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它条件朕都可以答应,唯独这一条朕不能答应,你们想也不要想……”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也许是因为崇祯骂累了,一直笼罩大堂的怒骂声,终于开始消散。
当诺大的大殿慢慢恢复平静后,一直跪在地上一动不动的钱宗述,终于抓住机会,一脸悲愤的说道:“陛下,老臣也知道,迁都对陛下来说,是一个非常难以做出来的决定。老臣当初听到这个条件的时候,也是强烈反对,甚至说出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迁都的狠话……”
“但是,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后,老臣忽然发现,如今的北直隶,对于朝廷和陛下来说,就是一个毒瘤。如果朝廷放弃北直隶,那朝廷个陛下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如果陛下继续守着北直隶,那朝廷将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更有甚者。整个大明朝廷被北直隶拖垮都有可能……”
“如此情况下,老臣最终决定,放弃北直隶,用北直隶换下安徽这个税收重地。所以,老臣可以肯定的说,老臣带回来的这些条件和要求,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对陛下和整个朝廷而言,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请陛下明鉴……”
“另外,如果陛下发现,在这场谈判中,老臣有任何私心,老臣直接撞死在大殿之中……”
这个时候,崇祯脸上的愤怒,终于有了舒缓的迹象。
不过,想让他马上接受迁都这个条件,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对于自己亲自培养的内阁首辅钱宗述。崇祯皇帝还是非常信任的。所以,钱宗述的话刚刚说完。崇祯皇帝就开口道。
“钱爱卿,既然如此,那朕今天就听一听,朝廷放弃北直隶,迁都南京,到底有什么好处……”
钱宗述的面色一喜,紧张的心绪,顿时放松下来。
迎着崇祯看向自己的目光,大声回答:“谢陛下给老臣这个机会……”
“老臣要说额第一个理由就是朝廷税收……现如今,朝廷所在的北直隶,因为连续遭到后金鞑子的抢掠,不仅不能给朝廷带来任何税收,而且还要消耗朝廷大量税收。如此情况下,朝廷的各种税收,几乎全部来自江南……”
“如果我们迁都南京,朝廷就可以更好的掌控江南这个税收重地。但是,如果朝廷死守北直隶不迁都呢。先不说朝廷对江南这个税收重地的掌控力度是怎么样,就我们中间隔着的虎豹军,都随时可以掐短我们和江南的联系,不让江南一两银子,一颗粮食流入北直隶……”
“所以,就算我们不放弃北直隶,北京城也不适合继续作为大明都城……否则……”
说道这里,钱宗述非常适时的闭上嘴巴。因为,接下来的危言耸听,还不是自己现在能说出口的。
看到大殿内,包括崇祯皇帝在内,所有人脸上都流露出沉思表情。钱宗述知道,自己的话大家都听进去了。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在愤怒面前,即使他们知道,也会刻意的进行回避,忽视他。
而钱宗述非常及时的提醒,只是让他们更进一步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意识到这件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关系到大明朝庭的生死存亡。
这个时候,变化最大的,就要属崇祯呢。
作为一个长时间经历税收不足,户部没有钱的皇帝。崇祯皇帝非常清楚税收对朝廷的重要,对北直隶的重要。
更加重要的是,崇祯皇帝清楚钱宗述最后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到底是什么。
诺大的大殿,经过短暂沉寂后,脸色越来越凝重的崇祯终于开口了。
“难道朝廷真得到了必须要迁都的地步了……钱爱卿,你继续,把你的理由全部说出来,朕还需要更多的理由开说服自己。否则,朕真没有脸面去面对朕的列祖列宗。”
“是,陛下……”这个时候,钱宗述脸上的紧张已经完全消散。
脸色再次恢复平静的钱宗述,用自己尽可能沉重的语气,继续开口道。
“陛下,老臣的第二个理由是,朝廷迁都南京,放弃北直隶以后,可能解决的各种问题,得到的各种好处……”
“第一个解决的问题是,朝廷放弃北直隶以后,就不再会出现无兵可调的一系列问题。”
“放弃北直隶,迁都南京以后,朝廷就不再需要防备后金鞑子,如此以来,朝廷部署在各大边关的数万边军精锐,就可以腾出来,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掌握在陛下手中……”
“第二个解决的就是朝廷入不敷出的问题……”
“据老臣所知,自北直隶遭到后金铁骑入侵以后,朝廷每年花在北直隶的救灾银子和粮食,就达到惊人的一百五十万两。只要朝廷迁都,这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就可以节省下来。”
“当然,这还仅仅是最表面上的一个节省,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大家看不到的节省。如果把这两个节省加起来,至少有五百万两白银……”
“五百万两白银,加上北直隶救灾用的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就是整整六百五十万两白银……而朝廷一年的各种税收全部加起来,才一千多万两银子。难道一个迁都南京,放弃北直隶,就可以让朝廷剩下差不多半年时间的税收……怎么可能……”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开口了。对着钱宗述,一脸不可思议的反问道。
钱宗述赶紧回答:“陛下,老臣所说句句属实,绝对没有一句虚言……”
“第一个看不见的节省,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没有想到而已,它就是槽运……”
“北直隶目前所需的粮食,白银……很多东西,都是通过槽运,从江南运往京城的。老臣大概了解了一下,朝廷每年损失在槽运上的粮食和其它东西,如果择算成白银的话,一百万两银子,绝对是有的……”
“再加上朝廷每年下拨槽运一线所有官员,军队,纤夫……的上百万两白银,加起来就是整整两百万两。如果朝廷迁都南京,放弃北直隶,那槽运就可以取消,这两百万两白银,也就可以节省下来,做其它事情。”
“第二个大家看不到的节省,就是朝廷每年用来修缮边关城墙,同后金军进行作战的各种费用。”
“放弃北直隶以后,朝廷就不再直接面对鞑子的进攻。如此一来,朝廷所要面对的战争数量,就会大大减少……没有战争,朝廷就可以省下大笔的战争经费……”
“在老臣看来,仅北直隶同后金交接的各大边关,节省三百万两白银,那都是少的……”
钱宗述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不明白,那这些人就没有资格站在这里。
而这些人中间,最清楚这些东西和数据的,毫无疑问,是掌管大明钱袋子的户部尚书。
所以,钱宗述刚刚说完,崇祯皇帝就将目光,转移到户部尚书身上,让户部尚书给自己一个更加明确的回答。
没有让崇祯皇帝等太久,仅仅一盏茶功夫,户部尚书就走到大殿正中央。
在十多双目光的同时注视下,大声肯定道……
”陛下……钱大人所说句句属实,如果朝廷真得迁都南京,放弃北直隶,的确可以剩下大量白银,大大缓解,甚至于彻底解决朝廷入不敷出的问题……只是……“
崇祯皇帝的眉头一皱,下意识开口问道:“只是什么?”
被崇祯皇帝紧紧盯着的户部尚书,赶紧回答道:“只是,朝廷每年节省的银子,并不是六百五十万两,而是七百五十万两……”
“嘶嘶嘶……”七百五十万这个数字刚刚被户部尚书说出口,一阵吸气声就在大殿响起。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也没有例外,倒吸一口凉气后,疑惑的脸上,直接就流露出一副发自内心的震惊表情……
这个时候,钱宗述再一次开口了。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开始向崇祯皇帝描绘,朝廷迁都南京,放弃北直隶,特别是有了银子和军队以后,可能开创的美好未来……
最后的结果毫无意外,在七百五十万两白银和钱宗述嘴里迁都南京后,大明朝美好未来的共同诱惑下,半个时辰前还是坚决反对的崇祯皇帝,此时此刻,已经百分之百的表示赞同……
第五百八十六章异姓封王
北直隶和山东全境落入虎豹军之手后,再加上虎豹军已经掌握的山陕两省和辽东,整个大明朝的半壁江山,差不多全部成了虎豹军地盘。
唯一让崇祯皇帝感到清醒的是,卫征所拥有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人口还是财富,都比不上朝廷仍然占据的江南数省。
更加重要的是,占据北方数省的虎豹军,还要时刻面对后金鞑子,蒙古人,甚至于朝鲜人的侵略。而朝廷却没有这样的担心,可以在江南数省,安心的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但是,作为大明朝独一无二的皇帝,即使面对这么大的差距,崇祯皇帝心中,仍然隐藏着一个非常大的担心……
掌控北方数省的卫征,会不会直接自立为王,甚至于称帝,同大明朝廷彻底分离除去,将保持完整几百年的大明国土一分为二。
当崇祯皇帝提出这个担忧后,包括钱宗述在内,所有大臣脸上,都露出沉思表情。
一直过了一盏茶时间,宁静的大殿内,仍然没有一个人开口说完,甚至于给崇祯皇帝一个肯定回答,让崇祯皇帝不要担心和多虑……
因为,在虎豹军强大军事实力的支撑下,没有一个人知道,卫征的下一步会做什么?
更有甚者,一些朝臣的心中已经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虎豹军进驻北京城以后,在权利和地位的诱惑下,卫征一定会称帝,进驻紫禁城。坐上崇祯皇帝现在坐着的位置。
不过。在崇祯皇帝面前。就是给他们再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把这个猜想说出来。
就在大殿气氛再次变得越来越凝重时,内阁首辅钱宗述不得不站出来,对着崇祯皇帝问道。
“陛下,您是想?”
“无论如何,卫征都不能自立为王,和朝廷分裂。就算虎豹军已经占据了大明朝的半壁江山,虎豹军仍然要承认朝廷和朕对整个大明朝的统治地位和身份……”虽然这个目的有那么一点自欺欺人。但是,性格自负的崇祯皇帝,仍然带着满脸坚定说道。
说完后,一双眼睛就盯着钱宗述,希望钱宗述能给自己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眉头紧锁的钱宗述没有让崇祯失望,仅仅一眨眼功夫就开口道:“陛下,老臣这里有一个想法……既然卫征已经手握数十万大军,占据了大明朝差不多半壁江山,如果朝廷继续称他为山陕总督,掌管这么多省份的府衙为山陕总督府。那就是逼着卫征自立门户,同朝廷进行决裂。”
“所以。老臣建议,继续给卫征封官封爵,让他没有自立门户,同朝廷进行决裂的理由……”
崇祯皇帝的眼睛一亮,一副若有所思的反问道……
“加官进爵,的确是一个堵人口实的好办法。但是,朕担心,这个卫征进驻北京以后,会受不了紫禁城和龙椅的诱惑,直接……朕不管,即使朕放弃北京城,朕也不允许卫征进入皇宫,住进皇宫。因为,朕脚额这片皇宫,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整个大明江山……朕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内看到大明江山出现两个皇帝,两个朝廷,甚至于出现改朝换代的局面。”
说到最后几句话的时候,崇祯皇帝几乎是用尽自己最大力气,大声吼出来的。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这件事,有着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
被崇祯皇帝紧紧盯着的钱宗述赶紧回答:“陛下,您多虑了。不要忘了,这个卫征,除了是大明重臣,更是大明驸马,陛下您的妹夫。老臣相信,只要朝廷继续给他加官进爵,卫征就不会做出对陛下而言太过分的事情……”
在钱宗述的提醒下,崇祯皇帝马上想到自己好久都没有联系的乐安公主和懿安皇后。
特别是懿安皇后出现在自己脑海后,崇祯心中的担忧,直接消散不少。因为,崇祯皇帝非常相信懿安皇后对大明的忠诚,只要有懿安皇后在卫征身边一天时间,懿安皇后就会阻饶卫征称帝。
再说了,就算懿安皇后和乐安公主两人起不了作用,驸马的身份,也会给卫征带来很多顾及。
如果卫征以驸马的身份称帝,那卫征在整个大明朝一定会名声扫地,遭到所有读书人的唾弃……
想到这些,崇祯皇帝直接心安不少,并且对着钱宗述继续问道:“可是,卫征如今的官位,已经到了朝廷顶峰,该怎么给他加官进爵。难道你要让朕开创大明朝的先例,给卫征这个异姓人封王。”
让崇祯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的这句话刚刚说出口,钱宗述就接口道:“对,就是封王……而且还要允许卫征自己开府建衙……”
“只要朝廷做了,那就是向全天下表明,朝廷已经给了虎豹军能给的所有东西,已经仁至义尽。如此情况下,如果虎豹军还要自立门户,甚至于造反。那整个大明朝的大部分民心,一定会在陛下身上。而卫征,折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在自己没有实力同虎豹军进行对抗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收买民心,并且稳住卫征,逼着卫征不敢有非分之想的最好办法。
所以,崇祯皇帝的心中虽然很为难,但是,仍然同意这个办法。
救灾钱宗述快马加鞭,匆匆赶往大同,准备和卫征商定朝廷迁都,虎豹军接收北直隶的具体事宜时。来自京城的情报,已经提前一步,传到卫征手中。
看到卫征平静的脸上,并没有因为情报内容而发生丝毫变化后。周书源一脸不解的反问道:“大帅,不,从今以后。应该叫您王爷了。王爷。您被朝廷封为北王。难道就不高兴吗。早知道,这个北王可是除了大明建国几个王爷外,大明朝庭数百年时间的第一个异姓王爷。”
“高兴,当然高兴……当了王爷,有了开府建衙的权利以后,我们就能正大光明的任免官员,训练军队,招揽人才。这么多的好处,本帅……不,现在应该自称本王了,本王当然很高兴。”卫征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后,赶紧回答。
“不过,让本王没有想到的是,朝廷给本王加官进爵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防备本王自立门户,和朝廷决裂,甚至于进入北京城后直接称帝当皇上。”
“但是。朝廷的这个办法还真不错。有了北王的爵位和官位后,至少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本王没有了自立的想法。因为,头上罩着北王这个称号,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本王做很多事情……”
“至于他崇祯皇帝担心的紫禁城,本王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本王绝对不会住进去。”
“但是,那么大的紫禁城,本王也不可能让它就这么一直空在那里。除了留下一部分宫室给本王居住和开府建衙外,剩余宫室全部用来建立学堂。”
“至于正在赶来的钱宗述,本王就不了他了。军师你可以明确的告诉他,朝廷和崇祯皇帝所担心的那些事情,本王在几年时间内,都不会去做。至于以后会不会,那就要看朝廷的表现了……”
面对卫征一系列的决定,军师虽然觉得有点不妥。但是,卫征脸上流露出来的坚定表情,还是让它毫不犹豫的表示服从。
给了卫征一个肯定回答后,周书源下意识开口追问道。
“王爷,事情都交给我们了,你是要……”
在周书源注视下,一抹冷笑,迅速浮现到卫征脸上。而后,没有丝毫隐瞒的回答:“既然朝廷封我为北王,那整个大明朝的北方,就是本王说了算……这么好的机会,本王当然不会放过。”
看到周书源脸上迅速露出来的疑惑表情,卫征赶紧开口解释道:“北京城当了大明朝数百年国都,经过大明朝数百年发展和积累。再加上北京城遍地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朝廷重臣……那北京城所拥有的各种财富,绝对超乎我们想象。”
“别的不说,三四千万两白银,总是有的。这么多的银子,本王也不说多了,从中拿走两千万两,总是可以的吧。要不然,诺大的北京城,还不因为朝廷迁都而变成一座空城……”
这个时候,周书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卫征同钱宗述谈判中,最后加上去的一个要求。
朝廷和所有文武官员离开京城时,只能根据品级高低,带走一定数量的财物。
想到这里,周书源赶紧开口追问道:“王爷,你是想带兵进京……不行,太危险了,朝廷在北京城,至少还有五万大军。而按照约定,我们先期只能抽调一个师进入北直隶,一旦遇到危险,一个师根本挡不住朝廷数万军队的围攻……”
卫征想也没有想就开口拒绝道……
“无论如何,这趟北京城之行,本王都要去……”
“保证北京城的稳定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本王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招兵。将朝廷布置在边关的数万精锐,尽可能全部留下来。”
“如果能留下这些边军,我们至少可以多出两个军的兵力不仅如此,这两个军的将士,还都是不需要怎么进行训练的老兵。如此一来,我虎豹军至少可以少发展一年时间……”
“至于安全,你不用担心……本王是秘密前往,绝对不会让朝廷察觉。就算朝廷知道了,想要杀了我。一个师的兵力,也可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