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父母 好孩子-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校长打了保票,就是要得第一的。”    
    我对这位母亲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有天才的孩子多的是,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个个都成才。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还谈什么公平竞争?! ”    
    我在一次联欢会上,给孩子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两个中国孩子去国外参加歌唱比赛,一个唱得好些,另一个唱得差些。到了比赛点以后,唱得稍差的孩子得了感冒,另一个孩子冒雨请来医生,自己却被淋病了。到了比赛那天,唱得差一点的孩子病全好了,得了金牌;唱得好一点的孩子因为嗓子还没恢复好,结果只得了银牌。    
    我问孩子们:“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不假思索地说:“应该把金牌还给人家,本来就是人家的嘛!”    
    也有的孩子说:“你说的不对。得金牌的孩子应该感谢另一位,说‘是你帮助了我’,而得    
    银牌的孩子应该说:‘不要这样说,都是为了祖国争光嘛!’……”看得出,先回答问题的那个孩子,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心理。    
    后来,我发现许多有了些成绩的孩子,都不太懂得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成绩;还有的孩子存在着“你好,我就要打击你”的狭隘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都是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的。    
    嫉妒的心理,在成年人中尤其是成年妇女中,表现更为突出。她们的做法常常是“无事生非”。    
    一个辅导员是普通人时,没有人过多地议论她;一旦成了优秀辅导员,出了名,就会有人说她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如果成了全国优秀辅导员,还有人写匿名信,告她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经常对女辅导员们说:“作为一个女人,要想成功,就不要怕别人说。有这样一句歌词:‘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边是个天。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    
    不是说得很好吗?我想,这不光是指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果一个女人怕人议论,那她就干不成什么事了,因为,你过于计较别人的看法。要知道,只要你干得好,周围总有人不平衡,议论你、贬低你,以得到一时的满足。这种时候,你不要理睬他们,只管大踏步朝前走,走得离这些人远了,他们也就不说你了,因为,他们只对自己周围的事有兴趣。”    
    男人的嫉妒平时看不出来,其实更为可怕,表现为“怀恨在心”。两名同在一个研究室工作的研究生,都相当能干、有才华,互相间也暗暗地在竞争着。后来,其中一名被派出国,令另一名十分嫉妒。他虽然笑着把别人送到了机场,但随后在出国同事十分孤独寂寞的时候,接连写去了三封饱含刺激意味的信。第一封信写道:自己已经是研究室主任了,颇得领导们的器重;第二封信说:单位刚刚分给自己一套条件很好的房子;第三封信的内容是:我有女朋友了,非常可爱,她就是你原先的女朋友……    
    最后,那名出国的研究生由于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学完就提前回国了。他是一个失败者,他对男人的嫉妒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也是一个脆弱者,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所以才会受外界干扰,当然不会成功。    
    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懂得竞争又懂得超脱的人,才会成功。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得到这种训练。    
    克服嫉妒,参与正当的竞争,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未来对孩子们的要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竞争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最迫切的愿望。因为,还有更为激烈,更为    
    高层次的生存空间、生命资源等等的竞争在等着我们的孩子们,与人的竞争都处理不好,何以参与更为深刻、广泛的竞争呢?    
    


第九部分:学会生存 培养能力培养社交能力

    4.培养社交能力    
    ——成功社交三大秘诀    
    热忱——捧出你的心;沟通——打动别人的心;自信——赢得大家的心。    
    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    
    因此,社交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    
    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小家庭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这一点,应当引起年轻妈妈的足够重视。    
    一些从小很有才华的孩子,就因为“不合群”,长大以后,一直“怀才不遇”,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才华得不到发挥,而且一生总是“不顺”;一些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反而受到大家的欢迎,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也感到很快乐。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性情乖戾、忧郁的人,人人都喜欢与快乐而热情洋溢的人在一起。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从许多受人欢迎的孩子身上,我总结出三个“秘诀”。    
    秘诀之一:热忱——捧出你的心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热忱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热忱是发自内心的兴奋,是一种深存在人内心的炽热的精神特质。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智慧和能力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如果两个人各方面的素质都差不多,具有热忱的人将更有机会如愿以偿;一个人能力不足,但是具有热忱,通常也会胜过能力很强,但欠缺热忱的人。    
    一个领导的热忱,会影响他部下的工作情绪;一个母亲和师长的热忱,会影响孩子和学生的情绪。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进行过“期望效应”的试验。他来到一所中学,考察一个十分普通的班级,临走时,他兴奋地告诉班主任:你们班上有18名学生很有培养前途。    
    罗森塔尔的热忱影响了这位老师。从此,老师对这些学生特别关心,脸上总挂满了微笑,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总爱向他们提问……高中毕业时,这些学生都考入了重点大学。    
    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笑了,他告诉老师,那次他只是随便点了18个人,并没有认真对他们进行考察,是老师对学生的热忱、信任产生了今天的效应。这个故事说明,成    
    年人的热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那么,成年人如何将热忱传递给孩子呢?这里介绍三点。    
    目示。妈妈或老师一个亲切的目光会使孩子兴奋不已。有的孩子因老师上课不看他而误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使他感到伤心。    
    一个男孩子问我:“上课老动怎么办?”我告诉他:“找一张白纸,画上一双眼睛,当成是‘知心姐姐’的眼睛,放在课桌上。每次你想动时,看见‘知心姐姐’正看着你,你就赶紧告诉自己,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果然,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毛病。    
    他爸爸说:“孩子上课总爱玩东西,老师经常告状。我打他,他也不听。用了你的办法以后,他就管住了自己,这个学期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你说神不神?”我说:“不神,这是因为我信任他,他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就管住自己了。”    
    手示。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感情。拍拍肩膀,表示的是鼓励和表扬;打屁股则是一种惩罚。许多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很需要家长、阿姨或者老师的抚摸,所以他    
    们经常围在你周围,这个时候你摸摸他的脑袋,他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到了高年级以后,在他表现好的时候,你不妨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对他的赞许和信任。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艺术性,否则徒劳无功。    
    语示。用最热忱的语言给孩子带去希望。话不必多,一两句就能表达出你的爱;声音不必大,要能表现出你内心的兴奋。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是最令孩子心烦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大声训斥,或者粗暴地打他,而应该到一间没有旁人的屋子里,盯着他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这是第一次犯错误,也是最后一次,是不是?”这时,孩子会感到是自己不好,对不起父母,便会下决心改正错误。    
    父母对孩子的热忱通过目示、手示、语示传递给孩子,孩子受到了激励和鼓舞,也就学会了如何热忱地对待别人。    
    爱迪生曾讲过:“一个人死去的时候,若能把热忱传给子女,他便等于留给他们无价的资产。”    
    秘诀二:沟通——打动别人的心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别人友好相处,受到别人的欢迎,就应当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学会与别人沟通,打动别人的心。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    
    沟通的原则有三条。    
    第一,不要总是批评、指责、抱怨。    
    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三多三少:看缺点太多,看优点太少;批评太多,激励太少;训斥太多,表扬太少。    
    在训斥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爱谴责别人,这样的人最不受欢迎。训斥和指责往往收不到任何良好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对你的防备,并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训斥与指责,还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而过分的伤害就会激起对方的怨恨。    
    第二,真心地欣赏和感激别人。    
    人类本性最深层次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人都乐意跟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真诚地欣赏和感谢别人。    
    美国一家超级市场的老板,和儿子有隔阂,常批评儿子。有一天,他去儿子主管的店时发现,那家店从亏损变为盈利,而且顾客和店员都很喜欢他儿子。他把儿子叫到一边,说:“你做得太好了,没有人比你更能招徕这么多的顾客!”没想到,牛高马大的儿子竟流出了眼泪,说:“爸,你从来没有这样称赞过我,我很高兴你对我有这样的感觉。”这位父亲后来对别人说:“这是儿子长大后,我与他的第一次真正的沟通。”    
    如果你希望孩子和丈夫喜欢你,你一定要对他们感兴趣;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同学、老师的喜爱,一定要让他及时去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第三,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说别人的闲话。    
    一位农民母亲,很善于教自己的孩子去发现村里和家族中的每一个人的优点,并告诉孩子说:“每个人都是一棵小草,每棵小草上都有一颗露珠。太阳底下,每颗露珠都会发光。”于是,她的孩子学会了善良。    
    我们有些年轻妈妈不太注意这点,常常在背后说别人的闲话,天长地久,孩子就容易学会说闲话。爱传闲话的孩子,朋友最少。在这里,我尤其要告诫女孩子们,千万注意不要在背后议论人。    
    秘诀之三:自信——赢得别人的心    
    我曾采访过农民企业家沈雯,他将一个村里的小蘑菇房,发展成为在四个国家有分公司的大企业——上海紫江集团公司。我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讲了两个字:“自信。”他说:“只有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和你一起干的人才会有信心,有兴致。”    
    我访问了他周围的人。一位退休返聘的老工程师说,他愿意帮沈雯干,沈雯就是力量,跟他干,一定能成功!    
    与人交往中,自信心就如同吸铁石的磁力,会把许多有能力的人吸引过来。相信自己能行,便会攻无不克。有人说:“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但是,自信不是自负。只觉得自己行、别人都不行的人,一定不会成功。这里,我想送给年轻的妈妈一句话,这句话是老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第九部分:学会生存 培养能力培养合作能力

    5.培养合作能力    
    ——学会微笑和赞美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还助人走向成功。    
    有人说,日本人喜欢下围棋,走这一步想着下一步;美国人喜欢打桥牌,研究上家和下家的配合;而中国人喜欢打麻将,防着上家,盯着下家。    
    这种说法虽然偏颇,但却反映出人们对中国人不善合作的批评。中国很早就流传着“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    
    我们的孩子是属于21世纪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合作能力,否则就很难成功,所以,教会孩子与他人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孩子与伙伴的合作孩子中间的“头儿”,有一种团结人的本事。他能发现、发挥别人的优点,所以,伙伴们都喜欢他,愿意在他的“指挥”下游戏。有个被同学们称为“嘻嘻队长”的女孩子,一天总是笑嘻嘻的,从不向同学发脾气,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一次,两个男同学打架,难解难分之际,同学们找来“嘻嘻队长”。她没有上去拉架,只是说:“呆会儿再打行吗?你们两个不是还要出板报吗?”两个男孩听了,挥挥拳头朝对方喊声“等着瞧”,就一个写一个画出起板报来,打架的事就过去了。    
    孩子们最不喜欢动不动就“告老师”的孩子。这种孩子长大了,也不是好的合作伙伴。如果孩子在你面前讲别的孩子的“坏话”或“告状”,做家长的要表现出“无兴趣”,并引导他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孩子与老师的合作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教学关系,而且也应该是朋友关系。老师是孩子走向社会遇到的第一个成年人。要让孩子也能走进成年人的世界,学会与成年人合作。    
    有一次,上海一名初中女生对我说:“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个党员,我很佩服她。可是有一件事使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完全丧失了,因为她作弊。上级要检查她的教学,她事先安排好谁第一个发言,谁第二个发言,并告诉同学们怎么说,这不是作弊是什么?”    
    我告诉她说:“老师作弊是不对的,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老师缺乏自信,怕学生不踊跃发言。你们没有给老师这种信心。如果你们对老师说:‘老师您放心,当有人来听课时,我们会比平时表现得更好。’那么老师就不事先安排了。”那名女生服气了,承认自己对老师支持得不够。    
    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在背后讲老师的“坏话”,孩子如果在家中讲老师的“不是”,父母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做孩子的工作,让孩子学会与成年人合作的本领。    
    孩子与家长的合作    
    这是如今最为紧张的一种关系。一个孩子,牵动着2至6位家长的心。孩子从小学会和不同    
    年龄的家人友好合作,那么这孩子合作的能力一定很强。这里,占主导地位的是大人。家长与老师的教育不同,老师主要是施教,学生主要是受教;而家长主要是施爱,孩子主要是受爱。家长必须用爱教育孩子,和孩子商量办事。经常向孩子下命令和对孩子大声喊叫的父母亲,培养出的孩子或是蛮横不讲理,或是胆小怕事。    
    作为“知心姐姐”,我常常告诉孩子们如何与家长合作。其主要原则是学会体谅父母。    
    我曾接到过一个17岁高中男生打来的“知心电话”,他用低沉的声音问我:“昨天我看见我妈妈和一个陌生男人在公园里,我该怎么办?”我问他:“你父母的关系好吗?”“不好,经常吵着要离婚。”男孩子告诉我。“他们多大年纪了?”“50多岁了。”    
    我明白了,这是一桩不幸的婚姻。为此男孩子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我告诉他:“一年后或当你成年后,你的父母可能会离婚。那时,你不要反对。幸福的婚姻维持下去是幸福的,不幸的婚姻解除掉,对父母来说也是幸福的。如果妈妈给你找个新的爸爸,你要表示欢迎;如果爸爸给你找个新的妈妈,你也要表示欢迎。你,永远是他们的儿子。儿子都是希望父母幸福的。关于昨天你在公园见到的事,永远不要对父母讲,你能做到吗?”    
    “能。”电话里传来深沉的声音,我的眼泪突然涌了出来。一个未成年的男孩子,要承受多么大的心理压力呀!但是,我必须让他学会面对现实,让他学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    
    


第九部分:学会生存 培养能力夫妻之间的合作

    夫妻之间的合作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夫妻之间就要很好地合作。现在许多父母离异、吵架,“恶劣”的环境,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夫妻之间如何友好合作呢?    
    从许多幸福的家庭中,我找到两件“法宝”。    
    法宝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