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22-佛陀教你不生气-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着想,才建议你这样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树。如果一次砍倒,将会压坏四周围的小树,并会杀死很多小动物。很多小鸟和昆虫,会失去住所,许多小树会被压坏。但你一块一块砍,对它们的损伤可以减少。”     
    这时你难道不会觉得:那棵树宁肯挨数百次痛苦,却不要让小动物受苦。它是多么勇敢和仁慈!我要砍树,只为我的享受和骄傲,我多么自私。我不要砍这棵树,反要对它表示尊敬。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对了,每一条命都是命,哪怕是一棵不会说话的树,它也有自己的爱,也是懂得爱的,而你不会连一棵树都不如吧。能做善事的时候就尽量做吧,能不伤害其他生物就尽量不要伤害吧,我们的世界实在是太紧密了啊。


第四章 悲天悯人的大智慧坚持做好人

    能活一天,便多助人一天,人家记得你的好处,这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幸事了。    
    一位老人拉着很沉的手推车上坡,如果有年轻人从后面推一把,那么老人便会感到轻松多了。    
    小孩的玩具坏了,大人看见后,如果帮他修理好了,那么小孩便又快乐起来。    
    母亲生病了,如果她的子女能够带她去看医生,打针吃药,问寒问暖,那么这位母亲的病便好得快了。    
    陌生人迷路了,向路边的行人问路,如果行人为他指路,那么这个陌生人就能够到达目的地,并放下沉重的行囊了。    
    恩泽不在大小,只要可以救人一时之急就够了。因一只手、一句话、一个饼,处于困难中的人就会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轻松的多,心窝窝里便会感到温暖。    
    从小,大人们教育我们要互相帮助。今日你助人,明日人助你。人在社会上生活,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那时候,若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你就可以更好地挺过难关。所以,互助,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的必需的美德。    
    人生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都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中。一个人,是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离开群体独自生存。个人与群体,群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群体是个人的生活的导师与保障,个人是群体构成要素与动力。为了群体就是为了自己,为害群体也是为害了自己。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唇全而齿暖,唇亡而齿寒。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努力工作,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完善。而一个进步且日趋完善的社会,又能为一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其进步。相反,社会上有一个人堕落,这个社会也会随着有一分堕落。而社会的堕落严重一分,也会使个人多一分堕落的理由。因此,个人的行为,随时影响着社会。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随时改变着单个的人。    
    因为人与人是互相关联的,所以人与人便应该互相帮助。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仅仅追求个人的享受,而是要谋求个人的健全,继而谋求社会全体的幸福。假若社会健全了,个人的幸福便也就包含在其中。互相帮助,能为别人增添一分幸福,便也是为自己也为社会增添了一分幸福。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喝着同样的流水,互相帮助便是我们的本分。    
    大禹治水,是大禹有着普利天下的慈悲。然而这慈悲,同时也是为了大禹自己。假使大禹整日留在家中,饱食终日,到水患来时,他和家人不是也只能葬身鱼腹吗?而损人利己之人,看似为自己谋福利,不也是像饮下毒药来止渴一样愚蠢吗?待一时畅快之后,终有一天将会走向自我毁灭。所以,我们要怀有一颗互助的良心,朝谋求社会的大福利中求取个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是问心无愧、可以长久的幸福。可以说,没有好人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这样的一个社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就是失去了人与人之间“善”的沟通。    
    一名消防人员在酒吧坦率向朋友这么感叹自己的命运:“有一天,我帮一户人家灭火,救了屋里两条狗,你以为有谁记得这件事?还有一次,我跟同事为了抢救一座老教堂,吸进大量浓烟,事后也没人提过这回事。我还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一栋失火住宅,救出两个小孩,谁又记得这档事?当然没半个人。可是,有一回别人看到我对着市长他家那只乱叫个不停的狗儿又骂又踢,就……”    
    这故事的寓意是:善行常被遗忘,恶行总被记得。虽然这样,但人们不能停止行善,因为,“遗忘”和“记住”只是受到了人们的情绪影响,根本不代表“行善”就是不重要的,或者,行善之人就总是要被遗忘的,况且,“行善”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不渴求你所救助的人记住你。    
    一个年轻人出差到了外地,先是到达了一个偏僻的小镇,然后又坐车要到一个村子里去。去往山村的路极为难走,汽车颠簸着缓慢前行,没多久年轻人就开始晕车了,当地的副镇长说路还远着呢。后来遇到一条湍急的河,司机减速并异常小心地驾驶,年轻人说这样的水很危险啊,车上的当地人就说雨季一到水就把桥都淹了,比这更危险。    
    在村里时,一群好奇的孩子围了上来,年轻人把换下的空胶卷盒给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显得格外高兴,而其他的孩子则羡慕地看着这个有盒子的孩子,年轻人于是又拆了一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孩子,然后打开自己的包找出两支笔,也给了小孩。看着这群农村孩子那么兴奋,年轻人就说回去后会给他们寄书,并拿出自己的本子记下了地址,听孩子说,他们学校什么书也没有,只有校长那里有一本字典。    
    离开这个村子后,年轻人又去了其他地方,回到北京也一直在忙工作,几乎把陕西那个偏远山村里的孩子忘了。一天,她在自己的本子上看到了地址和人名,才突然想起来答应过孩子要给他们寄书,但年轻人又有一些犹豫:孩子们可能早就忘了吧?能寄到他们手里吗?很可能书会在路上丢了,或是被其他人拿走。不过,年轻人还是跟自己的同事说了这件事,叫大家带一些旧书来,同事们都很热情,从家里拿来几十本各种各样的儿童书,年轻人就把书全寄走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几乎都忘了寄书的事,却受到了一封来自山村的信,信是孩子们写来的,信上说非常感谢好心的姐姐,全村的孩子等这些书已经等了两个多月,他们几乎天天都到镇上的邮局去看书有没有到,大人笑话他们,说城里的姐姐只是说说罢了,但孩子们不信,他们说姐姐都记下了他们的地址,怎么会只是说说的呢?发大水的时候桥被淹了,但孩子们还是瞒着自己的父母往镇上跑,终于等到了年轻人寄去的书,这可把他们高兴坏了,孩子用化肥袋子把书包了好几层,一路从镇上跑回了村子,整个村子的孩子都聚到了一起,学校的老师说要成立一个图书角,大家要把手洗干净才能看书,他们都没看过这么好看的书,把故事全背下来了,还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看到这里,年轻人的眼睛湿润了,城里的孩子很难想象那些孩子的艰辛。    
    后来,这个年轻人又给孩子寄过一些文具和书,秋天她就收到了从那个山村寄来的包裹,包裹了里装的是孩子们,还有全村人给她和她的同事特意留的大枣——最好的大枣,年轻人和自己的同事都觉得,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甜的大枣。    
    这时,这个年轻人才知道,从头至尾坚持做一个好人是多么的重要,她很庆幸自己没有违背诺言,但同时,她也很惭愧,因为关于要不要寄书,她曾经犹豫过,还好,她最终还是寄了书,否则,那里的孩子该有多伤心?如果她真的失信了,那么,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弥补由于她的失信而对孩子们所造成的伤害。    
    仅仅有做好人的想法,并不等于你已经成为了一个好人,如果你由于一时犹豫而后退了,那你不仅没有成为好人,甚至连最初的好想法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做好事不仅能助人参透智慧,佛教认为人的命运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在一些因果缘起的作用下,人们的命运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而做好事其实是在积极地改变事物的因果。


第四章 悲天悯人的大智慧心中的大世界

    消除无明只能依靠智慧,人们经常被愚弄,就是因为忙于看到事情的真相,错把苦之根源看作快乐之源,只有辨明了苦难的真相,我们才能摆脱盲目的状态。    
    植物园里种着很多树,每天都会有很多落叶掉到地上,一个清洁工专门负责打扫这些落叶。假期的时候,他的孩子来和他一起住,同时也帮他干活,于是他把一部分清扫工作交给孩子去做。这个清扫工作确实不好做,因为只要一起风,树叶就会往下落,往往是孩子刚刚扫完地上的落叶,又有新的树叶落了下来,孩子就不得不又扫一遍。清洁工的孩子为此烦恼不已,他不知道到底什么办法才可以让自己不再那么劳累。倒是园艺工的孩子提醒了他,这个女孩叫清洁工的孩子使劲地摇树,把树上的叶子都摇下来,这样,第二天就可以不扫地了。这个办法看起来很不错,扫地的孩子于是很高兴。    
    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把园子戏西北角的树都用力地摇了一遍,摇下了很多落叶,他只花了很少的时间就把落叶打扫完了,这一整天他都很开心,他想,明天终于可以不扫落叶了。    
    第三天,这个孩子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眼前的景象让他一下子就灰心了——落叶又铺满了地面。    
    这时,清洁工走到自己孩子身边,对他说:“真是个傻孩子!就算你使出最大的劲儿,把树上的叶子全摇下来,你又能把明天的叶子怎么样呢?到了明天它们还是要落下来的啊。”    
    如果说树上的叶子就是孩子的烦恼,也是我们今天的烦恼,那么,对于明天的烦恼,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样的烦恼,而今天的我们是不可能解决明天的烦恼的,所以,还是等明天到来的时候再去解决明天的烦恼吧。否则,我们会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打乱,也会使自己感到异常疲惫,这又是何苦呢?别让明天的烦恼破坏我们今天的快乐。    
    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散步,路上有一只大狗,看到这只狗,孩子就问自己的父亲,如果狗和鳄鱼打起架来,谁会赢?    
    这位父亲平时就经常采用反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提问,这一次也不例外,他问孩子自己是怎么认为的。    
    孩子说正因为不知道才问爸爸的。这位父亲就说,首先还得看看它们是在哪里打架。爸爸的话提示了孩子,孩子马上说在水里打就是鳄鱼赢,在地上打就是狗赢,这时他的爸爸又提醒他,还得看看是大狗和小鳄鱼打呢。还是小狗和大鳄鱼打,又或者是双方都一样大。爸爸的话刚说完,孩子就说,如果是大狗咬小鳄鱼,那么大狗就赢了,如果是小狗去咬大鳄鱼,那么鳄鱼就会赢了。    
    可是,这位父亲又提出了新的话题:什么才算是赢?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说赢就是赢,根本就没有“什么才算是赢”的说法,这时,这位父亲就很有耐心地给自己的孩子解释,结果确实有很多种。比如说只是咬了一下就跑开了,或是咬到出血了,或是咬了以后吃下去,又或是双方都受了重伤,然后其中的一只先死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它们打起架来以后,没有流血的那一方逃跑了,流着血的那一方还呆在原地,这又怎么判断呢?    
    孩子听到自己爸爸所说的话,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于是和自己的爸爸一起,像玩游戏一样入神地思考。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由于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很多种结局。这位父亲还向孩子讲起了自己年幼时的经历,说老鹰被兀鹫追也是可能的,狗也可能被老鼠吓到,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够随便就猜出一只狗遇到一条鳄鱼的时候,打架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孩子最后说,当一只狗遇到一条鳄鱼的时候,不一定会打架。还有,它们是否会相遇呢?这还是个问题呢!这位父亲非常满意,因为通过一次有趣的思考,他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了,在不同的空间和地点,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所以,大局是一定要重视的,不然,人们看待问题就难以做到周全。    
    任何的输赢,如果从小的时空看来,似乎是有定论的,但若放到一个大的时空,定论就不存在了,一个人的输赢通常由一个人的自我意念来肯定。以上这个故事,可以让人们提高警惕。    
    狗和鳄鱼打架的例子,虽然很有意思,但只要死板地揪住不放,就没有丝毫的意义了。因为人们需要的只是学会寻找答案的过程,而不是答案本身,而且,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着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亦即一个把握整体的过程。只要学会了方法,就不必再死死纠缠问题的答案了。


第四章 悲天悯人的大智慧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随喜是妒忌心的妙药。在他人得到快乐时,若你为他心生欢喜,你就会被他的快乐所熏染。    
    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想要离开社会是不可能的,人们平时吃饭穿衣,都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分工合作。上学的时候,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使我们不再愚笨。等到我们进入了社会,又要依靠同事的协助和上司的赏识,才能得到提拔,从而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有所作为。因此,如果人们想要自己的生活更顺利一些,就必须和他人保持和谐的往来。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    
    出租车司机张先生通常都是后半夜才回家后,他的太太由于嫌弃他而抛弃了他。太太跑了以后的第一个晚上,张先生回家时甩了一下门,仿佛在赌气。张先生这一下甩门声,把他家对面的七十八岁的阿婆吓醒了。    
    从这天起,每天夜里回来时,张先生都要习惯性地甩一下门。但有一天夜里,阿婆一直等到两点,还没听见对面的甩门声,由于心里不安,阿婆上了几次卫生间,把自己的儿子吵醒了,儿子就问自己的母亲怎么了,于是阿婆说没听见甩门声睡不着。    
    这个儿子听完后就在心里默默地想着。第二天他买了一瓶润滑油,敲响了张先生家的门,他很婉转地对张先生说,你家的门可能有点锈了,晚上你回来的时候,一关门就响,你也知道,我妈年纪大了,怕吵,所以,我给你送一瓶润滑油过来,挤点儿到门缝里,也是想当个孝顺儿子,希望你能谅解。张先生点点头,说他知道了。于是当天夜里他回家的时候动作都很轻,开门关门都没有发出声音,但是,对门的阿婆却一整晚都没有睡着。因为,她已经听惯了甩门声,突然听不见了反而不踏实。于是她抱怨自己的儿子,她说,夜里出车不安全,听不见张回来我睡不着觉,你还得去告诉他以后回来接着甩门。儿子照做了,当他把母亲的意思转告给张先生的时候,张先生的眼睛都湿了。    
    于是,这两户邻居就这样默契地度过了很多个夜晚。但有一天,阿婆又没有听到甩门声,直到夜里两点多也没有听到,她就把自己的儿子叫起来,让他给张先生打个电话。张先生的手机没人接,阿婆十分担心,叫儿子去张先生的公司看看,公司说张先生还没回来。于是大家又打张先生的手机,仍然没人接,出租车公司发动了所有没有出车的司机出去找张先生。结果在城郊路边的一个沟里找到了张先生,此时的张先生已经昏迷过去——原来,他出了车祸。    
    医院里,张先生刚刚醒来就想起一件事,他把自己家的钥匙给一位同事,让他去替他甩甩门,目的是给阿婆抱个平安信。    
    经上说:未学佛法,先结人缘。一个人结缘越广,他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大,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因为自他是一体的。结缘是改变我们的命运途径。在平日的生活中,给人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由衷的赞美、一次体贴的服务、一声真诚的慰问,都能带给对方莫大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让大家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屋子中躲避风雪。天晚了,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相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也不先开口。    
    又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又说:“再吃个包子。”卖被子的也说:“再盖上条被子。”    
    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盖被子,谁也不愿向对方求助。到最后,卖包子的冻死了,卖被子的饿死了。    
    人若敬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