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场里微博互动之类的形式,让人觉得浮躁。这些科技化手段,虽带来更多与大众的沟通和影响,同时也在消减交流所需要的真实而高效的理解。它们降低了被进入和认识所必要的门槛。(广泛流传必然有其弊端。会贬低其内在价值。)
活动是令人为难的方式。除非在天高地远的地方。在那里你不是那么出名,被贴上标签戴上帽子的可能性也小,观者反而有平等和公正的心态深入。活动过程中应该禁止一切手机、相机、电脑的进入和使用。只是一场小范围没有任何干扰的说与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获得的是尽可能深入的内在联接,而不是热闹却肤泛的一场大会。
在不断被分心的会场里,想起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加缪,博尔赫斯……这些已逝的作者。比起试图以文字解决社会问题的写作,我更爱慕为美和灵魂的困惑而写下的文字。它们如同隔夜清霜。
艺术是为美和灵魂而存在的,怎能与政治或社会勾肩搭背。当然人各有想法和取舍。文学可以有多种类型同时并存。109
出租车里的电台宣布北京进入汛期。
59
凡俗的爱会在欲望驱使所乍起的勇猛之后,迅速呈现软弱无力。它需索回报和自我满足。因此,俗世的大部分感情既不坚强,也不高尚,更不光明。只是试图为自己作证。
能够带来美好的东西,是诚实和给予。
60
真正的爱,一定相联着喜悦、笃实、明朗、饱满。真正的爱不可能使对方痛苦,也不会让自己痛苦。那些使我们痛苦并因此想让对方也同样痛苦的关系,与爱无关。其实质不过是一种疾病。
需索过度的人,会迫不及待先下手为强。他的身体在发出呼喊,爱我,靠近我,更近一些,更长久一些。但他的语言和手却在推开别人,说,离开我,我恨你。以这种扭曲和不自然的方式试图引起他人更多关注,显然是没有获得成长的行为。
必须放弃在关系里对待彼此的问题和困难保留余地并寻找各式借口逃避的人。这意味着在他的生命里,懦弱和不担当是其处理一切事情的模式。若无勇敢和真心实意,人不可能成就任何事。
从姿势上来看,一旦伸手问人索要,就已无法优雅自如。世间大多所谓男女之情,不过是需索和寻求自我满足。人不经过训练,没有办法去爱他人及长久地被爱。
61
隐藏在背阴山谷中的幽兰。月光下白色花树。凋谢时整朵坠落而不溃散的花。极高大的树木开出的花。无人迹高海拔山坡上盛开的野花。蕨类羊齿植物。所有能散发香气的花。在寒冷天气盛开难免清高的花。在适宜季节开放的天真烂漫的花。不是为了结果而开的花。可以被吃掉的花。适宜插在发髻上的花。用来清晨供奉的花。
62
m 说,对他而言,爱是一种喜悦。纠葛的核心是操纵。真正的爱没有机心,只是单纯而朴素、自然而亲密的喜悦。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他又说,除非我们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遇见真爱。
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并无把握遇见一个也在试图变得更好的他人。喜悦的感觉来自互相,不是单向。如同双手相击才能发生声响和能量的移动,对手至为重要。不对等代表一种孤立。人未必能时常得到彼此击掌而鸣的对手。让生命变得更好是独自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不必交换。
任何心灵的改造,到最后依旧是回复自身的强大。这仍是孤独。除了等待势均力敌的人,
除了以平衡而适宜的内心获得同等的感情,除了让自己变得更有力。无法也无需有其他作为。
63
夜晚九点,一起去楼下花园散步。她拿着水杯,精神奕奕的小人。花园里有乘凉和遛狗的人,远处有霓虹。我示意她背诵古诗,她逐首背诵下来,童音在风中吹远。
即将下雷雨。闷热,闪电稍纵即逝,雷声沉闷。她说她害怕,却似乎是撒娇,紧紧抱住我的脖子,把脸贴在我的肩膀上。整个身体与我依偎一起。她抱着我如此紧迫,以至皮肤上渗出温热黏湿的汗液。抱她进房间,她已趴身睡去。完全是默默地突然地睡着了。
我经常因为被她的美震慑,而无法说出片言只语。
64
家乡方言里,喝茶,是叫吃茶。即使不是拿出茶叶来泡,只是口渴了喝杯白水,不叫喝水,也叫吃茶。喝酒同理,叫吃酒。
一个优雅的朋友的存在,是用以在即将落雪的黄昏招之即来,共饮一杯。真正的爱酒人,有时不免对月独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喝茶与喝酒不同。它需要对象,独自喝茶十分孤寡。正式的喝茶,大家围坐一圈,不时给对方倒茶,不显得萧瑟。茶像一个清淡矜持的朋友,虽然可贵,却需要给予较为热烈的响应,才不致显得疏远。
认识一个福建女孩,说在成长的古老小村里,幼童从小喝茶,家里烧一大铜壶开水,扔几把茶叶进去,一天只喝茶水。我有些羡慕的意思,觉得她自小做了成人的事情。在我家所在的区域,儿童小时候只喝白水。物质贫乏的年代,还记得有一种上海产的咖啡块,外面裹着白糖,热水里溶化之后,是一杯风味独特的褐色甜饮料。家里时髦的年轻阿姨,经常泡这样的咖啡块。正式的咖啡出来,它就消失了踪迹。父亲吃完晚饭,习惯用玻璃杯泡一杯绿茶。他的茶叶放在铁皮罐子里,想来也不是讲究的好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这首诗更趋向一种心境。大雪初停,梅花枝探入窗前,月光淡淡,远方客人携带着风霜气息不期而至,只为一夜酣畅对谈。即使没有准备,手忙脚乱,茶还是先摆上案来。朋友本该如茶,醇浓满足,清淡有余。
腊梅可以栽,月亮时时圆。只有寒夜踏雪而来的客人缺席。在更多人热衷于饭桌上应酬的当日,吃茶,太寡淡也太隆重,让人消受不起。一切具备,唯缺知己。
65
在梦中,欲同去一座海岛。兵荒马乱,人潮骚动。买到的船票相隔一日。他用力去换票试图同行,而我知这便是安排了,心里并不黯然。想着最终也是殊途同归。
66
一直使用定焦相机。它使照片存在一种固定的距离感。出自限制,却逐渐形成天然的分寸。在拍摄者与他所面对的客体之间,这是被重新发现的距离的魅力。
摁下快门的瞬间,画面无可捉摸不可改变。人与物、人与人每刻共存唯一的当下。
相机如果重复使用,即便是坚硬的金属,有时却在手中产生柔顺的意志。拿起它对焦,按下快门,轻而清脆的声音,果断分明。时间在以一种严谨而周正的秩序流动。人流淌在河水中漫漫而行。在时间中告别的,是每一刻流逝的过往,每一个瞬间的重新出发。这种崭新的经验令人振奋不已。
从未专门去学习专业技巧,也不购买复杂高级的设备。只是一个自发的记忆记录者。我相信技巧和机器的价值会带来不同的进步感受,但依然只选择使用最简单的方式。
我总是快速摁下快门。对。快速摁下快门。没有对焦时间没有余地。这也许是一种粗暴的冒险的方式。定焦镜头给予我回报。无心中到来的瞬间,没有解说、企图、构想、证据。如同天空中飞鸟不留下痕迹,呈现出一种无法被言说的真相。
在照片上,物与人有时看起来仿佛已准备很久。为这某个时空点的相会。出发自他们内在的真实,也来源于我与之心心相印的直觉。如同两个语言不通的陌生人,只能通过抚摸、凝望、猜测、想象等方式相爱,但一样可以抵达心灵平等的深度。
我对拍照因此有一种深沉的情感。
67
床的一侧堆满书籍。闷热的晚上,一边摇动蒲扇,一边翻开书页。临睡前一次来回持续十分钟的短信,给心带来安慰。过去的时光不倒退。有些人,在起初总是有很多抱怨,时间一久,看到有真实的感情毕竟走动过。无愧于心是对的。
我说,我累了,我要睡了。如此道别,在困倦中入睡,暂时忘记现实的千疮百孔。没有丝毫对自己的怜悯。
大雨滂沱。一整夜听到排水管里雨水流动的声音。睡眠因此静谧。
妄念一起如万马脱缰。慢慢洗净,退却,剥除,卸落。让心回复到本原的位置。克制果然是一种训练。
持续阴雨。午餐。巨大的家居店,有中式和欧式二手家具。桌布,烛台,明信片,首饰盒,一块喝茶用的印度棉布缝着密密手工针线。
grace 系列,维多利亚时期古典花卉风格,金边工艺复杂。天蓝色纸盒包装。这个有二百五十周年的品牌已告破产。完整的一套瓷器包括茶壶、杯子、放牛奶和糖的小壶,及点心盘。我期待与她一起喝下午茶,看她手握杯子满心欢喜的模样。她会教我如何认真喝茶。
家里花园池塘,荷花已盛开。通常先有一朵最早绽出,一夜之间,其他次第开放。荷叶可煮米粥,白米汤染上微润绿汁,带有莲瓣清香,和上冰糖。荷叶在米粥煮熟即将熄火时放入覆盖。今年,一池塘红色荷花唯独长出一株白莲。不知它因何而起。
荷叶田田,搭起绿荫。红色蜻蜓时来邂逅。晚上听着蛙鼓声入睡。
68
凤仙花染出的指甲颜色,略带些微醺的杏黄色。不管是何种颜色的花瓣,暗红,粉红,淡紫,白色,最后染出来的颜色都是一样。在手指上闻到淡淡的花汁清香。大自然给予女人很多礼物。女人应该如同植物一般静谧而自如地容纳和接受。女人应该等待被爱。
69
不能以理性分析和解决的存在,就让它以幽微难言的方式存活。如同潮湿青苔边生长的羊齿,无意于成为烈日下的缀饰。这不是它要的光明。它只能是路途中邂逅,有长年的离别。偶然来到梦里,提示你俯首寻找内心一处虚弱而纯洁的位置。
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9章 荷亭听雨(5)
70
雨天午后,点燃一枝白檀。有时只想坐在他的身边,微微笑着凝望这个男子的侧影,没有任何多余的话。
71
是的,当你说你爱我的时候,我会始终回应你,我也爱你。
这是我们暂存的身心于茫茫黑夜中为彼此闪烁出微渺亮光的一刻。即便只是一刻。
72
经过提纯的内心空间,不是不懂,不知,而是不问,不计较,不介意,不追究。愿意把别人想得好一些,不把人想得复杂,考虑到对方立场。可说,可不说时,不如选择不说。
在郊外房子里写作时间过长,与世隔绝,暂时失去与别人能量的交换。写作需要代价,有时它如同一把铁锤,把一枚钉子一点一点敲入岩石。是这样强硬的过程。无法抵抗,身心由它的用力而产生震颤。
工作。空旷的二楼客厅。落地窗外看见簇簇白杨树林,叶子在大风中摇晃如同海潮。写累了,在沙发上躺下。清醒,继续写。如此反复。
午后去 w 的家里做客。她抱着孩子在路口边等待我。孩子手里拿着棒棒糖,糖汁粘在脸上,她由他去,并不细心擦拭。他们对118待孩子的自由的方式,粗看接近一种随心所欲。二环旧巷子保持老北京的气息,小院里有一棵枣树和一棵玉兰树。他们种了香草,还打算在屋顶上开辟出一处花园。种花,吹风乘凉。
我踩着这个美国男人自己动手做的木梯,登上屋顶。她也跟随而上。老槐树上停着很多白鸟,底下是小院子,男人、孩子、大花猫在一起嬉戏。破旧的老巷子传过自行车的铃声。世间仿佛突然换了一种样子。我说,在这屋顶上种完花草,黄昏时两个人上来喝杯酒,迎面嗅闻凉风阵阵,一定惬意非常。
晚上收到他以寺庙注册地址的邮件。要去印度。我期待它已久。
与生命有隐隐暗合或联接的地方,最终都会抵达。它们等待在那里。时间有限,为迎接彼此已做了漫长准备。
73
问到再无可问,心中妄念消除。需要蹈过多少疑问。走过一条道路,亲手翻起每一块石头。
不存在所谓无可救药的人、感情、生活。一切终究有变化。
如果你认为它无可救药,不过是沉溺。我们可以选择完全的放下,或者完全的承担。唯独不能伪装一个懒怠的理所当然的姿势。
你尽可拖延和故作不知,企图获得其他妥协。命运静静等待一侧,
旁观你辗转煎熬,最终会逼迫你把脚步移向注定的第一格。
实践一旦进行,错误和方式就会自动调整和归位。出发是首要的。
74
当我能够“看见”你,我也同时“看见”负载于你身上的属于我自己的影子。若我能如释重负,你也清澈独立。
粉碎和熄灭此起彼伏的念头,让觉察及决断时时相续,这和旁观花火没有区别。只不过心是天空,花火是妄想。没有不死的花火,而且它们是即刻死去的。
75
在印度。麦田劳作的人孑然一身于滚滚麦浪中行过。植种,收割,用头顶着大捆的干草。牧羊,放牛。田野清晨的雾霭。黄昏的平原。
路过的村庄。裁缝店小铺子里,埋头踩缝纫机的男子。穿白色袍衫的老人,清晨拿笤帚清扫门前庭院。聚集一起喝茶看报纸。卖鲜花的摊子,人们买了花供奉祈祷。集市里的水果蔬菜,香料,杂粮,布料,鱼,做饭,制茶,缝纫,木工……人群总是在劳作。方式原始勤勤恳恳。慢条斯理做事。
也不见说些什么话或做什么娱乐打发时间。有时独自待在街口,慢慢走过小径,或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无所作为保持不动。这是印度人打发时间的方式。聚集,独处,种种样子都觉得好看。事后想来,那或许因为他们不急迫,有一种内在节奏。习惯坦然面对静止单调,懂得沉默和保持当下某个状态清空。这是以往很少见到的闲置状态。
而我以前经常可见的,是人们恨不能时刻有事情填塞时间。无法容忍一小会的独处或孤独。坐地铁半个小时也要拿出手机打游戏看新闻目不暇接。这也许是一种与精神根基相互滋生的贫乏和虚弱,与物质丰裕与否无关。
每日赶路。有时凌晨四五点起来准时上大巴车,一路颠簸。晚上经过的村庄和店铺,已点起蜡烛或油灯。鲜少见到争吵斗殴。公共汽车或者火车,人挤人拥作一堆 ; 车顶上坐满沉默并肩的男子。炎热正午 ; 几个男子在筑路,其中一个在大树上挂了条粗麻绳开始荡秋千嬉戏,其余的人就坐在路边微笑观望。
村庄破败、杂乱,废墟般建筑,粗糙廉价的物品。但他们的状态并不令人觉得同情,姿态和神情怡然自得。这些人有一种出自天性的优美和优雅。自得其乐,一种甘愿的顺受。接纳和服从的尊严。
76
在旅馆房间看了一下当地电视。所有电视节目不管出自哪个国家,内容模式基本一致,即粉饰和逃避现实。电视中出现的印度人及其日常生活,被使用熟练的华丽的镜头呈现着西方价值观念,但却不过是一堆闪耀的泡沫。电视中的印度,跟我一路亲眼所见的国度,完全是两回事情。
旅程回转于贫困偏僻的农村。我是一个匆促经过的旅行者,没有深入它多面的日常生活,但仍隐约意识到所见到的一切,即便只是组成层面,依然是它核心的部分。
生活穷困,不同宗教和种姓的冲突矛盾尖锐而无法调和,建设不够积极有序,传统被不断冲击。存在其中的人看起来还是安静和笃定。没有彷徨失落,没有躁动不宁。他们与传统、精神、灵性、宗教等种种力量的延续关系依然紧密,没有与之断裂。没有被剥夺和变异。
奈保尔在其游记里写:“……我父亲那一代的人一定拥有某种精神或智性上的强大力量,才得以在印度种种东西都如此粗劣的情况中还保持正常的心态。大家都知道东西不是很好,但他们从一个真实或想象的伟大传统中汲取了灵感;他们天生就感受到有一个丰富的古老文化在支撑着他们。”
76
在旅途中与朝圣者结伴。尊重这一期一会,与他们一起行动。这是相遇的意义所在。
之前,我读佛经也读圣经。我阅读一切关于宗教的书籍。佛教于我,首先是一门高级的宗教哲学,训练人的思维,重组人的内心结构。它又高于哲学。圣经则靠近情感和审美需求。我敬畏和尊重某种宇宙的秩序和力量,对此小心翼翼,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和资格做出超出自身经验的总结。
这次进入一个集体的核心,学习他们的形式和知识。在这些过程中,试图感知和驯顺心中隐藏的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