是深层的,气是浅层次的。精化成气,再通过气的推动运行到全身,完成了整个的生命历程,这是第一。肾者,气之基,肾好则基好,肾不好则基不好,基础没打好,基好能盖十层楼二十层楼,基不好可能就盖二三层楼。
第二,如果肾气好则能推动整个气机的流转,顺畅而周备。肾之气从肾中发出到达肝,肝气如果调达的话能够很顺畅的推到心,从心推到肺,从肺再推下来,脾胃斡旋当中。很多人体衰乏力秃顶神昏气短,很多都是由于肾气不充盈导致气机减弱造成的。比如秃发抹乌发灵或张光101之类的东西百无一效,尤其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局部脱发用之有效,如果是气机推动不畅肾精肾气衰惫不能把其推达至头顶导致的秃发,用外在的涂法抹法百无一效。还有肾气往上推动,由于肾气衰微推不到面部上导致的面部黄褐斑、皱纹用化妆品也是没有效果的。大家现在在美容上花的钱都是花钱多而建功少,美容行业整个是一个商业行为。培本护元才能生机旺盛,上达于面使面部有光彩。反之,可以说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就像一盆花一样,根部培好了枝叶怎么可能不茂盛,如果因为枝叶的枯萎选择用假花来代替,那么所有植株上的叶片可能最终都用假花来代替,生命之机就要结束了。
现在广告媒体铺天盖地,简直一半的广告都是关于化妆品的。找一些身体不错面部光鲜的放上去,说用了某某产品效果不错,下面的人就开始跟风。想一想身体不好面部怎么可能好,不断地往脸上抹涂画,气机慢慢的往里退缩,气的收缩带来了不可逆的皱褶和神气的内敛。让生机好了才能充沛开来像甘露一样滋润面部和整个身体,这样才能是由里到外的光彩,如果不断地去涂些东西只能导致越涂越假,一看就看出来是不健康的脸色。首先不反对不健康的脸色是有作用的,但是不能代替根本性的作用。小孩、学生的皮肤好,为什么呢,气血充沛自然好。为什么有好的方法不用而取用只能达到一部分效果的方法呢?这个有人说这个方法简单方便涂上抹上就可以了,花点钱事就办了。但是很多事情不是简单方便就可以去走,要想以后怎么办。如果气血充沛,生命之机深厚的话,那可能四十岁五十岁不用任何化妆品都脸色很好,如果舍本逐末的话那可能花了很多钱还是追回不了一个很好的面色。这是一个大一个小的问题,不会有作用。应该考虑根本的好还是从细枝末节上着手好,这是第二点,就是生命之基(肾气的有无)对人身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外在的皮肤和内在的五脏六腑,这是第二个。
第三就是肾气有生殖、养育后代的功能。肾司二阴嘛,大小便、前后二阴直接管,直接决定人是否有生殖能力和生殖能力的衰和旺。这就涉及到一些很敏感的话题了,现在男性朋友们也遇到了很多的苦恼,生殖能力的下降还有女性朋友的不孕不育,这些直接导致很多尤其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怀孕成了问题,现在男科、妇科包括不孕不育的广告铺天盖地。现在由于人们各方面的生机的下降导致肾气的迅速衰微或不调,直接影响到我们传宗接代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看过很多病人,听他们说了很多苦恼,女性能怀孕的时候没有怀都流掉了,想怀孕的时候怀不上。男性朋友各方面的能力都开始下降,男人各方面的特点都不能发挥出来。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气机出了问题,整个的气机不旺。男女都一样,都是一团气,都是气机所化生;第二,肾气出了很严重的问题,但不一定是肾虚,可以说是肾不调,有人说是阳虚、阴虚或者是阴阳两虚,这只是抓住了事物的一面,没有从气道的层面来讲清楚。腰腹是根本嘛!道家讲整个的下丹田就在这,丹者,至宝也;田者,利基也。丹田嘛,田地里产丹,理解成丹田(气道不讲丹田,只要知道这块非常重要)。有句话说为腹不为目,就是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腹部,而不放在眼耳鼻舌声色犬马上,目是眼睛的意思,代表声色。真正聪明的人不把声色作为考虑的重点而是把培养根基这个腹部作为重点来考虑。从这些地方可以使气机充沛还有其他地方可以做到,含蓄安雅使身体条达气机充盈而丰沛。
接着往下讲,到两腿了,有句话说,寒从腿起,人身阳气能否健运(健康的运动)都是通过两腿来决定的。有人说腿凉腿酸腿沉腿胀腿麻,刚坐了一会腿麻了,这就是气机不能很好的下达于双腿使双腿不能健运的表现。古人也讲嘛!腰腿不利,如果腰腿不好,那这人废了一半了,只有腰好腿好,那才有生命之基,从腰中有基础;二是能够应用,主要应用在双腿上,腿能走,能步,能走多远而不乏力,双腿有力,上楼很轻健,轻是感觉身体轻,健是感觉身体强健。很多人很沉,拖着双腿走路,大家在马路上可以看到,上楼上两步就拖不动腿了,两腿像灌了铅一样,这就是生命之机衰弱的表现,只有步履轻健的人生命力才充沛,所以说腿的作用非常关键。腿如轮啊,轮子不好车没法跑,腿不好估计生命力就不强了,腿不在粗也不在细,不在短也不在长而在于是否轻健,它驼着你到处走啊!如果腿出了问题那后果多么可怕,但现在很多人腿出了问题,腿凉、脚凉、膝盖凉、膝盖响,刚才讲了腿沉像灌铅一样,很多病大病一来腿浮肿,腿拉不开,所有这些都表现在腿的气机出现了问题。
腿讲完了,向上就是双手了,双手是气机在上运用的一种表现,腿是根植于下的,双手可以理解成是运用于上,不要求多么健壮,但一定要伸展而条达。双臂是和胸廓紧紧相连的,前面讲过一团气的运行分四种,开合升降四种,手和胸廓属于开,所以这团气机一定要开达而调畅,比如体操里的伸展运动,就是伸展双臂,高兴的时候喜欢伸展双臂向上或者是高歌一曲或者是非常的愉悦,不会说是紧缩双臂的。如果说人一旦紧缩双臂,缩手缩脚嘛!这人就是气机向里收缩而不能很好的伸展。一个人不能很好的达成开气的话,伸展之气不能充分体现,那么这个人的气机也不会健旺。像很多下积,腹中气很足,但上肢不能开展,胸廓不能挺拔,整个气机不能完全的打开,整个气道也是闭塞而不通的。比如很多人受了多年的挫折,最终导致这个人垂头丧气,不能说这个人根基不强,但这人就是没有精神,整个的胸廓塌瘪,背也直不起来,两眼也无神,受了多年的挫折,双臂也不会伸展了,整个气机向下沉,这样的人的生机就是不能很好的开。开合升降都是要有度的,过也不行,不及也不行,人过度消沉了,上面的气机打不开,就是开气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个升降开合的态势,中医上讲就是肝郁嘛!或者叫中气下陷,为什么叫中气下陷,为什么叫肝郁呢?其实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开这种势态、运动(四种运动嘛)没有很好的展开。就像花一样没有开放提前的凋谢了或者叶片没有条达分散向四周伸展,所以说双臂是主开气的代表。大家有愁苦或悲伤的,有抑郁,常年不顺的就去锻炼这种开气,不断地做伸展运动,上举运动或者是上臂的舞蹈健身,去做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对大家开这种生命之气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民族舞比如蒙古舞,新疆舞或其他少数民族的跳的舞,甩屁股的也好,或者左右双手不断地向外开展,缓和而有力,心情舒畅的去做这些动作都是在配合胸廓之气向外舒展而开阔。这样人身气机就能慢慢的调畅健运,使人生机生生不息的在体内流转。
今天从气机的角度大致给大家讲了人身气机的充盈或者乏力疲惫的种种表现和特征,从头发开始讲面部,讲胸,讲腰腹,讲下肢,再讲双臂,这样对我们讲以后的养生从气和形的角度做了一个铺垫。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养生就是养我们人身这团气,包括发气,面气,头气,胸廓之气,腰腹之气,双足之气和双臂之气。养生如果不着手从这方面来讲的话很难把一些养生道理的原因说清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下。
现在的舆论受媒体导向,还有现在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的普及力度非常不够,导致人们盲目崇信媒体的报道和西方物质文明的观点。举个简单的例子,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人们的体魄,使人们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但现在很多体育运动员过了体育年龄之后身体都非常差,像打排球,打篮球,练长跑短跑的下来之后伤病不断,这首先就违背了体育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也是不对的,因为人最终追求的是一个良好的身体而不一定能跑多快,是一个自我感受精力是否充沛是否有。如果更高更快更强导致了身体很差,外伤频频,那么追求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如果知道了气道,养好了气在身体充沛之后去锻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美容也一样,气血充沛了外在才可能光鲜。很多抹过化妆品的或者做过面膜或其他护理也好,抹皮肤是光的非常嫩也非常光,但如果身体不好的话,远远瞅去面色一定不健康也不可能健康。
很多人问了怎么养气,怎么护养肾气,其实今天主要是在讲什么是健康,下次主要讲什么是养气,今天可以简单说两句。既然我们知道人身一团气,这团气充盈丰沛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才能根本性好转,不然其他方法都是舍本逐末,见效甚微的,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色不好不能往脸上贴金,腰腿不好不能换假肢假臂做手术,这样不仅是有危险的,同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只有使体内精气充沛,气机顺畅流转才会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养气无非几点:第一,气有自己的生长状态。为什么叫养不叫治呢,如果气很衰的话,不是一天两天三天四天能把气养起来的。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人急于求成想三两天就养起来,没有这么回事,没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气是不可能养起来的。今天大致说一下作为下次讲气道养生的主要内容;第二,(所谓的养气)要掌握养气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张一弛都是养气的过程,不是永远的运动叫养气,也不是永远的休息就叫养气,休息和劳作结合,四时要调顺掌握了养气的规律才能养气。是不是运动就是养气呢,不对!是不是睡觉就是养气,也不对!什么东西都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养气的规律就在于各种方式的有效结合,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养气是内养和外养,所谓内养气就是通过身心的安定和舒畅以及锻炼和适度修养达到养气的目的。外养气就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和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式使我们处于一种适于养气的环境当中;第四,我们必须学会舍而不是得,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养气的环境,这也是我们的重点。如果整天只知道获得,不断地消耗自己的气机、精华去得到这个那个名色财力的话,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气机,也不可能通过上面几点就达到养气的目的,那就是南辕北辙了;第四点,也是最后一点了,养气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的事情,人活一辈子都处于不断养气的过程当中。下次我们重点通过这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具体的来养气,卓有成效持之以恒的使我们的气机充盈而丰沛,可以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青年壮年直到老年各个阶段,同时随机解答大家的问题。所谓护养肾气也是五脏六腑中的一个护养,下次会在上面五点的基础上着重讲一下肾气护养的办法,如果大家想听一下如何美容健身都可以提,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的环境和大家直接沟通,不致于泛泛的讲也不至于隔靴搔痒。
好的,那今天就到这吧!
第五课 20071127…如何养生
由紫蔓菁整理
咱们今天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来讲一下气道养生,上次讲的主要是养生的一个背景,这次主要讲一下如何养生,这可能也是绝大多数人所关心的。
关于如何养生因为流派很多,我就只从气道的角度来谈一下养生的实质和过程。这个我以前说过可以把任何事物理解成一团气,或者叫气团或者叫气场或者叫气象都可以。下面就是围绕着一团气来讲养生,所谓生当然就是有一个健康的气团,健康的气团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能持续。所谓持续就是在整个的生命历程中能正常渡过;第二,有精神。这在前面强调过,任何一个气团都是有生命的,有它的生老病死。既然有生命,当然就要讲究质量,这个质量就是有精神,这是一个前提。精神的涵盖面很广,首先这团气本身的状态很良好,可以比喻成神采奕奕,这里面没有任何可以量化的指标,这和西医判断事物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都是靠感知。也就是说学好中医必须是内证而感知,也可以说是实证,不假外求,并不是拿把尺子,拿张纸就可以计算出来的,所以我们体察一个人或一团气的健康状况必须是感知的而不是可以定量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可以理解下,我们现在的社会在不断的外化,所谓外化就是不断地物质化,内心的东西不断的空虚而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实在,比如工作的量化,生理指标的量化,乃至于情商(ICQ)智商的量化。这种量化不是不可以,因为在外化的过程中事物是发展的,必须能够衡量测定,这也是以西方为代表的现在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得必有一失,既然都外化了,那内在的东西如何保证呢?所以孔子的学说讲到适中、中庸是有一定道理的,既不完全外化,也不完全内敛才是入世的哲学。这是我们讲的这团气,它既不完全附着于肉体使气干瘪,也不局限于里面讲究内修无为,这是入世的哲学,出世的哲学可能又会有一种思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都可以量化,但思想和感情是不能量化的,这个大家应该有切身的体会。所以说物不可以终极,阴不可以终于小阳,阳不可以终于小阴,阴阳消长推行变化,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说外化到了极致就是向反方向发展的过程,但是这是一个反复交争的过程。古人说“龙虎相伴时”,龙和虎代表两种事物,也可以代表阴气和阳气的两个极端,“相伴时”互相吞噬但是又不能消灭对方,所以产生了“龙虎相伴时”整个的流演过程,这也就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既然不能量化,那又如何去揣摩呢?就要靠我们的“感知”。所谓“感”是靠我们的感觉,“知”是靠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来源于从那老师的学习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流还有自己的切身体悟,这叫做“大知”,如果仅仅是从书本上所学,没有任何的实践基础可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