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必化毒以祛邪哉?方用补中益气汤∶
白术(一两) 黄 (一两) 升麻(五分) 柴胡(一钱) 陈皮(一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制半夏(二钱) 人参(五钱) 当归(五钱)
水煎服,十剂而肿自消矣。此方乃益气之圣药,非消肿之神剂,何以用之而肿即消也?差真气夺则虚,
邪气盛则实,真气愈虚,邪气愈盛,不能补气之药,而气何以能行,肿何以能消哉?盖补中益气汤善能补气,
故能消肿,何况又益以消肿去湿之品,所以易于建功耳。
x秘诀∶x
补中益气两术 ,升麻五分钱柴陈,
苓三甘草制夏二,参归五钱十剂神。
又用下方亦效∶
当归(五钱) 人参(五钱) 黄 (一两) 牛膝(五分) 荆芥(三钱) 茯苓(三钱) 天花粉(三钱)
附子(三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x秘诀∶x
还有五钱当归参,一两黄 牛五分,
荆芥苓粉俱三钱,附子三钱草钱存。
下卷
痔漏论
属性:人有肛门内外四旁,忽然生长红瘰,先痒后痛,渐渐成痔,日久不愈,此症皆由湿热所成也,多因地气之
湿,加以嗜饮酒热之毒,所以结于肛门边而不能遽化矣。夫肛
门通于大肠,若内有湿热,宜从大肠而出,何以结而成痔?以湿热在大肠不能久留,势必尽趋于肛门,而肛门
乃大肠之锁钥,未免有开闭防范之意,不容湿热出于其外,则蓄积日久,而湿热之毒,肛门独受其害矣。虽有
内痔外痔之殊,而其为湿毒则一也。治之法,何能舍湿毒而他求乎?肛门虽去脾胃甚远,而化湿热之毒,则不
能不假道于脾胃,肛门未受其益,而脾胃先受其损,所以多无成功也。故用药必须无损于脾胃,而有益于肛门,
治之始能奏功也。方用益后汤∶
山药(一两) 茯苓(一两) 白芍(一两) 玉米(一两) 地榆(三钱) 山甲(炒,一片)
水煎服,四剂宽快;再四剂愈后,将此方每味加十倍研末,炼蜜为丸,梧子大,空心开水送服五钱,服完
即愈。此方利水清热,无伤于脾胃,而有益于肛门,两全之道也。
x秘诀∶x
内外生痔益后汤,山药茯苓芍两襄,
玉米一两地榆三,山甲一片土炒黄,
四剂宽快再四愈,加倍研末蜜丸尝。
此症用榆槐饮亦效∶
槐米(二钱) 地榆(三钱) 茯苓(三钱) 车前子(三钱)
水煎服,四剂痊愈。
x秘诀∶x
榆槐饮中药四味,槐米二钱三地榆,
茯苓车前亦用三,四剂痊愈无容虑。
人有肛门先因有痔疮,因不慎酒色,遂至腐烂,变成漏疮,不能收口,生长肉管,流脓淌血,甚以为苦。
医人治法,多用刀针挂线,徒受苦楚,内毒未除,外口难长,经年累月,不能奏功。盖肛门之肉,不比他处之
肉,非横生则纵生也。而肛门之肉有纵有横,最难生合。况大便不时经过,又易损伤,然经刀针挂线,是已
伤而益伤,安能遽长皮肉乎?故刀线不可轻用,惟有消湿热之毒,内治为佳。然漏生既久,气血必虚,徒事止
漏,反伤气血,亦难奏功也。方用青龟丸∶
乌龟(一个) 茯苓(五两) 薏苡仁(四两) 羊蹄后爪(四对) 土炒山甲(五钱) 人参(二两)
黄(八两) 当归(三两) 白芷(二两) 槐米(二两) 瓦松(二钱) 干青苔(一两)
共研末,将乌龟用石臼捣死,同药拌匀,锅内蒸熟,焙干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早开水送服三钱,
服至半月漏自干,连服两月而漏痂满,一料服完痊愈。必须严戒酒色三月,不然不能奏功。此方去湿而不散
气,散毒而不损血,补漏于无形,填隙于有孔。愿人坚持三月酒色之戒,以去十年之病也。
x秘诀∶x
青龟丸用苓薏仁,羊蹄后爪山甲参,
八归三芷槐二,瓦松二钱苔两斟。
人有大便时先射出血,而后便粪,人以为便血之病也,谁知是肛门内生血痔乎?夫痔久必变为漏,宜流脓
血。但人之受病不同,而见症亦异。此症得于多饮烧酒,酿成热毒,走于直肠,不得遽泄,乃结成小痔而不化,
久则皮破血流,此乃血出于直肠之外,非出血直肠之中,乃膀胱之血也。膀胱化气而不化血,酒毒渗入膀胱,
则气化水,出于阴器。酒毒燥血,无路可出,而毒结于直肠之外,毒而内攻,而直肠之痔生矣。然生痔必有其
隙可乘,而膀胱之血注之久,且以血引血,不独膀胱之血尽归之矣。乘大便之开闭,血先夺门而出,故从大便
而直射,正见其欲出之速耳。治法似宜急杜其血隙,使之无出路为第一策。然私窦既开,漏血易泄,不急清其
上游之源,而但截其下流之隙,非计之善也。方用清源散∶
全蝎(二两) 土炒山甲(二两) 珍珠(豆腐煮,三钱) 瓦松(一条)
研末,每日开水调一茶匙服之,服至一月即效。如不愿调服,用米饭捣烂,为丸梧子大,每日开水送下二
十丸。服时必须戒酒色。
x秘诀∶x
清源全蝎用二两,山甲亦二土炒黄,
珍珠三钱豆腐煮,瓦松一条阴干尝,
每日开水调茶匙,服至一月妙无方。
又方∶
茯苓(五钱) 白芍(五钱) 白术(五钱) 白芷(三钱) 槐花(三钱) 人参(三钱) 地榆(三钱)
黄连(三钱) 车前子(二钱) 葛根(二钱) 三七参(二钱) 山甲(研冲一两)
水煎,调山甲、三七参末冲服,三剂血减去黄连,再三剂则愈矣。严戒酒色三月可痊。此方妙在以黄连解
酒热之毒,所谓先清其源也。盖上游无病,而下流自安。况诸药分发得宜,无非去湿化热之味,堵塞有方,何
患洪水冲决哉?
x秘诀∶x
肉痔苓芍术五钱,芷槐三钱参榆连,
车葛二钱三七参,一钱山甲冲服安,
三剂去连再三剂,严戒酒色乃可痊。
方用止射丹亦效∶
黄芩(三钱) 槐花(三钱) 荆芥(三钱) 瓦松(一条) 生地(一两) 当归(一两)
水煎服,连服四剂则血干矣。或此方加十倍研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三钱,徐徐自愈。
x秘诀∶x
又有一名止射丹,芩槐荆芥俱三钱,
瓦松一条地归两,连服四剂血自干。
下卷
大肠痈论
属性:人有腹中痛甚,手不可按,而右足屈而不伸者,人以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谁知是大肠生痈乎?夫腹痛而
足不能伸者,俱是肠内生痈,而大肠生痈,则足尤不能伸也。惟是大肠生痈,亦自有故,无不成于火,火盛而
不散,则郁结而成痈矣。然火之有余,实本于水之不足。水衰则火旺,火旺而无制,乃养成其毒而不可解。治
之法,必须壮水以制火,则毒消而痈愈矣。方用清肠饮∶
元参(一两) 地榆(一两) 麦冬(一两) 金银花(三两) 当归(二两) 甘草(三钱) 薏苡仁
(五钱) 黄芩(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少止,二剂而足可伸,再二剂而毒尽消矣。此方纯是润肠之品,又是活血解毒之味,虽
泄火而实滋阴,所以相济而相成,取效如神耳。倘不益阴以润肠,而惟攻毒以降火,则大肠先损,又何能胜火
毒之凌烁哉?勿怪愈治而愈不效也。
x秘诀∶x
清肠饮药治肠痈,元参一两榆麦冬,
银三归二草三钱,薏五芩二四剂从。
本症用两间汤亦佳∶
玉米(二两) 当归(二两) 槐花(三钱) 天花粉(三钱) 锦地罗(一两) 地丁(五钱) 甘草
(八钱)
水煎服,一剂减,二剂愈。
x秘诀∶x
两间汤用玉米归,槐粉三钱一两锦,
地丁五钱八钱草,二剂神妙去其根。
又方∶
人参(一两) 当归(二两) 生地(五钱) 甘草(五钱) 锦地罗(五钱) 地榆(三钱) 天花粉
(三钱) 黄芩(二钱)
x秘诀∶x
救胃参两二两当,生地甘罗五钱襄,
榆粉三钱黄芩二,一剂能食否不详。
人有大肠生痈,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脓血,肛门如刀之割,此肠痈已溃烂也。能食者生,不能食
者死。因火毒炽盛,而不能饮食者,正可弃之而不救也。然不能食者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炽而然也。则又不
可因其不能食而弃之也。凡痈疽之症,均以有胃气为佳,故治痈疽,以扶胃气为第一义,而少加败毒化脓之味,
则正气不伤而火毒易散也。今大肠痈溃,不思饮食,则胃气已尽绝,大危之症也,若不急补胃而惟治痈,必死
之道也。方用肠痈溃烂汤∶
人参(一两) 玉米(一两) 白术(一两) 山药(一两) 元参(一两) 甘草(三钱) 金银花(四两)
山羊血(一钱)
水煎服,服药时冲入山羊血,一剂胃气开,二剂脓少,三剂痛止,四剂痊愈。
此方全在救胃,而败毒祛脓已在其中矣。妙在金银花虽是治毒之品,而仍乃滋阴之药,为疮家夺命之将军,
乃至仁至勇之师,又得参术以助其力,则散毒尤神。山羊血止血消浊,且善通气,引诸药直入痈以解散之,
乃向导之智者也。合而治之,则调合有人,抚绥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自然胃气大开,化精微
而输于大肠也。倘胃气未伤,服之尤奏功如响,万勿疑畏而不敢用,枉人性命耳。
x秘诀∶x
肠痈溃烂便脓血,参玉术药元两接,
甘草三钱银四两,临服冲入山羊血。
人有大肠生痈,少腹痛甚,淋漓不止,精神减少,饮食无味,面色痿黄,四肢无力,自汗盗汗,夜不能寐
者,人以为火盛生痈也,谁知是水衰不能润肠乎?夫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全赖肾水之灌注也。今因醉饱房劳,
过伤精力,遂至火动水涸,又兼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结而
成痈也。然则生痈之前,亦本乎肾水之不足,而溃烂之后,又复流其秽水,是因虚而益虚矣。若作火毒治之,
鲜不变为死症!必须大补其肾水,而并补其脾胃之气,则脾胃化精生水,庶枯涸之肠,一旦得滂沦之润,自然
餍足而重苏,正不必治痈,而惟补气,气血足而肌肉自生矣。方用加味六味地黄汤∶
山药(八钱) 山萸(八钱) 生地(二两) 黄 (一两)
泽泻(一钱) 人参(一两) 麦冬(一两) 茯苓(三钱) 丹皮(六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腹痛止而精神健,则愈矣。此方六味以补肾水,加入参、麦、 以补脾胃之土,土
旺而肺气自旺。肺与大肠相表里,且又为肾之母,自然子母相需,表里相应,故奏功如神也。
x秘诀∶x
加味六味山山地, 泽参麦苓丹皮,
连服四剂腹痛止,精神而健则愈矣。
方用加味壮水汤亦治之∶
元参(二两) 生地(二两) 麦冬(一两) 甘菊花(一两) 山萸(一两) 蒲公英(五钱) 五味
子(二钱) 贝母(二钱)
水煎服,再剂去蒲公英、元参,加茯苓五钱、人参五钱。
x秘诀∶x
加味壮水二元地,麦菊山萸一两备,
蒲公五钱味贝二,再去英元苓参配。
下卷
小肠痈论
属性:人有腹痛口渴,左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手按其痛处,更不可忍者,人以为腹中生痈也,谁知是小肠痈乎?
肠中生痈不同,有大小肠之分,屈右足者大肠生痈,屈左足者小肠生痈也。今屈而不伸者,既在左足,是痈生
于小肠,而非生于大肠矣。惟是大肠之痈易治,小肠之痈难医,以大肠可泄而小肠难泄也。若得其法,又何难
哉?盖大肠可泄其火,从糟粕而出;小肠可泄其火,从溲溺而泄也。方用泄毒至神汤∶
刘寄奴(三两) 车前子(三两) 金银花(三两) 泽泻(三两) 甘草(三两) 茯苓(一两)
玉米(一两) 肉桂(一分)
水煎服,一剂而水如注,二剂而痛顿止,三剂而症如失,不必四剂矣。此方皆利水之药,重用金银花为消
毒之品,何以建功之神如此?盖小肠之毒,必须内消,而内消之药舍金银花,实无他药可代。以他药消毒,均
能损伤正气,而小肠之气断不可损伤,故必须以金银花为君药。但金银花不能入于小肠之中,而佐以茯苓、车
前、泽泻、玉米之类,引入小肠,又加肉桂一分,得其气味,直入膀胱从溲溺而化其毒。若恐火毒太甚,诸药
不能迅速收功,更加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缓调,刚柔迟速,兼而行之,既无留滞之虞,又无峻烈之害,自然火
毒尽从小肠膀胱而出也。
x秘诀∶x
泄毒至神寄奴三,车银草泽重如前,
苓玉一两桂分入,三剂服后患可痊。
此症方用王公汤亦效∶
王不留(一两) 蒲公英(一两) 车前子(一两) 甘草(五钱) 金银花(三两)
水煎服,一剂效。
x秘诀∶x
王公汤治小肠痈,不留一两蒲公英,
车前一两五钱草,银花三两一剂从。
人有腹痛呼号不已,其痛却在左腹,按之痛不可忍,不许人按,人以为食积在大肠也,谁知是小肠之生痈
乎?夫肠痈必屈其足,而今不屈足,似非肠痈之病。然肠痈生于肠内,在大肠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肠者屈左
足而不伸也。若痈生于肠外者,皆不屈足,痛在左则小肠生痈,痛在右则大肠生痈也。至于食积燥粪之痛,时
而痛,时而不痛,不若生痈之痛,有定而不移,常痛而无止息也。大小肠生痈于肠内,尚可破溃,而大小肠生
痈于肠外,断不可使之溃烂者,以肠外无可出之路,皆必死之症也。而小肠更甚,必须急治,以利水解毒为妙,
否则变生不测矣。方用利水解毒内消丹,亦可用王公汤,再加金银花三两可矣。
金银花(四两) 车前子(五钱) 薏苡仁(一两) 茯苓(一两) 当归(二两) 甘草(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大减,二剂而痛又减,三剂而痛全止,四剂而痊愈矣。此方即前方(泄毒至神汤)之变
方也。但前方于利水之中而行其败毒之法,此方则于利水之
中而佐以补血败毒之味也。盖痈破尤宜利水,利水则毒随之而出,易于涤除。如痈未破,而不补血,徒事利水,
利水则水泄血虚,毒亦难于消化。同中之异,不可不知也。然此症须急早治之,否则痈虽愈而瘀血流于肠外,
必有终身腹痛之患矣。
x秘诀∶x
利水解毒内消丹,银花四两车五钱,
薏仁苓两归二两,甘草三钱一同煎。
人有腹痛骤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者,人以为小肠生痈也,谁知是小肠之火太盛乎?夫小肠生痈,必
屈左足,今左足不伸,明是生痈之证,而余独谓是火盛者何也?盖生痈必有其征,岂有一旦骤生而流血者乎?
痈久而脓生,脓欲尽而血出,岂有不溃不烂而先出血者乎?然左足之屈,则又何也?盖小肠与大肠不同,小肠
细而大肠宽,宽者可以容邪,而细则难以容邪,此必然之理也。小肠受火煎熬,则肠中逼迫,不能舒畅,而左
足应之,故暂屈而不能伸,不若生痈者长屈而不能伸也。万不可因足之不伸,即信是痈,而妄用解毒之药,
其害大矣!然火毒与痈,从何而辨之?初病之时,辨其小便之有血无血耳。如初痛而足不伸,小便无血,乃是
生痈。初痛而足不伸,小便有血,乃是火痛,断不差也。治之法,泄其火邪不必化毒,则痛自止而足自伸矣。
方用加味小柴胡汤治之∶
柴胡(二钱) 黄芩(三钱) 人参(五钱) 茯苓(五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一剂而足伸,二剂而血止,肠亦不痛矣。小柴胡汤非治小肠痈之药也,何以用之而效验之捷如此?
盖小肠之火盛者,起于肝木之郁也,木郁则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肠耳。夫火性炎上,今不上炎而反致下炽,
拂其火之性矣,此小肠所以受害而作痛也。至于血流于小便中者,又是何故?盖小肠之血,为火所逼,恐火烁
血干,故越出于小肠之外,直走膀胱,反使水道不行而流血也。小柴胡汤既舒其肝胆之气,则上炎之火气,其
性即顺而不逆也,又得茯苓以分消其水气,则水顺流而不横,其血归经而不逆,自然气舒血和,而消毒矣,此
方之所以奇耳。
x秘诀∶x
加味小柴治肠毒,黄芩三钱参苓五,
夏草一钱加姜枣,二剂血止肠痈主。
此症用车苓连甘汤亦效∶
车前子(五钱) 茯苓(一两) 黄连(三钱) 甘草(三钱)
水煎服。
x秘诀∶x
又有车苓连甘汤,车前五钱苓两襄,
甘连三钱同煎服,止血通和此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