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我不太喜欢把小说写成侦探小说一样的,虽然比较有意思,但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环环相扣,算无遗策的事情,多半是一厢情愿的居多。成功的人大半倒是因人成事。第八节、第九节接连写到阴谋与算计,用得都是比较简单的计策。也不知道大家观感如何,如果看过后有所批评,请尽量的详细吧,或者对我有参考。
最后,对大家对于钨钢的指教,再次表示谢意。
《声明》
更新时间2004…9…6 15:11:00 字数:0
阿越在此声明:永久性禁止异侠网转载、刊登《新宋》的任何内容,异侠网自今时起对《新宋》的所有转载行为,都是未经作者授权的,是无耻的侵权行为。阿越在此吁请所有读者拒绝阅读异侠网关于《新宋》的任何内容,对于诸位的支持,阿越表示感谢。阿越亦希望《新宋》的读者不要向异侠网上传有关《新宋》的任何内容(此声明除外)。欢迎诸位在各个论坛转载此声明,阿越将视为读者对阿越的支持与理解,在此表示感谢。
同时,阿越在此声明,不欢迎异侠网的所有工作人员、站长、版主、以及坚定支持者阅读《新宋》的任何内容,如果尚有自爱自尊之意,见此声明,请自觉离开。同时亦严重声明,以后阿越所创作的任何文字,亦不欢迎上述人等阅读、评论。
此段声明自今日起将附于《新宋》的公众版所有章节之后,所有转载《新宋》的网站与论坛,盼予保留。阿越在此表示谢意。
西元2004年9月6日15时阿越
关于《新宋》兵制改革征求意见稿
更新时间2004…9…16 19:33:00 字数:0
关于《新宋》兵制改革征求意见稿
《新宋》第一卷《十字》业已完成三分之二,尚余五节十五万字左右未完成,但在今年之内,会结束连载。然后从明年开始第二卷《权柄》。在第二卷中,有三条主线,一是石越在大宋内部推行的政治改革;二是对外的战争(对西夏或辽,没有选定,我的朋友们争议很大,学历史的朋友无一例外坚定的认为,应当首先攻击辽国,因为当时的辽国,实际上根本不堪一击,相比之下,西夏要坚韧得多,虽然西夏国内亦矛盾盾重重,如果不是宋人无能,西夏本来应当在历史上就应当在此时灭亡的——这个问题,我会根据情节的需要进行选择的);三是伴随着政治改革引起的权力斗争与冲突。
作品很多程度上,都是阿越自己的问题,作者不能偷懒把责任推给读者。在第二卷的改革中,官制改革(取代元丰改制)会有相当专业的朋友帮助我,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兵制改革的问题,阿越想在此征求读者之意见与建议——前提:凡是以军、师、旅、团之类现代化名词提意见,并大力推荐三三制者,一概回绝,请不要提这种意见,乱费大家的时间,也不要和我争辩,阿越在此宣布, “简单粗暴”的否决。阿越个人有个不好的毛病,一听到古代出现什么旅长团长这种类型的官职名称,我就实在缺少兴趣(实际情况比这个更严重,但是说出来有伤害人之嫌疑,所以不说)。小说中的官职,绝大部分肯定是符合宋代官名精神的。
阿越之所以要征求意见,是于军制、兵制本身,阿越可能属于外行,我对于古代的军制还可以并不陌生,但是我希望有一种更优秀的军制出现。因此把阿越的构思简介如下,凡愿意赐教的读者,请在幻剑书评区“兵制改革意见”这一主题贴下回贴——因为第二卷要明年才开始写,如果大家各自发主题贴,只怕我看过了也忘记了。我会把“兵制改革意见”主题置顶,大家只要回复改主题就可以讨论并提意见与建议。在幻剑的会客室,我也会开一个“兵制改革意见”的主题。到时候阿越只需要查询这两个主题,就可以看到大家的意见了。在此先致谢意。
兵制改革草纲:
三十万精兵。
行义务兵制,每户仅征一男(18至20岁),平时自愿,战时强迫。入伍者须体检、军训合格,方为正式入伍。入伍后客户、二等户以下全家免一切役、税,一等户免役,税减十分之一。中级军官以下,役龄不得超过十年,一般六年退役。退役后许科考,可为吏,可入地方部队。十年内一切役、税减半。
以上为三十万禁军之征兵与待遇。十万分驻河北,十五万驻京师附近,五万驻西北。
地方军队谓厢军,小郡不得超过千人,大郡不得超过三千人,边郡军州不得超过一万五千人(可由特旨增加)。总数在二十万左右。亦由义务征召,四年制兵役,服役间免全户一切役、税(同禁军),不得在本乡服役。平时维护治安,镇压反叛,参预地方工程建设。退役后三年内一切役、税减半。
巡检部队,小县不过三十人,大县不过百人。志愿加入,六十岁退役,在役期间有薪酬,无任何特权,皆在本乡服役。(即衙役等)
工程兵部队,由原禁军、厢军裁减组成,修路、工程、建造等等事谊。(凡退役者,三年内免一切役、税,七年内役、税减半)
屯田军,由原禁军、厢军裁减组成,赴湖广、西北屯田,三年内国家照发俸禄,十年内免征役、税。允许自由开发,设屯田军使、副管理(文官)。朝廷不发粮饷。
除冗兵之策:
一、禁军中凡年过六十者,愿返乡者自便,遣银三十贯,无亲属者强制转入屯田军。
二、禁军中年四十五至六十者,听自便,转入工程军或屯田军,愿退役者,五年内役、税减半。
三、禁军中年四十五以下者,每岁考核,名次在最后百分之十者,转入工程兵或屯田军
四、禁军中级军官亦得考核如上
五、去黥配
六、西北暂不实行
七、厢军按年裁减,旧厢军全部转为工程兵或屯田军
……
练兵之法:未定。
军制:
禁军:共三十万,其中马军三万,步军二十三万,水军二万,侍卫亲军马军八千,侍卫亲军步军一万二。
步军每三千人为一卫,长官为指挥卫一名、副指挥卫一名、行军卫参谋若干名;每一万人为一司,长官称指挥使、副指挥使,行军司参谋。全国共二十三司指挥使,有事时统兵官称都指挥使、经略使,不常设,有事则设,无事则省。
士兵一般六年退役,使军官不能私恩。军官亲卫队不得超过六百人,亦按常例六年退役。又每司、卫皆有一百军法队,长官为监军使,监军使不得参预指挥、训练,亦当遵军训,一般并不作战,按资升迁。军中处斩行军参谋以上军官,将领不得擅行,须交监军使押送回京送军法处审问定罪。监军使记录战争情况,如实上报,可处斩临阵脱逃、叛乱等人。监军使监阵脱逃,第一副监军使、主将皆可立斩以闻,每监军使设三副使,三副使与监军使并不相统属,各自记录报闻。若监军使死,则第一副使接任,依次如此,互相监视。
国家军机,决于枢密院与兵部。
枢密院有枢密使、副数名,下有作训司、军法司(管军法官、监军使)、侍卫司、枢密会议(使、副、高级将领、元老大臣参加,向皇帝提供决策建议,讨论战争方针)、审官司、细作司。
兵部辖考功司、军器监、群牧司、兵籍司、屯田司(在工部还在兵部未定)、武学监
以上,必有不够周详之处,请大家赐教。
关于忌讳
更新时间2005…2…24 12:34:00 字数:0
王安石在赵顼面说石越当为子孙相,有谓大不敬者。实不然,当年仁宗得苏轼谓子孙相,难道说是在自咒其死?历来皇帝之寿不长,大抵中主以上,皆能自明。宋代君臣说话,殊少忌讳。例如《清波杂志》记:神宗问萧注:“文彦博跛履,韩琦嘶声,如何皆贵?”萧注答道:“若不跛履嘶声,陛下不得而臣。”这种话说出来,若在满清,则是欲置大臣于死地了,而在宋朝,皇帝不过一笑了之,而士林亦不过以为高论,谁曾以为是大不敬?另外韩琦之子(或孙)曾作书,谓皇帝非韩琦不得立,语涉悖狂,满清不论,便是在汉朝,非族诛不可,但在宋代,亦不过轻轻挨批评而已。宋人风范,实非他朝所能比,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时代。若以他朝之精神来揣宋人之实,未免差之千里。
若想揣见宋人风貌,阿越为写《新宋》一书,颇涉故典,略有一得之愚。《宋史》、《续通鉴》、《宋史纪事本末》等史书可以为纲,知其大事节要;而细微的精神,还得向笔记小说中寻。笔记小说中所记人物,一个个面貌生动,真正能让人感觉到那是一个可爱的时代。若司马温公,在下学史,素所景仰,平素与友论及,皆称温公而不名。此公给人感觉,不过是一个满腹学问,为人方正的迂君子,至少也是一面严肃相。而读笔记小说,所记一事,则让人觉其另有一种可爱处。笔记记载:司马君实有一老仆,一向称呼温公为“君实”,苏轼异之,对仆说,你应当叫“君实相公”才对,老仆此后便如苏轼所说呼之,司马君实叹道:“吾家有一良仆,却被苏子瞻教坏了。”小小一则笔记,司马光、苏轼、老仆三人的风貌,便跃然纸上,让人不觉莞尔。
其他如范纯仁在陈,以俸金作布被三千,以济寒士,门下亦常多有食客。若在某朝,或谓其收买人心,易为奸人所诬害。而在宋朝,范纯仁虽在贬中,亦无人以此为口实。故小说之中,桑充国能行仁义而无后患。
如此种种,请诸君明鉴。小说所叙,是天水之朝事,而非满清事,今世中国,所传之传统,实满清之传统,天水一朝精神绝断千年之久,凡论及当时之事,若以想当然,不免难得其实。在下学问疏浅,又不过是讲一个故事,其中自然疏落谬误之处不少,但是下笔用心,从未敢轻率。小说之中,种种不经意的细节,一般读者或者轻易跳过,但其实却往往多有出处,并非平空构建之物。比如第二卷第一章,谓曹后吃江西金橘,此事若是常读宋人笔记之读者见之,当可会然一笑矣。
阅读《新宋》之前必读
更新时间2006…4…20 20:22:00 字数:0
一、《新宋》分旧版、修改版、简体出版版、鲜网版。其中后三者区别不大,网络阅读
《新宋·;权柄》1即将上市
更新时间2008…3…18 11:46:00 字数:0
写作随笔一
更新时间2004…3…28 14:17:00 字数:0
《新宋》是在看了端木赐兄的大作《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后突然想写的一篇故事,之前我一直在写一篇奇幻小说,是几个朋友间流传,并没有发到网上来,也是自娱自乐的性质。写到七八万字的时候,觉得有情节上有许多破绽,而设定上更有些地方可能不好收场,就暂时停止了。也许以后有空我还会写完,因为那篇小说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我的文笔倒不是自夸,其实也不算太差,呵呵……但是《新宋》却是写得不好的,就好象许多的朋友所批评的那样,行文象流水账,又没有人物刻画,没有细节描写,没有场景烘托,结构上也显得不尽如人意,这些毛病我都是很明白的,所以有朋友提出这样的批评,我就加了精华,因为我觉得这些说得对,很得我心。但是很抱歉的是,我现在自己的进度已经到了第十章,而且我现在要全力学习外语,希望今年考试能够通过,所以不太可能回过头来做修改了,而且可能一直到十五章左右,这些毛病都会继续下去。当然我不是用这个借口来杜绝善意的批评,而是我也希望朋友们能够包容一点,当我有足够的关于北宋熙宁年间的人文风俗的资料之后,我会把那时代的风情展现给大家,并且让主人公更好的溶入到古代社会当中,这样或者会显得更加真实一些。
每晚更新三千字,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我也可以保证我一定会坚持到第一卷的结束,当然目前并不知道是二十节还是三十节,我没有想刻意的描写什么。在我背单词读语法累了的时候,就写写小说自娱自乐吧。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快乐。
因为我需要用一定的章节储备来保证每晚更新,所以有时候朋友们所提意见,即便是我所认可并且有可能马上改正的,真正在写作中改进,也可能是在六七节以后的事情了,这一点是要特别声明的。并非我不注意大家的意见,而是我没有精力回过头来修改。
另外,也希望朋友们对于情节中出现的漏洞,进行批评。每一个漏洞,不管是大是小,我都想尽量的补上的,即便短时间内不能补上,便是这些意见我保存来,一有机会,就会进行修改与补订。
我有一点顽童的心思,很喜欢别人的关注,特别是多一点表扬,我会有更多的动力来写作。所以如果大家看了我的作品,感觉还可以,就请一定要写下书评,不能写书评,就在会客室给我留言吧。这样我就比较有动力了……呵呵,就象一个小孩子要有糖才能变好。当然我也希望这种表扬是真心的,呵呵……我不是一个喜欢骗自己的人,所以如果不喜欢的地方,就多批评吧,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促进我努力。
这种历史架空小说,如果没有意淫的情节,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所以我虽然在前面给主人公加了一点难度,但是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钢铁不能不炼出来,火枪不得不造出来,就算是玻璃呀什么的,迟早得出现,我只是尽量的让这些发明,和主人公溶入社会的行为,有一个互动的过程,让这些发明的出现,不那么突兀。言语中对别的大大们有一些调侃,也并不是恶意,这种类型的小说,我特别欣赏的是《明》,可惜更新太慢了。端木兄的大作,因为加入了武侠的情节,所以我反而要稍稍不那么接受一点。在这里声明一下,是希望大家以后看到玻璃什么的全部出来了,不要脸色太难看……呵呵。这本书的主角虽然不是大仙,也是个半仙级人物,我在主人公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对一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主人公如果没有一些技术上的超前能力,是不太可能的。文化上的改变,是需要慢慢的引导并要时间的积累的……
另外大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就我书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一些讨论,知识比较多的朋友可以在书评中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对宋代历史的认识,大家轻松的看我的小说,得到一些快乐,也能得到一些知识,对一个历史时期能够有一点新的认识,不说多么有益,至少也是无伤大雅吧。我不会吝啬精华的,当然精华有限,不过我保证不会浪废,呵呵……
下面就具体的回答一下几个朋友的问题,如有不当,还请赐教:
言微兄说,第四节倒数第十行读着不通,我想可能是那句“明确的说‘非所宜言’”,这里可以解释一下,“非所宜言”就是说“不是你们所应当讲的”,我这里是说,我明确的告诉学院的学生们,那些事情“不是你们所应当讲的”。如果你觉得还有问题,可以再指出来,我考虑修改一下。
又,那些教科书的问题,我只说到国子监也就是太学使用这些教科书,不过我之前提到印书馆在全国有几个点,当然是面向全国发行的,但是即便是有宋文风之盛,但是识字率也依然不太高的,而每本书所得利润依然是有限的,我因为没有统计数字支持,所以就回避了主人公具体的资产数字。当然发行量也不可能太低,因为宋人除了国家的学校外,私人办书院的风气也相当的浓厚。很感谢你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我会多加注意这方面的事情。
虚度兄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历史的真相的确是很难明白,特别是对一个时代精神风气的把握,取决于读史者的素养,甚至是直觉。所以中国古人常说“通古今之变”,这是中国人的一种追求,就是把握历史上个各个时期的精神。我对北宋的理解,必然有我个人的色彩在内。但是有一些却是客观的,就好象北宋人的服饰发型、婚嫁礼仪等等,我很同意那些完美主义者的追求,在创作中,情节可以虚构,但要追求细节百分之百的真实,如果我不能真实,并不是我不追求,而是我力有不逮的妥协。当然兄台可以放心,这部小说里我会有大量的妥协与回避,呵呵,我并不是一个固执于历史的末节的人,只是我不想太多的虚构,那样就会让我心里觉得很失败。
对于这个,我还想多说几句,倘是我们和一个学历史的人谈到一个人回到古代,我想那个人马上会问:语言怎么办?各个时期各个地点发音皆不相同,我们学一点唐诗的音韵,就会明白到这个问题,所以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他的发音一定让人觉得很别扭……而不仅仅是词语的理解问题这么简单了。只是我们在尽量的回避这个问题,只是希望,假若我们真有人成为回到古