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6-本草易读-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吐血,醋煮三两服。(验方第一。) 
漏下赤白。同上。(第二。) 
赤白痢下,水煮半斤,去渣,再熬如饧,分服之效。血痢,加当归二两,壮人即愈。(第 
三。) 
下血腹痛,同炙草、砂仁煎服。(第四。) 
小儿疳痢,水煎如饴服。(第五。) 
虎犬咬,内服外敷,忌酒。(第六。) 
蛇伤,外敷内服。(第七。) 
代指肿痛,煮汁渍之,半日愈。(第八。) 
小儿湿疮,水煎洗。(第九。) 
小儿面疮、赤肿,煎洗。(第十。) 
煮石法∶七月七日取地榆阴干,百日烧灰。复取生者,与灰合捣万下。灰三分,生末一 
分,合之。 
若石一、二斗,水浸没过三寸,以药入水搅之,煮至石烂,可食乃已。(十一。) 

本草易读卷三
丹参二十
内容:x畏咸水,反藜芦。x 
微苦,气平而降。入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络。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调 
经脉 
,除烦热。止肠鸣腹痛,理崩带症瘕。功同四物,为女科要药。 
生桐柏及泰山。五月采。今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 
成穗 
根皮丹而肉紫。 
经调一切,一味丹参散,每酒下三钱。(验方第一。) 
寒疝腹痛欲死,为末,酒下二钱。少腹有积。(第二。) 
小儿惊痫发热,同雷丸、猪脂煎,摩身上。(第三。) 
乳痈,同白芷、白芍,醋淹一宿,猪脂煎成膏,去渣敷之。(第四。) 

本草易读卷三
紫参二十一
内容:x畏辛夷,火炙紫黑用。x 
味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手太阴、阳明大肠。开心腹积聚,散腹胁坚胀。止唾衄, 
消 
痈肿,调血痢,破血瘀,通经脉,治金疮。利大小便,治赤白痢。消胸中之痞结,止肺家之 
疼痛。 
生河西及兖州山谷,今所在有之。茎青而细,五月开白花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 
根 
淡紫黑色,肉带红白,状如小紫草。近时多以此伪蚤休,不可不知。 
吐血不已,同甘草、阿胶为末,糯米汤下。(验方第一。) 
面上酒刺,同人参、丹参、沙参、苦参、胡桃仁丸服。(第二。) 
x紫参汤x 紫参 甘草 
水煎。治下痢腹痛。(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三
紫草二十二
内容:x蜡水拌蒸,去须用。x 
甘、苦、咸,寒,无毒。足厥阴药也。凉血活血,发痘提疹,利小便,通大肠。治恶疮 
癣 
,除心腹邪气。大便滑者忌之。 
生砀山及楚地。春社前后采之。今所在皆有。人家种之,三月逐垄下子,九月子熟时刈 
草, 
春社采根。苗似兰香,茎赤节青,染烛及染紫者多用之。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发 
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小儿头上疖毒,同当归、黄蜡、香油熬膏敷。(验方第一。) 
痘不出,赤色,便秘,用二两热汤渍之,泡封勿泄,温时取服。(第二。) 
痘赤便秘,同陈皮、葱白服。(第三。) 
痘疔,为末三钱,雄黄末一钱,胭脂取汁合,银针挑破点之。(第四。) 
痈疽便毒,同栝蒌煎服。(第五。) 
小儿白秃,煎汁敷之。(第六。) 
小便猝淋,水煎末服。(第七。) 
产后淋沥,便秘,方同上。(第八。) 

本草易读卷三
白头翁二十三
内容:x得酒良。x 
甘,苦,辛,温,有小毒。治温疟,疗金疮,止鼻衄,除腹痛。散症瘕积聚,消瘿瘤瘰 
。 
毒痢血痢要药,偏坠秃疮灵丹。热毒下痢,紫血黑血者最宜。 
处处有之。春初作丛生。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根紫色, 
深如蔓荆。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自摇,与赤箭、独活同也。 
阴 偏肿,用根捣敷,当作疮,二十日愈。(验方第一。) 
外痔肿痛,以根捣敷。(第二。) 
小儿秃疮,以根捣敷,一宿作疮,半月愈。(第三。) 
x白头翁汤x 白翁 黄连 黄柏 秦皮 
治热痢下重。(诸方第一。) 
又治产后痢。虚极者加甘草阿胶。(第二。) 

本草易读卷三
白芨二十四
内容:x紫石英为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仁,反乌头。x 
苦,辛,微寒,性涩。止肺血,填肺损。治跌打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 
除 
头面 ,使皮黑反白, 手足皴裂,令涩肌变滑。去腐逐瘀甚速,生肌止痛良效。肺痈脓 
血未尽者勿用。 
处处有之。茎叶如生姜、藜芦,但一科只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 
鼻血不止,为末津合,敷山根上,仍水服一钱立止。(验方第一。) 
心气痛,同榴皮蜜丸豆大,醋汤下三丸。(第二。) 
重舌鹅口,乳汁调末敷足心。(第三。) 
疔肿,为末,水澄摊 。(第四。) 
打跌骨折,酒调末服。(第五。) 
刀斧伤,同 膏为末掺之。(第六。) 
手足皴裂,水合末塞之。勿犯水。(第七。) 
汤火伤,香油合敷。(第八。) 

本草易读卷三
三七二十五
内容:甘,苦,微温,无毒。散血止痛,去瘀消肿。治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为金疮杖疮 
要药 
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根黄黑色,团结者,略似白芨。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 
以末 
掺猪血中,血化为水者真也。近传一种草,苗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浓,有歧尖。茎有赤 
棱,夏秋小花如金丝可爱。根大如牛蒡,与南中来者不类,治金疮与一切血症甚效,云是三 
七,未知何物。 
吐衄,米汤下。(验方第一。) 
血痢,为末,米泔下。(第二。) 
大便血,为末,白酒下。(第三。) 
血崩。同上。(第四。) 
赤眼,磨汁涂眼四围。(第五。) 
产后血多,为末,米汤下。(第六。) 
无名痈肿,醋磨敷即散,已溃者干掺。(第七。) 
虎蛇伤,为末,米饮下三钱,仍嚼敷之。(第八。) 

本草易读卷三
黄连二十六
内容:x去净毛,浆水浸焙用。生用入心,醋炙入肝胆,酒炙上行。黄芩、龙骨、理石为使;x 
x恶菊花、元参、鲜皮、芫花、僵蚕,畏冬花、牛膝,胜乌头,解巴豆毒。忌猪肉,恶冷x 
x水。x 
大苦,大寒,无毒。手少阴心经药也。清心退热,泻火除烦,镇肝凉血,解渴止汗。浓 
肠胃 
而止泻痢,开伏梁而泻痞满,解痈疽疮疥之毒,退目痛及 伤之火。虚寒者勿用。舌苔红者 
急用之。产后忌之。 
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八月采。苏颂《图经》曰∶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 
而 
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施、黔者次之,东阳、歙州、处州者又次之。苗高尺许, 
叶似甘菊,四月开黄花,六月结实似芹子色黄。其苗经冬不凋。汉末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 
坚者为胜,唐时以澧州者为胜,今则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若此。 
小儿口疮,同干姜为末掺之。(验方第一。) 
消渴尿多,蜜丸服。又同花粉丸服。又入猪肚 
白淫,脉数有热,同茯苓丸服。(第三。) 
赤痢已久,为末,鸡子 
(第四。) 
热毒血痢,水煎一两,露一宿,空腹服。(第五。) 
热毒赤痢,同当归焙末,入元香少许,米汤下二钱。(第六。) 
赤白痢久,并无寒热,同乌梅烧末,米汤下。(第七。) 
赤白暴痢,如鹅鸭肝,痛甚,同黄芩各一两煎热服。(第八。) 
一切诸痢,不问冷热赤白,谷滞休息。黄连两半,龙骨一两,真附子八钱,干姜一两, 
先以水两 
盅入铜器中,火沸取下着土上,沸止又入水两盅,如此九次;纳诸药入水内,再煎沸,辄取 
下,沸止 
又上火,如此九次,可得二三盅,顿服即止。(第九。) 
下痢腹痛,赤白下重,酒煎两服。(第十。) 
小儿久痢赤白有火,水煎,蜜合服五次。(十一。) 
脏毒下血,净连半斤,入猪大肠内,砂釜煮烂,取连焙末,捣肠合丸,米汤下。(十二。) 
赤白痢,日夜无度,同吴茱萸各二两,同炒香,各为末,以米饭合丸豆大,每服三十丸。 
赤痢甘 
草汤下黄连丸,白痢生姜汤下吴茱萸丸,各十五丸。赤白痢并服,米汤下,甚效。(十三。) 
肠风。同上。(十四。) 
脾积食泻,捣蒜合丸豆大,白汤下五十丸。(十五。) 
痢痔肠脱,为末,冷水合敷之。(十六。) 
鸡冠痔疾,为末敷之。(十七。) 
痔病秘结,同枳壳丸服。(十八。) 
暴赤目痛,同干姜、杏仁为末,绵包浸汤,闭目乘热洗之。(十九。) 
小儿赤目,水合敷足心。(二十。) 
烂弦风眼,黄连十文,槐花、轻粉少许,为末,男儿乳合之,饭上蒸过,帛包之,熨目 
三四次。(二十一。) 
目猝痒痛,乳汁浸点,诸目悉治。(二十二。) 
泪出不止,水浸浓汁渍拭之。(二十三。) 
口舌生疮,酒煎时含。(二十四。) 
小儿鼻 ,鼻下两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之,黄连末敷之。(二十五。) 
小儿月蚀生耳后,为末敷之。(二十六。) 
小儿食土,取好黄土煎黄连渍之,晒干与食。(二十七。) 
腹中儿哭,煎浓汁呷之。妇科胎哭是也。(二十八。) 
子烦、口干不卧,为末,粥下一钱。(二十九。) 
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同槟榔末、鸡子清合敷。(三十。) 
中巴豆毒利不止,同干姜末水下。(三十一。) 
心火实热,水煎服。(三十二。) 
心猝热痛,水煎服。(三十三。) 
阳毒狂奔,同石膏末,甘草水下。(三十四。) 
骨节积热黄瘦,童尿浸,水煎服。(三十五。) 
小儿疳热流注,通身疮蚀,或潮热,肚胀作渴,以黄连五两入猪肚中,铺糯米上蒸烂, 
捣千杵丸服。(三十六。) 
呕烦心热,黄连五分,干姜三分。(三十七。) 
中热邪毒,同巴豆吐之。(三十八。) 
x香连丸x 黄连 木香 
蜜丸豆大,每白汤下三十。治赤白诸痢,里急腹痛。(诸方第一。) 
x赴筵散x 黄连 干姜 
为末掺之。治口疮。(第二。) 
x黄连汤x 黄连 桂枝 炙草 人参 半夏 姜 枣 
治腹痛欲呕,心热甚者。(第三。)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 阿胶 黄芩 白芍 鸡子黄 
治心烦不眠。(第四。) 
x黄连粉x 黄连为末。 
水合敷。治浸淫疮。(第五。) 
下痢赤白,黄苔,便赤,脉数。黄连(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苦参(一钱) 当 
归(一钱五 
分) 枳壳(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第六) 

本草易读卷三
胡连二十七
内容:苦,寒,无毒。补肝胆,浓肠胃,除骨蒸,退心热。三消五痔悉疗,泻痢温疟亦治。 
平小儿 
出波斯国,苗若夏枯草。今南海及秦陇亦有之。初生似芦,干则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 
不 
拘时采,折之尘出如烟者真也。 
小儿潮热,往来盗汗,同柴胡蜜丸服。(验方第一。) 
小儿腹胀,疳热发焦,同灵脂末,猪胆丸服。(第二。) 
五心烦热,米汤下末。(第三。) 
小儿疳疾泻,同干姜末,甘草汤下。(第四。) 
小儿自汗盗汗,潮热往来,同柴胡蜜丸服。(第五。) 
小儿黄胆,同黄连各一两,将黄瓜去瓤,入药在内,面包煨熟,去面,捣丸绿豆大,白 
汤下。(第六。) 
小儿目赤,茶合敷足心。(第七。) 
吐衄血,同生地猪胆合丸,茅根汤下。(第八。) 
血痢不已,同乌梅、灶心土末服。(第九。) 
热痢腹痛,丸服。(第十。) 
痈毒已溃未溃,同穿山甲、茶合敷之。(十一。) 
伤寒劳复身热,二便如血,同蜜炙山栀,猪胆丸服。(十二。) 

本草易读卷三
黄芩二十八
内容:x得酒上行,得胆汁入肝胆,得柴胡退寒热,得白芍治痢,得桑皮泻肺火,得白术安x 
x胎。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藜芦。x 
苦,寒,无毒。除一切热,解诸般淋。血痢腹痛,火嗽喉腥。泻中焦实火,退脾家湿热, 
清 
火安胎,逐水解渴,利胸气,消膈痰,疗黄胆,治血闭。兼清肌表郁热,最除往来寒热,平 
痈疽疮疡,退目赤肿痛。腹痛因寒者忌之。脉迟者忌之。 
生建平、兖州川谷,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地四面 
作丛 
,类紫草。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中枯而飘者名枯芩,即今所 
谓片芩也,泻肺利气,除风热,清肌表宜之。细实而坚者名子芩,即今所谓条芩也,泻大肠 
火,养阴退阳,补膀胱寒水,滋其化源宜之。 
身如火燎,燥渴昼盛,水煎两服。(验方第一。) 
老小火丹,为末水合敷之。(第二。) 
灸疮出血∶一人灸疮,血出不止,肢冷欲绝,酒服黄芩末二钱立愈。(第三。) 
产后渴,同麦冬煎服。(第四。) 
常服安胎,同白术丸服。(第五。) 
崩血,为末,每一钱,霹雳酒下。称锤烧赤,淬酒是也。(第六。) 
老妇止经,米醋浸,焙干再浸,如此七次,醋丸服。(第七。) 
血淋热痛,水煎一两分服。(第八。) 
吐衄下血,水煎三两分服。(第九。) 
妇人漏血,同上。(第十。) 
吐衄血,末服三钱。(十一。) 
眉眶痛,同白芷为末,茶下。(十二。) 
少阳头痛,亦治太阳,为末,酒下一钱。(十三。) 
小儿惊啼,同参末服。(十四。) 
肺中有火,丸服。(十五。) 
x黄芩汤x 黄芩 白芍 甘草 大枣(各三钱) 
治太少合病,自下痢,热痢臭粘者。此症身热脉数,夏秋间受则脓血交迫,成暑热痢也。 
(诸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三
秦艽二十九
内容:x去净毛汤泡晒干用。菖蒲为使,畏牛乳。x 
苦,辛,无毒。入手足阳明,肝胆诸经。攻风逐水,通利二便。止肢节之疼痛,疗身体 
之挛 
急。手足不遂,齿牙莫开。牙痛口疮之症,肠风泻血之 。治黄胆而解酒毒,去头风而治骨 
蒸。养血荣筋,最益肝胆之气,驱寒御湿,不留麻木之邪。大便滑者禁用。 
生飞鸟山谷。二八月采。今出泾州、 州、岐州者良,又河陕州郡多有之。叶婆娑,连 
茎梗 
俱青色。六月开紫花,似葛花,当月结子。根长大黄白者佳。中多衔土,用宜破去。左文者 
良。 
急劳烦热,身体酸痛,同柴胡、甘草为末,每白汤下三钱。(验方第一。) 
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同炙草煎服。(第二。) 
黄胆,心烦口干,小便赤,牛乳煎三两服。(第三。) 
暴泻引饮,同炙草煎服。(第四。) 
小便难,水煎一两服。(第五。) 
疮口不合,为末掺之。(第六。) 
发背初起,牛乳煎服。快利三次为度。(第七。) 

本草易读卷三
柴胡三十
内容:x去须及头。忌犯火,半夏为使,恶皂角,畏紫菀、藜芦。x 
苦,平,微寒,性升。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火邪,退肝家之烦热,开胸胁之硬满, 
止头 
目眩昏。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口苦咽干最灵,目赤耳聋良效。血室 
郁热,男妇皆验,心胃痞痛,左右莫违。驱逐诸疟之寒热,消散众邪之结聚。舌苔白者宜之 
,产后忌之。 
生弘农川谷及兖州,今关陕、江湖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银州即今延安府。所产 
柴胡 
长尺余而白且软。北地所产,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 
如蒿根强硬,不堪用。其苗有如韭菜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近有一种,根似桔梗、沙 
参、白色而大,市人以伪银柴胡,并无气味,不可不知。 
虚劳发热,同人参煎服。(验方第一。) 
x小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草 生姜 大枣 
治少阳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满痛,心烦喜呕。又治腹中急痛,偏左右者。又治妇人中 
风, 
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诸方第一。) 
x大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白芍 枳实 大黄 姜 枣 
治少阳伤寒,寒热,心中痞结,脉沉,或呕吐下利。(第二。) 
x清肝汤x 
托一切两鬓、两胁、两腋诸痈疽,耳衄、耳疳及两耳后锐夭诸痈疽。(第三。) 
柴胡 黄芩 半夏 台参 桂枝 甘草 白芍 姜 枣 
治疟疾初作,表症犹在者。(第四。) 
呕而发热,小柴胡汤。(第五。) 

本草易读卷三
前胡三十一
内容:x去净皮髭,竹沥浸晒干。半夏为使,畏皂角,恶藜芦。x 
辛,苦,甘,寒,无毒,性降。手足太阴、阳明药也。下气开结,清肺化痰。平喘嗽呕 
逆之 
症,疗痞满霍乱之 。除内外痰热,消诸般气滞,兼安妇人生胎,亦治小儿诸疳。无外感症 
者忌用。 
今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及相州、孟州皆有之,吴兴者胜。时珍曰∶前胡有数种,惟 
以色 
似斜蒿,叶如野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白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者为真。生北地 
者良。 
小儿夜啼,蜜丸服。(验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三
防风三十二
内容:x得葱白行周身,得 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