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3-华佗神方-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华佗神方
作者:华佗  
朝代:汉  
年份: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孙序
属性:原夫玄黄肇剖,天地攸分,万汇毕陈,人类始出。吾人含生负气,孑身于高浓之间, 
寒暑乘其外,阴阳薄其中,彼其疾病夭折,不得其正命而死者,奚堪胜数。自神农尝百草而 
知物性,轩辕询岐伯而着《灵枢》、《素问》,是由《本草》、《内经》之学,始灿然大备。其 
后春秋战国时,有和缓扁鹊之徒,汉代有淳于意、郭玉之辈,皆挟方术,以治人疾病。或以 
生气决生死;或以针灸起沉 。史策所载,班班可考。惟皆传其轶事,而不获睹其方书,读 
者憾焉。仲景氏生于有汉桓灵之间,会当大疫,乃始有《伤寒论》暨《金匮》玉函之作,惟 
专重方药,犹未若伤佗之刳肠湔胃,用法奇而奏效尤速也。余秉资羸弱,日与药炉相炙近。 
既博综群籍,汇集古方,有《千金要方》暨《千金翼方》之作。日者隐居终南山麓,有以方 
书见遗者,余展卷读之,审为华先生之作,其中所用为治病之法,舍方剂之外,兼重针灸与 
洗伐,且所用各药,取材于日用之品为多,而步武不难,诚救世之秘籍,而生死人肉白骨之 
奇籍也。惟原书编制散乱,门类错杂,盖系随时手录之本,且文本有难解之处,字迹多漶漫 
之忧,非尽人所能索解。余端居多暇,尤性耽方术,得兹鸿宝,苟不为之从事排比,奚以传 
先贤之妙术,而登斯民于耄耆。乃日事铅椠,散者集之,蚀者补之,期以不负先生济世之苦 
心,庶贻之子孙,播之人间,自兹元元之民,或得保其正命,不为寒暑阴阳所播荡乎。 
x永淳元年仲春 孙思邈识于终南山下x 


徐序
属性: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 
处,裁七八九。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 
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煎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 
一月之间皆平复。先生之以神医见称于世者盖以此。相传先生性好恬淡,喜味方书,多游名 
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于公宜山古洞前,忽闻人论疗病之法,先生讶其异,潜 
逼洞窃听。须臾有人云∶“华生在迩,术可付焉。”复有一人曰∶“是人性贪,不悯生灵,安 
得付也?”先生不觉愈骇,跃入洞。见二位老人,衣木衣,顶草冠。先生躬趋左右而拜曰∶ 
“适闻贤者论方术,遂乃忘归,况夙所好,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验,徒自不足耳。愿贤 
者少察愚诚,乞与开悟,终身不负恩。”首坐者云∶“术亦不惜,恐异日与子为累,若无高下 
,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矜老恤贫为急,然后可脱子祸。”先生再拜谢曰 
∶“贤圣之语,一一不敢忘,俱能从之。”二老笑指东洞云∶“石床上有一书函,子自取之 
,速出吾居,勿示俗流,宜秘密之。”先生时得书,回首已不见老人,乃慑怯离洞,忽然不 
见。云崩雨泻,石洞摧塌。既览其方,论多奇怪,从兹诚施,靡不神效。是先生得享盛名 
于世者,实由于神仙之予以秘方也。先生既得此秘方,又恐其有失也,乃手录之,随时佩之 
囊中,借便临时检索之需。仍将原书,藏之家中。尝为曹操治头风,久而不愈,又去家思归, 
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返,操累书呼之。又敕郡县发遣,先生恃能厌事,犹不 
肯至,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诈疾,乃收付狱讯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方术实工, 
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操不从,竟杀之。先生临死出书一卷,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敢受,先生亦不强,索火烧之,于是世遂谓先生之秘方从兹失传矣。不知先生 
手录之本,虽毁于火,其家藏之本,则固无恙也。况世间奇籍,决无湮没而不章之理。凡阅 
数百有余年,辗转流传,此书遂入于孙真人之手。真人固沉酣典籍,遂于方书者,获睹是编 
,觉视所着之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其治病之法,更为精确。即为之排比后先,补苴罅漏, 
藏之箧笥,传之子孙。于是先生秘传之先方,乃始得复出于世,且视原本尤厘然有当矣。余 
雅好轩岐之术,尤嗜读古方书。岁在壬辰,薄游皖之亳州,馆于姚氏,雨窗无事。主人姚君 
季虔,辄出其所蓄旧籍,借资鉴赏而消永昼。忽于古纸堆中,获睹是编,纸墨暗淡,古色盎 
然,望而知为千百余年之物也。逮观其属性,则见其所载治病之法,视若奇异,而实则一本 
于至理,且其书中所记麻沸散及神膏等方,尤为世人所渴望而急欲一睹以为快者。急怂恿姚 
君,付之剞劂,他日者一编风行,俾患病家得按图而索,无庸更假手于庸医,则其裨益于人 
生,以视施医施药,不更胜万万耶?姚君以为然,且欲假余一言以为重,余遂不辞而述此书 
之缘起如上云。 
x乾隆二十七年壬辰仲秋洄溪老人徐大椿序于亳州之墨海楼时年六十有九。x 


沈序
属性:华佗治病之法,专注重于刳肠湔胃,不专事方药,其法盖于今之言西医者无殊。史策 
昭垂,固夫人而知矣,惟其治病之方书,被收时以予狱吏,狱吏畏法不敢受,佗即索火烧之, 
由是其书遂致失传。是又言医术者,所同为扼腕太息者也!庸讵知天地之奇,夕则必宣?况 
方书攸关民生,生命与苦乐,视其他载籍为尤重,所至必有神物呵护之,讵能任其湮没而不 
彰耶?岁在戊午,于役皖北,奉职于淮泗道尹公署,公余少暇,辄搜罗古籍,以资消遣。其 
年季冬,因公住亳,调查学务,晤县立高等国小校校长姚君侗伯,相与讨论学艺,间及典籍。 
姚君博闻强识,且家富收藏,暇日即邀与观书于墨海楼。楼凡五楹,盖建于逊清壅、干之间, 
其高祖父季虔先生所经营也。余得此良晤,不忍遽舍去。凡流连浃旬,得尽观其所藏。中有 
华佗方书,尤为平时所渴望而不得见之秘籍,且内有孙真人及徐灵胎先生序各一,于是书之 
原由,叙述綦详,姚君先人,盖欲付梓而不果者。余谓姚君,昔张文襄视学西蜀,尝谓凡有 
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得业学问,不足过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书,则其书终古不废, 
而刊书之人,亦与之终古不泯。况方书关系民命,视刊布其他古籍,为尤有裨益,图不朽, 
利民生,承先志,一举而数善备焉。姚君重韪余请,即以剞劂之事相委,比来海上,与诸同 
志商榷。佥谓是书所列各方,虽间有分两过大,不合于今人者,然病家果能斟酌用之,其奏 
效必讳。且书中如麻沸散及神膏等配合之法,尤为世人所渴欲一睹者。藉兹播之于世,亦足 
令今之欧化家,俾知刀圭解剖之术,固非今世欧西医学家所得自夸为绝技也。余深韪其言, 
即述其缘起而为之序。 
x中华民国九年仲春之月沈骧序于沪西古书保存会x 


卷一
属性:x华佗论病理神方x 

卷一
一○○一·论人法与天地
属性: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 
地有四时五行,寒暄动静。其变也,喜为雨,怒为风,结为霜,张为虹;人体有四肢五脏, 
呼吸寤寐,精气流散,行为营,张为气,发为声,阳施于形,阴慎于精,天地之同也。失其 
守则蒸热发,否而寒生,结作瘿瘤,陷作痈疽,盛而为喘,减而为枯,彰于面部,见于肢体, 
天地通塞,一如此矣。故五纬盈亏,星辰差忒,日月交蚀,彗孛飞走,天地之灾怪也;寒暄 
不时,天地之蒸否也;土起石立,天地之痈疽也;暴风疾雨,天地之喘乏也;江河竭耗,天 
地之枯焦也。明于其故者,则决之以药,济之以针,化之以道,佐之以事,故形体有可救之 
病,天地有可去之灾。人之危厄生死,禀于天地。阴之病,来亦缓而去亦缓;阳之病,来亦 
速而去亦速。阳生于热,热则舒缓;阴生于寒,寒则蜷急。寒邪中于下,热邪中于上,饮食 
之邪中于中。人之动止,本乎天地,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亦有验于人,人法于天,观天 
地逆从,则知人衰盛。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变,皆天地阴阳逆从而生,苟能穷乎此, 
则思过半矣。 

卷一
一○○二·论阴阳大要
属性: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立于天地之间,而受阴阳之 
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 
钟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 
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 
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 
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是曰大智。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 
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此之 
谓也。”凡愚不知是理,举止失宜,自致其罹。外以风寒暑湿,内以饥饱劳役为败,欺残正 
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生死告陈。殊不知脉有五死,气有五生,阴家脉重,阳家脉轻。 
阳病阴脉则不永,阴病阳脉则不成。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 
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阴阳运动,得时而行。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朝暮交错。其气厥 
横,死生致理,阴阳中明。阴气下而不上曰断络,阳气上而不下曰断经。阴中之邪曰浊,阳 
中之邪曰清。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阳不足则 
助之以火精,阴阳济等,各自攀陵。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阴常 
宜损,阳常宜盈,居之中者,阴阳匀停。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 
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 

卷一
一○○三·论生成
属性: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终始;非阴阳不能为天地,非五行不能为阴阳。 
故人者成于天地,败于阴阳,由五行从逆而生焉。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五行者, 
金 
循环不穷;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上下荣养,无有休息。故《金匮至 
真要论》云∶“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 
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原。五脏五行,相成相生,昼夜流转,无有始终;从之则吉, 
逆之则凶。天地阴阳,五行之道,中合于人,人得之可以出阴阳之数,夺天地之机,悦五行 
之要,无终无始,神仙不死矣。” 

卷一
一○○四·论阳厥
属性:骤风暴热,云物飞扬,晨晦暮晴,夜炎昼冷,应寒不寒,当雨不雨,水竭土坏,时岁大 
旱,草木枯悴,江河乏涸,此天地之阳厥也;暴壅塞,忽喘促,四肢不收,二腑不利,耳聋 
目盲,咽干口焦,唇舌生疮,鼻流清涕,颊赤心烦,头昏脑重,双睛似火,一身如烧,素不 
能者乍能,素不欲者乍欲,登高歌笑,弃衣奔走,狂言妄语,不辨亲疏,发躁无度,饮水不 
休,胸膈膨胀,腹与胁满闷,背疽肉烂,烦愦溃中,食不入胃,水不穿肠,骤肿暴满,叫呼 
昏冒,不省人事,疼痛不知去处,此人之阳厥也。阳厥之脉,举按有力者生,绝者死。 

卷一
一○○五·论阴厥
属性:飞霜走雹,朝昏暮霭,云雨飘霪,风露寒冷,当热不热,未寒而寒,时气霖霪,泉生田 
野,山摧地裂,土坏河溢,日晦月昏,此天地之阴厥也;暴哑卒寒,一身拘急,四肢蜷挛, 
唇青面黑,目直口噤,心腹满痛,口颔摇鼓,腰脚沉重,语言謇涩,上吐下泻,左右不仁, 
大小便活,舌吐酸渌,悲忧惨戚,喜怒无常者,此人之阴厥也。阴厥之脉,举指弱,按指大 
者生,举按俱绝者死;一身悉冷,额汗自出者亦死。阴厥之病,过三日不治。 

卷一
一○○六·论阴阳痞格
属性:阳气上而不下曰痞,阴气下而不上亦曰痞;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 
痞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疽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 
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皆由阴阳痞格不通而生焉。阳燔 
则治以水,阴厥则助以火,乃阴阳相济之道也。 

卷一
一○○七·论寒热
属性:寒热往来,是为阴阳相胜;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又上盛则发热,下 
盛则发寒;皮寒而燥者阳不足,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寒而寒者为阴盛,皮热而热者为阳盛。 
热 
则阴中之阴邪;寒而颊赤多言者,为阳中之阴邪;热而面青多言者,为阴中之阳邪;寒而面 
青多言者,为阴中之阴邪;若不言者,其病为不可治;阴中之阴者,一生九死;阳中之阳者 
,九生一死;阴病难治,阳病易医。诊其脉候,数在上,则阳中之阳也;数在下,则阴中之 
阳也。迟在上,则阳中之阴也;迟在下,则阴中之阴也。数在中,则中热;迟在中,则中寒 
;寒用热取,热以寒攻;逆顺之法,从乎天地,本乎阴阳也。 

卷一
一○○八·论虚实大要
属性:病有脏虚脏实,腑虚腑实。上虚下实,下虚上实,状各不同,宜探消息。肠鸣气走,足 
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无时,皮毛憔悴,肌肉皱皴。耳目昏塞,语声破散,行步喘促,精 
神不收,此五脏之虚也。诊其脉举指而活,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断其脏;又按之沉小弱 
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虚则补益,治之常情耳。饮食过多,大小便难,胸膈满闷,肢节疼 
痛,身体沉重,头目昏眩,唇舌肿胀,咽喉闭塞,肠中气急,皮肉不仁,暴生喘乏,偶作寒 
热,疮疽并举,悲喜自来,或自痿弱,或自高强,气不舒畅,血不流通,此脏之实也。诊其 
脉,举按俱盛者实也;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俱曰实也。观其在何经而断其脏,头痛目赤, 
皮热骨寒,手足舒缓,血气壅塞,丹瘤更生,咽喉肿痛,轻按则痛,重按则快,饮食如故, 
是为腑实,诊其脉浮而实大者是也。皮肤瘙痒,肌肉 胀,食饮不化,大便滑而不止,诊其 
脉轻按则滑,重按则平,是为腑虚,观其在何经而正其腑。胸膈痞满,头目碎痛,饮食不下, 
脑项昏重,咽喉不利,涕唾稠粘,诊其脉左右寸口沉结实大者,上实也。颊赤心怯,举动颤 
栗,语声嘶嘎,唇焦口干,喘乏无力。面少颜色,颐颔肿满,诊其左右寸脉,弱而微者上虚 
也。大小便难,饮食如故,腰脚沉重,如坐水中,行步艰难,气上奔冲,梦寐危险,诊其左 
右尺中脉,滑而涩者,下虚也。凡病患脉微涩短小,俱属下虚。 

卷一
一○○九·论上下不宁
属性:凡病脾者,上下不宁,盖脾上有心之母,下有肺之子。心者血也,属阴。肺者气也,属 
阳。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阴不足,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阳不 
足,阳不足则发寒。故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故病如疟也。 
盖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曰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 
病则如斯耳。他脏上下,皆法于此。 

卷一
一○一○·论脉要
属性:脉为气血之先,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 
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则脉急,性缓则脉缓,反此者逆,顺 
此者从。又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诸紧为痛,诸浮为风,诸滑为虚,诸伏为聚,诸长为实, 
诸短为虚。又短涩沉迟伏皆属阴;数滑长浮紧皆属阳。阴得阴者从,阳得阳者顺,违之者逆。 
阴 

卷一
一○一一·论五色脉
属性:面青无右关脉,脾绝木克土;面赤无右寸脉,肺绝火克金;面白无左关脉,肝绝金克木; 
面黄无左尺脉,肾绝土克水;面黑无左寸脉,心绝水克火,五绝者死。凡五绝当时即死,非 
其时则半岁死耳。五色虽见,而五脉不见,即非死者矣。 

卷一
一○一二·论脉病外内证诀
属性:病疯人脉紧数浮沉,有汗出不止,呼吸有声者死,不然则生;病气人一身悉肿,四肢不 
收,喘无时,厥逆不温,脉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病劳人脱肛,骨肉相失,声散呕血,阳 
事不禁,梦寐交侵,呼吸不相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