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句话,“甚好,甚慰,大胜可盼,莫轻进,功亏一篑。”孟昭德读罢后,笑着环视众家臣,最后问道孟宪文,“宪文,你从高虎门下亦有时日了,不知道学得几分,秀吉的意思是什么,你看出来了么?”孟宪文忙伏低身子,战战兢兢的答道,“孩儿愚钝,师父之才未曾学得一分,莫非是秀吉大人叮嘱父上莫要最后疏漏,大好局面付之东流。”孟昭德看了看爱子,叹了口气,心想都怪自己多年来征战在外,几个孩子没一个是自己带大的,疏于管教,虽然都有师父,可各个都是留守文臣,学不得兵法和眼界,就这一个嫡长子交给了文武双全的藤堂高虎,却也不长进,自己百年之后,孟家真不知何去何从。沉思片刻后,孟昭德怒道,“若是如此,何须一封信呢,我和秀吉相知多年,他不懂我的用兵么,我何时大意过,尤其是面对师兄这只老狐狸。你这都猜错,平时都干什么了!”

一见孟昭德发火,孟宪文和师父藤堂高虎同时扑倒在地,匍匐着向前认错讨饶,孟昭德无奈的摇了摇头,追问孟宪文道,“你再猜猜,为何秀吉让我小心,不要轻易进兵,还有,大胜可盼究竟是什么意思!”孟宪文此时彻底慌了,他平日最好儒家和文道,对兵法莫说嗤之以鼻,就是舞刀弄枪都不喜欢,一时间哪能有什么见解,只好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开口。最后藤堂高虎实在忍不住了,他痛哭流涕道,“主上!主上!都是属下无能,教导不好大公子,让主上您生气了。请主上开恩,让属下代答,若是答中之后,属下别无所求,就请主上免去处罚大公子,为他另择一名师吧!”孟昭德近来着力提拔孟宪文,可偏偏军功方面他进步甚慢,如今大将面前又丢尽颜面,将来怎么能镇服全军,心中正火,藤堂高虎一哭,心中更是烦闷,于是提高声调呵斥道,“好好好!你说!你说不出你也一起处罚!”

藤堂高虎忙止住哭声大声答道,“此信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可也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前半段,秀吉说大胜可盼,所谓可盼者乃是德川家康臣服与他,因为本家和德川家开战,是事先昭告天下的,乃是为了收回天皇恩赐的三河国,并非恶意征讨,所以就算拿下三河也只是收回而已,并非胜利,若拿不下三河,乃是德川家康抗旨,名分上我们只是暂时收不回,亦无战败一说,所以秀吉用了胜这个字,就是暗示主上,他的最终目的是逼家康臣服,并非坐视我们占领三河,所以若家康不投降,而我们占据了三河,他便不能胜,他若不能胜,我们便也不能坐稳三河。第二层意思是后半段,秀吉说莫轻进,功亏一篑,反之言,若我们进到了冈崎城,则功亏一篑了,按说我们拿下冈崎,横扫三河是达成目的,何来功亏一篑呢,这便是秀吉告诉我们,他逼迫家康臣服的目的功亏一篑了,再看字意理解,就是为了防止功亏一篑,我们便不能再进了,此时该是他运用权谋逼迫家康的时候了,我们需要给他时间,不然就要撕破脸,所以秀吉此封信虽短,却字字珠玑,充满挑衅之意,他之所以没有明言,可能是估计和大人的私交,不愿两家难堪。”

藤堂高虎分析的头头是道,不愧文武双全,家中能担重任之辈,孟昭德看着他说,慢慢冷静下来,且一想如此人才能为自己的儿子承担罪责,可见孟宪文虽然武艺不行,兵法不通,却有独特的驭人之术,将来把家事传给孟宪文,有藤堂高虎忠心辅佐,亦不会有今川氏,上杉氏,武田氏那样的惨剧,于是孟昭德的口气便温和了许多,“嗯,教导之事非高虎强项,这行军布阵,分析时局却总不让我失望,一件事是一件事,我不会因为高虎不会教人就迁怒于你,好了,你还做宪文的老师吧,多多少少的,宪文能学到一点也好。”藤堂高虎见孟昭德转怒为喜,忙伏倒在地,磕头不止道,“多谢主上宽恕!多谢主上宽恕!属下万死不辞,忠心守卫大公子,为主上,为大公子,为孟家万死不辞!”

孟昭德挥挥手,让二人坐回原位,接着问道,“现在骏河一隅已经拿下,冈崎城也近在眼前,远江一路还没有消息,不过本多忠胜该不是定秀的对手,我们若不理秀吉,一口气吞并德川氏,则坐拥关东六国,与秀吉平分天下如何!”此语一出,满座皆感振奋,众将纷纷称好,可只有军师阿倍秀明不出一声,面沉似水,孟昭德见状笑道,“我不过试探一二,并无深思熟虑,现在诸位皆有此意,不知先生为何独自苦闷?”阿倍秀明叹口气道,“管领大人,若拿下东海道,联合甲府和越后的土地,本家兵马一路出关东覆灭北条氏,一路出陆奥降伏东北,最后再决战秀吉,定鼎天下。这是随便说说都会说的,可若做起来则无异于登天了,先说眼前德川氏,从名分上德川氏乃三河旧主,十成十百姓心向家康,现在有天皇诏令,本家和德川氏可五五分,但远江和骏河就不同了,本家和德川氏都非旧主,亦无名分,不过家康有十余年苦心经营的民心,我们却没有,现在上野国有长野长行大人代为安抚,北信浓有真田大人,甲斐和南信浓虽然表面上安定,其实内里亦有暗流,本家施政已经不易,若是拿下东海三国又如何,爆发一揆众便是得不偿失,一分军粮一分财帛都收不到,反而要牵制大量生源压制各地,到时候秀吉一出兵,如何抵御?他挑拨本家和德川氏作战,不外乎是要一统天下,方法是家康和管领大人臣服他,还是他剿灭两家收取土地,结果一样,他便不在乎过程了。可是管领大人,我们要在乎过程,因为秀吉一统天下的步伐已经不可挡,所以我们只能暂时自保,维持住固有的土地,尽量的争取多的土地和人口,如果秀吉不赏赐,就不要贪多,信长公当年的教训,管领大人忘了么!”

孟昭德听罢站起身来,对着阿倍秀明深深的鞠了一躬答道,“先生所言,一句亦不敢忘,昭德身为大名,却有失言之处,多亏先生指教,日后亦请先生不忘今日之事,时时在昭德身边提点,我孟家安定和兴旺,就拜托先生了!”阿倍秀明闻言忙起身回礼道,“管领大人从谏如流,礼贤下士,乃是我等为臣之福,秀明一介粗鄙,不敢狂悖,只尽心尽力,抛却一腔热血,为主上效命终生!”孟昭德颇有感触,一时间眼眶湿润了,堂下众将也多有垂泪者,或多赞服庆幸,最后孟昭德顿声说道,“如此大军分驻大高城,鸣海城,桶狭间三处,待秀吉的使者往冈崎城交涉,早日议和纳降,早日班师回国!”

第一百一十九回德川氏降伏

时间2011…8…3114:54:37:10273

1581年(天正九年)7月22日,羽柴秀吉命丹羽长秀,细川藤孝为外样大名代表,羽柴秀长,片桐且元(牛人,本书中内容不多,有兴趣请看正史)为本家代表,携带天皇敕令从大阪城出发,向三河去传达命令孟家和德川家讲和的决议。几人共带了仪仗三百,亲兵一百,走了十二日才抵达鸣海城,孟昭德率文武众臣招待了几位使臣后,又送他们通过桶狭间去见家康。

德川家康听说秀吉的使者到了,忙出冈崎城相迎,把他们安置在本丸的御殿左厢,属下安置在二之丸的各处府邸内,每日两餐(战国时期的日本人因为大米珍贵,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下午饭,本书中用到一日三餐这个成语,是形容词而已,战国时期大名家除非聚会晚上才动火,只有酒宴不吃饭)丰盛招待,却不接受秀吉的命令和天皇敕令,这样拖到八月初之后,本多正信才匆匆从远江赶回,德川家康忙召集他御殿议事。

两人一见面后,德川家康便拉住他的手问道,“此去远江辛苦了,骏府如何?远江如何?”本多正信一手端起清水一手紧紧反握住家康,宽慰道,“主上妙计,正信万死不辞也不敢辱命,现在骏河西部无大事,大久保家族减免了当年的租税,果然百姓自觉性高了许多,农闲之后为了守卫自己的粮食,对孟军抵抗心强了,不接纳孟军的招降,山下兄弟只能龟缩东陲不动,骏河无忧了。”德川家康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一半,他接着问道,“远江呢?我早料到秀吉要乘着孟昭德大胜之后威胁我投降,可我总不愿这样放弃抵抗,所以败而降我不能做,胜而降或者和而降才可,不然一世我德川家康也不得翻身了。”

本多正信笑道,“现在桶狭间丢了,看似孟军可以直捣冈崎城,其实不然,首先骏河在我们手中,甲斐就一日不平安,远江那边,这一个月来,我按照主上您的指示,已经和平八郎完成了坚壁清野,孟家的两个小子阿部定秀和濑户长治到了远江后无粮无钱,果然按耐不住,他们于上月下旬贸然进兵野羽,殊不知我扣住了当地豪族的妻小,早和他们达成协议,他们只是诈降孟家,实际设下了圈套,现在孟家远江的部队已经全数被俘,他二人也被囚于滨松城,我这才日夜兼程赶回,现在一切主动都在本家手中,若要打,则一路军可直出饭田山,切断孟家粮道,或取信浓或取甲斐,若要和,则提出条件,先交换任务,再逼迫秀吉割让尾张诸城,孟昭德割让饭田山诸城,不然先灭孟昭德,再灭秀吉,他们两家一个粮道将断,一个早就无钱开战,此时还能有何良策,只能任我们摆布而已!”

德川家康听罢大喜,连赞本多正信乃是本家砥柱,两人合计了一阵条件后,便宣羽柴氏使者相见,在冈崎城住了好多天的几位大人懵懵懂懂,不知道德川家康这一天天是玩的什么,只好匆匆打点衣装,步行来到御殿。一进御殿议事厅,只见德川家康坐在上手,本多正信和德川秀忠坐在下垂手左右两侧,还有青山正成,内藤一丰等旗本武士,家老和部将级别一个不见,四人不明何意,只好微微点头,走到离家康二十步的地方坐下,片桐且元递上了秀吉的讲和命令和天皇的敕令。

德川家康先对着天皇的敕令拜了三拜,然后焚香供奉起来,再展开羽柴秀吉的命令书读罢,传阅众臣,其中不外乎叱责之意,和命令德川家康和孟昭德讲和,各自退回藩国,然后一同进京请罪的话语,没什么新意。最后身为冈崎城城代的石川数正读罢命令书后,便把书札叠好,竟然放到了自己身边的小几上,这和对待天皇的敕令书简直是两个待遇,等于向前来的几位大人示威,说明德川家康乃是天皇的属下而非秀吉的属下,所以秀吉的来信就和一般的大名对大名之间通信无异,看过后无须珍视。

丹羽长秀和片桐且元见状心中有火,细川藤孝则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只有羽柴秀长不气不恼,慢悠悠的说道,“内府(此时的秀吉讨平了京畿根来众叛乱,为了做好远征九州的准备,已经被天皇敕封为内大臣,从二位)的意思德川大人看明白了么,不知道我们几位当如何回复内府?”德川家康闭着眼睛,好似在回忆信中的内容,一字一句的说道,“桶狭间乃是我和义兄首战之地,不论险要与否,实在是不容割舍啊,我和义兄之情我亦不会欺负他的后辈,他的故土我不会无赖占据,”说到这家康顿了顿,好像想到了当年的织田信长一样,片刻后才复说道,“既然内府大人现在要远征九州宵小之辈,他都开口了,我不会不帮忙的,军粮十万石可以,至于别的,家康家小业薄,便无法支援了。”口气中有商有量,好像大老远几位大名和大人来这里就是借钱来的一样。

片桐且元实在忍无可忍,还没待羽柴秀长开口,突然大声说道,“内府大人要德川大人第一放弃桶狭间要道,拆除该地区城砦,第二归还尾张占领诸城,第三羽柴氏日后若有战事,以三万石,五万石,十万石进贡,按照战事长短而定,第四送上人质祝贺内府大人荣登三位殿上人,现在说来,德川大人是答应第二条和第三条,第一条和第四条断难答应了?”德川家康没料到蹦出这么个愣头青,嘿嘿一笑道,“是啊,是啊,都忘了恭喜了,恭喜内府大人扫平根来众,蒙天皇恩典赏赐从二位内大臣之职,不知道是认了谁做干爹,才有这番机遇啊?”

德川家康的意思是你羽柴秀吉一个贫民,虽然当上了平氏,源氏,藤原氏才能担任的上三位大臣,却也别忘了身份,两相比较,德川家康才是贵族,羽柴秀吉无论如何都只是个贱民。这番话在座的所有人都听得懂,片桐且元一直视羽柴秀吉为自己的偶像,对其忠心耿耿,哪容德川家康这般侮辱,噌的就要站起来痛斥,好在羽柴秀长一把摁住,装作没事人一样和家康说道,“没想到家康大人在冈崎还惦记着内府,真是有心了,多谢您,我回去一定和兄长说起您的祝贺,俗话说好事成双,既然兄长刚得了一个女儿(羽柴秀吉得赏内大臣,是因为认了近卫前久为干爹,同时认了近卫前久的孙女做养女,羽柴秀吉其实比近卫前久还大一岁),不如请德川大人再送个养子吧?”

德川家康历来知道羽柴秀长是羽柴氏第一城府深,有涵养的人,他如今把送人质说成促成好事,自己竟然一时间也不好回绝了,沉吟半晌后问道,“若是恭喜内府大人,内府大人再收缴桶狭间,总说不过去,礼尚往来么。”羽柴秀长来前其实羽柴秀吉曾暗自嘱咐他,只要德川家康答应称臣,答应送人质,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要,只要他承认秀吉是天下之主,就是不退出尾张都行,现在德川家康口气松动,羽柴秀长忙乘热打铁道,“德川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啊,自然是要礼尚往来的,如果德川大人诚心诚意的祝贺内府,内府怎会在乎一个区区桶狭间呢,就是十万石军粮,亦可以拿出五万石赏赐他将来的养子做上京路费。”

德川家康闻言生怕羽柴秀长反悔,立刻说道,“请秀长大人马上赶回大阪城,就说我家康一定把五万石军粮送上,至于养子,我次子于义丸比其兄长秀忠更健硕,喜欢武艺,若是内府不嫌弃,让他伺候在内府的鞍前马后吧!”羽柴秀长忙起身答道,“如此就请德川大人送上于义丸和军粮,我连夜离开三河,早日促成三家和睦大计。”

羽柴氏一行人等了一日,军粮从各地粮敖运抵,加上德川家康次子于义丸,出离冈崎城赶往鸣海城。此时的孟昭德已经知道中路军失败,全军被俘的消息,每日担惊受怕,生怕德川家康和羽柴秀吉撕破脸,不能议和,连累自己的士卒,现在眼见德川家康人质都送上了,才放下心来,于是把桶狭间和大高城的守军撤去,请织田信雄派兵来接防鸣海城,自己则移师清州城城下町附近,然后送上书信,请家康按照天皇敕令,两家先罢兵言和,家康对于秀吉很抵触,可对于天皇的命令是不敢不听的,于是真的释放了三千孟家军和阿部定秀,濑户长治,孟昭德闻讯后,也释放了神原康政和酒井忠次,井伊直政等武士还有三河兵勇。不过羽柴秀吉还未接到秀长的回禀,孟昭德亦无法退兵,只好暂时北移,从清州城搬到了美浓境内,紧守饭田山道,从岩殿城吃信浓的粮草,等候羽柴秀吉的指示。

到了9月底,羽柴秀吉的回执总算到了,羽柴秀长,片桐且元,织田长益三人带天皇诏书和羽柴氏的纳降状抵达三河,德川家康在大阪城的内线早把这件事告诉了家康,德川家康于是谎称病重,移居滨松城养病,并把石川数正叫来说道,“当初为了桶狭间和东海道的安定,我才放弃了于义丸,而且我明言了五万石军粮是资助秀吉讨伐九州的,并非每年进贡,我这番苦心你明白是为何么?”石川数正说道,“属下明白。”德川家康点点头道,“我现在升任你为三河总奉行,家老,全权负责接待羽柴氏使臣,这次他们大张旗鼓的来,没带外样大名,已经摆出了上级对待下属的姿态,我不见他们就是不要中计,你也不能中计,记住,于义丸的事情你都可以应付,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能答应!”

石川数正估计是外交做的太久了,很多事情习以为常,他压根没听懂德川家康说的话真正含义,可是却敷衍道听懂了,拜别德川家康之后,甚至还把自己的儿子胜千代也带离了滨松城。为了装病,德川家康三日未曾见客,到了第四日清晨才假作病好些,会见了滨松城内的家臣,第一个来访的就是本多正信,这位最忠诚的智者扑到德川家康的床前,大声喊道,“主上,数正把长子胜千代派做于义丸的寄骑,也送给秀吉了!”德川家康听罢登时愣住,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石川数正因为总是负责外交事务,很多事情在他看来都习以为常了,自己自信满满的一个安排原来石川数正并未听懂,结果明明获胜的一场外交战役,反而最后功亏一篑。不甘心失败的德川家康愣愣的说道,“去追还来得及么?”

本多正信痛苦的摇摇头道,“已经来不及了,无战事的情况下,两日半数正就可抵达冈崎城,羽柴秀长何等聪明,他会看不出其中的疏漏么,肯定是匆匆让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