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6-本草易读-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良。 
小儿夜啼,蜜丸服。(验方第一。) 

本草易读卷三
防风三十二
内容:x得葱白行周身,得 本、泽泻疗风,得当归、白芍、阳起石、禹粮疗妇人子脏风。x 
x畏萆 ,杀附子毒,恶藜芦、白蔹、干姜、芫花。x 
甘,辛,微温,无毒,性升。手足太阳药也,又行足阳明、太阴经。疗诸般风,治一切 
劳。 
除骨蒸之疼痛,解肌体之挛急。青盲赤目,头痛胁痛。除盗汗而驱烦满,止冷泪而起瘫痪。 
为治风去湿之要药,乃脊痛项强之灵丹。 
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二月、十月采。今出齐州龙山、兖州、淄州、青州、汴东、 
浙淮 
皆有之。茎叶俱青绿,似青蒿而短。五月开细白花,似莳萝花。有数种,以根黄而润者为佳 
,白者不堪用。 
自汗不已,为末,浮麦汤下。(验方第一。) 
盗汗,同川芎、人参末服。(第二。) 
老人大便秘涩,同枳实、甘草末服。(第三。) 
偏正头风,同白芷蜜丸弹大服。(第四。) 
破伤中风,牙关急,同南星末服。(第五。) 
小儿解颅,同白芷、柏仁为末,乳合敷之。(第六。) 
崩中,酒合服之。(第七。) 
解乌头、附子、天雄、芫花毒,水煎服。(第八。) 
解诸药毒,或已死,为末冷水服。(第九。) 
风犬咬伤,同南星末敷之,永不再发。(第十。) 
兼敷金疮、打伤如破伤,兼可内服,酒下一钱。(十一。) 

本草易读卷三
独活三十三
内容:x焙用。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名独摇草。x 
苦、辛,微温,无毒,性升。入足少阴经。佐细辛疗头晕目眩,君地黄治风热齿痛。痉 
痫湿 
痹皆医,奔豚疝瘕悉疗。搜诸风兼肾家伏风,去诸湿并治足间湿痹。 
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中国或蜀汉出者为独活,西羌出者为羌活。春生苗叶如青麻, 
六 
月开花作丛,或黄或紫。今人以根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近时江淮山 
中出一种土当归,白肉黑皮、气亦芬香,人以之充独活,不可不知。古方惟用独活,盖一物 
二种,正如川芎、抚芎,苍术、白术之义,后人以为二物则非矣。 
中风口噤,身冷,酒煎四两分服。(验方第一。) 
历节风痛,同羌活、松节酒煎服。(第二。) 
风牙肿痛,酒煎漱之。(第三。) 
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酒煎,黑豆一两炒有声,以药酒热投,盖之良久,久服不瘥更服。 
(第四。) 

本草易读卷三
羌活三十四
内容:味苦,辛,温,无毒,性升。入足太阳、少阴、厥阴经。搜风解表,胜湿去痹。头旋目 
赤要 
剂,脊痛项强良药。手足不遂,口目不正。失音不语之风,奔豚痫痉之 。散肌表诸风之邪 
,利周身百节之痛。血虚头痛,二活并忌。 
四时传染,肿赤痛泪。防风 连翘 牛蒡子 赤芍 大黄 羌活 炒栀 薄荷 归尾 川 
芎甘草 水煎。 
产后腹痛,产后诸药不效,酒煎二两服。(验方第一。) 
产肠脱出。同上。(第二。) 
妊娠浮肿,与莱菔子同炒,去莱菔,末服酒下。(第三。) 
风水浮肿。同上。(第四。) 
喉闭口噤,同牛蒡子水煎,入白矾少许服。(第五。) 
目睛垂出至鼻名肝胀,急煎服之。(第六。) 
时时大便血痛。同上。(第七。) 
太阳头痛,同防风末吹入鼻。(第八。) 
春夏秋感冒,头痛发热,身痛,脉浮缓有汗。羌活、白术、川芎、白芷、黄 少许,细 
辛少许,当归、防 
x九味羌活汤x 羌活 防风 苍术 川芎 细辛 白芷 当归 黄芩 甘草 姜 
葱 
治春夏秋感冒,头痛发热,脊强无汗,脉浮紧。(诸方第一。) 
时眼暴发赤痛∶羌活 苍术 防风 川连 川芎 白芷(各八分) 甘草(三分) 细 
辛(五分) 
姜引,外以白矾、绿矾熏之,闭目以手洗之。(第二。) 
时睛昏蒙∶草决明 防风 菊花 荆子 荆芥 羌活 归尾 川芎 白芷 薄荷 生地 
黄 
姜 
五七服为度。(第三。) 

本草易读卷三
升麻三十五
内容:x去须及头芦用。x 
甘,苦,辛,平,微寒,手足阳明、太阴药也。表散风邪,升发火郁。利咽喉而止疼痛, 
消 
肿毒而排脓血。解斑疹疮痘之毒,升脱泻崩带之陷。兼辟瘟疫瘴气,最解蛊精药毒。阴虚火 
动者忌之。 
蜀汉、陕西、淮南皆有之,以蜀川出者为胜。叶似麻叶而青,四五月开花,似粟穗,白 
色。 
六七月开实,黑色。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须。二八月采。 
天行斑毒∶晋元帝时,此症自西流起,名虏疮,身面发斑,须臾周匝,状如火 ,皆戴 
白浆 
,随决随生,不治数日必死,瘥后斑点弥岁方减,此恶毒之气所致也。蜜煎升麻,时时食之 
,并用水煎升麻绵拭洗之。(验方第一。) 
肿毒猝起,醋磨敷之。(第二。) 
喉痹作痛,含咽汁。(第三。) 
胃火牙痛,煎漱咽之。(第四。) 
口舌疮,一两,黄连三分,末,绵包含咽。(第五。) 
热痱瘙痒,内服外洗。(第六。) 
小儿尿血,水煎服。(第七。) 
恶露不尽,或经月或半年,酒煎三两服。当吐下恶物极良。(第八。) 
解莨菪毒,水煎多服。(第九。) 
射工溪毒,同射干煎服。(第十。) 
x升麻鳖甲汤x 升麻 鳖甲 甘草 当归 雄黄 蜀椒 
水煎服。治面赤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阳毒也。(诸方第一。) 
又升麻、鳖甲、甘草、当归,治面青身痛如被杖,咽痛,阴毒也。(第二。) 

本草易读卷三
苦参三十六
内容:x糯米泔浸,蒸晒用。元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野槐根也。x 
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太阳、少阴药也。补阴益精,明目止泪。治湿热血痢, 
住肠 
风血泻。兼疗大风疥癞,最除痈肿阴蚀。溺赤疸黄之疾,积聚症瘕之 。清乙木而杀虫,利 
壬水而泄热。肝肾虚无热者勿用。近道处处有之。叶与槐相似。 
赤白带同蛎粉各两,猪肚煮烂,捣丸豆大,每酒下百丸。(验方第一。) 
汤火伤,香油合末敷之。(第二。) 
瘰 结核,四两末,牛膝汤丸豆大,每三十丸。(第三。) 
下部漏疮,水煎日日洗之。(第四。) 
热病狂奔,蜜丸服,薄荷汤下,水煎亦可。(第五。) 
伤寒结胸,天行疾,胸满壮热,醋煎一两服,取吐且取汗。(第六。) 
谷疸食劳,头旋心怫郁不安,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用二两,胆草一合,牛胆丸 
服十丸。(第七。) 
小儿身热,煎洗之。(第八。) 
热毒足肿,作痛欲脱,酒煎渍之。(第九。) 
梦遗食减,苦参三两,白术五两,蛎粉四两,猪肚一个,沙釜煮烂,捣丸服。(第十。) 
中恶心痛,苦酒煎服。(十一。) 
饮食中毒,上方吐之。(十二。) 
血痢不止,炒焦丸服。(十三。) 
脱肛,同五倍子、陈壁土煎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十四。) 
齿缝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揩之。(十五。) 
鼻疮脓臭,有虫也。苦参、枯矾、生地煎汁滴之。(十六。) 
遍身生疮,肺热也。米汤丸服。(十七。) 
遍身风疹痒痛,为末一两,皂角二两,取汁熬膏丸服。(十八。) 
热毒风疮疥癣,一斤,枳壳六两,丸服酒下。(二十。) 
疥癞痛痒,黄水及大风手足烂,苦参二斤,芥穗一斤,丸服。(二十一。) 
鼠 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之去渣,入黍米酿熟饮之。(二 
十二。) 

本草易读卷三
白鲜皮三十七
内容:x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x 
苦,寒,微咸,无毒,性燥。足太阴、阳明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除一切风痹,治 
诸般 
黄胆。女子阴肿,小儿惊痫,两足肌死,四肢筋弱。头痛目痛之时疾,风疮疥癞之旧 。 
鼠已破,出脓血,煎服,当吐若鼠子也。(验方第一。) 
产后中风,人虚不可服他药,一味白鲜皮,新水煎服。(第二。) 
生上谷及兖州等处。二月采。今河中、江宁、滁州、润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良。苗高 
尺余 
,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开花淡紫色。根似小蔓荆,皮黄白而心实。 

本草易读卷三
元胡三十八
内容:x炒用。本名玄胡索,宋时避真宗讳,改玄为延。今后避庙讳,改玄为元也。x 
辛,温,甘,苦,无毒,性浮。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兼疗气痛,最治血凝,腹中块 
结,脐疝痛。调妇人月经, 
经瘀经滞,除产后血积、血运、血冲。驱风治气,兼止腰膝之猝痛。活血止痛,兼利便溺之 
猝闭。操行血利气之权,兼 
通经坠胎之能。血热气虚者勿用。 
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寒露后栽之,立春后生苗,叶如竹 
叶, 
起。 
心痛欲死,每酒下三钱末。(验方第一。) 
下痢腹痛,垂危,诸方不止,米饮下三钱末。(第二。) 
偏身痛莫忍,同当归、桂心末,每酒下三钱。妇科宜之。(第三。) 
鼻衄不止,为末,绵包塞耳,左右右左。(第四。) 
尿血,末服。(第五。) 
小便不通,同苦楝子末,白汤入香油少许下。(第六。) 
膜外气痛及气块,为末,熟猪胰蘸食之。(第七。) 
热厥心痛,时发止,同金铃子末酒下。(第八。) 
经不调,腹刺痛,同当归、陈皮酒丸服。(第九。) 
产后诸病,恶露未尽。一切,为末酒下。(第十。) 
小儿盘肠气痛,同小茴末下。(十一。) 
疝气危急,同全蝎末下。少腹积痛。(十二。) 
冷气腰痛。同上第三。(十三。) 
坠车落马,筋骨痛,为末豆淋酒下。(十四。) 

本草易读卷三
贝母三十九
内容:x去心拌糯米炒用。白微为使,畏秦艽、莽草,反乌头。x 
苦、辛,微寒,无毒。散结泻热,润肺清心。治痰嗽热嗽,止吐血咯血。乳闭产难最良, 
喉 
痹目眩亦效。散心下郁满之气,疗腹中结实之 ,平瘿瘤而敛疮口,除淋沥而点目赤。为消 
痰止嗽之神剂,乃清热除痰之良药。虚嗽无火者勿用。 
生晋地。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良,江南诸州亦有之。今 
河中 
、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以川产者为良。贝母中有独颗团不作两 
片无皱者,号丹龙精,不可入药。 
妊娠尿难,饮食如故,同苦参、当归蜜丸服。(验方第一。) 
乳不下,同知母、蛎粉末,猪蹄汤下。(第二。) 
目生 肉,同丁香末乳点之。(第三。) 
吐血不已,炮研浆水下。(第四。) 
小儿鹅口,为末,蜜水煎抹之。(第五。) 
吹奶作痛,为末吹鼻大效。(第六。) 
乳痈初起,为末酒下,令人吮之。(第七。) 
便毒肿痛,同白芷末煎服,以渣敷之。(第八。) 
紫白癜风,同南星为末,姜带汁拭之。(第九。) 
蜘蛛咬伤,缚定咬处,酒服贝母末 
五钱至醉。酒化为水,自疮口出。(第十。) 
蛇蝎伤。同上。(十一。) 

本草易读卷三
山慈姑四十
内容:x去毛壳。x 
甘,微辛,有小毒。消痈肿疮 疔毒,兼疗瘰 结核,解诸毒蛊毒蛇毒,亦治狂狗咬伤。 
擅 
剥人面皮之能,操退除面 之权。 
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而狭。二月中抽一茎如箭杆,茎端开花,有白、红、黄三 
色。 
黄色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三月结子,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 
状如小蒜,有毛壳包裹。 
粉滓面 ,杵粉夜涂旦洗。(验方第一。) 
牙根肿痛,煎漱吐之。(第二。) 
风痰痫疾,以清茶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久吐出,不吐以热茶投之。 
(第三。) 
x紫金锭x 净慈姑(二两,焙净) 五倍子(二两,焙) 千金子(去油,一两) 麝 
香(一钱) 
端午七夕,或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吉辰,斋戒盛服,焚香拜祷,以糯米浓饮合之,木臼杵 
千下,一丸一钱。病甚者连服,取利,用温粥补之。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 
、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一切恶疮,风疹 
赤游,痔疮,并用凉水磨涂,日数次即愈。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并用凉水入薄 
荷汁化下。心气痛并诸气,淡酒下。泄利霍乱绞肠,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噤目斜,五痫 
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酒下。自缢水溺,鬼迷,心头温者,冷水磨灌之。传尸痨瘵,凉水 
化下,取下恶物虫积为妙。久近疟疾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下。经闭红花汤下。小儿五疳五 
痢,薄荷汤下。风虫牙痛,酒磨涂之。打扑损伤,松节煎酒下。汤火伤,毒蛇恶犬伤,并冷 
水磨涂,仍服之。 

本草易读卷三
茅根四十一
内容:甘,寒,无毒。止吐衄诸血,除淋沥客热。黄胆水肿皆疗,哕呕喘急悉医。利小便而止 
消渴 
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夏生白花至秋而枯。其根洁白,六月采之。诗云∶露彼 
菅茅 
竹木入肉,烧末,猪油合涂。肿者亦效。(验方第一。) 
鼻衄,为末,米泔下。(第二。) 
吐血不已,水煎服。(第三。) 
劳伤溺血,同干姜蜜水煎。(第四。) 
小便出血,水煎服。(第五。) 
小便热淋,水煎常服。(第六。) 
解中酒毒,水煎服。(第七。) 
诸般黄胆,同猪肉一斤,作羹食。(第八。) 
虚后水肿,小便不利,同赤小豆水煎干,去茅根食豆,小便利则愈也。(第九。) 
入山辟谷,取净茅石上晒干,为末,水下,终日不饥。(第十。) 
温病热哕,胸满气逆,同葛根煎服。(十一。) 
食入即吐,同芦根煎服。(十二。) 
肺热气喘,水煎服。(十三。) 
疮毒畏针,用茅针酒煎服,一针一孔。即初生苗也。(十四。) 

本草易读卷三
龙胆草四十二
内容:x甘草汤浸晒干用。贯众、小豆为使,恶地黄、防葵。空腹服之令人溺。x 
大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少阳药也。退二木之火燥,除二水之湿热,解天行之 
热黄 
,疗时气之温热。骨间寒热之郁,肝家惊痫之邪,赤睛赤肉之突,热痢热狂之火。消痈疡而 
治疮疥,兼治香港脚肿痛,止咽痛而除盗汗,且除胃中烦热。过服损胃。 
生齐朐山谷及兖州。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今出近道,以吴兴者为胜。抽根 
十余 
条,类牛膝而短。四月生叶如嫩蒜,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青碧色。冬后结子苗 
枯。 
猝下血,水煎服。(验方第一。) 
蛔攻心刺痛,吐水,水煎服。(第二。) 
目中漏脓,同当归末服。(第三。) 
暑天目涩,合黄连汁点之。(第四。) 
咽热痛,水煎服。(第五。) 
小儿盗汗,身热,同防风末服。(第六。) 
一切盗汗,为末,同胆汁、酒服。(第七。) 
谷疸劳疸,一两,苦参三两,牛胆丸服。劳疸加山栀。(第八。) 
伤寒发狂,为末,鸡子清蜜水服。(第九。) 

本草易读卷三
细辛四十三
内容:x去头子、双叶,水浸干用。恶黄 、野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狸肉,畏硝石、滑x 
x石,反藜芦。x 
辛,温,无毒,性升。入足厥阴、少阴。去头风而止嗽,疗齿痛而通气,驱寒湿而荡浊, 
消 
水饮而破痰。除癫痫之风疾,解痹痛之风湿,调百节之拘挛,且润大便之燥结。息风目泪淋 
,兼治睫倒,通 鼻气塞,亦解耳聋。不可过用。 
凡使勿用杜衡。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辛也。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 
亦辛 
者,杜衡也。根同细辛,色如杜衡,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处处有之,以华阴、高丽者为 
真,其根细而极辛,今多以杜衡伪之。细辛叶如葵,赤黑色,非此则杜衡也。 
诸般耳聋,为末蜡丸,绵包塞之,戒怒气。(验方第一。) 
鼻中息肉,为末常吹。(第二。) 
暗风猝倒,为末吹鼻。(第三。) 
虚寒呕哕,稍佐丁香,每柿蒂汤下末二钱。(第四。) 
小儿客忤不语,同桂心末,少纳口中。(第五。) 
小儿口疮,为末,醋合敷脐上。(第六。) 
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掺之,漱涎甚效。(第七。) 
口臭, 齿肿痛,煎漱吐之。(第八。) 

本草易读卷三
白薇四十四
内容:x酒洗用。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大枣、干漆、山茱萸。x 
苦,咸而寒,无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治惊邪狂惑,疗寒热酸痛。利水泻热, 
清金 
除烦。退热淋而通鼻塞,解温疟而止遗溺。泯自汗灼热、多睡之风温,疗身热肢满、昏迷之 
暴风。 
生平原川谷,今处处有之。二八月采,茎叶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根黄 
白色 
妇人遗溺,同芍药末酒服。(验方第一。) 
血淋热淋。同上。(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